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距离上一次举办三皈依的时间,已快二年了。请问是否有计划何时再举办三皈依呢?
答:明年(二○○六年)上半年应该会举办,届时会再公告周知。
问二、平实居士的《起信论讲记第三辑》275页,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禅堂里面绕来绕去,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观察:这一回大概多少人可以明心,大概有哪些人可以见性。这样走上两、三圈下来,就知道得差不多了。”
请问,平实居士通过什么来观察,是用天眼看学员头上的光吗?还是用其它方法?
答:这个观察,据 平实老师的说法,不是用现象界的方法观察,而是在学员很专心时,可以如来藏直接去相应而觉察到学员的因缘。要靠深厚的无生智慧直接感应,据说是如同提起心念要享受初禅乐那样的起心,就可以感觉出来。如果心很散乱的人,就无法被感觉出来,就会被列为因缘不够的人。我们也只能听说,很难了知其中的道理。
问三、末学接触萧老师的法时日不久,每周二旁听萧老师讲经完毕、回向后,张老师均会唱念: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请问“三障”是指理障、事障及性障吗?又性障与业障的主要差异为何?另外,同修会出版的书籍,在书末均附有“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其中指出六地满心菩萨即已证灭尽定、断分段生死。末学读萧老师的其它书得知:若是修解脱道的二乘人,当其证灭尽定后(四果罗汉),其第八识应仅留“异熟识”名,而菩萨的第八识则在七地满心后(进入八地时)方改称异熟识。同样是证灭尽定、断分段生死(断烦恼障现行),何以菩萨的第八识在七地满心前还称为阿赖耶识?恳请师兄不吝释疑,非常感谢!阿弥陀佛!
答:1.三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了业障一法的障碍,而性障又正是烦恼障所摄的内容,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障应该是业障才合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即是性障。分述如下:烦恼障就是障碍学人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二种惑不能断尽,就由这二惑的障碍,使得学人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性障是指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是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业障,不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
2.六地满心菩萨既已证得灭尽定,为何他们的第八识仍然称为阿赖耶识?这是因为菩萨的大悲愿,故意生起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名为留惑润生,所以断尽思惑以后仍然可以故意生起一分思惑,或是以方便、愿力而留一分思惑不断,继续行菩萨道。初地满心证得犹如镜像的现观时,了知一切皆是自心现量,无可贪恋,舍寿时就可以断尽最后一分思惑而取涅槃,但这并不是初地满心菩萨所乐的境界,他们认为这样不能利乐有情,也不能使正法久住,觉得无意义,所以都不会灭尽最后一分思惑。三地满心菩萨,四禅八定具足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断了我见就可以取证灭尽定的,但是都不取证灭尽定,这也是留惑润生的缘故;所有的凡夫与外道,当他们在外道法中证得非非想定时,听到五蕴空的正理,当场灭除我见,就可以立时取证灭尽定或无余涅槃,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三地满心菩萨在一大无量数劫的七住位中就已经断了我见,现在有了三地的无生法忍,也有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当然更有能力取证灭尽定,但也都不取证,所以阿赖耶识仍然不改名为异熟识。六地满心菩萨是因为不证灭尽定,就无法进入七地,所以不得不取证,但仍然留惑润生,故意保留一分思惑不断,所以仍名阿赖耶识。甚至于七地满心菩萨念念入灭尽定,更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但他们都有方便波罗蜜多,所以都留惑润生,不入涅槃,所以仍然称为阿赖耶识。想要转入八地时,才不得不灭除最后一分思惑,改名为异熟识,但是却以大愿力而继续受生在三界中。这些都是大菩萨们的般若方便智慧力,也是基于七住时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智慧,才能渐渐达到的境界,不是二乘圣人所能知道的。这也是我们正觉学人应该学习与效法的。这些道理,在 导师的《楞伽经详解》中,都有开示,您可以直接阅读思惟。
