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6、常见外道法--广论(二)【共130集】
第27集 双身法中的第六意识心不是第八识空性心
2018-07-13  浏览:58164
正昌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以下将要来为大家解说《广论》中依于六识论这样的邪见,而将双身法中生灭的第六意识心说为是空性心,而不依八识论这样的正说,来说有第八识空性心的错误部分。
  《广论》中说:
  又有说于所缘住心,皆是著相,遂以不系所缘无依而住,谓修空性。此是未解修空之现相。当知尔时若全无知,则亦无修空之定。若有知者,为知何事?故亦定有所知;有所知故,即彼心之所缘,以境与所缘所知,是一义故。是则应许,凡三摩地皆是著相,是故彼说不应正理。又是否修空,须观是否安住通达实性之见而修,非观于境有无分别,下当广说。又说安住无所缘者,彼必先念“我当持心,必令于境全不流散。”次持其心。是则缘于唯心所缘,持心不散,言无所缘与自心相违。故明修定诸大教典,说多种所缘,义如前说,故于住心之所缘,应当善巧。(《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以上宗喀巴的意思是说:有的人认为心缘于境界而安住就是著相,就说应当不系于所缘的境界;什么都不想的无所依而住,就说那样是在修空性。这种人是不了解修空性法相的人,因为如果那时完全没有知,那也就没有“修空之定”,如果有知,是知什么事呢?所以于所缘事一定有所了知,有所了知的缘故,那就是那个能了知心的所缘;因为境界所缘及所知都是同一个修空之定的法义缘故,如果确实是这样,那就应该接受三摩地也是著相,所以那种人所说的道理,是不相应正理的。
  宗喀巴又说:是否修空性要看是否安住通达实性的见解而修,而不是看他在境界上有无分别;这在后面会详细地解说。再说安住于无所缘者,他必定要先起念“我应当摄持此心,一定要让心安住于境界上而不散乱”然后接著才持心,但这是觉知心知道自己安住于境界中,而且持心不散的自心境界,若说这样是无所缘,实际上是与觉知心缘于自心境界而安住的现象互相违背的说法。因此明了修定有关的经论圣教,也就是说有多种所缘,义理就是如前所说,所以对于安住觉知心的所缘,应当知道它的方便善巧。
  从宗喀巴以“修空之定”及“通达实义之见”说有“修空性之定”可得的说法,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懂空性心真正义理的人,所以把能修定的意识心当成是空性心。佛法中所说的空性心真实义,如《金刚三昧经》卷1〈无相法品 第2〉中说:【心常空寂,空性无住,心无有住乃是无生。】佛在经中为我们开示说:这个空性心是寂灭的、无所住的,于六尘万法都无所住的心才能说是本来无生,将来也永不会灭的空性心。既然 佛说空性心于六尘都无所住,显然就不同于意识心不离六尘而住;这样就很清楚地说明了,能够跟修空之定、通达实义之见的六尘万法相应的那个心,本质上就是意识心,并不会是空性心。所以当宗喀巴说依此二者有修空性之定可得时,这就已经显示出他是把意识心当成是空性心,而成为了常见外道见了。
  空性心如 佛开示是寂灭相,这就已经说明了空性心本来就已经在定中,从来不出亦不入,并不是修行以后才如此的,而且是本来就离开六尘万法分别的寂灭相,所以本来就在定中。宗喀巴却说空性是要以修空之定,以及实义之见来修得的修所得法;显然这是宗喀巴在不懂空性的情况下,依于六识论邪见所说的误导众生之说啊!空性心是众生无始以来就有的,乃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空性心能生一切法,是真实有,故说真空妙有,不是虚无飘渺的空无,也不是缘起性空的断灭,故说空性本具真实义;所以空性不是修行以后才得到的。这些都是宗喀巴所不知道的空性心的义理。
