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法义辨正──如何判断真假开悟
佛子们在修学佛法的历程中,对名师的说法要有所简择,到底彼名师所说的法义,是不是符合 世尊的开示。如果符合,则亲近他、依止他修学佛法;若不符合,则需弃舍、远离。由于 世尊所留传下来的法义都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为根本,离一切相,又具足一切相的功德,所以大乘了义法难信、难解、难修、难证。若是已证得自心如来,必能现前观察、体验、领纳第八识如来藏之真实性与如如性,就能确认祂决非是印顺所说的“性空唯名”,也不会被人误导。对于尚未悟明心性之学人,由于没有慧眼抉择,很容易受人误导,所以邪师跟您说大象是一根大柱子,您也会信;说大象是一面墙,您也不会否认;或说大象是一条绳子,您也会认为有道理。这都是因为还没有依经、依论以及自己抉择慧来简择的缘故。此时,您可以对诸方大师所说之内涵预先作保留,然后再依 佛所说之了义经典去思惟、整理、分析、比对、判断,看看诸方大师说法是不是与佛所说的三乘经典义理相符合?到底有没有违背佛说?再来决定是否可以信受及依止。
以下是后学曾走过来的一段惨痛经验,说明如下:后学听说打坐对身心很好,就学打坐,但打坐真的能解脱生死吗?真的能证佛菩提吗?不知道!听台北名师说一切都要放下,对一切不贪著,要放下烦恼与执著,但烦恼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是烦恼?不知道!只知道不要贪财、色、名、食、睡,只知道一切都放下就是了。又听闻另一位名师说:“师父说法,大众听法的一念心就是真心。”听了也很法喜,也能体会那一念心,但那一念心到底是是什么?那念心是真心?还是妄心?不知道!参加法会时,心中觉得很法喜、很殊胜,但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法喜?为什么它会殊胜?不知道!以上种种是笔者亲历之过程,遭遇很多名师、恶知识误导,也走了很多冤枉路。因为有了这样的惨痛经验,所以不希望佛子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与笔者遭遇同样的问题,因此期望佛弟子们一开始就能有因缘能接触正法、有机缘修学了义正法,未来有机会能够明心证真,发起般若智慧,广度有缘众生。
后学曾是法鼓山的一员,当初也是全力护持法鼓山,本著法鼓山的理念,希望法鼓山成为真正的修行道场。圣严师父曾说:“佛教是以学法为目的,而法就是佛所说的禅和净土等的修行观念及修行方法。”修学佛法就是学习成佛的方法,如果大家能够依止 佛所说的方法来修行,未来才有明心见性的可能,未来才能成佛。可是问题来了,圣严师父所说的法到底符不符合佛的圣教量及禅宗祖师的理证?到底符不符合 世尊所说的第一义谛内容?如今依圣严师父种种著作内容来看,圣严师父所说的般若第一义谛与 佛所说的法义并不相符啊!后学曾多次以密件函寄圣严师父,说明他种种错悟之处,也诚恳的盼望圣严师父能够了解他自己说法的落处,能够有所回应及修正自己错误的地方,但是这个期盼一次又一次落空了。既然圣严师父不愿回头,为了法鼓山师兄、师姐们的法身慧命,也为了后世广大的佛弟子们法身慧命,更为了佛的法脉能够永续延传,不再受常见外道法影响,后学只好将圣严师父违背 佛正理的地方一一公开出来,使广大佛弟子们不再受其误导,得以趣向真正的佛菩提。法鼓山的师兄、师姐们!您们跟随圣严师父修学佛法多年了,曾经简择自己所学的佛法知见正确吗?真的与 佛所说的法相符吗?真的如法吗?如果没有,可就要好好检讨了,为何跟随圣严师父多年,所学的佛法仍然是意识境界的错误佛法,而不是佛的如来藏正法?如今有正确的佛法知见与行门,能够帮助您明心证悟实相,未来还有机会眼见佛性,有智慧的您,难道不想一探究竟吗?不想早日亲证菩提、续佛慧命、广度有情众生吗?宁愿跟著圣严师父错误的法而无止尽的流浪生死吗?