问四、问候正觉同修会导师各位菩萨摩诃萨!兹因有人于“无尽灯禅”论坛转贴《佛说大乘金刚经论》http://www.yxun.net/dvbbs/ShowPost.asp?id=21884〔按,经查该贴文为《金刚心总持论》〕。我观此经言语浅薄,不似世尊金口宣说,加之所示修证之佛法并非了义究竟,有的地方似有错讹。故此,不揣冒昧,大胆求证,祈请真善知识为我简择此经,分判真伪,以释我之疑怀。
答:学术界判别伪经的方法,大多是以佛典目录为主要的方法。以您所问的《金刚心总持论》来说,从中国现存最早的佛典目录《出三藏记集》,一直到历代所编纂的佛典目录中,并没有记载曾有这样的一部论。香光尼众佛学图书馆“藏经目录整合查询系统”(http://www.gaya.org.tw/library/aspdata/search/search.htm,其中包括大正大藏经、卍续藏经、佛教大藏经、高丽藏经、嘉兴大藏经、大藏经补篇、乾隆大藏经、中华大藏经、卍正藏、碛砂藏、敦煌大藏经、卍续藏白马寺版等十二种藏经目录),也查不到这部论。换句话说,从古到今的佛典目录和藏经编纂者,都不承认有这部论。
又,在《中华电子佛典》中,也找不到有佛图澄所译的经典。再者,是它的译者佛图澄,依照梁朝慧皎《高僧传》的分类,佛图澄是被放在“神异”类的人物,而不是放在“译经”类中。不但如此,《高僧传》佛图澄的传,也没有他曾经译经的记载。古时的译经,在佛教史上,一向被视为很重要的国家大事,也是耗费极大金钱的事,慧皎写佛图澄的传,却没有提到他曾经译经,那就表示慧皎不曾听过佛图澄译经的事。
又,《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在“藏经目录整合查询系统”中,也一样查不到。
以后,我们将会编纂佛典目录,以义理探讨的方法,说明理由,将疑、伪经论清理出来,但是我们的人力有限,不被藏经编纂者所承认的经论,多数人不会相信其权威性,原则上不会列入清理的范围,将会只在已被列入大藏经中的经论来作清理的范围。
问五、菩提达摩《无心论》是否为禅宗达摩祖师的著作?《无心论》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无心论》系敦煌写卷,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经人整理出来,刊在《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的“古逸部、疑似部”中,除此之外,未见于中国所编的大藏经中,亦未见于近代日本所编的其它藏经中。
此论主张无心,落于断灭见,与禅宗谓真实证悟者,为“知有底人”的说法,恰恰相反,亦违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宗旨,与达摩大师教人亲证阿赖耶识而且要以《楞伽经》印证的宗旨完全相反,违背大师传来中国的禅宗宗旨,不可能是达摩祖师所作。所以《无心论》可能是唐人所伪作,因其义理错谬,未见流通,却藏于敦煌石室,而保存下来。
问六、萧先生是否将能观者的意识觉知心当成离念灵知?假如是的话,难怪萧平实先生会错将离念灵知当成欲界心,乃至定中之心。恳请萧平实先生再仔细的深研何谓禅宗的离念灵知心的定义之后,再下定论好吗?如果离念灵知心是错误的,那么从禅宗三祖至后来所传的荷泽禅师等都是错误的。如禅宗四祖道信禅师传给牛头法融禅师的禅法就是真心任遍知的离念灵知,如传心法要的黄蘖禅师传给斐休国师斐休国师〔编案:应系裴休相国〕的就是离念灵知,斐休国师还为圭峰宗密之著述撰写序文。既然离念灵知是错误的,那么为何从禅宗三祖乃至四祖道信禅师都会故意犯下这个错误?(这件事假如是真的,出家人犯误导众生的罪是很严重的。)为何黄蘖禅师会故意误传斐休国师为离念灵知?若黄蘖禅师知道斐休国师错悟,为何他仍不制止?由此可知,这根本都是不合理的一件事。唯一可证明的,历代祖师对于离念灵知的定义,的确是跟萧平实先生对于离念灵知的定义完全是不同的。
答:这世界上荒谬、不合理的事情何其多,不能因为它不合理,就以为绝对不会发生,所以您现在用佛教史的若干不合理的事例(那也是您自己的认定)加以推测,并不是可靠的方法,以致所得到的结论“历代祖师对于离念灵知的定义,的确是跟萧平实先生对于离念灵知的定义完全是不同的”,亦非正确。若您因为这样,便无视于我们在诸书中的举证,就不是聪明的作法。因为第八识心王的体性,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极严肃的问题,所以,应该以实证经验和经教为依归,不应该依赖想当然尔的推测。
离念灵知这几个字,本身并没有什么过患,要注意的是它所传达的意义。如果您亲证第八识心,验证祂“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参见《佛藏经》〈念佛品第二〉)的体性,然后您把祂取名叫做“离念灵知心”,我们会欢喜赞叹,因为这是名符其实“离念灵知”,但却是离于六尘一切念的灵知心。但是,现在人家是把第六识离于语言文字相的心(我们所破斥的“离念灵知心”,是这个意义的“离念灵知心”,祂只能短暂的离开语言文字相,不是第八识“乃至小念,尚不可得”的离念),当做是第八识,这样不管他用什么名相,我们都会有意见,因为这是很大的误会,若不加以导正,修行人永无见道的可能。
我们很多著作,都在破斥这样的离念灵知心,所举的教证与理证,恐怕已经多到令人生烦的地步,所以我们不打算在此重述这些语句,请您自行参考本会诸多书籍与刊物,特别是最近出版的《真假禅和》。
问七、想问是什么因果会有自闭儿的产生呢?如果这一世老是恐惧人群,会是什么原因?这跟来世会变成自闭儿有关连吗?