  所以宗喀巴所谓的通达实义之见,从他在后文中所说可知,其实就是说五蕴是由众缘和合而成,所以是缘起而有;然众缘灭时五蕴则灭,所以是自性空,因此五蕴是缘起有、自性空,推而广之,一切法莫不如是。宗喀巴认为这就是两种无我义的清净正见,也正是他所认为的通达实义之见,然这样的实义之见仍然不外于蕴处界等生灭有为法的范畴故;所以宗喀巴说的空性并不是真实义,也是否定有第八识如来藏,以六识论来说五蕴缘起性空、自性空,必定会堕入断见外道的邪见里。
  佛教诸经论中所说的空性,所指的是第八识如来藏,具有能生万法的真实自性,而本体犹如虚空,故名为空性。而如来藏心体并不是缘起法,祂是从无始以来本来自在故,所以又名为无生;既然无生则永无有灭,所以这个本来无生的第八识心如来藏,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空性心故,并不需要藉由修行才有空性的出生,因此说如来藏非修而得。但众生无始劫来不断与烦恼相应的缘故,而在三界中造作染污的身口意业,所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心体中,才会含藏与七识妄心相应的杂染种子,因为种子有染污而等待修除的缘故,所以说空性心非不修而得清净。因此依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空性心如来藏,才有非修非不修的实义之见可说,而不会落入断灭见中;信受通达第八识空性心的实义之见,也才能够成就三乘涅槃与佛地的功德。宗喀巴把五蕴缘起性空的生灭性当成是空性,其实不离断见外道见,又宗喀巴在文中举例反驳他人所说“是则应许凡三摩地皆是著相,是故彼说不应正理”。
  既然宗喀巴有提到著相的问题,我们来检视一下,宗喀巴所弘的六识论双身法是否著相?其实著相正是 圣弥勒菩萨所说应远离者,根本论〈本地分〉中说:【何等著相?谓不守根门等四,如前应知。是钝根性,是爱行性,多烦恼性,不如理思,不见过患,又于增上无出离见。对治如是应远离相。】(《瑜伽师地论》卷11)宗喀巴等喇嘛教的祖师教人要修双身法,号称是可以成就男女抱在一起的抱身佛,说这样就是即身成佛。但这正是堕入根本论中所说,对于欲界男女欲爱的贪爱无法远离的爱行性;所以不论意识心是否贪爱双身法中的乐触,都不可能发起初禅,还会因为师徒乱伦等恶行堕入三恶道中,所以又符合《瑜伽师地论》中说的多烦恼性;又依六识论邪见,将双身法中的意识觉知心执为空性心,这样就是根本论中说的不如理思;对于执六识论邪见而修双身法,不见未来引生长劫堕于三恶道中的过患,又符合了《瑜伽师地论》中所说的不见过患。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师,不知依于八识正论才能实证佛法菩提而得出离增上,解脱于三界生死乃至成佛,对于八识正论没有“增上出离见”,反持六识论邪见而修双身法,落入生死轮回不得解脱的“增上无出离见”。
  从缘于男女和合,修双身像的观想开始,其间透过种种修法而修双身法,譬如观想头顶的上师与空行母和合,而流注液体为自己灌顶,乃至与异性喇嘛上师实修双身法,得到乐触遍身的第四喜的乐空不二境界,都是必须攀缘种种贪爱欲界的境界相,而不是远离欲界爱的恶不善相。所以宗喀巴等修双身法邪定者,正是 圣弥勒菩萨所说的“著相修定”的钝根人。宗喀巴在《广论》中自己也说:是则应许凡三摩地皆是著相;他所说的著相三摩地,指的正是修双身法时,意识觉知心领纳男女两根和合的乐触,却一念不生的乐空双运境界啊!而这个双身法三摩地,根本无法离开男女欲的乐触境界而修,所以宗喀巴自己都承认这是著相的。整个双身法的前后修习过程中,不论是男女欲的乐触境界,或是对于空性的误解认知,皆是不离五阴我而著相的,因此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师,持六识论邪见教人修双身法,实际上就是教人著相而修啊!
