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来藏
04 辨正-03
2018-07-11  浏览:78522
  辨正-03
  法莲法师又云:
  【在查阅经论时,看到《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又言唯识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为,通有无漏,唯识即相,名唯识相,持业释也;性即是识,圆成自体,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唯识之性,名唯识性。”
  卷二(编案应为卷一)又云:“前二十四颂,宗明识相,即是依他;第二十五颂,明唯识性,即圆成实,后之五颂,明唯识位。”这时才恍然明白:《唯识三十颂》前二十四颂总摄三能变识(一至八识),说明唯识相,是依他起、有为,通有无漏;第二十五颂是说唯识性,真如、圆成实,无为无漏。对于唯识相性、有为无为、依他起与圆成实,窥基大师说明的很清楚了。
  回顾以前种种,内心百感交集,以前认为自己所找到的第八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是圆成实性,现在才知这种见解是来自同修会所熏习的知见,与经论相违背,不是经论所说的旨意。难怪世亲菩萨造《大乘五蕴论》,说识蕴包括八识;难怪祖师教人参禅都说要离心意识参,以前看经论时都说真心无受,又看到阿赖耶识与舍受相应,心里总觉得疑惑,现在才知道自己是真心与妄心不分。
  兹摘录些经论供同学对照参考,并请同学细心思惟。《解深密经》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杂阿含经》云:“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所为宅者,即五蕴身;其宅主者,是汝本识,谁有智者,乐有为宅?”其中本识即第八识,是三界趣生之主体识,乃属有为法。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又云:“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由经文佛意可知,心名采集业,采集业为识,是故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即因采集诸业,流转生死,恒生恒灭,堕有无相,是长养相,是有碍相,怎可言第八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无为无作?
  又经云:“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又云:“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悕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又云:“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大慧!如来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
  又云:“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又云:“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
  由以上经文可知,自心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妄心即是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八识皆是彼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现八种了别识故,三界一切万法皆由八识不实妄想生故,怎可说第八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怎可说阿赖耶识函盖自性清净心,何以故?因八识皆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现心法故。若不知第八阿赖耶识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非一非异之正理者,则不明佛意,八识是自心现故,切莫真妄不分,慎思之!请慎思之!】
  分段辨正如下:
  法莲法师云:【在查阅经论时,看到《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又言唯识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为,通有无漏;唯识即相,名唯识相,持业释也;性即是识,圆成自体,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唯识之性,名唯识性。”
  卷二(编案应为卷一)又云:“前二十四颂,宗明识相,即是依他;第二十五颂,明唯识性,即圆成实,后之五颂,明唯识位。”
  这时才恍然明白:《唯识三十颂》前二十四颂总摄三能变识(一至八识),说明唯识相,是依他起、有为,通有无漏;第二十五颂是说唯识性,真如、圆成实,无为无漏。对于唯识相性、有为无为、依他起与圆成实,窥基大师说明的很清楚了。
  回顾以前种种,内心百感交集,以前认为自己所找到的第八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是圆成实性,现在才知这种见解是来自同修会所熏习的知见,与经论相违背,不是经论所说的旨意。难怪世亲菩萨造《大乘五蕴论》,说识蕴包括八识;难怪祖师教人参禅都说要离心意识参,以前看经论时都说真心无受,又看到阿赖耶识与舍受相应,心里总觉得疑惑,现在才知道自己是真心与妄心不分。】
  辨正:请问法莲师:“何者是真心?何者是妄心?”您弄清楚了没?
  如果阿赖耶识不是真心,而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而且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的体,请问:“您是否已证得如来藏?”您如果没有证得另外一个真心,而经论又说总共只有八识心王—广说八种识,那您怎么可以说另外还有一个真心?岂不是成为第九识? 若一切经论皆说只有八识心王,阿赖耶识既称为第八识,就不应该说祂是妄心。请问:“您有没有证得阿赖耶识以外的另一个真心?”您将永远无法证得您所说的“上于阿赖耶识的如来藏”。
  法莲师见窥基大师说唯识相“是依他起、有为,通有无漏”,就说阿赖耶识是妄心,是耶?非耶?如今必须辨正清楚。法莲师错解唯识性、唯识相之真正义理,故不容许真心除了真如无为之外尚有其他之无漏有为法上的相用。然而,若唯识相的“依他起、有为”是有过失的话,试问:“您所谓的真如、如来藏,是有为还是无为?”若是无为,则于三界中不应该有所用,不应该有能用,那就不应该是“能出生阿赖耶识”的法体。如果是有为,请问:“是无漏有为?还是有漏有为?”如果是无漏有为,那么这种唯识相,有何过失可以评论?显然没有!如果是无漏又无为,请问:“您的真如如何能够利益有情众生永无穷尽?佛地真如又如何能够利益众生永无穷尽?又如何能出生四智心品?”请您说明之!然您必定无法说明,因为您所偏执的无漏无为真如,是无作用法故,根本就不能利乐众生永无穷尽故。
  唯识性、相,既说“通有漏与无漏”,如果是在有漏的有为唯识性、相上面,那是指凡夫地,那是指异生众生等。如果是无漏的有为法,那是诸圣境界,而您又不能承认无漏的有为法,请问:“您所谓的纯无漏也是无为的真如,在世间能不能有作用?”显然不能有作用。如果不能有作用,应当是识之所显性;既是识之所显性,则不应该是能生阿赖耶识的法。所以,法莲师您所说的真如或如来藏纯无漏、纯无为的说法,根本就不符经教中的圣教量。
  阿赖耶识虽然含藏七识心相应的有漏有为种子,而其自体本有“无漏性”,所以能够在成佛之后,以无漏有为法来广利众生、永无穷尽。但是佛地的无漏有为法,也是属于佛地唯识性的法相显现,即是佛地的唯识相;唯识相即是“唯识性在有为法上所显现的法相”,故名唯识相,性相不可强行分割。那么这个唯识相的显现,既然是佛地的八识心王所显现,当然必须有佛地的七识心王的配合运作,才能显现出佛地唯识性上的唯识相;所以,“唯识相通无漏”一句,就无过失可言。唯识相,虽然是八识心王三种能变识和合运作所现之相,然亦不曾刹那离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唯识真如性也,不曾刹那离于阿赖耶识变生万法的唯识性也,岂可因为唯识相“是依他起、有为,通有无漏”,就忽略阿赖耶识本具之真如性,就忽略万法皆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唯识性?而诽谤说阿赖耶识是妄心?譬如,金之粗矿,金之精矿,金所成之瓶、盘等器,如是显现不同之相,皆是金性,皆不离金性;岂可惑于其形处有异之相,而说如是等物只有矿性、瓶性、盘性而无金性?
  而所谓的唯识性,是说真如性及万法之出生皆依阿赖耶识心体而生、而现行、而存在、而运作、而显示;若离阿赖耶识者,则无一切法,则无真如性可证,故成论说:“真如亦是阿赖耶识之真实性,除阿赖耶识所显示之真实性以外,别无真如法性可证。”非唯成论如是说,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中也如是说。也就是说:若离阿赖耶识心体能生万法之体性,则无唯识性可以证知;若无唯识性,则无唯识相可以现观。
  再者,唯识性亦非唯单说真如性、圆成实性也,而亦包含真实唯识与虚妄唯识二门故。然而,法莲师等人将唯识性一法,解作“纯为真如性”,有其大过,非唯背离成论,抑且违于诸经佛说正理,复又违于法界实相理体。由于如是误解,故其将唯识性等同绝对清净之佛地真如,或等同一分清净之初地真如,而排除因地真如、异生位之流转真如等之阿赖耶识心体,而诬说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者,皆有大过,非为正说!