答:自闭儿只是逃避现实下的现象,不肯面对现实;如同精神病患不肯面对事实,不愿承受此世、往世所造种种业的果报,或是精神太脆弱,无法承受打击,觉得以后全无希望了,就自暴自弃起来,时间久了也就习惯精神病的状态,这都不是健康的作法,也是不利此世后世道业的想法与作法,种子不断的熏习,越来越坚固,未来世可能不容易再出生于人间了。这是令人很难过的事,所以对于努力在帮助他们的医师和善心人士,我们都在心中对他们生起很崇高的敬意。
问八、《真实如来藏》一书中,页22讲到以诸中道体性,故能持异熟习气因及等流习气因而随之受生,故有今生之异熟果及等流果,烦请开示“等流习气因”及“等流果”。另于页32讲到六转识是有覆有记性,……末那识妄心恒内执我,是有覆无记性。烦请开示“有覆”及“无记”的意思,及六转识“有覆有记”的意思及末那识“有覆无记性”的意思。谢谢,阿弥陀佛!
答:关于等流习气因及异熟习气因,在明心后进入增上班学习时,听了 平实老师的开示以后,都还有人听不懂;所以在这里公开的说明,同样的花费了许多的篇幅时间来说明之后,可能对您还是帮助不大,所以暂时不在这里说明。但是 平实老师曾在《楞伽经详解》中详细的说明过了,请您直接从书中阅读。
现在无记一词,常被一般人沿用为打坐时,心中不清楚明白的状态,称为无记状态。此处所说的无记,乃指非关善恶性,不会造作未来世生死相续之因者。因执著善恶性,覆藏住本来清净之第八识法性;前五识与第六识配合运作,而于五尘境或法尘境中生起贪染,此“有覆有记”也。而第七识遍能了别五尘上之法尘境,然了别慧极劣,不在善恶上起贪染,故名无记,但随意识而于六尘中起思量性,故亦有覆。前五识本身是无覆无记性的,但因为一定会随同意识而运作,所以就通有覆有记性了。
有覆的意思,是说这个心体的心性,在未受学正法、或者所学之法偏斜时,都会处于覆障解脱果证的自性下,这就是有覆性。有覆性简单的解释,就是心体常有我见、我执、我慢、我爱、贪求五欲……等等,因此而障碍了解脱的修证,遮覆了解脱的光明,所以称为有覆性。意识与意根都是如此,所以都是有覆性。有覆性的意识与意根中,一个是有记性、一个是无记性:意识会思索、分析、计划、实行,并且了知实行以后的结果是善、是恶,所以是有记性的心;意根不会思索、分析、计划、实行,并且不知道实行以后的结果是善、是恶,大多听从意识思惟的结果而采信之,如果因为习气而不听从意识的建议,则是依照熏习来的习气去作,不是有思惟的作事,所以是无记性。原则上来说,只要是有执著性的心,都是有覆性的心;知道善恶的心,都是有记性的心,这样比较容易理解覆与记的意思。另外,记的意思是说,与来世的果报有关;八识心王所造的事业,会与来世的果报有关的心,就是有记心,不是无记心,这样您思惟以后可以比较了解记与覆的意思了。这是比较浅白而容易理解的说明,希望您得到受用。末那识恒内执我,是说祂把阿赖耶识的功德性都执著为意根自己的功德;阿赖耶识从来不会对此有意见,所以祂是无覆性;祂也不知道所造的一切事业是善、是恶,祂也从来不会起心动念去作善恶事,所以祂也是无记性,所以合称无覆无记性。
问九、由“四智圆明”的大圆镜智于八识,平等性智于七识,妙观察智于六识,成所作智于五识,而知佛也有八个识的,是清净识。由有八个识故,佛亦应有五蕴,是清净蕴。《金刚经》云:如来有肉眼,有肉眼故,而知如来亦应有肉身,是清净身。如果将“清净”二字理解透彻,以上的说法是不违背佛说的,所谓清净是指“种子”而言。也就是说,一切种子清净的时候,无论有什么身、什么眼、什么蕴、什么识都说得通的,这样的说法通吗?
