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则 庞蕴举托
襄州 庞蕴居士 松山和尚一日请庞蕴居士吃茶,居士举起托子云:“人人尽有分,因什么道不得?”松山云:“只为人人尽有,所以道不得。”居士云:“阿兄为什么却道得?”松山云:“不可言无也。”居士云:“灼然!灼然!”松山便吃茶,居士云:“阿兄吃茶,何不揖客?”松山云:“谁?”居士云:“庞翁。”松山云:“何须更揖?”
后丹霞闻云:“若不是松山,几被个老翁作乱一上。”居士闻之,乃令人传语丹霞云:“何不会取举起托子时?”
星云法师说禅云:《禅,不立语言文字,释迦牟尼佛明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但他却说:他没有说过一字。这非妄言,乃说明真理本然,虽说未增,未说不减。千言万语,不若默然,研教者既讲二十余经论,又不答问题,这不就是愚人说法吗?》(佛光《石头路滑》页183)
平实云:星云法师讲禅时,说得如此一句语,便已将其败阙尽皆显示与天下明眼人了也!真悟之人说禅写禅时,绝对不作是说:“千言万语,不若默然”,何以故?谓此一句语,既与禅悟无关,亦与求悟之知见无关,于禅者而言乃是废话,是故真悟之人为弟子说禅时,绝对不作是语也。
禅虽不立语言文字,是故往常禅三精进共修之时,余常唯以机锋便令人悟,不杂以言语。然而有时言语却也可以作为机锋也!禅,遍于一切法中故,不可谓言语中无禅故。然而此中关节,绝非未悟之人所能知之,星云法师既然未悟,既然未曾证得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云何能知如是关节所在?
由是缘故,星云所说禅法便句句皆成戏论,句句言不及义也。
往常每有无知之人,少诸信力信解,偏又多诸慢心,每见平实因他人之一句语而断其人未悟,因此便生烦恼,便作种种诽谤之说,更言平实所说为诽谤他人。如今彼等大法师、大居士,举凡曾遭平实拈提者,未有一人敢正式出头寻觅平实而作公开之法义辨正,乃至私下善意之法义辨正者亦无其人。皆是托言不屑与平实说理论义,却又私下广作抵制诽谤之言说与行为,其实皆是色厉内荏之心行也!
亦有狂人,因余诸书阐扬正知正见已,令其未悟言悟或说法错误之事实显露,心中因此起大瞋已,以化名在网站上,要求平实在网站上与之辨正法义;要求使彼可以化名而作辨正,完全不必负责。如是之人,畏首畏尾,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不敢承担法义辨正之责任,不具菩萨所应有之大丈夫心性,焉有资格与余辨正法义?亦有一种人,在网站上公开要求余,与彼召开公开之辨正法义无遮大会,及至我正觉同修会之会员,欲问其真实姓名与电话地址以便联络,欲与彼等实现法义辨正无遮大会之邀请时,彼等却又缩头不答,置之不理,不敢明示其姓名与电话地址等。如斯等人,皆是色厉内荏之人:外示大勇及大智,内实无勇亦无智。如斯等人,自古以来,历代皆有,同于佛世已有之部份外道,是故无可惊怪。
平实则不然,随时准备亲值大菩萨而亲随受学之,不曾丝毫顾虑面子。所以者何?谓世间若有人说法能胜妙于平实者,必是七八地之大菩萨;如是之人,平实多年求之不得,早欲随之受学而不可得,岂有顾虑面子而畏惧不见之理?岂可畏首畏尾、躲躲藏藏,以致丧失随学之福报?然而彼等众人妄于网站论坛攻讦我者,妄言欲与余辨正法义者,却皆畏首畏尾,隐匿身分而作诸不负责任之行为,多属不敢负责者;乃至邀请彼等私下面见而作私下之法义辨正,以结善缘时,亦不敢出面与余相见;心性如是,专重面子者,乃是吹毛求疵却又歪曲事实而不敢负责之辈,皆是不能转依如来藏之直心体性者,皆是学佛尚极粗浅之新学菩萨,何可说之为真正学佛之人?如斯等人,欲求佛道之清净修证者,殆如缘木求鱼乎!
佛于般若诸经中自言四十九年中未曾说法,故有名言曰:“若道我有所说法,是人谤佛,不解我所说义。”然而阿含诸经、般若诸经、唯识如来藏系诸经,明明是佛金口亲宣,云何却言无所说法?
常有未悟之师自命为悟,便敢以自意妄解佛法,作如是言:“佛说法时不执著自己所说之法,一切法皆缘起性空故,是故无所执著,故言无所说法。”如是说者,俱名坏法谤佛之地狱人也!
