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期
《真假禅和》 平实导师 序 .......... 平实居士
2020-07-08  浏览:1427
《真假禅和》 平实导师 序
  宗门之证悟,绝对不许外于教门;若有人外于教门圣教之开示,言其所悟“虽异于教门,然亦是宗门之悟”,当知其人即是佛门中之外道,所悟必定已经异于宗门之悟故,异于教门所说之悟道内容者必定同于常见外道法故,然如斯类人皆不能自觉而误以为真实证悟。
  一切佛门真修行者皆知如是名言:“从宗出教、从教入宗。”此谓一切真悟者出世弘法,皆是从宗出教;若不是悟入宗门下事,不能如实宣演大乘第一义谛绝妙正理;上自 世尊,中如古今禅宗真悟诸祖,下迄今时一切真悟之人,莫不如是,岂有外于宗门之悟而能如实宣演大乘般若实相甚深之义者?当知一切未悟及错悟之人宣演大乘般若实相正理时,皆不能外二相:一者依文解义,不知深义时即言不知,因此不误导学人;有诸老实弘扬宗门而不敢擅以悟者自居者,可为明证,此为未悟而弘法者之上品人。二者错解大乘般若诸经正理,但不肯依文解义,故意臆想猜测而夸大其辞、妄说禅理,欲令众人误以为彼之证量极高;如是类人多数不免误导学人乃至否定正法,譬如密宗应成派中观见之印顺、昭慧、性广法师……等人之否定如来藏胜义,可为明证,此为末悟而弘者之下品人。是故弘扬般若妙义者,当以从宗出教为最殊胜,所说皆能契合实义,不违 世尊及诸大菩萨意旨,并能广作殊胜妙理之宣扬故。
  然而宗门之悟极难,是故佛教历史上真悟之人,一向皆是极少数,绝非多数,其理有二。一者,观乎宗门典籍所载,传至中土广为发扬之后,流传至今亦唯有一千七百则开悟公案而已;其中复有极多错悟之人,鱼目混珠、忝在其中;其中真悟之人虽然非寡,然而悟之深浅亦复参差不齐,乃至亦有真心妄心难分难解而致儱侗真如者,如是真妄不分之祖师者亦是所在多有,故说真悟之人自古非为众多;复因历代真悟之人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弥勒净土、他方诸佛世界者,其数非寡,故此世界真悟祖师再来者不可能日渐增加而无减少者。又因乘愿再来者,一世即有一名号;千余年来,一人即有二十余姓名,可知真悟之师一人其实即是往世二十余祖师名号之代表,但因隔阴之迷而不能知,或因未至舍寿时节故不言之。如是计之,历代真悟之人必定一向是极少数,由此证明历代多数之一般禅师、法师不可能皆是真悟之人:任何时代,绝无可能多数法师、居士皆悟,而只有少数法师、居士未悟。由是可证今时海峡两岸自称为悟之人多如过江之鲫者,绝非事实,多属自以为悟者,此为其一。二者,复由彼等率皆落入离念灵知意识心境界之事实以观,凡有所悟,皆不离意识心及意识之种种变相境界,亦证实余言之不虚也,此为其二。如是真相,佛门禅和子们都应知之,以免自误、误人,方可保得人身而免下堕,以利世世真修菩萨行;若不知此,错悟之时却自以为悟,公然宣称是证悟圣人,不免因为学禅、修禅之善业而下堕三途,冤枉特甚。
  宗门之悟虽然极难,然非决定不能悟,端视悟缘之熟抑未熟尔,此界必有已悟菩萨受命再来、不令宗门正法永断故。若不遇菩萨受命再来者, 从教入宗 亦是可行之法;虽然多数人 从教入宗 时不免错会,犹如今时诸方大师及号称“导师”之印顺法师一般,不免心生邪见、误会教门与宗门,乃至公然诬谤如来藏胜法为外道法。然而此事绝非一定,是故古来多有 从教入宗 之禅师者,譬如南泉普愿禅师、永嘉玄觉禅师、药山惟俨禅师……等人,皆是 从教入宗 者,后来皆成宗门下名震当时之一代大禅师。然而 从教入宗 而悟得宗门下事者,绝非只有禅宗一脉,更有法相唯识宗之 玄奘师徒二人,皆入圣位中,非如禅宗多数祖师之唯在三贤位中者;由是缘故即能发起 道种智 而广辨法义正邪,令诸方宗门错悟之师无人能作一语评之,亦令诸方宗门真悟之师不能轻嫌之,唯有取阅进修而崇敬之。
  圣 玄奘菩萨虽是大乘法师,然于西行求法,未抵西天之前,在西域面见小乘法师般若趜多 (安慧法师之徒) 时,已经精通小乘根本论《俱舍论》,故以彼小乘论折伏小乘法师般若趜多,令其不能再生慢于 玄奘菩萨;后始进途西天随学诸菩萨之大乘论,终令大乘 成佛之道 妙义及二乘 解脱道 ,因此永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今日平实亦大受其惠,不敢忘恩,乃造立圣 玄奘菩萨像,而与 世尊、 观音二尊圣像于正觉同修会第一讲堂中并奉而礼拜供养之。是故 从教入宗 并非绝无仅有,更非绝无可能之事。然而 从教入宗 者,其所悟内涵亦决不可违背圣教宗旨,亦不应违背宗门真悟之师所悟内容,否则,其所谓 从教入宗 之言即非属实,其所说法皆成外道戏论,与宗门真旨无关。
  如是, 宗不离教、教不离宗 : 世尊因己所悟真如心与眼见佛性故,为世人宣说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即是 从宗出教 ;一切未离胎昧之再来菩萨,秉持 世尊法教再来人间,自参自悟之后随即因己所悟而为世人宣说佛法二主要道,亦是 从宗出教 。将 世尊悟后所说法语集成文字,流传人间、久住世间,即成经典;真悟菩萨将其所悟写成文字、广利学人,流传人间,即成论典;然而如是经典、论典中所说者,皆是 宗门下事 ,不外宗门所悟义理意涵。世人恭阅 世尊及诸菩萨圣教经典、论典,详细思惟体究之,一朝缘熟而悟得万法理体之第八识心时,即名 从教入宗 。是故 宗门与教下本同一源,皆从第八识实相心来 :所悟是第八识实相心,悟后所说经典论典则说所悟之第八识实相心,故宗门与教门本同一源。由是正理,任何人皆不许妄言“教门异于宗门,教门所说与宗门所悟不同”,若有作是说者,即名凡夫外道邪见,名为不通教门、亦不通宗门之凡夫邪见。宗门祖师常言:“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怨。”即是此义也!