  而窥基大师此处所说:“性即是识,圆成自体。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唯识之性,名唯识性”,正是说明真实唯识门之唯识性,如是说明阿赖耶识心体圆成自体,本具如实而显之真实性,本具如如不动之恒常性,故称之为真如。如是无为无漏的真如性,是阿赖耶识的体性,是识体所显能生万法之自性,故名唯识性。而窥基大师在说“真实唯识门”之唯识性之前,早已说明“虚妄唯识门”之唯识性,法莲师断章取义而引证此文,意指窥基大师亦同其“唯识性等同绝对清净之佛地真如”之说;是名断章取义,亦是陷窥基大师于不义,现将此段论文还原如下: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言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即遍计所执;二者真实,即圆成实。于前唯识性所遣清净,于后唯识性所证清净。又有二种:一者世俗,即依他起;二者胜义,即圆成实;于前所断清净,于后所得清净。此释准下第九卷初唯识性解。又言唯识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为,通有、无漏;唯识即相,名唯识相,持业释也。性即是识圆成自体,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唯识之性名唯识性。”“本论”之《成唯识论》卷九中,亦曾作是说:“此性即是唯识实性,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
  法莲师不但断章取义,尚且对论文作错误的断句,故无法贯通前后,生此误会。如是论文中,已经明说:“唯识性必须是具足第七识末那之遍计执性,方能引现阿赖耶识中所含藏之种子现行;亦必须具足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所本有之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万法之功能种子,合此二种体性者,方名唯识性。”如是具足圆成实与遍计执性,方能生起世间万法,方能具足世间、出世间万法,方能显示世间、出世间万法;如是具足遍计执与圆成实等二性者,方可名为唯识性,否则即不成就“万法唯识”之“唯识性”故。由此可知,唯识性乃是阿赖耶识所显示之真如无为性及能生万法之体性,而其中之真如无为,乃是由阿赖耶识心体,藉著自体之阿赖耶识性,以及其余四位九十三法而显示者,乃是阿赖耶识之自体性;亦谓“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上”所显示之真如性,方能具足唯识性;若不具足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之七转识心,则不能具足圆成实性之阿赖耶识心体,则不能证实确有唯识性;“唯识性”必须函盖真实唯识之圆成实性与虚妄唯识之遍计执性故。不但《唯识述记》中如是说,《成唯识论》中亦如是说,法莲师等人不应断章而取其偏义也。
  所谓“唯识相”者,亦非如法莲师所说“称为八识心王”,乃是依“真见道”触证阿赖耶识所得之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根本智为基础,方能继续进修而作“相见道”法门之观行。如是相见道位之观行,皆是以阿赖耶识现行时之种种法相上而作观行,以此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作为主要之观行,方是“唯识相”,不是法莲师所指称的八识心王也。复次,“唯识相”者,虽然以无分别智观行阿赖耶识之体性为主,然于亲证阿赖耶识之后,仍应依“相见道”之行门,一一观察阿赖耶识所生、显之一切法。始从阿赖耶识之现行运作,末至七识心王之一一识,皆依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依,方得现行与运作。然须先有意根,然后方能有意识乃至眼识从阿赖耶识中出生;亦观入胎之后,阿赖耶识如何以其大种性自性,而摄取母体所供应血液中之四大极微物质,创造吾人之色身;亦观察阿赖耶识若不能存在之时,则色身尚且不能存在,则五胜义根亦将随之毁坏,何况能流注前七识种子?何况能令吾人作诸“相见道位”之观行?何况能显示真如无为而令吾人亲证?何况能证知万法唯识所生之“唯识性”更何况能依唯识性而现观无量无边的唯识相?
  由有阿赖耶识及其相应之心所法故,由有阿赖耶识所流注之意根种子故,能出生色身五根与万法,方能令万法现行运作,方能使吾人证知唯识性;由有阿赖耶识所出生之七转识故,方有唯识性可言,由此唯识性故,能令八识心王具足而显示唯识相,是故窥基大师此处说“唯识即相,名唯识相”,是说明阿赖耶识具有唯识性,能出生万法,然后再与三界万法所现诸相和合,显示“万法唯识所生的法相”,是名唯识相。此“即”字是不即不离的“即”,也就是“和合”之意,而非“即是”之意。法莲师由于作了错误的断句,又因为文字障、语言障的缘故,所以误解为“阿赖耶识‘即是’相,所以又叫唯识相。”将唯识性、相完全误解了,真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啊!
  是故,相见道位之观行,虽然皆是有相法中之无相法,皆不离八识心王现行运作之法相,皆不离唯识相,但却始终围绕于无相法之阿赖耶识心体上而作观行,乃是依阿赖耶识之唯识性而作观行;所以唯识相是依附于八识心王所显现的“万法唯阿赖耶识所生”的唯识性上,从来不曾离于阿赖耶识之唯识性。所以唯识相之一切观行,虽然皆在阿赖耶识所显示之“万法唯识”法相上而作观行,故说为唯识相,然而始终不曾离开阿赖耶识之唯识性也,唯因欲在道次第上宣示唯识性中之次第差别,是故别立唯识相一名,而说相见道之内容,令诸初见道之佛弟子得以了知,得以据此进修。若究其实,相见道位所进修之唯识相等法,仍是本于唯识性而修者,未曾刹那离于唯识性也!亦因此故,可以判知:唯识相之观行上所证得的般若妙慧,必定更深妙于唯识性者。唯识相是在唯识性上再作更深入之观行,才能证得,才能具足圆满故。是故唯识相一法,不可如法莲师之妄说为八识心王也!
  故《宗镜录》永明禅师说:“又色即依他起之相,空即圆成实之性;斯则虚实真俗,性相有空,彻本穷原,皆唯识性矣。慈恩云: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以识为主,归心泯相,总言唯识。”
  是故,唯识性并不是在未来悟后进修的唯识相过程中要排除掉,或是较浅之法义,因为唯识相虽然较深妙,但却也不能丝毫离于唯识性,所以二法并无高下差别可说,本来是一法之两面故。悟后进修而作唯识相观行的时候,也是依唯识性为法体来作观行的;不可将唯识性与唯识相一刀割为二法,否则大乘种智妙法便将支离破碎也!唯识性与唯识相不即不离故,不可一分为二故。所以,唯识性是真见道之所证,唯识相是真见道位证得唯识性之后,在八识心王和合运作的万法唯识的种种法相上面,去作观行而通达相见道。通达相见道的缘故,发起后得无分别智,这就是唯识性与唯识相主要的精神所在与概略的说明。所以,窥基大师的唯识性与唯识相就是如是说,虽然说得很清楚了,然而您法莲师还是因为文字障及被恶知识误导而误会了。
  是故,现在再来回顾二○○三年四月,您印出《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一书的行为,当您现在回顾之时,应该会内心百感交集。因为您认为自己所找到的第八阿赖耶识,是生灭的有为法,不是圆成实性,这种见解是来自于恶知识给予您的邪教导,是与经论相违背的,不是经论所说的旨意。世亲菩萨造《大乘五蕴论》时把阿赖耶识的这种阿赖耶性说是生灭法,只可惜您法莲师将其误会了,误会阿赖耶识的心体是生灭法;然而世亲菩萨的意思其实是说:第八识心体的阿赖耶识体性是生灭法,因为此性是可以被灭除的,而心体却是灭除不了的;乃至十方诸佛的威神力合为一力,也不能灭除一只蚂议的阿赖耶识心体。然而,祖师教人参禅,说要离心意识参,这是有很大的误会的,这个误会,将来 平实老师写《真假开悟、识蕴真义》一书时,将会有详细说明,并已经列在纲要中发给大家了;我们谨守分寸,不会先作说明,也因为限于篇幅,所以暂时省略。
  而真心本来就无所受,“阿赖耶识与舍受相应”,只是一种方便说。阿赖耶识于六尘中既离见闻觉知,如何会有舍受?应当是会与六尘相应的见闻觉知心体,因为有苦乐受的缘故,所以才会有时与舍受相应。但是方便度化众生,为让众生理解,而说阿赖耶识没有苦乐受,所以说“唯舍受相应”。但是依种智来说,阿赖耶识连舍受亦无,所以“唯舍受相应”是方便度化众生的说法。因为祂离见闻觉知,并没有苦乐忧喜受,如何会有舍受?是故这是世亲菩萨方便度化众生的说法,吾人不可将方便说引为究竟说。其实阿赖耶识实际理地,一向是无覆无记性,一向是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故名为“唯舍受相应”;然实际上,一向是不与苦乐受等违顺境相应,亦不与舍受相应,故方便名为“舍”,本来就舍离六尘境界受了,何来有受?现在从您法莲师所写的书中理路看来,您法莲师跟随恶知识学法之后,至今还是真心与妄心不分啊!因为您把真心当成妄心,想要另外再找一个只有想像中才会有的真心,当然是永远都不可能找得到的了。如今又看见您经论也不能通达,文字障这么严重,故产生如是误会,也是正常的事。
  现在来返观您法莲师所说的话:“对于唯识相性、有为无为、依他起与圆成实,窥基大师说明的很清楚了。”可是从您处处错解窥基大师之论意来看,其实您还是完全不清楚窥基大师所说的意思啊!