圣严师父部分:
如果有人说法时违背经典所说的第一义谛实相心,即非佛说;所以说,如何把错解佛法者的说法与佛所说不同之处一一指陈出来,让佛弟子们了解正法与邪法之间的差异,不再被邪法误导,是所有正信佛弟子的责任。修学佛法要依 佛所说的法义为依归,也就是要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所说的法,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不要因为说法者是自己的师父,而蒙蔽了自己理性,否则就是依人不依法了。又佛弟子修学佛法,乃是修学 佛世尊所说的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法,若您所依止的师父所说的法义,与 佛所说的不相同,
请问您是要相信您师父所说的呢?还是应该要相信 佛语呢?千万不要一味迷信说法与佛相悖的“名师”,千万要相信说法与 佛相同的“明师”。虽然“名师”与“明师”之间,仅有一字差别,但其法义内容天差地别,不可不慎啊!佛弟子又如何来分辨“名师”与“明师”之间说法差异呢?当然应以佛经来作为准则,来判断其所著作的书籍、所开示的法义有没有违背佛说。如果所说与 佛颠倒,尽管他是有名的“名师”,那仍是邪说,不是正说;如果符合佛说,那是正说,不是邪说,这个人必定是“明师”。
又惟觉法师如同圣严师父一样,所说都不如法。1999 年2月5 日出刊的《灵泉杂志》第36 期37 页记载:【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如如不动,了了常知,处处作主,顿悟自心直了成佛就是这个:听法这个、说法这个。这就是顿法。】在佛教正觉同修会所发行的《正觉电子报》第十五期〈般若信箱〉中有位佛子如是问:“惟觉法师开示(明心见性),要先看开示的对象、地点,他是随机应教,对新学菩萨说浅显易懂之法,对久学菩萨则较为深入,请你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没有觉知心,如果没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微妙甚深法,如何用于生活上?”来为他的师父辩解。这就是一位学人缺少佛法正见的典型例子,佛子们在修学佛法时,由于缺乏正知见,不知听法这念心是耳识,不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意识心,所以没有能力作较深入的认知与简择,又不愿依法而不依人,才会有此一问;而此一问,却分明显示他对佛法的无知。又佛子们对于《心经》都能倒背如流,也知道真心“无眼耳鼻舌身意……乃至无意识界”,而惟觉法师所说的心却具足了耳识及意识,完全违背《心经》的说法。像这样说法与 佛说法相悖的法师,不论他营造出来的名声有多广大,纵有“名师”之美誉,当然不会是“明师”,乃是误导众生的“邪师”。
许多佛弟子没有佛法正知见,也不探究佛所说的真实义,崇拜迷信“名师”,相信“名师”说法,却不愿面对“名师”被别人引经据典揭示其法语的落处。修学佛法本来就是为求悟真心如来藏而来,如果“名师”所说的法非但不能帮您证悟,而且还会误导你走上外道法,学它作什么?学它又有何意义?法身慧命可是您自己的欸!应该要追根究柢,弄个水落石出才对啊!而不是一味的帮自己所依止的“名师”作辩护,像这样不分青红皂白而迷信“名师”的作法,就是依人不依法,而不是依法不依人。这也是后学所以要写这本书的目的,希望佛子们看到本书中所解说的义理,去比对自己的师父所说的是正法呢?还是邪法呢?如果是正法,则应该依止之,此人为真善知识之“明师”;如果自己师父所说不是正法,则应该另外寻找“明师”,从真善知识受学,让自己的法身慧命能够活过来。
圣严师父在《禅修菁华》的第一本《入门》一书中第172页说:
只要放下一切攀缘妄想的分别执著心,就是‘一心不生’,你就见到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原与十方三世的诸佛无二无别。你可以称它为涅槃妙心,清净法身、真如佛性,其实即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无漏
