第101期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6)----张善思 居士
2020-11-03  浏览:1496
第四节
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
童谣儿歌常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1另外小学课本也教导说:“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由此可知父母的辛苦与伟大。
注1 引用自萧芳芳1958 电影《苦儿流浪记》插曲(撷取日期︰2012.12.24)
在看完上一节之后,我们都知道供佛或供养三宝的功德很大!但别忘了,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两尊活佛,也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大人。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 第22〉中说:
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
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怀恭敬惭愧之心。另外 佛陀也提到孝顺父母与供佛的功德是一样大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 第2 之上〉: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的母亲不在的时候就称为贫穷;慈悲的母亲还在时就像中午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慈悲的母亲往生后就如同太阳下山了;慈悲的母亲在的时候就像明亮的月亮,慈悲的母亲身亡时就像黑暗的夜晚。所以 佛陀说:“我们应该要精勤地努力学习孝顺奉养父母,孝养父母的福德就跟供佛的福德是一样而没有差别的,我们应当要如此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杂宝藏经》卷2 中也提到: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闍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白话翻译
我阿难是这么听 佛说的:有一次,佛在舍卫国的时候,佛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得到如同梵天王常住在自己的家中般守护著家人的话,这个人就必须供养孝顺父母如梵天王一般;能这样作的话,那么梵天王就已常住在家中了。假使有人希望能得忉利天主帝释住在家中守护著家人的话,就必须要恭敬供养孝顺父母如帝释,能够这样子作的话,就已得到忉利天主帝释常住家中守护。假使有人想要得到一切天神在家中护佑的话,他只要能够恭敬供养孝顺父母如天神一般,应当知道一切的天神护法龙天都已常住在家中。一个人只要能好好恭敬供养孝顺父母,一切具德之和上实已常住在家中。若有人希望能有具楷模德行的轨范师常住家中,他只要视父母如同轨范师般的恭敬供养孝顺,这样轨范师就是已常住在家中了。如果有人希望供养诸佛菩萨贤圣,但现前实无诸佛菩萨贤圣现在前得受供养,若能以此供养诸佛菩萨贤圣的至诚心来供养孝顺父母,那么,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等贤圣就象是已住在家中了。”2
注2 此段经文的白话解释引用自《正觉电子报》第84 期的佛典故事选辑︰〈孝顺之法道〉,页108-109。
供养父母的方法除了供养财物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恭敬礼拜、赞叹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 第14〉:
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124─125 页中解释:
如果能以衣服、饮食、卧具、房舍或者生病时以汤药供养父母,乃至有能力的人以财宝供养,并且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是如法的供养东方,具备了受戒的第一个条件。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弟子: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 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礼拜了。并且有人还到处去讲:“我公公、婆婆多坏!”有的人到处去讲:“我那个泰山好可恶!”这不但不是赞叹尊重,反而是侮辱了。像这种人,纵使他有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供养,仍然称不上如法的供养,还要有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才算是如法供养,因为这是从心中产生的善法。心中没有善意,专作一些表面功夫,那是没有意义的,表示这个人不能供养东方,没有受戒的第一个条件。
所以我们除了供养父母之外,态度上也要恭敬。而且,我们也不能因为学佛知道应该要布施,就去减少对父母的供养而拿去布施,若是为了供养三宝而克扣父母的供养,那就是违背佛的教导而变成不孝了。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226 页也说:
供养父母的福德不会比供养三宝少,这在后面经文中佛会说到;所以受持了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家中的长辈,就是忘掉优婆塞的本分了,这就是失意罪:遗失了“自己是优婆塞戒受持者”的作意了,这就是失意罪。
第一目 不孝的果报——耶输陀罗怀孕六年的因缘
不孝顺的人在世间,人们都会责骂他;而在佛法中也说不孝顺是会有许多恶报的。譬如在《佛本行集经》卷55〈罗睺罗因缘品 第56 上〉中,就有提到 佛陀出家前的妻子耶输陀罗,由于她过去生曾经对妈妈不孝顺,这样的业导致她后来的许多世遭受无量苦,并且也由于残留下来的业习,使她在佛世时,要怀孕六年才能生下 佛陀的儿子——罗睺罗。故事中提到:佛陀回忆起往世无量劫以前,有一群牛在牧牛的处所。牛主人的妻子带著一个女儿,往牛群中去挤取牛乳。所带的两个器皿都装满了牛乳,其中容器大的由女儿背负著,容器小的由她自己背著。走著走著到了半路,她对女儿说:“你走快一点!前面的路很危险、很恐怖!”这时女儿回答母亲说:“我背的这个容器大又重,怎么可能走得很快呢?”她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你走快点!这条路很危险、很恐怖!”