  您在书中说:“现在才知道自己是真心与妄心不分。”现在请问您:“阿赖耶识如您所说不是真心,诸经论中又都说‘真如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自性’,所以真如不是能生阿赖耶识的法,也不是心体,所以不是第九识;经中 佛又说广说只能够有八识,而无第九识,那么灭了第八阿赖耶识以后,佛法是不是断灭法?”请您法莲师针对此一问题,答覆看看!如果自己答不来,也可以去请教您们的领导人杨先生,请他公开代答也可以。看您们能不能答得出末学等所提出的这一个简单的问题?
  第二段 法莲法师云:【兹摘录些经论供同学对照参考,并请同学细心思惟。
  《解深密经》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杂阿含经》云:“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
  辨正:法莲师将二乘法所说之心意识的六识心,引证为大乘法所说心意识的心—第八阿赖耶识心,真可谓是引证失当。如是未经思辩即草率引证,以致鱼目混珠、混淆经义,云何能不误解经意而迷失于经中佛义?还奢望于经论丛中,辨明性、相、体、用,真是缘木求鱼,了不可得,由此可知法莲师的文字障确实很严重。
  如俱舍宗所言:“小乘所谓之‘心、意、识’三者为六识之异名,其体实为同一。”又于《成唯识论述记》中,窥基大师亦有云:“小乘谓:未来名心,过去是意,现在是识。”则心、意、识之句义,不可如法莲师所说为:第八识是心,第七识是意,第六识是识。而是有一定的意义,不可自己妄解乱用。古时禅宗祖师所谓的“离心意识参”,是正用心意识三字的原意;后来的禅宗祖师,却有许多人误用了;如今法莲师也是误用了,误用并不打紧,打紧的是用来否定三乘佛法根本的第八识心体为生灭法,就成了诽谤菩萨藏的一阐提重罪了。
  二乘法依此“未来心,过去意,现在识”,说明心意识日夜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即是《金刚经》所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之妄知妄觉心也。此心所说明的,正是八识心体上,种子前后流注之现象,即是见闻觉知心“前六识”之体性。因此,阿含所说的心意识正是此理,此处所说之心、意、识三者,尚是名色之“名”所涵摄之六识心。既然是“名”所涵摄,必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不是说本际、实际之第八识心体也。 世尊于二乘法中为破一切常见外道,故说“蕴处界空”而偏显解脱道,不说佛菩提道。 世尊于五蕴法中广说六识生灭心,说“心意识等六识心体,在日夜一切时中须臾不停转变、异生异灭”,其目的乃是为令众生知五蕴苦,观五蕴无常,而趣入空、无我。由此苦、空、无常、无我之慧观,令离六识生灭心而出三界轮回生死苦,而趣向解脱,趣向二乘涅槃之证得。然而,不应将此六识生灭心所说的心意识,引证为大乘法所说心意识的“心”—第八阿赖耶识心。法莲师您如是引证者,是名“依语不依义”,不曾真知四阿含诸经中所说“心、意、识”之真实义,是名引证失当。
  于大乘法所说心意识的“心”,则指阿赖耶识心体,乃诸法产生之根本体,故亦称集起心、集藏心、种子识,即阿赖耶识蓄积种子而能生起现行之意。“意”指阿赖耶识所流注出来的意根——恒审思量的第七末那识。“识”指阿赖耶识所流注出来的六识心,即是具有了别、认识作用的见闻觉知心。在二乘法的四阿含经典中所说的心,既不是大乘法中所说的心,即不可混为一谈;所以法莲师引用杂阿含经的开示,来否定大乘法中所说的心—阿赖耶识—这是引证失当,如此引证没有丝毫意义。而法莲师所引《解深密经》文句,也有断章取义之嫌,是故意省略部份经文,配合他自己的意思,以便否定万法实相心体的阿赖耶识。《解深密经》原文如下:
  《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 佛开示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生耳鼻舌身识,与耳鼻舌身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
  如是说明阿赖耶识出生七识心及色身五根等法,眼等六识悉由阿赖耶识所出生者,五尘亦是由阿赖耶识所出生者,因意根的缘故法尘则在五尘上面出生。在大乘法里面,虽然说这个“心”名为阿赖耶识,但其识性仍然是可灭的,故说应离“心、意、识”,是指离阿赖耶性,而非灭阿赖耶识心体。而此第八识心之体性,随著众生分位之不同,随著修证次第之不同,如理的方便施设种种名相,或名心、或名阿陀那、或名所知依、或名种子识、或名阿赖耶、或名异熟识、或名无垢识。虽有多名,其体无异,同是阿赖耶识原来之心体。如是阿赖耶识心体之体性前面已作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既然,修学佛法要取证人无我,要断尽我执,当然对于阿赖耶识的识性(执藏分段生死种子的集藏性)应断之,从此以后不再像一般人一样的内执阿赖耶识心体,断除对于阿赖耶识心体的执著;证得阿赖耶识心体而且深观以后,转依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性,断了这种执著的人,就是“离心、意、识”的菩萨,这也就是 佛于《解深密经》中所说的“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所住的境界。《解深密经》 佛云:“广慧!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为‘胜义善巧菩萨’。广慧!齐此名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如是经中之义, 佛所说的“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即是说八识心王具足证得之后,于八识均无所执著,不再“恒内执我”而执取阿赖耶识的体性为自内我。所以,从此以后这个执著断了,从此以后不见阿赖耶识,从此以后不见意根,从此以后不见前六识,是名“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这才是真正的离心、意、识之义。而不是像法莲师乱作否定之妄说,因为离心、意、识的真正意思,是说证得阿赖耶识以后,现观祂的金刚常住的真如性,转依祂的真如性,所以不再挂心祂会不会坏灭,不再挂心祂会不会被人所坏;也因为现观祂是无法分割合并的,现观祂的存在虽是众生存在的根源,可是如果心中执著祂,就和众生执著祂的功能差别等体性而不知道祂的存在一样,就会成为我执了。菩萨这样现观以后,不再记挂祂,不再执著祂,所以不见心、不见意、不见识,即是 佛所说“于心意识秘密得到善巧的菩萨”。这才是真正的“离心意识”,这也不是像法莲师他们去否定第八识心阿赖耶识,因为否定了阿赖耶识心体,就没有真如可以转依的了,所以法莲师真是大大的误会“离心、意、识”的真正意思了,也是断章取义的行为,也因此而成就谤法毁 佛的大恶业了;因为阿赖耶识心体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的根本,是佛教中三乘菩提的根本;否定了阿赖耶识心体,所有佛法就都变成断灭论、无因论了。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六说:“又涅槃者名为彼岸,而彼岸者无有诸相;于彼诸相心不取著,名为涅槃。又彼岸者名无分别,于彼不起分别心故名为涅槃。又彼岸者无阿赖耶,于彼不起阿赖耶心故名为涅槃。善男子!如是行已,名为菩萨般涅槃行。”是故证得第八识心体时仍非阿罗汉,仍未具足证得二乘涅槃,仍须修除对于阿赖耶识心体功能之执著,仍须修除对于阿赖耶识所生起之种种世间法相之执著,方是亲证有余、无余涅槃者。如是进修取证二乘涅槃已,然不取灭,继续进修佛道,而仍非佛地之究竟涅槃,谓仍有异熟果之种子变易故,仍有异熟性故,仍须修除异熟性,方是真正“离心意识”者。
  然而,欲于心、意、识一切秘密究竟善巧,则必须灭除一切愚痴,具足了知一切位之真如性、相,则是具足一切种智者。如是离因地之阿赖耶识性、异熟识性,断尽二障,方是如实住于无垢识境界者;住无垢识境界者,已具足现观一切位中之真如性、相,具足一切种智,究竟清净真如,方是真实离“心、意、识性”者,方是究竟成佛者。