解脱的大智慧心。〔编按:圣严师父认为只要放下一切攀缘妄想的“分别执著心”,就是说意识心放下一切攀缘妄想时,意识就变成真心了。〕
略说:当前佛教界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即是认为意识心处在无语言妄想、无分别执著时,就是佛所说的“一心不生”,误将一念不生之意识觉知心当作是真心、涅槃。请问:当你在“一念不生”中,是有念?还是无念?如果是无念,又如何修学一切法?又如何来参禅?若是无念的话,又如何做早晚课?修学佛法修到无念,如同白痴一样,有何用处?倒不如后脑勺敲上一记而闷绝了不就彻底解决了吗?如果说有念,有念即是有知,有知就是有分别,落入意识的心所有法中,那是会断灭心,不是真心,因为真心从来没有断灭过,闷绝时也是不曾断灭过。又定中坐到没有妄想,也只是定心(意识心)而已,虽然心中不起任何言语文字,还是很清楚明白定中的境界相,所以,能放下一切攀缘、妄想、分别、执著的心仍是意识心、妄心,不是涅槃心。涅槃心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祂不在六尘万法分别,当您在分别时,祂不分别;当您执著一切法,乃至您认为不执著时,祂从本以来就不执著,何来分别、执著与放下呢?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论何时、何处、何境,祂永远在涅槃,不是放下一切才成为涅槃,所以真心从本以来就如如不动,本来就在而与妄心意识同时并行运作而存在著,不是经由妄心的修行而把妄心自己变成真心。
凡夫以意识心为我,总会有妄想杂念、放不下一切,想藉修定来遣除妄想杂念而成“真心”,然此“真心”仍是意识心,不是 佛所说的真心。如果把意识心修到无攀缘、无妄想、无分别、无执著,说它变成了真心,那是修所成法,有生必有灭,不是不生不灭、非修所成的真心;所以放下一切攀缘、妄想、分别、执著的心,非是众生本自具足的涅槃妙心,那只是意识觉知心而已。
若说断除此攀缘、妄想、分别、执著的意识觉知心,成为不攀缘、无妄想、不分别、不执著的心,可以称为开悟的话,那每个人在睡著无梦时(或者在其他四位──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时),都可以称为开悟了,因为睡著无梦时,没有意识心可以攀缘、妄想、分别、执著。但是为什么睡著无梦不能算是开悟?是因为此心为意识心所摄,在睡著无梦时会断灭;会断灭之心,当然不是不生不灭的真心,也不是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再说,若没有意识心如理作意的分别及胜解真心之所在,是阿谁能知真心何在?又是阿谁开悟?是故,切勿以为一念不生又清楚明白的离念灵知意识心就是真心,切莫以为一念不生又清楚明白的离念灵知境界是明心的开悟境界。当知若要开悟,须善用意识觉知心,来找出本来就在而从来不曾暂时间断过的第八识如来藏,不可住在一念不生的无事甲里冷水泡石头,禅宗祖师说那是黑山鬼窟;而真正明心开悟时找到了第八识如来藏,只是出生般若智慧,却是无境界的境界,方便说之为智慧境界!
又放下一切攀缘妄想的分别执著心,而住于一念不生中,那只是修定的方法,连二乘菩提所修、所证之解脱道都沾不上边。况且二乘菩提只是断尽我见我执烦恼,能出离三界之分段生死,但不知第八识如来藏,不证法界实相,所以认为将意识处于“一心不生”时就改变成涅槃妙心,是以误会的二乘解脱道来说成佛菩提,把离念灵知心的“一心不生”状态,误会为证涅槃、证实相,误会为成佛了。依照圣严师父的说法,二乘定性阿罗汉断尽见思惑而放下了烦恼执著时,应该说是已证得清净法身而开悟大乘般若了,为什么当佛住世时,不授记他们是菩萨、是佛呢?这就表示二乘菩提断我见我执可以出离三界生死,不再三界受生,但还是无法成佛,所以圣严师父说“放下攀缘妄想、分别执著、一心不生,就是开悟,就是证得涅槃妙心、真如佛性,”是违教悖理的,仍是落在意识境界中。佛菩提是要以亲证般若实相为主要著眼点,二乘菩提的声闻无学,不知、也不证第八识如来藏,就无法生起般若实相智慧,更何况圣严师父是落在意识心上,落在放下一切执著妄想分别之离念灵知心上,我见尚且未断的凡夫,又如何能够亲证悟生命实相?