  复次,禅宗之悟既属大乘佛法,则必有果可判:或成究竟佛,或为等觉菩萨,或为诸地菩萨,或为三贤菩萨乃至十信位菩萨。若属二乘解脱道之修法,亦必有果可判:或成辟支佛果,或成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或为俱解脱阿罗汉,或为慧解脱阿罗汉,或为三果、二果、初果圣人。如是三乘菩提之修证,无一不可判果者。若言宗门之悟不摄在三乘菩提之果位中,乃至狂言 一悟即至佛地 而主张不能判其果位者,则彼成佛之果位是否不摄佛法证量果位?若然,即非成佛,即成“外道佛”,所悟皆不摄在佛法果证中故;若否,则其所悟当非佛法之证量,即是外道。若所悟是佛法所摄者,则必摄在成佛阶次之五十二阶位中,乃至佛果亦不能外于如是判教,焉可说宗门之悟境无果可判?是故佛法中之一切修行者,所证般若境界无一不可判果者;其判果者,要在如实而判,不依增上慢心而作妄判,方是真修佛法之人也!若不知应判何果,若不能自判其果,则其人显然无智自验,尚不能自知所处果位名目,焉知悟后如何进修增上佛法、渐次迈向佛地?则成狂慧无智之愚人也!空言一悟成佛,究竟有何实质意义?宗门一切禅和,对此皆应具有正见,方免自误而又误人,贻患后身。
  复次,成佛固以宗门初悟第八识真如心为基础,方可渐次进修而成就究竟佛道,是故宗门初悟所得根本无分别智 (即是华严及《起信论》所说之 阿赖耶识本觉智 ) ,实是成佛法道之入门;若不能悟得宗门第八识本觉智胜法,则不入此门,即无成佛之道可言,所谓之悟皆成外于佛法之外道境界。然而真悟而得入门之后,如何次第渐修而后真能成佛?实言之:端赖一切种智。明言之:十方法界一切佛土诸佛,无有不得一切种智而能成佛者;诸大阿罗汉之所以不能成佛,咎在未证第八识本觉智般若,是故般若智慧之总相智、别相智尚且不得,况能论及一切种智?诸大菩萨虽有般若总相、别相之智,亦有诸地分得一切种智而名道种智者,然皆未得成佛;如是众多菩萨尚未能成就佛果者,咎在一切种智尚未具足圆满;故说一切种智即是成佛之条件,不具足一切种智者永不能成佛。
  然而一切种智之义理内涵,今时竟然无人知之;乃至一切种智所依理体之第八识如来藏,竟敢公然否定之,由是故有不懂般若总相、别相智慧而误以为是说一切法空者。如是不证一切种智所依理体之第八识如来藏,不证如来藏所含藏之一切种子内涵,不证一切种智,竟敢公然主张其错悟真如心之意识离念灵知心即是实相心,而且公然主张宗门与教门无关,又公然将成佛唯一法门之唯识门一切种智增上慧学,判在般若总相智、别相智之下;然而 佛在诸经中所说成佛之道,显示 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具足以后始有能力进修一切种智 ,故般若总相智与别相智本应在一切种智之下,而彼不知故作误判;乃至将成佛所依唯识一切种智最高智慧,判在宗门错悟者所堕意识生灭法之凡夫见解以下,其妄乃尔,如是之人古今同有,始自西天智军、月称、安慧、寂天、阿底峡,中如西藏宗喀巴、克主杰、历代达赖喇嘛,今至印顺、昭慧、达赖十四世,末流即是今时大陆释传圣其人;如是诸人,初见道智慧尚无,成佛之道亦所未知,而竟自视极高、不可一世、妄作教判,殊难与语。由是缘故,正德居士不得不以大量开示解说,详细辨正之,其老婆心切溢于言表,致有此书二十一万字之巨大篇幅问世,欲令宗门广大禅和普获其利。兹以此书出版在即,邀序于余,即以略述法理及缘起,以代序言。
  佛子 平实 敬序 时值二○○五年初春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