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期
菩萨的教育——张善思
2020-07-08  浏览:1060
——听平实导师讲〈妙法莲华经〉
  一、前言:
  平实导师从2009年10月宣讲《妙法莲华经》到今天(2012年10月多)已经三年了,还在宣讲中。
  《法华经》的内容真的是非常感人!佛说:“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
  而我们要报答三宝的恩德,要报佛恩、师恩、父母恩还有众生恩。所以末学决定撰文,把听闻平实导师宣讲《法华经》的心得与大众分享。佛陀说听闻《法华经》随喜的功德胜过布施一切众生无量无数的珍宝,以及教导无量无数的众生成为阿罗汉。因此末学为看到此篇有缘的您介绍一下《法华经》,只要您心中生起随喜功德,这样您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而这样才是真正报答众生的恩情吧!看完后您也可以跟亲朋好友介绍,并且也劝他们来听平实导师讲演《妙法莲华经》,或将来阅读平实导师所著述的《法华经讲义》。
  《法华经》的内涵就是包含十方三世的成佛之道,成佛之道的根本在于我们每个众生都各自有第八识—如来藏,在《法华经》中世尊称之为“妙法莲华”或“此经”;我们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含藏了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并且也能够出生一切妙法。
  而菩萨道必须要在充满淤泥、污浊的人间,才能快速完成;因为人间具足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等一切法,在人间才能具足修集一切种智以及一切福德。这淤泥污浊的人间,刚好可以滋长我们的佛道,当我们修行的养分,就象是莲花的成长需要淤泥的不净土地才得完美成长。而佛是福德和智慧修集圆满,成佛之道就是要修集福德和智慧,要摄受无量众生一起学佛,因此行菩萨道是要度一切众生,也必须大多时间在人间才快速。
  而如来藏就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祂又能出生一切万法(妙法),因此此经称为《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就是在讲成佛之道,当我们成佛时就是花开结果的时候。
  二、听闻《法华经》功德无量,更何况为人分别演说
  所以当我们听闻到《法华经》随喜的时候,代表我们种下了将来必定会走向佛道乃至必定会有成佛之种子,因此听闻《法华经》生起随喜的功德是非常大,无量无边大的;究竟有多大呢?请看佛陀怎么开示。
  佛陀说在 如来灭度后,假如有人听闻《法华经》之后很欢喜,然后他跟自己的父母家人、亲戚朋友们说明《法华经》,这些人听了很欢喜再去跟某甲说,某甲听了很欢喜又再去跟某乙说,这样一直辗转下去到了第五十轮。这个第五十轮之人听到《法华经》,然后很随喜,那功德有多大呢?佛陀用了一个譬喻,假如有四百万亿乘以无量数世界的所有六道众生,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就布施给他们什么,并且我们用无量无数充满世间的金银珍宝来布施给他们,这样布施到他们八十岁后,再教这么多无量无数的众生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这样的功德真是超级无敌大的!但佛陀说第五十轮听闻到《法华经》随喜的功德,大过上述的功德。1
  注1 《妙法莲华经》卷6〈随喜功德品第18〉:【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
  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珊瑚、虎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大正藏》册9,页46,中27-下23。
  佛陀接著在《妙法莲华经》卷6〈随喜功德品第18〉说: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2
  注2《大正藏》册9,页46,下23-页47,上2。
  有的人可能会怀疑,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但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也说了教导一位众生发趣往佛道,胜过度十方世界众生都成为独觉辟支佛,因为一个众生发心当菩萨,那世间的佛法就会延续下去,这将会导致无量众生得到利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5〈校量功德品第30〉: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3
  注3《大正藏》册5,页733,下7-11。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集会品第1〉中也说:
  善男子!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4
  注4《大正藏》册5,页733,下7-11。
  发菩提心的人都还没有实证佛菩提的见道位智慧,已经胜过一切定性声闻阿罗汉或辟支佛。关于此段经文,
  平实导师也曾开示过:
  经中不是有个典故吗?徒弟背著行囊在阿罗汉后面走,他想著、想著就突然发起大心:“我要行菩萨道,我要救度一切众生!”这阿罗汉正好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他想:“我这徒弟竟然敢发大心,我这个师父却做不到,这个徒弟真的是菩萨。”就赶快把行囊拿过来自己背,不敢让菩萨徒弟背。可是这徒弟跟著大阿罗汉走著、走著,脚累了,心想:“走路就这么辛苦了,还要行菩萨道?那真的太苦了!我看还是修声闻解脱道就好了。”大阿罗汉马上就知道了,随即又把行囊还给徒弟背了。从这里就知道:发菩提心真的不容易啊!…… 5
  注5 平实导师著,《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2009 年2 月初版四刷,页82。
  由此可知,发成佛之愿真是功德无量!而成为定性声闻阿罗汉或辟支佛将来就入无余涅槃了,平实导师说这样等于白度了,所以我们要广度众生发菩提心!因此听闻《妙法莲华经》后随喜功德无量!是因为这样我们就等于种下发起菩提心的种子了,那更何况为人解说乃至认真依此修行呢?