  《大宝积经》亦载:【尔时长老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毘利耶波罗蜜多时,精勤修获法身之相?唯然世尊!愿为解说。”佛告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身之相无生无死,坚固难坏犹如金刚,不可思议。而诸法身菩萨摩诃萨,为欲化度身坏众生,故现坏身;又欲化诸身不坏者,现不坏身。然此法身圆成具足,非火所烧,非刀能割,如彼金刚坚固难坏。舍利子!安住法身菩萨摩诃萨,行毘利耶波罗蜜多故无倦精进,非有功用;但以其身则能成熟无量众生,不假其心思量分别;即此菩萨身,自能知了诸身相,随入自身真如法性。自身真如随入诸法真如,诸法真如随入自身真如;自身真如随入诸佛真如,诸佛真如随入自身真如。自身真如随入去来现在真如,去来现在真如随入自身真如;又过去真如不违未来真如,亦非未来真如违过去真如;又过去真如不违现在真如,亦非现在真如违过去真如;又未来真如不违过去真如,亦非过去真如违未来真如;又未来真如不违现在真如,亦非现在真如违未来真如;又现在真如不违过去真如,亦非过去真如违现在真如;又现在真如不违未来真如,亦非未来真如违现在真如;又去、来、现在真如‘即’蕴界处真如,又蕴界处真如即染污清净真如;又染污清净真如即流转寂灭真如,又流转寂灭真如即加行真如;又加行真如即一切行真如,而一切行即是真如,而此真如即一切行。”】
  如是深观而具足证知者,方是真实离“心、意、识性”者。是故菩萨亲证阿赖耶识时虽名亲证真实心者,亦能现观恒审思量之意根,亦能现观意识等分别事识。然而若不进修诸地无生法忍者,不知不证种智者,则不能了知真正之“心、意、识”境界,则必误会真正之“心、意、识”境界,错将二乘法中所说之心意识套用于大乘法中,产生种种邪见邪解,乃至如法莲师等一般敢造谤法大恶业,犹误认为是在护持正法。大乘佛子若未实证如是大乘法中所说“心、意、识”境界者,则不能修除阿赖耶性、异熟性,不能实证离“心、意、识”之佛地境界,不能成就佛道。故成就佛道之前,仍然必须修除阿赖耶识之阿赖耶性——集藏分段生死种子之执藏性,如是方是趣向“离心、意、识”之佛地境界。而不是如法莲师等人把阿赖耶识的心体否定,想要在心体之外别求一绝待之清净真如,名为离心、意、识。由此可知,法莲师您并未于心、意、识三者如实了知啊!所以您仍然不是“于心、意、识秘密”得善巧的菩萨。
  第三段 法莲法师又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所为宅者即五蕴身;其宅主者是汝本识,谁有智者乐有为宅?”其中本识即第八识,是三界趣生之主体识,乃属有为法。】
  辨正:先解释法莲师所援引之经文意义:“所认为的家宅即是五蕴身,宅主是本识阿赖耶。有哪一个有智慧的人,喜欢这一个有为的五蕴身宅呢?”法莲师所援引的经文中,如此明说而毫无隐晦之处,法莲师您莫非堕于文字障中?或是“为反对而反对”?以致将五蕴宅之有漏有为性,错评为本识第八阿赖耶识之过。您既知经文中所说的有为宅是五蕴身,而有为宅中的本识即第八识,已经指明五蕴的有为宅是主体识所生,所以是有为必坏之法,所以有智之人不乐如是五蕴宅;经文如是分明无差,解说极明,已经证明:五蕴身宅是有为法,阿赖耶识心体是五蕴之主——因阿赖耶识心体所以才有五蕴有为宅。然而法莲师您竟然还是误会了经文中明说的意思,您的文字障也未免太严重了吧!
  法莲师您既说阿赖耶识是三界趣生之“主体识”,既称为“主体识”,则显示其是有作用的,是能生万法的,是万法的实相本体,是万法的根源,故是有为的;如是有为法如前所说却是无漏的,此有何过?您之所以将有为法视为洪水猛兽而妄评其生灭之过,是因为您对于本识第八识并未如实了解、并未深入现观,所以对无漏有为法与无漏无为法的内涵不曾理解所致,这就是因为您对善知识的信心还不够,而不肯遵照善知识的教导,不肯进入相见道位修学的过失,也就是您坚持“真见道即是初地”的邪见所生的过失,不信善知识的如实语:真见道只是七住位而已。所以不知道应该具足真见道与悟后进修的相见道二法,才算是初地的入地心,所以今天才会有这种谤法毁 佛的严重大恶业的造作,造成今天不可收拾的局面。
  本识第八识于阿赖耶位,其所含藏之七转识种子固然完全是有漏有为法;但是,阿赖耶识的心体,以及第八识自类种子流注出来的种种功德,却是无漏的有为法。而就自性清净的本识第八识的心体自身而言,其无论于阿赖耶位、异熟位或无垢位,均与无漏无为之真如无为未曾稍离过。您若如实了知本识第八识,必不会将无漏有为法视为洪水猛兽,因为有漏有为法固然令我们流转生死,但是无漏有为法却是菩萨多劫修行所获得的可爱异熟果,是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时所不可或缺的,是修集成佛所需的福德资粮中所不可或缺的凭藉。
  乃至佛地无垢识,若无此无漏有为法,亦无法利益众生永无穷尽。是故,修行乃是修断七转识种子之有漏性,转依第八识心体之无漏性,如是转依、如是修行乃至利益众生永无穷尽,均是此无漏有为法之作用。如是可爱之有为法,如是成佛所必须之有为法,如是成佛后仍不许弃舍之有为法,如是能利益广大无量众生之有为法,为何要远离它?为何要视其为洪水猛兽而灭除它?真是不智之举!您所援引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 佛亦作此说,为何您总是有选择性的视之不见?
  法莲师您既然信受《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而引证之,我们也举此经中之 佛语开示,来辨正法义真伪。 佛云:“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著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此经文中再度说明:将阿赖耶识所显示之真如无为等六种无为法性,妄执为出生万法之心体,妄执为能生阿赖耶识的心体,即堕断见。因为,真如无为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性,本无作用;今法莲师将此无作用之真如无为认作能生万法的实相心,即堕断见中,因为此真如无为事实上不能出生任何一法故;而法莲师却想要以此不能出生万法的真如无为,作为出生万法的心体,则堕断见,因为真如无为不能出生任何一法故。
  法莲师您妄执此真如无为为心,因为您认为真如无为出生了阿赖耶识心体故;误认阿赖耶识所显现之真如性相为心体,而欲求觅之,则必永劫求觅不得;因为真如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性,并无实体;如今法莲师您却想要求证一个想像中的“能出生阿赖耶识的真如”,则必永远无法证得;因为真如是阿赖耶识的自性所显示的法相,并不是心体,如何能出生阿赖耶识?若您认为真如是第八识心体,则第八识心体有二,成为八九识并存的现象,则违 佛说正理,则堕于 平实老师所写《八九识并存的过失》中,有种种过失,举之不尽。
  若您法莲师认为真如是心体,是能生阿赖耶识的心,则您一生为善修行必皆唐捐其功,必堕断灭境界中,必定永无所证故,必定以为虚无的真如无为是心故;因为真如无为是无作用,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法相故,欲求无实质的“真如无为”成为有实质的能生阿赖耶识的心体,在事实上是永远都无法实证的,在实质上必堕断见中故。果真如是,则您法莲师谤法行恶造业亦是无妨,因其真如无为之“心”是无为故,何有业报?如是则成无因无果,必堕断见外道邪见中。但是您想要追求有作用的真如,是永远都不可能实证的,因为经与论中都说真如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的自性、所显性,并不是所生法的七转识及心所法等法,故是无作用法,焉能出生“能生万法的阿赖耶识心体”?绝无是理也。
  若离具足五位百法之阿赖耶识而别求真心,即是心外求法的人,是名常见;因为,此真心必须具足一切有为、无为法,方可名为圆成实;若离此本自圆成之真心阿赖耶识心体,而求另一臆想之心,即是心外求法的人,就必定会返堕意识心的境界中,返取离念灵知…等意识境界及意识之变相境界作为真心,也就成为常见外道,所证之真心必定同于常见外道故。若能亲证此非断非常之阿赖耶识,转依其清净无为之体性,则能永离断见、常见二相,现观中道正理,如是悟者,名见真谛。
  是故,真如无为固然是阿赖耶识清净无为所显之自体性,然不可因此便将一切之有为法说成是有漏的、是不清净的。因为有为法尚因第八识所含种子之染净不同,而有有漏、无漏之分。而此处经中所说之“宅”是指“五蕴身宅是有漏有为法”,并非指称第八识为有漏有为法。既是指称“五蕴身为有漏有为宅”,故此处并非说本识第八识是有漏有为法,而是说明我们的第八识不应乐著于有为的五蕴宅中,我们的第八识应该脱离五蕴身宅;修学解脱道之后,能脱离五蕴身宅时,即改名为异熟识。既然祂可以脱离五蕴身宅,不在三界中流转,而以此转依改名为异熟识乃至无垢识,那祂怎么会是如七转识之生灭法呢?所以只有离念灵知心或者意根末那识,不能脱离五蕴身宅、独自存在,才是有漏有为法,才是生灭法;所以这一段经文正是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不生不灭法”,法莲师怎可说为是有漏有为法?显然法莲师您堕于文字障、语言障中,未能出离文字障、语言障啊!
