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9、胜鬘经讲记(一)【共130集】
第086集 三乘法的根源实相才是平等法(上)
2020-02-24  浏览:1192
正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我们这一次的内容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写的《胜鬘经讲记》来作说明,并辨正某位号称佛教界导师的法师的错误说法。
  前几集,我们讲到了《胜鬘经》的这一段经文:
  
若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切道,于无常坏世间、无常病世间,得常住涅槃;于无覆护世间、无依世间,为护为依,何以故?法无优劣,故得涅槃;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脱等,故得涅槃;清净等,故得涅槃;是故涅槃一味、等味,谓解脱味。(《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关于《胜鬘经》这一段在〈一乘章〉的经文,主要是在讲佛地的境界相,相关内容,前面几位老师已经为各位详细解说过了。接下来我们要为各位辨正一些错误的说法,跟前面几位老师们所辨正的主要对象一样,仍然是针对某位在号称佛教界导师的法师来辨正。因为他对佛法的很多错误见解以及看法,对佛教界的影响很深、很广,因此才需要提出来辨正,那么这位法师对这部《胜鬘经》也出过讲记,他对后半段这一小段经文,曾经在他的书中有过一段注解,我们将他的注解分成几个部分来辨正讨论。
  首先对于“法无优劣,故得涅槃”,他是这样注解的,他说:
  
一切法的本性,是平等而无优劣的,如《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般说的大乘优,小乘劣,一乘优,三乘劣,浅深高下,都是为了众生转迷成悟所作的施设,如直论一切法性,法性是平等的,有什么优劣可说?此优彼劣就是相对法,非不二法。(《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72。)

  从文字表面上来看,这位法师所讲的似乎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经上也常常讲“法无优劣、法无去来”等等,这位法师就套用到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上面来。从文字表面上并不容易看出他的问题所在,因此阅读他书籍的人光从字面上读过,一定很容易就信受了他的说法,于是他对读者的行为就成功了。
  这位法师主张“三乘菩提并无优劣可说,是平等而无差别的”,可是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平实导师对此有所评断,平实导师是这么说的:
  
三乘法确有优劣,故《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谓法平等,是指实相及其函盖之一切法平等,不是指三乘法平等;这只能由亲证的菩萨来说,愚、凡都无资格说一切法平等。(《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页312。)

  也就是说,三乘法之间确实有优劣之分的,我们先举圣教来说,譬如《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意思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切人学习佛法而成贤证圣,都不是无因无缘的偶发事件。为什么有的人一悟了就成佛?像 释迦牟尼佛、像一切最后身菩萨降生人间时,都是一悟就成佛了,可是有许多人悟了是进入初地,更多的人悟了只成为十回向、十行乃至十住位,还有最大多数的人悟了只是进入第七住位不退。单是在大乘法中的开悟,就已经有这么多的差别了,如果再把二乘法加进来,有的人悟了成为辟支佛,有的人悟了是阿罗汉,有的人悟了是菩萨,显然三乘法绝对是不平等的。如果三乘法是完全平等的话,那应该所有的人悟了就都是成佛了,不应该会有菩萨、辟支佛以及阿罗汉的差别。并且所有的辟支佛也不是全都一样,也是品品有别,阿罗汉也是一样品品有别。且不说阿罗汉、辟支佛,光说三果人,《阿含经》中就说有七种品位差别,所以三乘法显然不是平等的。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经上又说“法无优劣”、或“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应该这么说:三乘法的根源实相才是平等的。所以法法平等,只能在三乘法所依的根本上面、从法界的实相上面来看,才可以说是平等的,但法门本身与实证的智慧及境界却是不平等的。如果法门是平等的,就应该不分三乘的差别,所有的人证悟菩提之后应该都同样是成佛的,佛陀也不该施设三转的次第,而说三乘不同的法义与证境、智慧,而且应该所有的徒众们闻佛说法以后,同样都悟入而成佛。可是为什么三乘人的所悟内容不同?四阿含中并记载了三乘部众的事实,譬如在《增壹阿含经》卷41中就说到: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恒说三乘之行。过去、将来三世诸佛,尽当说三乘之法。”

