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接下来四集续依《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6中,宗喀巴所整理与理解的“轻安与奢摩他”的关系,同时对照达赖十四所著《觉灯日光》第三册相对应的解释来为探讨。今天要略谈的题目是〈云何能得轻安〉。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6自提问:
若尔,云何能得轻安?得轻安已,云何而能成奢摩他?
关于得轻安的说明,宗喀巴先以“身堪能”来自答:
若勤功用断烦恼时,其身重等不堪能性,皆得遣除,身获轻利,名身堪能。
他再以“心堪能”来说明:
若勤功用断烦恼时,爱乐运转攀缘善境,不堪能性皆得遣除,心于所缘运转无滞,名心堪能。
最后他的总结:
总略应知,若得轻安,于断烦恼起功用欲,如行难行,恒常畏怯身心难转不堪能性皆得遣除,身心最极调柔随转。如是身心圆满堪能,是从初得三摩地时,便有微劣少分现起,次渐增长,至于最后而成轻安,心一境性妙奢摩他。又初微时难可觉了,后乃易知。
也就是要获得身心轻安乐,对于障碍得止的种种烦恼,必须生起猛利对治的欲求心,要精勤去断诸烦恼。譬如,趣入难行之行时,常会心生畏怯、身心难以趣入善法等,诸多的不堪能性皆应断除,令身心在最极调柔而任运安住在所缘境上。
而达赖十四依宗喀巴的说明解释为:
灭除了身心的粗重,身心具堪能性。有时候,我们去行善时,身体会感到疲惫,心会感到累,然而行恶时,却很容易,身放逸也非常简单,这就是身心粗重在作祟。有了身心轻安,遣除了身心粗重,因具有身心堪能性,就很容易行善。一开始修学三摩地时,因为心往内收摄,气流会较以往调伏。比起内心散乱的人,无论是身还是心,明显会有寂静、安乐。随著心往内收摄越加坚定,安乐慢慢地生起,最后获得身心轻安。
由这两位喇嘛的说明,会发现他们对轻安的认知是有同、有不同。同的是,都认为轻安是奢摩他的前行;不同的是,宗喀巴是认为轻安能让:身重等不堪能性,皆得遣除,身获轻利;爱乐运转攀缘善境,心于所缘运转无滞。而达赖十四的解释是:行善时,身体会有疲惫,心会累。有了身心轻安,遣除了身心粗重,就很容易行善。
您是否可以看得出达赖十四或者是在忽悠人,或者他不解宗喀巴的意思?而宗喀巴的教授方向,明显看出是趣向男女双运的前行,对应他在《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说:
结合者,谓与同等明妃而入等至,……从此则起,故云大乐。领受身乐为乐,领受心乐为喜。
就可清楚为什么一个初禅前的轻安,宗喀巴会说为要遣除身重等不堪能性,要爱乐运转攀缘善境,心要于所缘运转无滞。这也正显出他俩对轻安的不解与不证,只因为每天看著双身像、观想著与明妃双运等至的境界,心念和欲界定完全悖离,更何况是完全脱离了欲界的四禅八定。他们共同的认知:轻安是奢摩他的前行。由他们的说明可验证,没有真正发起初禅前的轻安,也就是欲界定和初禅前的未到地定。
禅修的发起,是要先有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基本知见;也就是修行人要先能值遇真善知识和修禅环境的福报,守持最基本保持人身的五戒,不会有戒罪的障碍,才能好好地修定。经过正知欲界的过患,系念修习相应的禅修,如数息观、不净观、念佛等,入欲界定;依欲界定得未到地定,再由未到地定次第获得初禅乃至四禅。如 龙树菩萨开示:要得禅波罗蜜“要却五事、除五法、行五行”。却五事,我们可以看到 佛陀在要入涅槃时有殷重地开示:“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五事就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五境而起的五种情欲。色欲,指爱著于男女色和世间种种妙色;声欲,指爱著于娇媚妖词、淫声染语、男女情歌等声;香欲,指爱著于气味芬芳之物,以及男女身体之香味;味欲,指爱著于酒肉珍馐、甘甜酸辣的美食;触欲,是指爱著于冷暖细滑、轻重强软等;这五欲能破种种佛事,所以 佛陀以五箭害身来比喻。但是如喇嘛们礼拜观想双身像、明妃,又如喇嘛教所编的十六天魔舞,由十六位“明母”或者“天女”手持著各种乐器,穿著清凉,随著特定的念诵和音乐翩翩起舞;或者明妃都要以红花等妙香涂饰,喇嘛们要喝酒吃肉来强壮身体,这些都是为了要入于男女的触欲中,也就是乐空双运。这都和 佛陀的教示是悖离的,连 佛陀最后的教示都视之无物,如何能说他们是佛门的僧侣呢?