答:您的说法可以说是很正确的见解。佛无生脏,是说佛的庄严报身、自性法身、意生身、化身,但是应现在人间示现成佛时,仍然是有五蕴身心的,仍然得要托钵饮食、沐浴的。清净的意思,正是您所说的种子清净了。当如来藏中含藏的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都清净了,当然就是纯净的八识心王了,那时如您所说的:不论有什么身、什么眼、什么蕴、什么识,都是清净的,都是说得通的。
问十、1.阿难尊者在楞严会上已悟,为何公案中又说是佛涅槃后大迦叶尊者让其倒却刹竿时才开悟?
2.楞严会上阿难是否不仅已悟,而且已登初地?
答:阿难尊者在楞严会上当然已悟,但是并一定就能与公案连接上来,特别是很深的公案。这在正觉会中也有这种现象:当 平实老师考验一个较浅的公案时,刚破参的人都是答得出来的,但是考到较深的公案时,就解答不出来了。这就是禅门差别智的深浅差别不同所致。所以有许多人证悟了以后,在小参室中被问到“六六三十六”的公案时,多数是答不出来的,但其实都是一样的悟,只是深浅不同而已。所以阿难尊者在放倒刹竿的公案中看来是没有悟的,但是否就可以说他那时是未悟的?仍不尽然,所以禅门才有一句话说:“向上一路、教外别传。”讲的正是这个道理。阿难在楞严会上是否已登初地?在未来《楞严经详解》出版时就会有答案,我们就再等待一段时间再说吧!
问十一、学者研究佛教学术,成果丰硕,在学术界地位崇高,是否表示佛法的修证亦高人一等,应受四众的恭敬供养?
答:学术研究和佛法的修证,有很明显的不同。佛法的修习,必须以身心无间断的履践,经过相当的时间,才有办法逐步证得。若没有强烈的信心和坚决的毅力,是不能成办的。有人说:“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不愿舍去有所得的凡夫心态,所以无法倾身命于修行而取证道果。即使有人可以倾身命于修行,却往往受到错误的教导,乃至虚掷一生而无法见道。
由于佛法的实证,困难重重,许多修行人精勤修行十年、二十年,始终看不到见道的曙光,便只好转往学术界寻找出路,企图从学术的研究中解悟佛法。他们不知道,这么一来,却把学术与修证混淆了,因而产生更严重的问题。以最近刚过世的印顺“导师”而言,他那么多年来,可以说都是在做学术的研究,而不是从事修证,甚至贬斥修证道,诬蔑为“小乘急证精神之复活”。因为没有修证的缘故,印顺及其徒众,便以情解思惟,臆想唯证乃知的佛法,曲解三乘经典,以数十年的时间,将沿续 世尊正法脉、以如来藏之修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佛教,转易为一切法皆空的断灭见外道法。
由于印顺所主张的“佛法”极为浅薄,也很混乱无章,使人以为佛法不过如此,便有若干傲慢的学术研究者,自以为能够通达佛法,动辄诬指部分极胜妙的佛经为伪经,贬抑 世尊,谓“佛即是阿罗汉,阿罗汉即是佛”。甚至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出家人以谤 佛、谤法的外国和本国在家学者为师,也跟著谤 佛、谤法,发表了许多谤 佛毁法的学术论文,谓“佛不是一切智智者”。这样的出家人,却恬不知耻的继续接受佛教信徒的四事(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供养,并以佛教界所提供的资源(包括单银、奖学金、宿舍、就学机会,以及信徒的现金供养等),不断的假借学术的名义破坏佛法,并以此谋取名闻利养(如担任教授、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等)。