这时女儿心里面想:“为什么叫我拿最重的东西,又一直催促我走那么快呢?”这个女儿因此生起瞋恚心来,回答母亲说:“妈妈!您先帮我拿一下这个重的容器,我想要先去大小便。”于是她妈妈只好一并拿起比较大的容器走了一段路,女儿才缓缓跟上来,这时她妈妈除了背著自己原来的,也同时背著这个较重的容器,走了六拘卢舍
3(12 里)的路。
注3 维基佛学大辞典:毘昙论,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今之二里也。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今十六里也。
这时,佛陀告诉诸比丘说:“你们不要怀疑!这个心中有瞋恚心的女儿,叫自己的妈妈背那么重的东西,行走了六拘卢舍(12 里)的路程,因为这个业报,这女儿在生死流转中受了无量苦之后,遗留下来的残业,还让耶输陀罗今生要受怀胎六年才能生产的痛苦。”
所以 佛陀说:“诸位比丘!我们所造的各种业,都不会是不受报的,我们都会随著自己所造的善恶业,而让将来的自己受报。所以你们这些比丘们,应该要永远舍掉身口意的恶行。为什么呢?因为造作身口意的善恶因缘,未来必将会受到善恶果报!所以你们应该要修学善业。”4
注4《佛本行集经》卷55〈罗睺罗因缘品 第56 上〉:汝诸比丘!我念往昔过无量世,有一群牛在于牧所。其牛主妻自将一女,至牛群构取奶酪,所将二器并皆盈满,其器大者遣女而负,其器小者身自担提。至其中路,语其女言:“汝速疾行!此间路嶮,有可怖畏。”
尔时,彼女语其母言:“此器大重,我今云何可得速疾?”其母如是再语、三语:“汝速疾行!今此路中,大有恐怖。”
尔时,彼女而作是念:“云何遣我负最大器,更复催促遣令急行?”其女因此,便生瞋恚,而白母言:“母可且兼将此乳器,我今暂欲大小便耳。”而彼女母,取此大器负担行已,其女于后,徐徐缓行。尔时,彼母兼负重担,遂即行至六拘卢舍。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若有心疑,彼女有瞋恚心,乃遣其母负重,行六拘卢舍者?莫作异见,耶输陀罗释女是也。既于彼时,遣母负重,行其道路六拘卢舍,由彼业报,在于生死烦恼之内,受无量苦;以彼残业,今于此生,怀胎六岁。”
“诸比丘!所有诸业,非是虚受,随造善恶,还自受之。是故汝等诸比丘辈!恒须舍此身口意恶。何以故?作身口意善恶因缘,汝诸比丘!现见如是善恶果报。汝等比丘!应当如是修学善业。”尔时,世尊与净饭王及彼大众说微妙法,使令欢喜,显示宣通教化讫已,从座而起,还于本处。(《大正藏》册3,页908,上16-中13)
第二目 父母恩重大于须弥山
为什么不孝顺父母的果报那么重呢?俗话说:“母亲像月亮一样伟大!”有一首歌中谈到母亲的慈爱时说:“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底。”接著我们来看看母亲对我们的恩德到底有多大?
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 第2 之上〉中说:
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沈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佛陀在这一段圣教中说:世间和出世间法有四种恩情,第一就是父母恩,第二是众生恩,第三是国王的恩德,第四是三宝恩。这样四种恩德,乃是一切众生平等荷负。父亲有慈恩,母亲有悲恩。母亲的悲恩,佛陀说就算祂老人家住世一劫也没办法说尽,所以 佛陀为我们少分宣说如下:假使有人为了得到福德果报的缘故,而恭敬供养一百个修清净行的大修行人,一百个有五神通的离欲大神仙,一百位善友,把他们这些人安置在七宝所成的妙堂中,用百千种上妙珍贵的饮食,用各种珠宝璎珞衣服、栴檀沈香,并为他们盖各种屋宅房舍,用百宝装饰的床座敷具,还有治疗各种疾病的百种汤药,这样一心供养这些人一百大劫乃至一千大劫,这么大的功德还不如一念生起孝顺之心,以很微少的东西来供养自己的悲母,随时在母亲身旁供给所需并伺候著,这样孝顺的功德比起前面的功德还要大上百千万倍,甚至都无法比拟。
佛接著又开示说:
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
佛陀提到了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以及生产时的种种苦难,这是无法说尽的;我们被生下来以后,母亲对我们的照顾,这种种生育长养的恩德是远比普天、大地、须弥山还要广大。因此,世间的男女如果有对父母不孝顺的,让父母产生怨念之心,甚至于还让母亲因此而口出恶言,那这个不孝的子女就会因此而堕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之中。这种不孝的业风速度非常之快,一切如来、金刚护法、天神以及有五神通的神仙们都无法救护于他。所以,世间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如果能依著母亲的教导而恭敬孝顺,诸天的天神就会护念他,因此而产生的福报享乐也将会是无穷无尽的。这样孝顺的世间男子、女人就会成为尊贵的天人种类,或者是菩萨为了度众生,而示现成为子女来报答父母恩德、利益父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 又接著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噉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