  所以佛在《妙法莲华经》卷6〈随喜功德品第18〉中说: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6 既然功德那么大,因此末学决定书写成文为大众分享。
  注6《大正藏》册9,页47,上20-23。
  三、百福庄严、摄受众生
  我们都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将来要成佛,平实导师也常教我们学佛就是要当菩萨!就是要度众生。记得 平实导师常常教导我们《胜鬘经》中说的“摄受佛土即是摄受众生。”我们利益众生就是在摄受自己的佛土,平实导师说每一个人成佛时,一定有两大等觉菩萨(如释迦佛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有一位一生补处菩萨(如弥勒菩萨),还有许多的十地、九地、八地、……乃至初地菩萨,还有无量无数的三贤位菩萨,及其他声闻弟子众们。因此拉拔众生,有大悲心是很重要的,要常系念于有缘众生。
  至于我们要怎么样度众生,怎么才能道业增上呢?
  有一次 平实导师提到了百福的修行,《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第19〉:【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7
  注7《大正藏》册9,页50,中9-10。
  平实导师仔细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导师说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平实导师还说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会谄媚和嫉妒别人,甚至别人一提到他就会觉得他是位大菩萨!因此他的修行是没有恶缘的,道业进展将会神速。
  当一个人百福修久了,性障的消除是非常快速的,这一生取证三果不为难事,将来要在 弥勒菩萨成佛时被授记、入地也不难!因此这个百福跟我们行菩萨道的人有切身利害关系,但百福的道理拿到别的地方讲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一般的众生听不懂也不想做。
  因此末学仅写给观看此篇的有缘菩萨们!《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8
  注8《大正藏》册24,页1039,上4-6。
  关于百福,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
  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个色身、道器清净?如何可以让我的七识心清净、调柔?”这样思惟过五十种。以这五十种修行方法确定可以让身根及七识心调柔清净以后,心中要生起五十种法的每一个决定思。……
  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有五十思?这五十思是从哪里来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人间修三十二相业,在修其中的一相业时都要以十善业道来修;如果离开了十善业道就不可能修了,所以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最粗浅的十善业道上面来修。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贪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是十善业道。在这十善业道中,每一种都要生起五种的思惟:譬如说身行三业的杀、盗、淫业中,以杀业来说,我们要生起五种不造杀业的思:离杀思、劝道思、赞美思、随喜思、回向思。一个不杀之业就有五种思,十善业道各有五思,所以就有五十思,这个决定思就是修心五十。有了修心五十,加以确实履践完成的具心五十,便成就了一个大人相的百福德,所以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名为百种福德。”9
  注9 平实导师著,《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2006 年9 月,初版二刷,页132-133)
  在论典中的《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10 也有介绍这百福的十种思,稍微白话解释一下,百福就是百思,也就是菩萨在造作增长具足各种善业的时候,要先有五十个思,让自己色身和道器清净调柔,接著再起五十个思让这个善业更圆满!……其实就是每一个善业,我们都要先有五种思惟,就是离杀、劝导、赞美、随喜、回向这五种思惟。
  注10《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7:【问:“如契经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何谓百福?”答:“此中百思名为百福。何谓百思?谓如菩萨造作增长足善住相业时,先起五十思,修治身器令净调柔,次起一思正牵引彼,后复起五十思令其圆满。譬如农夫先治畦垄,次下种子,后以粪水而覆溉之;彼亦如是,如足善住相业有如是百思庄严,乃至顶上乌瑟腻沙相业亦复如是。由此故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