  在同一卷稍后也提到: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声闻部,辟支部,为佛部耶?”。

  像这样的阿含部经文,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套书中举示很多,大家可以去请阅。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三类差别迥然不同,并且在大乘法中品位差别又更多、更大?所以显然三乘菩提之法是有差异的,绝对不是平等的。只有万法的根源,祂才是在世出世间法中平等,也在三乘菩提法中平等。所以那位法师在他的讲记中说“大乘优、小乘劣,一乘优、三乘劣”,并认为“这种法义的差别只是施设,本质与内容并无差别。”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假使“大乘优、小乘劣”只是方便说法,没有实质上的差异,那就应该二乘人证悟以后,不但会成为菩萨,而且也将会拥有菩萨专有的般若智慧,不该只有解脱道的智慧;可是从圣教及现前实证上面的所见,却不是如此。那一些专修南传佛法的人,不管他们有没有成贤证圣,纵使真的成为阿罗汉了,他们读了 平实导师所写的书或正觉同修会所出版的书,还是读不懂的,我们所说的法,他们也是听不懂的。不但在事实上如此,乃至在圣教上也有很明显的证据,譬如《维摩诘经》里面的记载是大家所熟知的:阿罗汉们来到 维摩诘菩萨面前,根本没有开口的余地,连去看病、去慰问一下 维摩诘菩萨的病情都不敢。这显然表示三乘菩提的法义、行门乃至所证的果德,都有极大的差异,并且是层次高低极为悬殊的。
  因此,那位号称佛教界导师的法师,不应该说三乘法是平等的;只有菩萨证得一切法的根源以后,依自己的智慧现观,从万法根源的如来藏的平等性来看三乘圣人的实际理地,才可以说是平等的。但凡夫没有资格说三乘法是平等的,二乘圣人也没有资格说三乘法的平等,因为在他们的证境现观上来说,三乘法其实是高低悬殊而不平等的,否则二乘圣人为何会在菩萨面前说不上话呢?可是那位法师惯会移花接木,由于他移花接木的技巧非常纯熟,所以很多人发觉不到,我们就只好将他拈出来说一说了。
  譬如《法华经》中讲三车之喻,说大长者的宅中有许多孩子正在戏闹,这个深广大宅四面着火了,但是那些孩子们还在宅子里面嬉戏,他们还没看到那个大火,所以不信会有危险,也没有想要离开。那么这位长者知道这些孩子各有所好,就告诉他们:“外面有你们想要的各种好玩的东西,有羊车、鹿车、大白牛车,你们赶快出去就可以得到那些好玩的东西,以及羊车、鹿车、大白牛车。”羊车就代表声闻法,修的是四圣谛、八正道;鹿车代表辟支佛法,修的是因缘观;大白牛车代表大乘法,是修般若实相及一切种智,是菩萨修的成佛之道。
  话说回来,那位大长者等到孩子们出了火宅大门,他给那些孩子们的却都是大白牛车,这是 佛的本怀,施设二乘法的目的只是想要引导他们成佛,但毕竟修证的内涵不相同,所得到的果位功德也不相同。可是,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大白牛车呢?诸位看经典中的记载,有许多阿罗汉们不愿住持佛法,佛即将舍报前,他们就先舍报了。各位看那须跋陀罗不就正是如此,他是等到 世尊即将要示现般涅槃了,才赶来要见 佛,要请 佛为他开示、决疑;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当然不肯让他见 佛,后来是因为 世尊告诉阿难,说此人是祂的最后弟子,阿难才勉为其难让他面见 世尊的;然后须跋陀罗闻 佛一席说法之后,当场就证得阿罗汉;可是成了阿罗汉后,他却对 佛说:“我不忍见佛般涅槃,我当先般涅槃。”然后须跋陀罗真的就在 佛前先般涅槃了。虽然像须跋陀罗他们也讲得冠冕堂皇:“我不忍见佛般涅槃”,所以就先入涅槃了;可是像这样的定性声闻人,不就是自了汉吗?他们是不是取了羊车?真的是取羊车。佛施设了羊车、鹿车的目的,其实只是要引生他们的喜乐,希望他们最后愿意取大白牛车,可是他们的根性太小了,到最后仍然不乐意取大白牛车,于是 佛就不得不给他们羊车、鹿车了,想要引导他们喜乐大白牛车,终究没有很成功,因为他们的根性就是这样子。