《心经》是佛子们最熟悉的一部般若经典,用来印证所证悟的心是不是符合 佛的义理。如果目前还没有证悟,您也可从经典的文字作初步的了解;例如经中所说之“不生不灭”,就是说您所证悟到的真心如来藏有不生不灭的体性,因为真心不曾出生过,也不曾断灭过,从来都未曾生灭过,所以真心是一直都存在的心。祂从无始劫以来就在,从来没有断灭过,乃至连一刹那都没有断灭过;从来没有断灭过,当然就不会有生,所以祂才是不生不灭的心。以此方法,去思惟、校量自己师父的说法;如果他所说的真心是“一念不生”的心,在睡著无梦的时候有没有断灭过?还能保持在一念不生中吗?如果有断灭过,这个心一定是意识心,不是真心。同样的道理,再将此真心放在闷绝、正死位等四位来简择,看祂有没有断灭过?如果有断灭过,这个心一定是意识心,不是真心。经过这五位简择以后,这时虽然您还没有证悟,可是您已经知道自己的师父说法有没有符合佛说了。后学以前没有智慧,也没有能力用经典简择自己师父的说法,也不知自己师父不懂解脱道及佛菩提道内容,所以照单全收,被圣严师父误导了很多年还不知道,走了许多冤枉路。如今有真善知识平实导师出来弘扬 佛的正法,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把成佛的方法与修学的次第详细的、全盘的开示出来,将般若之真正涵义如实的告诉我们,不仅可以避免学人被人误导,而且未来如果有因缘的话,可以在今生断除我见、开悟明心。后学很庆幸自己有缘追随而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发起般若智慧,才能检查自己以前落处的错误,正式走上菩萨道。像这样难以值遇的机会,如果不再加以把握,不再跟随真善知识修学,今世岂不是白白空过?再回头,已经是无量劫以后的事了!
圣严师父在《禅修精华》的第七本《活用》一书第36 页谈及:
使他获得虚空粉碎的经验。身心与宇宙合一,是属于禅定的经验;虚空粉碎之后,便又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来。从虚空而又回到现实的人间,便叫他是‘过来人’,他从人间身心的虚妄,从宗教经验的虚妄,又落实到人间生活的实在,这时他才是活活泼泼、自由自在的人。
略说:后学以前对于佛法的正知见真的是太少了,只知道佛法很好,应该要学佛法。当刚开始修学时,自己也没有智慧思惟,所以从来没去想过:该往哪里走?走的方向正确吗?这个人说法正确吗?到底有没有符合佛说?反正听师父说的法就对了,也从来没有怀疑过,所以圣严师父出版的书,后学皆当作宝来看待;但是看完以后,对于大乘了义正法的修证,虽知甚深难可思议,由于自己毫无知见、方法,对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更是不知,更不用说能理出一个头绪,因此从来不敢奢望能够明心见性,只能把明心见性的愿高挂在天空,期待未来有机缘,能够遇到真善知识及教导。如今有大善知识出世,对博大精深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之真实义理具足了知,铺陈出一条有次第性进修的成佛之道,使后来修学之佛子们了知:证悟应该如何具足法及次法、要如何证悟、如何悟后起修以及未来成就佛道之次第,使得佛子们有简择法义正讹的能力,同时亦有能力辨别“名师”与“明师”之间的差异,得以远离断见、常见外道法,疾入大乘了义正法修学,早证菩提。
又禅定不是般若,若利用打坐、数息、观想……等方法来遣除妄想、分别、执著,此皆是修定之法,不能当作是禅、智慧。打坐到一念不生时,又如何参禅寻找第八识真心?参禅就是要用您那觉知、分别的意识心去找您那无分别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当您找到的那一刹那:喔!原来真心是这样的!祂真实存在而又如如不动,本自具足,能生万法;同时真心与妄心同时在一起运作,却又历历分明,真心是真心、妄心是妄心,同时存在而互不相滥。此时您明白了,能现前体验到了第八识真心的自体性,就懂得《心经》、《般若经》,这就是开悟明心了。