这样的怪现象随处可见,甚至以佛教道场的名义募款,假借学术研究之名,行破坏佛法之实。可是,事情的,却不为广大的信徒所了知,以致仍有许多人以护持佛教的善心,受到他们的愚弄与欺骗,捐输巨额金钱,贡献大量劳力,鼎力支持这些破坏佛法的假名出家人和假名佛教道场。所以,这样的事实,应该予以披露。
属于实证的智能,并不是知识、常识,只能透过修证去取得。佛学的学术界应该知道自己的界限所在,不应该去公开讨论唯证乃知的部分,否则就是不净说法;不净说法会误导他人,果报极为可怖,不论他们相不相信未来世会有果报。不过,那些破坏佛法的学者,根本不能算是佛弟子,他们既不相信佛法,更不相信有所谓的后世果报,跟他们讲这些,等于是在对牛弹琴。但是身为佛弟子的我们,自己应该知所警惕,我们所护持的道场到底在做些什么事?是不是披著护法、弘法的外衣而在实质上却是破坏佛教正法的?要有智慧加以判断,千万不要支持他们来破坏佛法。
问十二、正觉同修会在出版的结缘书籍,在大陆为何有时会订书价售卖?这不是辜负了同修会的助印者了吗?或是大陆有人藉此来得到钱财?请正觉同修会注意这一点。
答:我们对这事情加以了解之后,发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说明:
1. 常常有大陆学人来信、来电,举发某某人、某某道场收集我们送到大陆的结缘书,撕毁后卖给旧纸商,或者收集起来当众焚烧掉,谤说是邪书;为了这个缘故,他们改变了作法,订了价钱。如果有人愿意出钱买来烧或卖给旧纸商,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不会耗损同修会永续印书的资金。
2. 想要得到极胜妙的正法书籍,应该要付出小小的代价,才不会生起轻易想,才会懂得珍惜。同修会寄送往大陆的书籍,一本的代价平均大约台币一百八十元,这只是印书与寄运的成本,还没有计算版权费、税捐、人工成本。但是那些谤法、大妄语者,因为被书中法义显示出他们的未悟言悟本质,所以就大力的收集起来烧掉,浪费了同修会很大的资源。在大陆的流通书籍人员,当他们想到这一点时,心中很痛心,不得不采取了应变的措施来预防这类事情继续发生,您对这一点应该可以体谅吧!
3. 如果想要获得佛法亲证上的明心、见性,顿超而入七住位乃至十住位中,最好是修集更大的福德,作为见道的资粮。如果只是一味的从同修会获得书籍,一点儿付出都没有,可能会比常常护持的大陆学人们更难悟入,所以他们可能是为了兼顾到这一点,而作了有对价的流通。
4. 我们在大陆的流通书籍者,都是还在上班的小市民,不是大商人;从各地涌来的索书信函,使他们多年来义务买邮票的不断付出,数额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重;使他们有些捉襟见肘的感觉,同修会接受他们的建议,让他们酌收费用以弥补庞大的邮资,才能永续不断的流通给大家,这也请大陆的学人们多多体谅。
5. 他们对于每月送来的书籍,也需要租屋存放,这些租金,也得要有长远的打算,才不会中途不继。
6. 从运往大陆的运费极贵,如果无限制的被收去烧掉,岂不是间接的让大家更难取得同修会的正法书籍?假使定价出售的作法可以使收书去焚烧的事情终止,大家应该可以更容易的获得书籍,所以我们衡量大陆目前的情况,对于他们的作法,还是必须表示认同的。这些都得请求大陆的学人们多多体谅。
7. 目前在大陆正式出版的三本书,都是靠他们在大陆一点一滴的将书款存起来,以及大陆学人的努力捐助,才能出版的。从运过去,困难重重,不是大家所能知道的。如果希望能有更多的同修会书籍能在大陆直接出版,方便大家更容易取得,就请您多多包涵体谅了!
般若信箱
2020-07-08 浏览:1282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