  问:“何者是五十思耶?”答:“依十业道各有五思,谓依离杀业道有五思。一、离杀思,二、劝导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见亦尔,是名五十思。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下、中、上、上胜、上极,五品善思如杂修静虑。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五思,一、加行净,二、根本净,三、后起净,四、非寻所害。五、念摄受。”】《大正藏》册27,页889,下8-23。
  平实导师教导我们,我们做一个善业也要劝导众生离开杀业,并且劝导众生往佛道迈进,并且要爱语赞美众生,而且面对有功德的菩萨时我们也要心生随喜,说话不能酸溜溜的,并且最后要把这个善业回向给众生早成佛道。
  做完这个善业后,我们事后回去还要检讨,因此还要有五种思惟,也就是加行净、根本净、后起净、非寻所害、念摄受。
  例如我们要想想刚刚我这样布施有没有什么地方做不好或讲不好的?该怎么改进呢?这就是加行净的思惟。再来我们要检讨自己的动机有没有清净,是否为了世间利益或是想要得到对方的好感呢?这就是根本净的思惟。如果是因为想要展现自己很厉害那就是根本不清净了!而“后起净”就是我们之后为对方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世间利益,还是完全是为了对方。
  “非寻所害”就是说我们行善业时,自己是否转依如来藏而不落入五阴中,是否有落入意识心的寻伺觉观之乐;如果能够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那就是“非寻所害”。“念摄受”就是说我们心念是要摄受对方成就佛道,而非私心地执著对方,想把对方拉成自己的世间眷属不放。
  因此我们做善业前以及之后都要有这十种思惟,这样做久了福德就会越来越圆满,道业就会越来越增长,而我们布施行善业时不是为了让众生觉得我们很厉害,不是为了爱现或是想让对方离不开我们,行善布施时也随时转依如来藏,不落入五蕴当中,不落入我相、人相、众生相而观察三轮体空,这样根本清净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清净,修行越来越好。
  末学简单的论述就写那么多了,但是 平实导师的讲解又比末学的介绍精采万分,内容更加丰富无数倍。我们只能期待导师讲演的《法华经讲义》赶快出书,不过要记得:现在还没讲完,有空的人还是要每次都来听经,修行才会进步!福德才会增长。末学也随喜赞美正在看此篇文章的您,想必您一定是久学菩萨,并以此功德回向给您及一切众生早成佛道。
  四、调柔慈悲度有情、早日入地被授记
  平实导师宣讲《法华经》让我们感到最振奋的地方,就是导师说我们将来在 弥勒菩萨成佛时至少都会成为阿罗汉,甚至现在明心的菩萨将来可能会被授记成佛而入初地。被授记成为地上菩萨欸!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导师说只要我们开悟明心后在这末法时代的九千年努力护持正法累积广大的福德,将来就有机会被弥勒佛授记成佛而入初地。
  有的人可能会怀疑“真的吗?”我们来看 佛陀在两部经中讲到弥勒佛在龙华三会时,所度的阿罗汉弟子们都是释迦世尊的遗教弟子。
  《佛说弥勒下生经》卷1:【此名为最初之会,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11《增壹阿含经》卷44〈十不善品第48〉:【阿难当知,弥勒佛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又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皆是阿罗汉,亦复是我遗教弟子。】12
  注11《大正藏》册14,页422,中29-下2。
  注12《大正藏》册2,页789,上25-28。
  龙华三会是 弥勒佛教导我们声闻法让我们成为阿罗汉,龙华三会以后接著弥勒佛还会教导我们般若,让我们开悟明心,以及后来会宣说唯识种智之法,乃至最后会讲《法华经》,宣讲《法华经》时一定会授记许多福德足够入地的大阿罗汉们。由此可知我们真的要努力拼一拼!还没有明心的菩萨也要加紧脚步!就差那么一点,一定要继续努力喔!而释迦世尊宣讲的《法华经》中也提到了诸大阿罗汉们被授记的情况,有的大阿罗汉是还要供养三百万亿诸佛之后才能成佛13,有的阿罗汉还要供养“三百万亿乘以那由他14”诸佛之后才能成佛15。而有的大阿罗汉只要再供养二万八千亿诸佛之后就可以成佛了16。
  注13《妙法莲华经》卷3〈6 授记品〉:【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大正藏》册9,页20,中27-下1。
  注14“那由他”代表无量无数的意思,是天文数字。
  注15《妙法莲华经》卷3〈6 授记品〉:【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大正藏》册9,页21,上16-20。
  注16《妙法莲华经》卷3〈6 授记品〉:【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大正藏》册9,页21,中17-25。
  不知您有没有发现供养诸佛数字的差异?“三百万亿乘以无量数的诸佛”跟“二万八千亿诸佛”,不只一百五十倍喔!怎么差那么大呢?平实导师说这是因为有的菩萨他的脾气比较大,瞋的习气比较重,众生会跟他比较疏远,所以需要花比较多时劫来消除这样的性障。
  而 平实导师又说象是会比较早成佛的大迦旃延,因为他无瞋、无慢、善良、好相处,心性很好都不跟别人计较,并且很努力修福,用所有的资财去供养佛。在佛灭后也用全部的资财以七宝去供佛舍利,也因为大迦旃延对人都很好,不起瞋,所以当他的弟子都很快乐,因为他都没骂过人,平常也不会爱出头,很无我无私的付出奉献,被羞辱也不会生气,完全奉行四摄法来度众生,这样福德修的越来越大,所以很快就成佛!