  第四段 法莲法师又举示经文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又云:“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二乘不相应,皆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由经文佛意可知,心名采集业,采集业为识,是故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即因采集诸业,流转生死,恒生恒灭,堕有无相,是长养相,是有碍相,怎可言第八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无为无作?】
  辨正:法莲师误解自己所援引的经文真义,用来证明别人错误,想要证明自己正确;结果却是:证明别人正确,证明法莲师自己的说法错了。先将此段经文大略的解释如下:
  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此段经文中所阐述之意,正是说明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不灭法。因为,意根既不能执藏这些所造业的种子,当然就不是常住法,因为只能能生万法的心体才可能是常住法;是故,所造业的种子均须集藏于阿赖耶识心体里面,所以经中说“心名采集业。”如果是集藏一切业种的心体,则必是出生一切法的心体。既然如此,那祂怎么会是生灭法呢?生灭法的心绝不可能执藏一切业种,若是生灭法,如何将无始劫以来之一切业种累积至今?是故,“心名采集业”正是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不灭法。法莲师不懂这个道理,还举出这句证明别人正确的经文,想要证明别人错误,这不是文字障、语言障,那是什么障呢?
  您法莲师若说另外有一个如来藏是不生灭法。试问:“于何经中有此一说?”于何论中曾说“与阿赖耶识不同的另一个如来藏是集藏生死种子的心”?然而,许多经论中明说“如来藏名阿赖耶识、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心体”,且有些经论说“如来藏出生七转识而与七识俱”,有些经论则说“阿赖耶识出生七转识而与七识俱”;若如您法莲师所说“阿赖耶识非是如来藏”,则同样能生七转识而与七识俱的阿赖耶识与如来藏便成二法,则同样能生七转识而与七识俱的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并存运作,便成为有二实相心体,其过极大,一时难以尽举,篇幅所限,且略不说。所以您说如来藏是另一心体,阿赖耶识是另一心体,两者不是同一心体,那是妄想之说。
  如果您说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所以非一非异,不是二心;那么阿赖耶识出生七识心,也应该是非一非异而不可以说是八识心王。如果阿赖耶识出生了前七识而成为第八识,则真如出生了第八阿赖耶识,当然应该名为第九识;此理如是,彼理应该亦如是故。只有说“真如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法性,不是所生的心体有作用法”,才可说是“与阿赖耶识非一非异,不是另一识”。所以法莲师您不可以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与阿赖耶识非一非异,所以不会堕入八九识并存的种种过失中。”因为能出生他法的法体必定是心,真如既然可以出生阿赖耶识心,当然必定是另一个心,当然是第九识,不可强辞夺理的说非一非异而同一识。
  若如您所说“阿赖耶识非是如来藏”,则有些人的七转识由如来藏所生,有些人的七转识则由另一阿赖耶识所生,亦堕二实相之过;则人类应都有两种:一种人是由如来藏出生的人,另一种人是由阿赖耶识出生的人,您这种说法通不通呢?请法莲师您想一想!如果您改口说:“每一个人都是有如来藏,也有阿赖耶识的。”那也会有过失: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两个七识心体同时运作,因为如来藏会出生七转识,阿赖耶识也会出生七转识,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两付七转识同时运作,每个人也都应该有两个七转识想法各自不同而每天常常自我争吵,早就成为精神分裂的精神病患了。所以不可能每个人都有阿赖耶识与如来藏两个心体,而应该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
  若如您所说:“阿赖耶识非是如来藏”,则应每一个人双具不同的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则每一个人均有两个集藏业种的心,则应每一个人均有两个色身,每一个人当下均有两个七识。何以故?如来藏出生七转识而与七识俱,阿赖耶也出生七转识而与七识俱。如此而来,当您每作一件事情,阿赖耶与如来藏之间必须互相协调如何运作,两个七转识之间也必须协调商量,否则必导致冲突、矛盾。果若如是,则吾人生活于世间,必为“两个我”的协调商量而疲于奔命。试问:“法莲师您的行、住、坐、卧是由两个七转识来协调下指令的吗?”若不是,请勿再谬执“阿赖耶识非是如来藏”之邪见,而将阿赖耶识说为是生灭法。
  由这一段《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之经文,也正是证明“阿赖耶即是如来藏”。由于阿赖耶识能够集藏意根、意识等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所熏习的一切无明种。从阿赖耶识能够集藏一切种子来看,显然阿赖耶识是不生灭法。因为,如果是生灭法,阿赖耶识不可能集藏一切业种。是故,由您所举证之经文正是证明阿赖耶识是不生灭法。怎可错解为“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即因采集诸业,流转生死,恒生恒灭,堕有无相,是长养相,是有碍相”,殊不知,此处乃在说明阿赖耶识与七转识之关系。
  先略释您所举证的经文真义,因为您有文字障,严重误会了,所以不得不依经文直解如下:“大慧!彼诸外道与凡夫所谓不生灭之意识心,其实是生灭者,如是所证名之为识;诸佛菩萨所证第八识如来藏,是不生不灭之心,如是所证名之为智。复次,所修证法门若堕于有相无相者,及堕有相无相之种种相因,皆是识相;所修证法门,超越有无相者,方是智相。复次,所证实际若是有能取之积集相者是识,所证实际若是无能取亦无积集相者即是智。复次,有三种智慧:此是说了知生灭者,了知自相与共相,了知不生不灭相。复次,所证得之真实心,若是于一切境界无障碍者,是名为智;所证得之真实心,若是于境界有种种障碍者,是名为识。复次,若所证之心是由三事和合方便而生,具有如是方便相者是识;所证之心若无如是方便相,是自己本有不坏体性相者即是智。复次,于六尘万法中有所得相者是识;于彼六尘万法中皆无所得相者是智。缘于自心如来藏而证得圣人之智慧境界,不出不入一切法,所以说犹如水中月。”
  由此可知,区分“智”与“识”的重要关键,是八识与七转识和合运作的同时,“了知生灭者,了知自相与共相,了知不生不灭相”等三种智慧。此谓佛菩提智无生法忍之修学,本质即是自心如来藏所蕴一切种子之智慧;而此一切种智之修习,皆是由本有自心如来藏之禅观而成,非有外法可得者,非依他人言语而作臆想所能得者,是故说名“自得圣智境界”。因此,法莲师所说“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即因采集诸业,流转生死,恒生恒灭,堕有无相,是长养相,是有碍相”的说法,是因文字障而误会经文,以致将“识相之生灭”说成“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的”。然而阿赖耶识虽然与七转识和合运作而现诸生灭相,但是阿赖耶识心体却是不生不灭,是无漏有为,若入无余涅槃时则是无漏无为。
  再者,说“阿赖耶识恒生恒灭”,是因为阿赖耶识心体恒,才能够恒生恒灭,否则如何能够恒生?因为如果阿赖耶识心体“再生”之时,已经是另外一个阿赖耶识而非原来之阿赖耶识了;如果真的是如此,那就无因无果了,所造善恶业的种子也会自动灭失,不可能成就因果报偿不乱的法界定律,就会成为外道无因果论的邪见。从恒生恒灭来看,即可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常,所以才可能有种子恒生恒灭的现象。然而您因为文字障所遮,竟无法了解此意。应知体是常,才能够有“恒”不断的种种生与灭;如果体是无常,就不可能会有恒生与恒灭;不断的生与灭,即是说心体所含藏的种子,故云恒生恒灭。如果不是体恒,如何能够不断的有生与灭?应该灭了以后,从另外一个识再出生,如何可说是恒?就如吾人之意识,此世灭后,下一世出生时是另外一个全新的意识,所以不能了知此世所造的业。阿赖耶识既然可以恒生恒灭,即表示其体是常,而其体是常,才能有种子恒生恒灭。由恒生恒灭四个字,正是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常。