禅定境界再好,也只是世间的有为境界法,就算已具足四禅八定,还是无关般若;因为般若是智慧,不是禅定,而且智慧不是经由禅定转化而来的,是经由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的。圣严师父既然了知虚空粉碎是禅定境界,可是禅定境界再怎么变化,终究还是禅定境界,它还是有生有灭的法,还是不知如来藏所在而无法发起般若慧。般若慧乃是对于法界实相如实了知的智慧,是现观万法由如来藏生,现观如来藏本来不生不灭、不断不常。般若智慧所述之真心既然是不生不灭,本来如是,不是由其他生灭境界变化而来的,当然应该求证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欲知这样的道理,后学用《心经》来解说,使大家比较容易理解。
《心经》上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经中已说:灭尽十八界,就是无余涅槃本际。首先谈十八界,就是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由于十八界具足了,才能在人间正常的生存运作,才有见闻觉知心来分别万法,也了知自己的存在。当十八界都没有了,还能知道自己及万法存在吗?譬如没有了“眼识界”,您还能看见吗?譬如没有了“耳识界”,您还能听吗?当您全身重度麻醉了,您还能见闻觉知吗?这就表示说,意识心是会断灭的,不是常住法。又十八界全不在了,为什么《心经》还说有个般若波罗密多“心”存在呢?不是很奇怪吗?这个“心”又是什么心呢?实有必要探讨。 佛说一心有八识,也就是有八种心,去掉六识及第七识意根,剩下的,当然是第八识真心了,不是吗?原来《心经》所说的般若波罗密多“心”,是在说一切法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经中也同时说出了祂的体性──无六根、无六尘、无六识。既然离十八界,表示真心虽然有出生十八界的功能,但祂却不为十八界所摄,所以没有十八界的了别功能,当然不与六尘万法相应,所以祂离见闻觉知,而且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如此,能证得此心才能懂得禅宗祖师的公案,才能懂得禅宗祖师的机锋,才是禅宗真正的开悟。
我们再回来看圣严师父所谓的开悟是“从虚空而又回到现实的人间,便叫他是‘过来人’”,实际上,真心从来不于六尘境上了别,不会分别虚空、非虚空,也不管你的虚空境界粉不粉碎,所以当你证得虚空粉碎禅定境界时,必然与意识心相应,与证悟生命实相般若智慧毫不相干,又如何可说是禅宗所说的“过来人”呢?既然不是“过来人”,又如何会是圣严师父所说的“他从人间身心的虚妄,从宗教经验的虚妄,又落实到人间生活的实在,这时他才是活活泼泼、自由自在的人。”在禅宗称为“活活泼泼、自由自在的人”,乃是证得生命实相的证悟祖师,知道祂无时无刻存在,没有不存在,而且也知道祂时时刻刻分明显现祂的真如性,可以为证悟的人所亲见及操控。像这样甚深的般若智慧,却不是落在虚空粉碎粗浅禅定境界的圣严师父所能稍知。
学人又问圣严师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实意。师父如是解说:“‘无住’是什么呢?就是不在一个念头或任何现象上产生执著,牢牢不放。……因此,‘心无所住’是身在红尘能不受红尘困扰,‘生其心’是出入红尘还能救济红尘中的众生,为他们说法。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是佛和菩萨们的境界。”(《圣严说禅》第17 页)
略说:像这种说法,完全与《心经》的般若无关,却与证严法师意识境界的说法相同。有些“善知识”总是想把能分别的见闻觉知心修到无妄想杂念、一念不生不分别,就把祂当作无所住的真心、当作开悟了。其实无妄想、一念不生境界仍然有能所与觉观,仍然在六尘有所分别,仍然有所住、有所知,否则如何知道自己在无妄想、一念不生的境界中?所以无妄想、一念不生仍然是意识心境界,仍然有所住。即使是在二禅无觉无观之境界中,不与外五尘相应,但仍继续与定境法尘相应,意识虽然此时无语言妄念,但还是清清楚楚了知自己在定境法尘中安住,所以还是有所住,不是无所住。