佛陀说:如果善男子或善女人,为了要报答母亲的恩德,纵使经过一大劫的时间,每天三餐都割自己身上的肉来供养父母,这样仍然无法报答父母一日之恩。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男女还在胞胎中时,吸收著母亲的血液养分,以及出胎后还很小的年幼之时,也要喝许多血液变成的母奶;在断奶后,母亲都把上等好吃的饮食先给自己的孩子,就连珍妙的衣服也是如此;母亲对孩子是这样无我无私的爱。不管是愚痴或鄙陋的母亲,对子女的亲情慈爱都是没有差别的。
譬如,很久以前,有一位女人要到远方的国度去,她抱著孩子要渡过殑伽河,正在渡河的时候,因为河水暴涨而无法往前,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念,不愿舍弃孩子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因此两人都丧命沉没了。由于这样慈悲心善根力量的缘故,这个母亲就因此而往生到天上当大梵天王。因为生养及慈爱子女的因缘,母亲有十种恩德:一名为大地,因为孩子需要依靠在母胎中的缘故。第二名为能生,母亲要经历怀胎十月和生产时非常多的痛苦。第三名为能正,孩子生下来都要一直依靠母亲的手来调理五根的缘故。四名养育,时节更迭中依靠母亲的照顾,让我们具足长养安稳长大。五名智者,母亲以方便善巧让我们生起智慧。六名庄严,母亲以种种珍妙的璎珞来装饰我们。七名安隐,在母亲的怀抱下我们就很安心,一切苦都能止息。八名教导传授,母亲以善巧方便导引孩子。九名教诫,母亲以温柔良善的言词告诫我们要离开众多错误的地方。十名给与家业,母亲能以家业交代付嘱孩子的缘故。
《杂宝藏经》卷2 中也说:
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
自古以来,父母对于儿女教养的恩德,就好像天与地般的崇高与厚重;母亲怀胎十个月才能把小孩生下来,还要推干去湿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与奶水来喂哺养育才能长大;并且还要教导我们种种人世间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长大成人,都是由于父母的恩德,使我们得以存活于白天与夜晚,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有所作为,这一切都是由于父母亲所付出的辛劳而得以成就。父母对孩子所作的一切牺牲与所付出的心力,身为子女的我们即使用扁担挑起二个箩筐,左边担负著父亲,右边担负著母亲,以徒步的方式行走著,不停地走上百年都未曾止息,并且同时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种种所需,这样作都还不能报答父母亲对孩子生养教育之恩德。由此可知,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多么深重!羔羊尚且跪乳,乌鸦更知反哺,而身为人类的我们,难道连畜生都不如吗?所以我们一定得要好好孝顺父母。
第三目 成佛之道必须从孝顺中来
另外,成佛之道也是从孝顺中来,因为成佛之道就是摄受众生,而父母就是跟我们因缘最深的众生之一。佛在《本生经》中常常提到自己过去无量世中如何孝顺父母的故事,并且 佛也在经典中提到有八种人是一定要布施的,除了佛和修行人之外,第一个就是父母。
譬如《杂宝藏经》卷2 中的〈迦尸国王白香象养盲父母并和二国缘〉这个故事中,一开始就提到:昔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疑。父母以佛及弟子,远来之人,远去之人,病人,看病者。”诸比丘白佛言:“如来世尊!甚奇甚特!于父母所,常赞叹恭敬。”佛言:“我非但今日,过去已来,恒尊重恭敬。”
佛陀的三十二大人相也是有许多是从孝顺父母而修来的。譬如,《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 第6〉中说: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
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臃满相。……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是故次得手足软相。……
为菩萨时,终不欺诳一切贤圣父母师长善友知识,是故次得手过膝相。……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叹,恭敬供养,是故获得无见顶相。
《瑜伽师地论》卷49〈建立品 第5〉:
于其父母种种供养,于诸有情诸苦恼事种种救护,由往来等动转业故,感得足下千辐轮相。
《杂宝藏经》卷2 的〈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中的故事最后,佛陀也说:
我于尔时,为彼一国除去恶法,成就孝顺之法,以此因缘自致成佛,是以今日,亦复赞叹孝顺之法也。
佛陀说:“我在过去的那个时代,为那一个国家除去之法,成就了孝顺的法道;因为这个因缘,使得我后来得以成就佛道,这也是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对于孝顺之法道,我仍然是非常赞叹的啊!”
(待续)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