  另外最快成佛的是阿难尊者,阿难菩萨再供养六十二亿诸佛就可以成佛了17!是所有大阿罗汉中最快的!平实导师说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阿难跟释迦牟尼佛是同时发心行菩萨道的,他行菩萨道的时劫最久!加上他对众生又很好,最多情,不会故意伤害别人,常常帮助众生,所以他成佛的时候国土有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也因为他常常替别人向佛陀去求情,如佛陀的姨母当初想要出家,但是佛陀不答应,而经过阿难努力求情后才可以,所以现在的比丘尼都要感谢阿难!另外加上阿难尊者生生世世又很努力护持法藏,所以最快成佛!
  注17《妙法莲华经》卷4〈9 授学无学人记品〉:【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大正藏》册9,页29,下3-16。
  因此 平实导师说护持法藏非常重要,有经典等圣言量继续存在,众生才会信受;法藏是正法弘传的依据,就像我们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所悟的,就跟经典上符合:开悟是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般若经中的真实心—空性心。因为有法藏,所以正觉同修会都无法被佛门外道给驳倒!所以护持法藏的功德非常非常的大!而现在的《大正藏》有很多伪经,象是六识论或密宗双身法的经典也混进去,所以我们要好好努力把这些伪经给去除掉,并且努力护持法藏。因为护持法藏就是摄受众生、摄受佛土。
  而 平实导师也常在讲经时或书中跟我们提示了入地的条件,在《胜鬘经讲记》第三辑第114-117页:
  等到入地所需的相见道位的般若智慧具足了,应该算是入地了,可是为什么还没有入地呢?这就有问题了,于是你还得要去探讨,到底自己为什么还不能算是大乘法中的圣人?智慧已经很好了,可是脾气仍然很大,看见了漂亮的珠宝还是喜欢得不得了,看见了所有漂亮的女众还是心中一直想盯著看。若是女众,这时若遇到了白马王子也免不掉要多看几眼;细加探究以后才发觉到自己有一点问题在:原来是没有做到性障永伏如阿罗汉。
  所以具备了入地的最粗浅的一分无生法忍以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永伏性障如阿罗汉,那就是说你要把五盖除掉。五盖都除尽以后,你突然发起了初禅了;加上原来明心而断我见、断三缚结,在修除五盖的过程当中,成为薄贪瞋痴,所以在发起初禅之后,就成为心解脱的三果人了,同时成为大乘通教菩萨的三果人,已能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了,入地的条件才算又完成一件了。在尚未清楚以前,开始探究这个问题时,就是与见道位的上烦恼相应了;正式进入探究阶段时,就与觉知心常常相应而成为起烦恼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这时候自我检查一下:为什么好像还不算是真的初地菩萨呢?问题出在哪里?于是你又与上烦恼相应了,又开始探究了,这时它又变成起烦恼了!所以你还会发觉到一点:原来自己入地的福德还不够。这入地的福德要在一世中修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假使往世修了很多,这一世相差不多,那么只要全心全力去修集福德,那就具足福德了。入地所需的福德要怎么修才能最快成就?并不是要你把家产变卖得到三、五亿元,全部捐出去护持正法。那个福德不够大。你别以为说:“你萧老师专门讲大话,护持三亿元的福德你还嫌小,不然要三十亿元吗?”但我告诉你:三百亿元我也还是嫌小。
  最大的福德就是出来弘法,但是有一个前提:弘扬正确的法,可别弘扬错误的法,而且完全不贪世间法回报。否则不但没有积成福德,反而是大伤福德,因为伤害了众生的法身慧命。出来努力弘法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如果很年轻就悟了而出来弘法,三、四十年下来,入地的福德就差不多了,因为弘法的福德是最大的。我们前几回也讲过:度一万人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不如度一个人悟入菩萨法而成为菩萨僧,所以这个福德是最大的。