  所以,采集业种的心体是阿赖耶识,名之为心;但是采集业种的虽然是阿赖耶识心体,但祂却不能去采集业种,因为造作种种业的心是末那识;必须由末那识遍执种种法才能造业,所以能使阿赖耶识采集业种的心体末那识才是这首偈中所说的识,所以阿赖耶识是心,意根末那识是能采集种种业种的识;阿赖耶识正因为末那识造作种种业而采集种种善恶业种,所以导致众生不断的流转生死;如果不是末那识的执著而造作种种业行,阿赖耶识心体就不会采集到任何业种的。既然阿赖耶识心是采集收存业种的心体,造业而采集业种的心是末那识,当然就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的不生灭法了;但您却以证明阿赖耶识心体常住的恒生恒灭四字来证明阿赖耶识心体生灭,由此证明:您确实有文字障、语言障,以致处处错解经文,随处深生误会。
  第五段 法莲法师又援引经典云:【又经云:“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辨正:但是这一段经文的意思,不能证成法莲师所主张的邪理,因为这一段经文的意思,也正好是印证了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正确,而证明了法莲师等人的说法错误。经文语译如下:“佛法中诸善知识、一至十地菩萨(注)及其法眷属,他们对于心、意、意识自心所显现之自性境界,已远离了‘不如实知’所生之戏论虚妄想;远离如是戏论虚妄想,故远离三界有之生死海及生死海中之业因、贪爱、愚痴无智慧等。如是戏论虚妄想之因,诸大菩萨皆已全部加以超越度过。由于这个道理,大慧!修行求证解脱智慧的人,应当亲近诸佛及菩萨等最殊胜的善知识。”(注:初地以上方是真正佛子,未到初地都是广义方便说的佛子。)
  由此可知,众生之所以于“三界有”之生死海以及生死海中之业因、贪爱、愚痴无智慧等,无法出离,是由于对于心、意、意识自心所显现之自性境界,因无明所障而无法了知,故生三界六尘之戏论妄想,亦同时对于心、意、意识自身产生妄想执著,故无能超度。而诸佛、菩萨则远离诸心、意、意识所生之戏论妄想,包含远离对于心、意、意识自身之妄想执著,故悉能超度。此中关键,在于舍离诸戏论虚妄想,而非舍弃心、意、意识,更非将第八识心体舍弃,而另觅自己虚妄臆想之真心,名为悉以超度;法莲师所说的如是超度,名为自我陶醉的超度,名为自我安慰的超度,以无实义故,违背 佛语圣教故。
  法莲师误会“心、意、意识”之真实义,误会经中所说“万法皆是心、意、意识所现的自性境界,皆是阿赖耶识自心所现。”故错解“心”之真义,不知阿赖耶识心体是常,而阿赖耶性无常,故产生今日之虚妄想。由是之故,则于“生死有海,业爱无知”悉无能超度。是故,劝请您法莲师应当亲近最胜知识,不应当亲近恶知识,不应盲目跟随恶知识诽谤万法根本、佛教根本的阿赖耶识心体,应跟随真善知识追随佛语圣教,护持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正法,应跟随最胜善知识进修一切种智,不应跟随恶知识将邪见取代正法,破坏一切种智。
  第六段 法莲法师又援引经典文句云:【又云:“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悕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
  这一段经文开示,仍然需以真正之法义为凭,不得以法莲师误会后之法义为准;简译经典真义如下:《《佛云:“汝等大菩萨!勿执著言说。但却要用言说,于种种事相上,随宜众生方便,广说诸经正法。何以故?众生的希望各个都不一样,而众生的烦恼也都不一样的缘故。是故,我及十方诸佛,为种种不同见解的众生,而宣说种种不同的法。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离开阿赖耶识的阿赖耶体性,离开意根的遍计执性,离开意识的执著性。然而,如此随宜方便广说经法,正是为令众生离开如上之执著性,而安立诸言说,如是言说不是为了自己想要获得自觉圣智的境界而作。”》》
  世尊说法一向因为当机、当众之不同,或偏显二乘或偏显大乘,或偏显解脱道或偏显佛菩提道,或偏显流转门或偏显还灭门,或偏显清净之应证,或偏显染污之应除,故以四悉檀而说种种法:
  (一)、世界悉檀:即随顺世间之法,而说因缘和合之义;亦即以世间一般之思想、语言、观念等事物,说明世间万法皆是众缘而起之真理。
  (二)、为人悉檀:亦称各各为人悉檀。即应众生各别之根机与能力,而说各种出世实践法,令众生生起善根,故又称为生善悉檀。
  (三)、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之贪、瞋、痴等烦恼,应病而予法药。此系为灭除众生烦恼与恶业之教;以其能断众生诸恶,故又称断恶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即破除一切论议语言,直接以第一义诠明诸法实相之理,令众生真正契入教法,故又称入理悉檀。
  然而, 世尊往往于世界悉檀兼说为人悉檀、对治悉檀,或者隐覆密意而说第一义悉檀;或于第一义悉檀兼说为人悉檀、对治悉檀或世界悉檀,此乃观机逗教而各有偏显。如是言说,众生闻之,能渐获法益,故名文字般若,然尚非实相般若。而言说的最终目的,无非都是在于彰显第一义谛中道正理,并为让众生证入中道实相心—第八识心,并转依第八识心的真实体性,而在修学无生法忍为主的佛菩提道上,逐渐远离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远离意根的遍计执性,远离意识的执著性。然若离开第八识中道实相心而有所言说,不论是广说、浅说,或依经而说,或依论而说,均是依文解义,即是著于言说。如同法莲师您现在的引经据典而又错解经典原意的言说,都是属于“著于言说者”。
  必须能随宜方便而为众生作种种言说,又能不执著心、意、意识,亦不否定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则所说佛法才能完全符合 世尊经典中的原意,使众生同样的可以亲证第八识心体,了知八识心王的全部运作和关联,而又不对所证得的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有执著。能够这样为众生说法,不违背 佛意,才是住于自觉圣智处的真佛子。若如法莲师您这样,跟随恶知识而否定正法、曲解经文、违背 佛意,就不是住于自觉圣智处的人。
  第七段 法莲法师又引用经典云:【又云:“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大慧!如来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
  辨正:语译此段经文真义,才能表显法莲师对于经文原意之曲解所在:《《“大慧!不论如来出现于世间,或如来不出现于世间,法界实相的实际法性本体,始终如是于三界中存在著。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及诸佛如来,都是依法界实际本心而无间住的,并不是住于虚空中;如是依本际实相心而无间住,非是愚夫之所能证觉了知的。大慧!如来所得的智慧,是由般若智慧所熏习成功的。大慧!如来非是阿赖耶识位的心、意根、意识等诸阴界入处虚妄法所熏习而成为如来。一切的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等三有,皆是因为不真实的虚妄想所出生,但如来不从不真实的虚妄想而出生。”》》
  为何是无间住?因为,所转依的主体是第八识心体,此第八识心体非是有间断法,非是暂住法,是常住法,是常恒而不曾刹那间断的法性,故云无间住。诸圣人都是依这个没有刹那生灭的无间法—第八识心体而住,故名无间住。不是住于意根、意识的有间境界,但也不是住于虚空。众生未证第八识心体,不知第八识心体无间住,不解经文 佛意,以为若不是住于意根、意识,则是住于虚空。然而三乘圣人不是住于虚空—不是以虚空作为万法本际而安住—而是转依阿赖耶识心体的无间断性、无刹那性而安住;但是此无间住,非是愚人和凡夫所能亲证觉悟了知的(愚人是指二乘圣人,凡夫是指未证三乘菩提的人)。而如来所得的智慧,是般若所熏习的,此非二乘所知。如来不是像未断分段生死的阿赖耶位众生的心、意根、意识等,以如是众生乃阴界入处所熏习故。如来是断除第八识阿赖耶性,并且断除无始无明随眠,断除异熟性,故成为如来,并非是凡夫众生的阿赖耶识、意根、意识所生的阴界入处所熏习成功的。一切的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等三有,皆是因为众生对于心、意根、意识及其所生诸法,因不真实的虚妄想所出生的,但如来不从不真实的虚妄想而出生,以其究竟远离戏论妄想故。
  由此段经文可知,此心既是菩萨悟后所转依之无间住心体,由此证知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灭。悟后现观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灭,而又恒常保持心体自身的真如体性,永远不变异此真如性相,却又同时含藏著流转生死的种子,使得众生流转生死;由于此一现观故,便转依第八识无间住心体之真如性相,再进而断除第八识所藏种子产生的阿赖耶性,并且断除无始无明随眠,断除异熟性后改名无垢识,常住不灭,利益众生永无穷尽。故知所谓灭心,即是灭第八阿赖耶识种子所生之阿赖耶性,非灭心体;若灭其体,如何转依?体若可灭,而真如又是体所显性,则成断灭。故如来运为于人间,广度众生时,亦是八识心王具足,未曾舍离任何一识,更何况舍离根本心体第八识心?由此可知, 佛地的第八识心尚有作为,非是纯无为,而是纯无漏的有为法;乃至报身佛在十方天界广利众生时,也仍然是无漏有为法,而非纯无为法。然若如法莲师之论,这样的佛地第八识心,是否也将因为仍然存在有为法而说是阴界入处所熏习呢?若说是,即是严重的谤佛;若说不是,佛地这样的无漏有为的第八识心,到底是真心还是妄心?请慎思之啊!法莲师!