除五法,就是要弃除贪欲、瞋恚,掉举恶作、昏沉睡眠、疑等五种盖障。众生无始以来即为此五种习气所遮障而不能脱离欲界的系缚、不能发起色界定,故五盖又称为性障。无学位圣者有五无学蕴,弥勒菩萨开示:五无学蕴。所谓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名极清净道。
而贪欲和瞋恚会障戒蕴,昏沉和睡眠会障慧蕴,掉举与恶作能障定蕴,疑盖则于法犹豫而无法决断,因此会盖覆心性,无法成就解脱蕴、解脱知见蕴。所以 弥勒菩萨开示五盖差别为:
一、为在家诸欲境界漂沦故,违背圣教,立贪欲盖。二、不堪忍诸同法者,呵谏驱摈教诫等故,违背所有可爱乐法,立瞋恚盖。三、由违背奢摩他故,立惛沉睡眠盖。四、由违背毘钵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五、由违背于法论议,无倒决择审察诸法大师圣教涅槃胜解故,建立疑盖。五盖的伏与除,因知见与次第而有所不同。
一切的凡夫未断除我见,所以实证四禅八定时,都是降伏五盖而非断除五盖。断我见的人证得初禅,才算是初分断除五盖;求证二禅时,也要有相对应的必须要断的比较细的五盖;乃至实证三禅、四禅,都有相对应的五盖要断除。但是二乘圣者也只能断五盖的现行,而不能断五盖的习气种子随眠。再说,五盖之首要为贪欲盖,众生之所以会在欲界(特别是人间)受生,除了乘愿再来的大乘贤圣外,绝对是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有所贪著;而其中最粗重难断的贪著则是淫欲贪,是故经中言“人间的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因此修禅定的人,首先要把淫贪降到最低点,这是修禅定的人最基本的条件,再进一步压伏欲界贪。初禅天众已无需抟食,故已经没有鼻识与舌识,所以想要证初禅境界可以先从香尘与味尘切入;虽然我们不是急著要修四禅八定,但是修学欲界定从这里下手也是最容易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慢慢地熏习,从闻香不执著其香,嗅臭不厌恶其臭,粗茶淡饭不执著其味;所谓不执著并非没有感觉或不分别,而是说顺心境时不喜也不贪,违心境时不瞋也不厌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所谓的喜或不喜。如此不断地熏习,再透过无相拜佛动中取定的功夫,不假时日,定力增长的快速,自己都可以感觉到对五欲诸尘的贪以及瞋就不容易现起。
贪瞋不现起,身心就不容易疲惫;身心不易疲惫,就能够压伏睡眠盖;又因为摄心为戒不会到处攀缘,就不会有掉举、恶作的觉观。如果修学到这里,加上对于真善知识所教导明心见性的法能够深信不疑,因此对于诸方大师的著作以及言说,能够看得出来他到底有没有证得禅定、有没有初果、有没有开悟明心,都能够了如指掌,那这就压伏了疑盖。五盖压伏的过程,其实可以在无相拜佛中检验自己的定力,会发觉自己的妄念、杂念越来越少,定力越来越强,就表示已经渐渐地趣向初禅前的未到地定了。
而宗喀巴是要强调“大贪”,掉举和沉没的对治都是要维持于男女双修的大贪境界。他说:若于下门修细相者,观想父母等至,溶菩提心成微细点,于鼻端处量如芥子。此复沉没增上修上鼻端,掉举增上修下鼻端。
由他的说明可知,《广论》中要学人断除掉举,其实是要断除双身法中的沉掉,永远都要保持欲界中的淫乐境界,与四禅八定的修证完全不相涉。而更离谱的是,要以观想双身佛像交合受乐作为断除沉掉的方法。喇嘛教导信徒观想佛像是别有心机的,都是为了方便引诱学人堕入“密法”以后可以随召随到。
