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期
般若中观(自序)----游正光老师
2020-07-09  浏览:1251
自序
  般若中道观行的实修实证,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其真如性、中道性而得,除此以外而修习般若中观者,皆属凡夫位之闻熏闻修,并无实证可言。自古以来,成就般若中观的功德者,犹如凤毛麟角一样非常稀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明心见性的人本来就很少。既然自古以来明心见性的人很少,想要有上于明心见性的般若中观智慧当然更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含摄三乘菩提道种智的智慧,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揆诸目前佛教界许多法师、居士们,若不是落入世俗法中而将佛法加以浅化、世俗化,与世间法没有任何差异,就是落入常见、断见乃至邪淫外道法中,何其可悲啊!这也是末法时代众生的悲哀!
  既然自古以来明心见性的人属于极少数人,能够如实的将三乘菩提的内涵详细说出来、写出来,让众生得以一窥佛法的殿堂,更是不容易。因为那是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人才能成就,更何况现在进入末法时代已一千多年,还能值遇真善知识详细说明三乘菩提的内涵,犹如登天一样困难。笔者今生有幸值遇真善知识 平实导师,于其座下明心见性,因而发起了般若智慧,以总相智为基础,进修别相智、道种智,渐渐了知二转、三转的智慧,这对一般学佛人来说,诚乃不可思议,也是无法想象的。
  又学人想要有明心见性的功德,必须具足三资粮:定力、慧力及福德,才能成办。定力的部分,就是要具有无相念佛的功夫,不论在动中或者在静中都有忆佛的定力,亦即有未到地定的浅定、或者深定的定力;或者未到地定功夫,能够长时间妄念不生而且忆佛净念相续不断,乃至有深厚看话头的功夫作为未来明心与见性之准备。慧力的部分,就是要有佛法的正知见——了知三乘菩提间的差异与其基本的内涵,能够依善知识的教导而判断经典真伪,以及判断真善知识所说的内容是否符合佛说,譬如真心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尘,本性清净等正知见,这些都要藉著阅读真善知识著作来提升知见水平才能获得。如果没有建立这样的正知见,不仅容易错失值遇真善知识的因缘,而且也让自己与三乘菩提的亲证绝缘,乃至因为轻心、慢心的缘故,毁谤真善知识不如法、邪魔外道、新兴宗教……等,已为未来世的自己造下难以抹灭的不可爱异熟果报而不自知。
  福德部分,就是多生多劫为了义正法不断地付出所累积的福德,才是此世能证悟三乘菩提的正因;待福德圆满具足后,佛菩萨就会安排真善知识出兴于世,因此能够跟随真善知识修学正法,未来得以明心见性,实证般若而具有中道观行应得的智慧。然而很多学佛人有一错误观念,就是想要用世间法的福德来作为实证世出世间法的福德,乃至竟以在邪淫外道毒田所培植不善的福德,要求真善知识帮助自己亲证三乘菩提当中任何一个菩提,这样的道理是说不通的,是无法相提并论及替代的。所以学人应该在正法道场无私无悔的付出,不论是台前或幕后,才能累积自己的世出世间法福德资粮,未来才有机会明心见性,乃至今生有机会继续在真善知识教导下而入初地;于世间法中的福田,只能相应于世间法中的福德;若是于破坏出世间法的毒田所种福德,不得名为福德,而是破坏正法的恶业共犯,皆不得取作亲证实相般若的资粮。
  就算自己能够圆满具足此三资粮得以明心见性,可是要将三乘菩提的内涵如实说出来,乃至写出来更是不容易。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智慧至少要有上于总相智的别相智的见地,单单只有总相智是无法宣说的;这犹如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尚且无法牙牙学语,更何况能够像大人一样很流利的说话?因此缘故,要将般若中观的内涵加以宣说,至少要有别相智的见地,才能少分了知三乘菩提的真实内涵及种种差异而将它说出来、写出来。笔者有幸在 平实导师座下熏习别相智、道种智,加上担任亲教师多年的缘故,有机会深入经典加以佐证,因此能够渐渐了知三乘菩提的内涵。又由于佛教界充满了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邪淫外道的说法,有很多佛学院用了这些外道法来教导出家僧众与在家学人,使得佛教界走上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走上邪淫外道中,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键的地步了。有鉴于此,禀持 平实导师意旨,撰写有关开悟明心证唯识性后,如何对真心如来藏种种中道法相的唯识相上作观行的书,名为《般若中观》而加以阐述,不仅可以作为学子建立般若中观正知见的参考,而且未来也可以作为佛学院出家僧众与在家学人的参考书或者教科书,为佛教界尽一分心力,不仅让佛教界的学人能够走上 佛的正法中,而且让常见外道、断见外道等像法断绝,并使邪淫外道乐空双运邪法在佛教界中消失,无法再荼毒众生、祸害众生。