  第八段 法莲法师又引经典云:【又云:“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
  辨正:简译此段经典真义如下:“复次,大慧!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所显现的往世所薰习的八种虚妄想分别以后,就会有八种的分别法性出现在众生身上:这就是说识藏在三界内的不属于六尘见闻觉知上之分别性,意根对法尘遍计执的粗劣分别性,意识对法尘及五尘之粗细分别性,以及五识对五尘之粗劣分别性。六尘相之所以会在众生心中出生,都是由于不实的‘相妄想’的缘故。如果对于‘我、我所’这二种摄受已经灭除了的话,那么二种无我的智慧就可以出生了。”
  自心阿赖耶识所显现出来的妄想的八种分别,是指能见之性、能闻之性,乃至能知觉性、能思量性等之见闻觉知性,以及内执阿赖耶的无漏有为法作为自内我的有为有作体性。如是落在第八识的阿赖耶性上面,以及意根、意识和五识身的识相上,作种种虚妄分别的人,这是由于不真实的“相妄想”的缘故。然而,如果对于意根、意识自我的执著灭了,对于意根、意识所面对六尘的我、我所,能取与所取的二种摄受的执著灭了,对于妄执阿赖耶识在世间的有为功德的执著也灭了,则二无我之人无我与法无我的智慧证境就出现了。
  由此亦可证明,所谓的阿赖耶识虚妄,是说阿赖耶识所含藏分段生死种子的体性虚妄,非是心体虚妄。因为,此段经文所说之“识藏”,是说第八识自性清净心,含藏了七转识所薰染之虚伪恶习法种,故令前七识心不得清净,因而流转生死。而第八识心体,随同七转识心流转生死的同时,仍以清净自性而住,不起一切分别,不生一切善念、恶念,不堕于生死之中。由于如是虚伪恶习所薰故,此自性清净心与染污和合,故名阿赖耶识,识体中集藏分段生死之有漏种子故。此阿赖耶识,虽集藏分段生死之一切有漏法种,然其本体自性清净,亦含藏一切无漏法种,故名“识藏”。
  也就是《入楞伽经》所说:“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之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作此说:“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又说:“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由此可知,识藏是指阿赖耶识集藏分段生死种子的有漏性尚未消除,故此处识藏是指阿赖耶性,而不是指阿赖耶识心体,法莲师您误会了。故由此经文得知,识藏灭了阿赖耶性,则我、我所,二摄受的执著也灭了,二无我即出生。既然经中说“藏识海常住”,显然阿赖耶识心灭了以后非是断灭,是常住不坏的心体;而所灭之心是灭其阿赖耶性,而非灭其心体。由此可证,阿赖耶识心体非如法莲师说的“是生灭法”,法莲师您误会经典中 佛的意思了。
  第九段 法莲法师又举经典云:【又云:“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
  辨正:语译经典真义如下:《《“大慧!依照自己所证悟的圣智,而自己建立正法的内涵与道次第,并且自己通达正法的内涵与道次第者,是超过世间人所能想像的境界的,且为凡夫和二乘愚人所无法相信的。如来自己所证得本觉的圣智境界,是无法用言语与事例譬喻的,除非自己亲证。究竟地之真实如来,超过阿赖耶识及异熟识、意根、意识所见的法相,是无法用譬喻而说得清楚的。”》》
  此处所说的真实如来,非是说因地如来,而是说究竟地之如来。而从事相上来说,究竟地之如来是超过阿赖耶识性,是超过异熟识性,是无垢识的体性。故云真实如来超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无法用别的事物引用譬喻。从理上来说,阿赖耶识心体(包括异熟识、无垢识)是如来法身,是因地如来法身,也是未来究竟地的如来法身,这个法身的自性超过“心、意、意识”。因为,无论凡夫地的阿赖耶识,其心体中如何集藏生死的种子,如何随七转识流转生死,祂的自性始终是真如性,也是“过世间望,不可为譬”的,于诸凡愚所不能信;乃至善根浅薄者亦不能信,由是之故,才有今天的法莲师不能信受“体本无生、恒不生灭”的阿赖耶识心体常住。
  第十段 法莲法师又云:【由以上经文可知,自心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妄心即是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八识皆是彼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现八种了别识故,三界一切万法皆由八识不实妄想生故,怎可说第八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怎可说阿赖耶识函盖自性清净心,何以故?因八识皆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现心法故。若不知第八阿赖耶识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非一非异之正理者,则不明佛意,八识是自心现故,切莫真妄不分,慎思之!请慎思之!】
  辨正:法莲师啊!法莲师!您又误会 佛意了,请慎思之!再慎思之!因为您又堕于文字障中了!