若人亲悟自心如来藏,现见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之种种运作现象,现见阿赖耶识心体离言、离说、离身根执著、离六尘分别、离一切世间事分别、离烦恼、离生死、离善法、离恶法、离断灭、离恒常、不住涅槃、不住生死、离愚痴、离智慧、离无明、离觉明、离世间法、离出世间法、离流转法、离出离法……一切皆离,唯取众生无明种子而自身不受无明种子果报,唯取众生受苦乐身而自身不受苦乐……等,如是之心,尚且不领受六尘相,尚且不起六尘相之丝毫分别,细如六尘相之无相分别亦不生起,如是于六尘相皆无知无觉亦无受、无智亦无得,云何而有言说可得?云何而曾说法?世尊既以如是自心如来而作转依,云何可言
世尊有所说法耶?是故平实依实相境界作如是说:“所谓说法即非说法,是名说法。如是说法者未曾说法,未曾说法者名为第一义谛。”如是说者方名正说,不如是说即名魔说。是故悟抑未悟,不可冒充、不能瞒诸明眼人,唯能瞒诸未悟及初悟之人也!是故往往一言半语之中,久悟之人便能判定说法者之真悟抑或假悟;平实此语,绝非虚假笼罩之言,观乎曾被平实评为未悟、错悟之一切人,何曾有人能写书或当面证明其悟?可知平实言之不虚也!
然而此言非是主张:一切未悟之人不可说法。谓一切法师居士皆当随分量力,依自己所知者为人说法,令有为法中诸众生种下菩提法种,令其未来能有因缘得入佛法大海中,乃至深得其利。然于为人说法时,特须在意者谓:不可强不知以为知,不可未悟言悟而犯大妄语业,不可杂以常见外道见而为人说法,不可于未如实理解二乘菩提之证道内涵而为人说已知已证,不可于未证如来藏之前而妄说已证,不可未证如来藏之前而为人印证为开悟,不可以自己聪明善辩故便以错误知见而心生狂慢,诽谤真善知识。如是心行,乃是说法者自我保护之具体措施,以免修诸佛法善行而犯重罪,成就地狱业,百劫沦堕三途;此乃弘法师及学佛人必须具备之正见,今于此处乘便说之,警觉狂慢之人。
既然以此一句便知星云法师之未悟示悟,则其余诸语之为戏论者,便无讨论之必要,便不须浪费篇幅于其余不必要之言句而作讨论也!由是故举庞蕴举托公案,共星云法师----佛光禅师----说禅,冀其能有入处,尔后便可真实广利众生也!
松山和尚一日请庞蕴居士吃茶,席间居士突然举起茶托,向松山和尚云:“人人都有这个本分事,为什么却又个个说不出来?”松山和尚答云:“只因为人人都有,所以才会说不出来。”庞居士却问道:“阿兄你为什么却说得出来?”松山答云:“不可说没有这个啊!”庞居士说道:“太分明了!太分明了!”松山和尚便自顾自地吃起茶来,却不向庞蕴居士先揖再吃;庞蕴居士便问云:“阿兄吃茶,何不先向客人一揖作邀?”松山却问云:“哪个客人?”庞居士答云:“庞翁我呀!”松山和尚便道:“还得要再揖吗?”
后来丹霞禅师闻道此个当代公案时,便说道:“若不是松山和尚,几乎被这个老翁作乱一场去了。”那丹霞禅师当时未悟,不懂得禅门里底密意,只见表相,便说得如是言语,传了出去;后来庞居士听得丹霞这样评论,就请人传话给丹霞禅师:“你为什么不去会取我举起茶托的时候呢?”这庞居士忒也慈悲,更令丹霞参取;平实即不然,闻言但教一人前往说道:“平实老师有一句语,教我传与禅师。”丹霞若问起这一句语时,当人便向伊胸前猛放一掌,放了掌却回。
只如人人尽有分,尔星云法师为什么却道不得?写得著作无数,尽都言不及义。如今平实在此举起茶托,写在书中,尔星云大师那边儿读罢,不可无言也!
且道:庞蕴当时向松山道“阿兄吃茶,何不揖客?”是什么意?莫作容易好。丹霞当时不明,便赞云:“若不是松山,几被个老翁作乱一场。”后来庞居士闻得丹霞此语,不与他计较,一心为他,只是遣人向丹霞寄语云:“何不会取举起托子时?”
大师莫道庞翁此语只是应酬底语,当知一切悟者皆见十方诸佛法尽在庞翁举起托子中。大师若会不得,这个茶托便重逾须弥山,管教尔举不得。大师若会,便见自己身中有个赵州所说底大力士,届时欲举这茶托时,却是轻如鸿毛。如今尔星云----佛光禅师----欲会么?且举起茶托子,端详看是茶托?不是茶托?莫便轻率喝茶!
(由公案拈提第一辑《宗门正眼》录出)
(原标题:12 庞蕴举托)
12 庞蕴举托
2018-07-11 浏览:98532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