又一念不生是要依色身的五根、意识心、意根等才会有一念不生,它是缘起法、是生灭法。如果没有色身五根等缘配合、就不会有一念不生的境界出现。然而“无所住”之心,祂不属于十八界,祂本来就在、无所住、不贪、不瞋、不痴、离见闻觉知。既离见闻觉知,何来贪、瞋、痴呢?所以真心是本来就离贪瞋痴、离语言妄想的,不必圣严师父修除祂的贪瞋痴及语言妄想。既然是本来就无所住,哪里有住不住之问题存在?何必圣严师父修行以后才变成无所住。所以您在贪的时候、祂不会贪,您不贪时、祂根本不起一念贪要去执著;您在造恶,祂随顺您造恶;您要行善,祂也随顺您行善,而祂从来都没有造恶、行善,与善恶不相应,这样才是真正的无所住心。不是把有贪、瞋、痴的意识觉知心,修成为无贪瞋痴来变成第八识如来藏,当作是无所住心。佛门中真正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指第八识皆如是安住于无所住中,不断的有作用在配合妄心意识而出生种种心行;祂虽然不断地生种种心,仍然不与语言相应,是无始以来就言语道断,言语从来不与祂相应,何曾说过一字、一语,又何曾了别过一尘、一境呢?故证悟祖师禅师曾云:“不知最亲切。”赵州禅师亦云:“老僧不在明白里。”就是这个道理啊!
圣严师父错会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意,误以为把能见闻嗅尝觉知的意识心,或者将与利害、得失、财色、人我是非等相应的意识心修成一念不生,就是佛所说的应无所住之心。然而第八识、如来藏本无出入,如如而安住,不与六尘相到,何曾有出入红尘之事?又何曾有语言文字与祂相应过?对真悟者而言,真心其实不是不知,仍然有知,只是祂的知不在六尘上,也不在语言相应上,所以六祖云:“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知,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六祖坛经、维摩诘经》已说,第八识真心永离六尘的知,所以不了知六尘中的一切法,但祂却能了众生七转识的心行,这个起念了知,却不是七转识所能知。像这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甚深、极甚深的道理,唯有证悟第八识如来藏的菩萨才能了知,绝非是落入意识心的圣严师父所能了知,除非他将来也悟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了。
对于开悟,圣严师父在文中如此说明:
诸位也可以参一参这样子的安心之法,把身体坐直,轻轻靠著椅背,将全身肌肉放松,脸部放松,眼球放松,头脑也跟著放松。然后注意你的心在想什么?能否不想?不想的时候,你的心在哪里?正在做什么?是不是还有一“个”‘心’呢?没有了心,就成了死人;若还有心,便是妄念。无心不是死亡,有心不是妄念,不生亦不灭,才是安心。如果大家全都同慧可一样,觅取不宁的妄想心了不可得,就全部开悟了。尽管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经由不断的练习,人人都可能从分别执著的不宁心,逐渐到达没有分别执著的无心。(《禅修精华》第二册第116 页)。
略说:圣严师父要佛弟子们参一参这“安心之法”,充其量也只是个放松身心、同于外道冥想之行门,与佛门参禅有什么相干?当你打坐无妄想、不分别、一念不生的时候,这个心仍然有知,不是不知,否则怎么知道自己一念不生?既然有知,尚且落在想阴中,怎会是佛所说不为五阴所摄,却能出生五阴,并与五阴和合运作的真心呢?如果如圣严师父所说,没有妄想就是开悟,那么当您专注开车,没有妄想时,是否就是开悟了?当您很专注规划某一件事,没有其他妄想,是否就是开悟了?当偷儿专注在偷东西没有妄想时,是不是就如圣严师父所谓的开悟了?一样都是没有语言妄想而都存在的心。不知圣严师父可否回答呢?