  由以上经文可知,自心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妄心即是意根、意识及五识身,以及凡夫地的第八阿赖耶识之阿赖耶性,并非指阿赖耶识心体是妄心。何以故?因为心体断除阿赖耶性后,转依原有之真如性,进修佛菩提以后,成为异熟识乃至佛地之无垢识。是故,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八识并非是离此识体的另外一个如来藏所出生。法莲师因为文字障的缘故,所以误会经文之本意。经文的本意是说:世间会有八识心王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无始妄想熏习的缘故,使得阿赖耶识因为妄想熏习而一再受生于三界中,才会八识心王出现于世间。如果灭了虚妄想,我见我执断尽了,七识心就灭除了,就入无余涅槃了,那就没有人能看见八识心王了;因为阿赖耶识心体已经不再于三界中示现了,没有人身、天身,而七识心王也灭尽了。所以,世间会有“心、意、意识”等八识心王,都是因为第八识阿赖耶所含藏的无始虚妄想的熏习所致。这意思是很清楚的,不是说八识心王从另一个心体中出生,而是八识心王出现在世间时都是从第八识心体中出生;也不是法莲师所说的另有一个如来藏,因为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心体。
  经论中亦处处开示,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譬如《密严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又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又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
  亦如《入楞伽经》卷七, 佛云:“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永明禅师《宗镜录》亦云:“即赖耶体,是如来藏;与妄染合,名阿赖耶,更无别体。”《宗镜录》又云:“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相觅境,即是恶慧。”所以法莲师您现在的“智慧”正是恶慧,因为您不信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心体故。
  是故,三界一切万法,都是由于凡夫对于八识心的不实虚妄想所出生的。由此亦可证明,阿赖耶识心是常住不灭法。因为,如果诚如法莲师所说“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的话,则凡夫众生对于八识心的不实虚妄想而生的三界一切万法,都应该由如来藏出生才对,而不应该如 佛所说全由阿赖耶识出生,不应该如真悟而有智慧的人所观察到的全部都由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因为您法莲师说阿赖耶识亦是所生法故,所生法则不应是能生万法的心体故。三界一切万法,既然是由于凡夫对于八识心的不实虚妄想所出生,那么显然能生万法的是八识等心,而非如您所说的外于第八识心的如来藏。
  如果如您所说“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的话,则八识等心的染污种子应含藏于如来藏里,则应由如来藏出生三界一切万法。如此而来,究竟是阿赖耶识出生三界一切万法呢?还是您所说的外于第八识心的如来藏出生三界一切万法呢?如果是前者,则应万法皆以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源,则阿赖耶识心体不可能是被生之法,则违您法莲师所说;若是后者,则您法莲师的意思已经成为: 佛说法错误,尚未成佛;因为您说:“万法是由阿赖耶识心体以外的另一如来藏所生”,而 佛却说是由阿赖耶识所生,却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请问法莲师:“您所说的是前者?还是后者?”不论是选择前者,或者是选后者,您都进退两难,都无法选择其一;而这两难之局,都是您法莲师自己造成的;如今您已经堕于自己挖掘的陷阱中,永远跳不出来了。由此证明,您所说“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是两个心,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的说法,正是严重错谬之论,而且也犯了八、九识并存之无量无边的过失。因此,您所说八识都是由另一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现之心法,问题很大。何以故?若如您所说,则阿赖耶识八识心王等,都应归类于五十一类心所法里,而不应如 佛、菩萨所说将阿赖耶识建立为五十一类心所法的体。
  而法莲师误会《大乘起信论》中,马鸣菩萨所说的“阿赖耶识与如来藏非一非异”之正理,故将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强行分割成两个心,同样堕印顺法师的邪见陷阱中。综观法莲师您的说法,若不是于八识心体外妄执唯立不变的真如而落入八、九识并存之过,就是将阿赖耶识性所生之七转识“识蕴”说成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如是妄执五蕴为阿赖耶识,故堕无著菩萨于《摄大乘论本》中所说:“此等诸师由教及证,愚于藏识,故作此执。”由是妄执,故对于前论 弥勒菩萨所说“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正理,妄生情解,故妄自否定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法性,则无从转依,何以故?以您所欲转依之真如体是臆想之虚妄法故。而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对于真悟阿赖耶识者之理证上而言,以及证之于诸经论之教证上而言,都是无可争议之理。奉劝法莲师您切莫真妄不分,把阿赖耶识说成是五蕴之法;如是龙蛇不分,认虚妄的臆想境界为真,误以为含藏生灭法种的阿赖耶识真心心体为妄,并由于生灭法种之妄相故,及被恶知识误导故,将阿赖耶识心体一并否定;如是否定真心阿赖耶识心体者,是名谤 佛,谤 佛者不善, 佛于诸经中从来不作如是说故。
  而 世尊于经中多次明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正理,然唯恐众生迷妄为真,而错执如来藏所现之七转识见分习气是真实法,又怕众生畏于生死而安立另一外于八识心体之虚妄法名为真如。故于经中多所譬喻,广演真妄和合、非一非异之义理,目的是为让众生证悟真心第八阿赖耶识,并转依修行以证佛道。然而,文字般若终非实相般若,有智之人固然能依之闻、思、修而渐获法益;愚痴之人如法莲师您,终难脱离累劫妄想恶习,又因文字障而断句取义、堕于文字表相中,不仅自己迷惘于经中 佛意,亦造谤 佛、谤法、谤胜义僧之无边罪业。
  而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阿赖耶识与如来藏非一非异,也是为了阐述真妄和合、非一非异之义理,故以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为体,名为如来藏,名为不生灭;而以种子流注为相,所出生之七转识名为生灭;如来藏体及种子流注和合运作,名为不生灭与生灭和合,如是和合运作才可称之为阿赖耶识全体。然此含有种子流注生灭的阿赖耶识,与本自清净涅槃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不可以说是同一个,故名非一。然而,此阿赖耶识虽然含有种子流注生灭,其本体却是本自清净涅槃,种子亦本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所含藏的种种功德之一,仍然摄归阿赖耶识心体中,故不可以说其与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是不同一个的,故名非异。
  犹如桶子,装水名为水桶,装饭名为饭桶,装尿名为尿桶,乃至装粪名为粪桶,不装东西叫作空桶。如是桶子与诸物和合,方竟其功,才得其名;若不与诸物合,只名空桶或名为桶。如上之喻,虽因其所装内容物之不同,而别别立名,然离此桶体无以成用,更无以成其名;桶即是如来藏,饭等即是各类众生之七转识,饭桶等名即是四圣六凡之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名。所以,水桶也好,饭桶也好,尿桶也好,粪桶也好,均不离桶,因桶而成其用;所以,阿赖耶识也好,异熟识也好,无垢识也好,均不离如来藏,因种子互异而成四圣六凡之不同功德。
  然也不可以因为桶子装了东西,就被桶中物所迷惑,如水桶中之蜉蝣,只见桶中水而不见其桶体;亦如粪桶中之蛆蛲,只见桶中粪而不见其桶体。如是只见桶中水粪而忘其桶体如法莲师者,犹如蜉蝣、蛆蛲戏游于水粪大海,自得其乐而未能得出。第八识心体亦复如是,心体自身称为如来藏,含藏分段生死之染污法种时称为阿赖耶识,断除分段生死之染污法种唯留异熟性时称为异熟识,净除二障随眠唯留无垢性时称为无垢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三者,祂们的共同交集同是第八识心体如来藏,故名非异;祂们的染、净分位不同,故名非一,所以说“辗转无差别”。然而,不可说阿赖耶识只有集藏分段生死之阿赖耶性,不可说阿赖耶识无如来藏之清净性,不可因为如此误会而说祂是妄心;如是诽谤阿赖耶识者名为舍本逐末,即是前面所喻“粪桶中之蛆蛲,见粪而不见桶”,不解马鸣菩萨所说“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之正理。
  马鸣菩萨立如来藏为心体,而不以阿赖耶识为心体之立名,是为了偏显如来藏之“如来”二字而说,即是为了偏显本来自性清净之第八识心体自身。故不以含藏种子流注生灭的阿赖耶识为心体之立名,以其执藏分段生死种子之体性偏重,如是之体性与“如来性”相违故,故阿赖耶识是偏显如来藏之“藏”字边,然不可因为阿赖耶识含藏染污法种,就忽略了祂本具的无漏体性并将阿赖耶识心体否定掉,另觅心体而于心外别求心体,岂可如此颠倒?不可因为自性清净的如来藏阿赖耶识,随著七转识之生灭而入于一切众生五蕴身中生灭流转,就说因五蕴垢衣所缠的如来藏摩尼宝珠—阿赖耶识心体—是妄心,而一并将其舍弃。如摩尼宝珠掉入粪坑而遭染污,是名染粪摩尼宝,然依旧是宝,不应舍弃。愚痴之人,只见外层之粪而不见其内真宝,故将其舍弃,而妄想于染粪摩尼宝外另求一虚妄想中之宝体,是名缘木求鱼、弃真求妄之愚人。有智之人,终不作此想,但将染粪摩尼宝持向水中净除外层粪染之污已,复现无边光彩。如是无边光彩,虽宝体本具、非由他显,然亦需净除染污方成其功。
  是故,若您法莲师无法如实了知“第八阿赖耶识的识性与心体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二者非一非异”之正理,您正是不明佛意的凡夫。因为,八识心性正是八识心体之所现的缘故,而八识心体都须会归于第八识阿赖耶识故,阿赖耶识即是未来佛地真如的无垢识心体故,佛地真如由无垢识显示故;法莲师!切莫真妄不分,慎思之啊!请慎思之啊!(P92-145)
(原标题:04 辨正-03)
下一篇:
05 辨正-04
上一篇:
03 辨正-02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