  或许有一些出家僧众会质问:“一位在家人懂什么佛法?”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很正常,因为他(她)们在只懂得像法的表相僧宝教导下,如今眼里只有出家身的表相而已,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在《大宝积经》卷85 曾如是开示:【(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由此可知:所谓的出家并不是以色身出家的表相来认定,而是以有没有法、有没有证量、有没有证果,能否成就众生三乘菩提的法身慧命来论定。如果单单以出家身的表相来认定,犹如 玄奘菩萨在《大唐西域记》卷4 记载德光论师以出家身分不肯礼拜现在家相的 弥勒菩萨一样,使他错失真正的出家人 弥勒菩萨的教导,以致与三乘菩提绝缘。如果有这样想法的人,应该要改正才是,以免耽误自己成佛时程。
  然而要建立本书正知见之前,由于牵涉到总相智的见地、别相智的见地、其他知见,以及道种智的知见,有些读者对般若系列诸经读起来会非常辛苦,这是因为没有佛法的正知见,以及没有亲证真心如来藏,也就是没有亲证唯识性而发起总相智,以致阅读时难免隔鞋搔痒的缘故。就算有总相智,可是还有上于总相智的别相智仍然要熏习、思惟整理及亲证故,导致有些读者读起来非常辛苦。因此缘故,笔者透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让读者很容易懂,也就是将深奥的佛法加以“化繁为简”,清楚告知佛法精髓所在,并旁引经论开示、譬喻,更举例加以辅助说明,不再让读者以佛法深奥难懂而退却;然后读者于了知整个佛法架构及内容以后能够触类旁通,能够以某一个法引出更多的法出现,使得自己的智慧不断增上,也就是读者将笔者所说“化繁为简”的内涵加以如理作意的“化简为繁”,并在阅读经典,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去思惟整理及观察,使得这一个法能够引申更多的法出现,更深入探讨来建立佛法正知见等,使得自己的般若中观知见、见地以及智慧能够不断增上。这样的智慧对一般学佛人而言,真的很难想象,因为那不是等差级数的差异,而是等比级数的差异,已经不可以道里计了。
  然虽如此,仍然会有一些读者因为往昔未曾熏习任何佛法正知见,乃至被人误导而走上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邪淫外道中,竟犹不知自己已经身在邪道中,导致阅读起来还是无法了解,以及旁生误解,乃至看见笔者举示及评论他人法义不正确时心生烦恼等。因此,笔者建议读者要抛弃以往所熏习的种种知见,将它们全部打包起来,不要有任何留存,让自己如同《阿含经》所说犹如白布一样,没有受到任何染污而易于染色,可以随时随地接受笔者演述的正法,并辅之以自己在经典上的查证、思惟整理,以及在日常生活的观察等,就会有殊胜的了解,亦即唯识学所说的“胜解”。因为有了胜解的心所有法,必然就会有念心所的明记不忘,对于种种佛法名相的真实内涵,再也不用透过记忆或背诵的方式来处理,自然而然知道佛法名相的内容、架构等不会忘失,也就是透过第六意识如理思惟及胜解后,第七末那识对第六意识分析的结果全盘接受而作决定,使得第六意识及第七末那识各各相应而发起了一分的智慧,可以不用记忆或背诵的方式而铭记不忘;纵使时间久了不能立刻想起来,当再一次阅读,乃至内文尚未全部阅读完毕时,就能恢复以往记忆内容侃侃而谈。套用唯识学所说的义理,就是第六意识如理思惟,第七末那识作决定,促使第八识直接流注以前所含藏记忆的种子现行,犹如以前所记忆一样,没有任何差异;这是第六意识思惟整理后有了胜解心所、以及念心所发起的功德,这些功德都含藏在第八识田中,未来有缘时,透过第六意识及第七末那识之缘,得以再一次从第八识流注出现。如果读者能够依照笔者建议的事项如实去作,相信在佛法的知见上、见地上,应该有很大的进步才是,就不会再以为佛法深奥难懂而退却,而在漫漫长夜中,罔受生死轮回苦。
  最后,本书因为有四位菩萨帮忙,那就是余苑淑菩萨、杨秀华菩萨、魏纶淇菩萨及洪朝鉴菩萨,在新竹讲堂花了很多时间,义务性为笔者一一查证相关书籍引文的出处;由于有这四位菩萨的帮忙,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因此,藉由出版〈自序〉的因缘,由衷感谢他(她)们发心及帮助。
  菩萨戒子 游正光 谨序
  公元2013 年9 月于正觉讲堂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