接下来,我们来说行五行。龙树菩萨开示:
若能呵五欲,除五盖,行五法:欲、精进、念、巧慧、一心;行此五法,得五支,成就初禅。欲,名欲于欲界中出,欲得初禅;精进,名离家持戒,初夜后夜,专精不懈,节食、摄心,不令驰散;念,名念初禅乐,知欲界不净,狂惑可贱,初禅为尊重可贵;巧慧,名观察筹量欲界乐、初禅乐轻重得失;一心,名常系心缘中,不令分散。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如果想要修行得力,希望能够快速有禅修的体验,一定要呵五欲、除五盖、行五法。由于呵五欲、弃五盖、行五法可以发现它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舍掉对欲界的贪爱。
今天如果能够舍掉对欲界的贪爱,自然就能够不受欲界的系缚,也因此欲界定的发起,就是入于初禅的前行。既然说要发起欲界定,它的果报就是在欲界天;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欲界天天人,他们的男女欲是什么样的状况?欲界天的天人,他们的男女欲:四天王天、还有忉利天是和人间相同,但是他们只要风气泄出,热恼就除灭,不会有不净流出;而夜摩天人是相抱成就,兜率天人是要拉一下手,化乐天人只要相对笑一下,那他化自在天人只要看一下就好了。由这样的一个差别性,您是否会发现:三界爱的粗重系缚越少,他的境界就越高。如果完全没有男女欲的贪爱,就可以入于初禅天了,所以 佛陀开示:比丘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所以初禅天又称离生喜乐定。
除了上面所说的五法以外,平实导师他在教授我们修学无相忆佛念佛的时候,特别提示学佛人应该要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三毒心,就是贪、瞋、无明;攀缘心,就是心不断地随著六尘境界转;觉观心,就是心里面想要求感应,一直在观察有没有特殊的境界相现起,如见光、闻声、嗅香。而这三种心,不但是修止观的大忌,也是参禅者一定要避免的。
各位菩萨!由以上的说明可以知道,所谓欲界定的轻安发起,由轻安这两字,是舍粗重而来。而这个粗重是依于人间五欲的粗重而说,但欲界定仍然是在欲界的境界中,如果没有正知见为助因,就会很快的退掉;如果有正知见的教授,就成为能够伏除烦恼的动力。也就是,轻安是可以由正知见为导,而因为五欲、五盖等伏除,所以能够发起轻安;更能知道发起轻安它是一定要有前行的预备工作,如果发起轻安不是依于前行的预备工作,那就不可能发起轻安。
由我们刚刚以上的说明,您是不是已经正确知道在修禅定的一个过程当中,首先我们先要能够知道欲界的过患,而欲界的过患最粗重的就是人间的五欲,而人间的五欲最粗重的就是男女欲。在修学的一个过程当中,如何突破男女欲粗重爱的系缚,而能够不再为这种热恼所缠身,这就界定于您能不能够生到欲界天,渐次地遣除粗重系缚;乃至于断掉男女欲的粗重系缚,而能够入于初禅天;到了初禅天就没有男女相,因为初禅天人都是以禅悦为食。而这些知见有了,您就不会再被邪见所导,也不会被假名善知识所笼罩。
今天就说到这里。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48集 云何能得轻安)
第48集 云何能得轻安
2018-07-13 浏览:91225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