佛所说的心是第八识如来藏心,祂本不贪、不瞋,随缘自在而圆满成就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不作主,故名“无心相心”。您能证得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才能了知无心相的真心与有心相之意识心完全不同。只要有六尘中的了知,虽然无语言妄想,仍然是有心相的心,不是无心相的心。所以二乘人断了我见我执,舍寿时入无余涅槃,断了分段生死,能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但还是不能说是开悟明心;真正的开悟是要悟得第八识如来藏,能现前体验祂是无心相心,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实相心,才会般若实相智慧出生,才是开悟。
又圣严师父说:“觅取不宁的妄想心了不可得,就全部开悟了。”意识妄想心在睡著无梦时就断灭了,是不是说每个人在夜晚睡著无梦时都算是开悟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大家不用这么辛苦来修学禅宗、静坐,去睡觉就好了, 世尊也不必辛苦降生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了,不是吗?不知法鼓山的四众弟子们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在2004.10.01 十月份《法鼓杂志》网路版第178 期所出版的杂志“乐在修行”项目中有一篇圣严师父的文章〈不求安心,才是安心──禅与心灵环保(上)〉文章中谈到所谓的开悟,师父说:禅宗的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把心念放在现在。过去的不管它,未来的不管它,只是在现在;当发觉连现在也仅是过程,而非根本的存在时,就是开悟了。……领悟到自己的心原来并不存在。既然无心可安,心当然是安定的,所以达摩会说已将慧可的心安好了。
略说:禅宗的修行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参禅”,意即是用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去找那个本来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心。当您的意识心在参究时,当然不管过去,也不管未来,只管现在──专注在疑情上,未来才有机会一念相应,证得第八识真心如来藏,那时才可以说是“开悟”。可是当您专注在参究时,因为专注的关系而忽略了外境,处于一念不生的境界,这时仍然有知,仍然专注在参究上,不是无知;这样的境界,仍然不是开悟的境界,要到意识心找到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才可以称为开悟,在此之前,仍然不可以称为开悟。同样的道理,圣严师父所认知的开悟,是打坐处于一念不生的意识境界,与禅宗参禅找到第八识称为开悟完全不同,因此圣严师父所说的开悟不是开悟;如果因此而自称开悟者,名为大妄语人,舍寿时自然就会知道犯重戒的果报了。
又真心不是过去心,也不是现在心,更不是未来心,不在三世中;祂是真实存在的实相法,不与六尘境相应,于六尘境永远如如不动,根本不用您去安祂,所以无心可安;想要安或不安的心都是妄心七转识,祂们刹那刹那不停的变异(不安),所以才需要安。又这个需要安的心是意识心,正是祖师所喝斥的识神,正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十开示:
达磨问二祖:“汝立雪断臂,当为何事?”祖曰:“某甲心未安,乞师安心。”磨云:“将心来,与汝安。”祖曰:“觅心了不可得。”磨曰:“与汝安心竟。”二祖忽然领悟。且道,正当恁么时,法身在什么处?长沙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如今人,只认得个昭昭灵灵,便瞠眼努目弄精魂,有什么交涉!
所以圣严师父所认知的安定的心其实是意识心,一念不生都不攀缘时也正是证悟祖师所喝斥昭昭灵灵的识神;有时坐久了又起昏沈,恐怕因此就离开了“悟境”,只好瞠眼努目想要避免昏沈,不正是祖师说的弄精魂吗?