  所以《广论》中才会教人不持守身根,犯下师徒乱伦等邪淫恶业,而为修双身法应当有的体力、应当食众生肉。清醒的时候,要追求双身法的第四喜的遍身乐触,乐住于寻求异性合修双身法的邪淫作意中等,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瑜伽师地论》中所说的不守根门等四,这四种修定时应该远离的过患相中啊!这四种远离相,本是修定者应该奉行的事情,但是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师依于六识论邪见所说的双身法邪定,本质上就是增长男女欲爱的欲界贪爱相,所以就必定误导众生贪著于男女欲,而违背了《瑜伽师地论》所说的对治如是应远离相。
  至于意识著相而修三摩地,不论是住在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或无觉无观的境界中,不论是哪一个禅定境界,都是要舍离对于现前境界贪爱的正知而住,常觉寤勤修观行现前境界的过患,持守六根不向外攀缘贪爱,才能次第地往更高的禅定境界迈进。譬如二禅等至以上,对于五尘境界都无觉无观,只有意识安住于定中的法尘,是故不著于五尘境界相,这样的色界境界并不是宗喀巴等人所可以想象的甚至认为只要意识心,反观自己在男女两根和合时心中虽然领纳乐触却一念不生,这样就是不贪爱男女欲,就可以发起初禅乃至四禅。反观色界禅定的证得,是要意识心观察贪爱欲界男女欲是爱行性,会生起离不开欲界的众多烦恼性,又见到生于欲界的种种过患,生起了应该离开欲界爱,才能发起禅定清净梵行的如理思惟,这样来增上自己的心,当自己能够出离欲界而生于色界,有这样的修定的增上出离见,才能够实证初禅等四禅八定。
  因此 圣弥勒菩萨开示的离相修定是说:修定的人应该要舍离对于目前境界的贪爱,才能往上进修到更高的禅定层次。并不是如同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师所想象的,时刻都要寻找异性合修双身法,并把乐空双运的乐触从只限于男女根的初喜,到乐触遍及全身的第四喜,这种越来越重的欲界男女欲贪爱,曲解为初禅到四禅的境界,说这样就是成就初禅到四禅的种种三摩地;实则是让人堕入三恶道的著相修定邪见啊!若是实相般若的三摩地,则是意识证知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境界中离开一切六尘觉观,这样的三摩地才是《楞严经》中以及诸经所说的金刚三昧啊!因为这种境界相是本来如是,而且永远不可能被毁坏的。这更不是宗喀巴等六识论者,持双身法中一念不生的意识觉知心就是空性心,这样的常见外道见的人所能知晓的。
  《密宗道次第广论》卷22云:
  如是了知脉风空点生成要义,若以专注彼等瑜伽,令风点得调柔,虽能依界流注回返引生四喜之三摩地。复有安乐明了无分别而庄严,然尤当依彼方便而修抉择无我义之清净正见。若不尔者,唯修彼三摩地,不能度脱三有。如《菩提心释》云:“若不知空性,终非解脱依,愚夫常流转,六道三有狱。”以是当入静室修无我义。
  宗喀巴的意思是说:如果了知脉气风动、空性明点生起的义理,然后缘于脉风空点上来修无上瑜伽的双身法,让心安住在这个方法上,使得呼吸得到调顺柔和,如此则能使界,也就是男精泄出后又再吸回腹中,于男女双修中生起第四喜的遍身乐受。宗喀巴认为这样就是证得空性三摩地,若是要抉择无我性的空性心,就是意识觉知心这样的所谓清净正见,更应该修行让意识觉知心于遍身乐受的三摩地中安住而一念不生,这样的男女双身法的方便,让意识心有了安乐、明了、无分别的庄严,这就是宗喀巴所谓的修抉择无我义之清净正见。如同《菩提心释》中所说,若不了解男女双身法中领受遍身乐受,而一念不生的意识觉知心就是空性心,终不能让意识觉知心证得解脱;这样的愚夫就会流转于六道三有的生死狱中而不得解脱啊!所以应当在周遭无人打扰的静室里修行男女双身法,让意识心安住于双身法的第四喜遍身乐受,却一念不生的无我义中啊!
  宗喀巴说双身法中的意识觉知心,祂专注地领纳男女欲的细滑乐触时,不去反观而了知自己正在领纳细滑乐欲,意识心就变成了不执著自己的无我空性心,就是住于不分别种种法的无分别境界,并说这就是佛法中所说的无、无分别。然而意识觉知心安住于男女欲爱的境界中,这喇嘛教所谓的空性定中,明明就没有离开最粗重的男女欲爱烦恼。而其中被宗喀巴说是无我的意识觉知心,也只是识阴六识的觉受境界一旦离开了男女欲乐的六尘觉受境界时,这个领受男女欲乐的意识觉知心——也就是宗喀巴所说的无我假空性心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宗喀巴说的所缘,不论是气脉风动或是明点等,依双身法而修,连色界的初禅都不可能发起啊!
  双身法中领纳乐受的意识觉知心,不论是否了知自己正在领纳男女欲乐,都不能说是已证无我的空性心,更不能说是证得无我义呀!因为觉知心与乐受正是识阴、受阴我故,正是落入六尘境界中的五阴我啊!所以双身法中的意识觉知心是具足众生我的,何来无我可说?所以说,宗喀巴等六识论者严重地曲解了无我义。只有空性心如来藏本来没有三界的我性,祂的这种无我性与空性也是众生本来就有,不是修行以后才有。所以只有第八识心才是真实的无我性啊!也绝无第二法可以名为无我性的空性心。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说到这里。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27集 双身法中的第六意识心不是第八识空性心)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