  当你检查以后,认为入地的大福德已经有了,入地应该有的初分无生法忍也有了,性障的永伏如阿罗汉你也有了,可是看看自己的心量好像还不是很大,根本就不像个初地菩萨,作事、弘法都畏首畏尾,也不敢把正法如何加以住持弘扬,器量太小了,显然不像个初地菩萨,所以就不能成为初地菩萨。这表示虽然具足这三个福德了,可是还欠临门一脚,这个临门一脚就叫作增上意乐。因为愿不够大就无法入地,想要入地,十无尽愿
  很重要;是十种尽未来际要永远继续不断实行的大愿,永远不许中断的。……
  这十种无尽愿,你若能够在佛像前恳切地发出来,你的心量就够大了,成为佛法大器了。这时你发觉说,你具备了三个条件以后,又有这个增上意乐,器量变得很大了,那你就自然而然成为入地菩萨了,……从此以后心中大喜而无所畏惧,不再有什么贪求来利益自己,完全是为众生的法身慧命去著想,生生世世都会如此作。18
  注18 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2009 年6 月,初版二刷,页114-117。
  这些道理,在讲解《法华经》时也有谈到,由此可知我们明心之后努力具足般若别相智的智慧,还要努力修百福及消除性障如阿罗汉,并且累积护持正法、弘扬正法的广大福德;我们每一世如果都很年轻时就修学正法、护持正法,这样在末法的九千年当中不断累积福德,法灭尽后追随 平实导师一起到弥勒内院去听闻 弥勒菩萨说法,这样努力化长劫入短劫,相信我们到 弥勒下生成佛时,一定可以入地的,末学相信 导师绝不虚言,而我们应该也要好好努力达到这个伟大的目标。
  五、我深敬汝不敢轻慢,汝行佛道必当成佛
  听完 平实导师宣讲《法华经》的〈常不轻菩萨品〉,末学应该也要学一下 常不轻大菩萨,末学至诚礼拜赞叹行菩萨道的佛门四众们!以及正在观看此篇文章的菩萨您!orz…orz…orz…(顶礼)并且高声唱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常不轻菩萨是 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常不轻菩萨在无量数劫前遇到佛门四众时就是这样对他们礼拜赞叹;当时若是增上慢的佛门四众,遇到 常不轻菩萨这样顶礼赞叹时,他们会诽谤、骂詈 常不轻菩萨,乃至以杖木瓦石打掷之。但 常不轻菩萨遭受这样的屈辱却从来不起瞋,只是避开走远,仍然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经中提到当时诽谤、打骂 常不轻菩萨的佛门四众,遭遇两百亿劫都无法遇到佛法僧三宝,然后还有千劫的时间在阿鼻地狱中受苦。这些过去诽谤打骂 常不轻菩萨的众生,终于到了无量亿劫后的 释迦牟尼佛时代,在 佛座下听闻《法华经》,这是多么久的时劫啊!多么久的三恶道痛苦!也许愚鲁的末学,就是在过去生诽谤过 常不轻菩萨,但我们仍被 释迦世尊所度,平实导师说因为我们在佛世时就值佛闻法了,所以今生才有因缘可以学正法乃至开悟明心。而诽谤、打骂 常不轻菩萨的众生终究还是被常不轻菩萨所度,所以今天诽谤 平实导师乃至打骂我们的众生,将来都会被 平实导师乃至我们所度的。
  六、结语
  写到这里,末学感到佛菩萨与 平实导师的慈悲!我们学佛就是要当菩萨!而 平实导师所领导的正觉同修会就是要教导众生正确的佛法,教导我们成为“种性尊贵”的菩萨,菩萨道有五十二个阶位,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迈进,希望能早日成佛,因此本篇文章取名为“菩萨的教育”,代表了 平实导师这位大菩萨给我们的教育,也代表了我们正觉的教育就是要当菩萨。希望此篇文章能够利益无量众生,不管是各地的同修们,以及我们过去世的父母家人、兄弟姊妹们—也就是生在大陆、香港、乃至海外的菩萨众们。也希望能利益不管是已悟、未悟的菩萨们,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愿都能够早证菩提、早日眼见佛性乃至早日入地、早日成佛
  最后末学以偈颂曰:
  明心见性通般若,具足圆满三贤位;
  末法万年常护持,等待月光菩萨来。
  五十二年共患难,法灭随师生兜率,
  弥勒菩萨见欢喜,智慧加持道种智;
  佛前降生于人间,万年先结众生缘,
  待得龙华三会时,初转成罗汉,
  最终世尊说法华,蒙佛授记入初地。
  吾等应当发此愿,常报佛恩众生恩。
  末学 善思 合十敬上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