  由此可见,三乘菩提的法义内容绝对是不同的,那位号称导师的法师不该说是相同而无差别的,否则 佛陀入灭以后,阿罗汉们就应该有人起来绍继佛位而号称为“佛”了,阿罗汉们也不该那么恐惧去探望维摩诘菩萨的病了。
  所以从佛教历史上、从我们现前可见的人间来看,且不说海峡对岸、也不说南洋,光说本地就好,有好多人出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只是为了自己想要了脱生死;有好多人走进禅宗来,目的也是想要了脱生死,不是为利益众生。您说,他们这样的根性能当菩萨吗?当然不行!因为不行,所以就一定会去走解脱道的修行路线,不可能走入佛菩提道里面来,而那一些人却自认为自己是真修实证地在行菩萨道;而且并不是说只有出家人中才会有声闻人,在家人中一样有许多声闻人的,声闻种性的人遍于一切种类有情之中。那些误会二乘菩提的所谓阿罗汉就先不谈,就算真的有阿罗汉来,也是听不懂 平实导师所讲解的《胜鬘经》、《维摩诘经》的,因为修证不同、智慧也不同。这意思已经很分明地显示三乘菩提的法是有深广浅狭的不同,而且所修证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最后演说法华时,佛才会说明施设羊车、鹿车等二乘法,目的都是要将大众引入大白牛车大乘法中。意思是说,羊车与鹿车是不究竟的,虽然我最后要给你的是大白牛车,但目前你能够得到羊车、鹿车,那就是你的因缘,等你证得二乘菩提了,然后再说明羊车与鹿车只是化城,还没有到达究竟的解脱,只是方便施设的解脱。
  佛陀在《法华经》中讲得这么清楚,可是那位法师还在扭曲说“大乘优、小乘劣”只是方便施设,其实都一样。所以这位法师是故意打迷糊仗,把三乘法究竟与不究竟的焦点模糊了,然后就移花接木地接过来再接过去;桃子接李子,李子再接西瓜,西瓜再接菜瓜,就这样乱接,接到最后,你都弄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了。那时你已经被他弄迷糊了,根本不懂他在讲什么,只好说“这位法师的证量太高了,我真的不懂他的思想。”由于无法测量而信受他了。但这位法师的法义其实是经不起考验的,不必要有地上菩萨的道种智,单凭七住菩萨的般若实相智慧就足够破斥他了。
  所以说,三乘菩提的法义内涵与证境、智慧是有浅深广狭胜劣差别的。只有法界的实相才是平等平等的,而这个实相只有一个,没有三个。问题是同样的这一个实相,而阿罗汉与辟支佛都没有证得;辟支佛可以藉由十因缘去推究,最后能够知道名色一定是从某一个识来出生的,可是那个识在哪里?辟支佛并不知道。阿罗汉也是一样,只是听闻而信受 佛陀说“涅槃中有本际不灭”,所以愿意把蕴处界自己灭尽而成为无余涅槃;可是无余涅槃中的本际究竟在哪里?他仍然无所知。由于阿罗汉和辟支佛对那个识、或那个本际无所知的缘故,就无法生起般若智慧。因此三乘法与证境智慧绝对都不平等,只有法界的实相才是平等的。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先为各位说明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