佛法唯有一乘,但为了接引二乘根性之行者,方便施设三乘菩提之差别,因此对于三乘菩提法义之异同要有所了知,才不会混淆不清。错把二乘菩提之修证方法当作大乘菩提之行门来修,想要以二乘之断我见我执的方法,作为是证悟第八识如来藏的方法,那都是缘木求鱼,了不可得。二乘菩提之解脱道法门,是在断我见我执等烦恼上用心,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如实的观察了知五蕴我、众生我是虚妄的,是无常、苦、空、无我;同样的道理,见闻觉知心也是无常、苦、空、无我,因此缘故,断了我见、我执,成为阿罗汉。这是说二乘人是现观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皆是缘起性空、无常空,皆是虚妄法,都没有真实不坏的我,故说二乘人所证的解脱果是人无我。阿罗汉所证之人无我,只是证得五蕴之虚幻,已断分段生死、出离三界,但仍不知道大乘菩提之人无我,何以故?因不知不证第八识如来藏故。大乘人无我,是依大乘菩提之修法而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悟得法界实相,称为破参明心,入真见道位。依证得生命实相心后,来反观自他有情蕴处界虚妄,也成就二乘人的人无我。后依见道之功德,继续修学别相智通达,方能入初地,方是初入法无我。岂是如圣严师父所说:既无可止可定的心念,也无能观能照的心念,便成无念亦无心,而亲见无我。(《禅修精华》第二册《观念》第140页)
又既使一念不生时,也尚是落在意识心中,仍以意识心无念时当作真心,常见我见都还俱足未断,怎么可以说是已亲见无我呢?一念不生时,必有意识心生起,方能了知有个一念不生的境界,否则是谁在了知这一念不生?既然有知,就是有意识心我,圣严师父认定常见外道所“悟”的意识心是佛门的真如佛性,正是我见凡夫,怎么可以说是亲见无我?
再说二乘说的人无我,只是在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上去修无我观,而所证的解脱果是人我空,并未证得实相心第八识。不能说以二乘人所证的人无我,就是大乘般若开悟明心证得实相心之人无我。又大乘菩萨已证得的第八识真如,确实了知第八识的无我性,也能现观而了知一切法皆是第八识自心真如所生,所以是法无我,如此才能说亲见大乘的无我。圣严师父所说:“无能观能照的心念,便成无念亦无心,而亲见无我”,非但是言不及义,也不符合世间粗浅的逻辑,且未离常见、我见,所以圣严师父所说的佛法都是戏论,与证悟第八识如来藏毫不相干。
综合圣严师父对于“开悟”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把它简略归纳如下:
1.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便是一念不生,见到本来面 目,就是开悟。
2.由散心、集中心、进入到“一心”而至所谓的“无心”而恢复自然,就是开悟。
3.把烦恼心变成智慧的心,就是明心。
4.与一念不生的无我相应,就是本来面目。
5.断除妄念,即是开悟。
圣严师父在这几种开悟说法之中,没有一项能与经典相契合的,全部都是意识心境界,不是禅宗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实相境界;都是三界中的生死、生灭法,不是禅宗所悟三界外的第八识实相法。这样的开悟名为错“误”,纵使圣严师父名满天下、著作等身,身为“名师”,但是在明眼人眼里,他仍然是野狐,还写书流通,将自己狐狸尾巴毫无遮掩地撩向天际,让天下的人哂笑不已!
禅宗之证悟,是悟得一切法界实相第八识如来藏,能亲自体会领纳第八识真心的体性,能观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万法都从第八识如来藏生起,而如来藏不住于三界六尘境界中,却能配合阴处界的运作,具足一切法种;然后依祂的种种中道性,开始修相见道的别相智及修道位的道种智,乃至具足证得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而渐渐发起一切种子的智慧,最后终于圆成一切种智而成佛。所以大乘佛法的开悟只有一种,即是悟得第八识如来藏,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开悟。如同在运动场上赛跑,跑到终点,到了就到了,同样的比赛不会有两个终点或目标。圣严师父所谓的开悟,把开悟变得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却没有一项符合 世尊的开示,使圣严师父之四众弟子们,知见错谬、方向偏差,想能悟得第八识真心,只好等到驴年到来,才有机会悟得。
(待续)
学佛的觉醒(连载七)
2020-07-08 浏览:1479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