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1、入门起信(一)【共130集】
第125集 如来藏离相而具足功德
2018-07-12  浏览:69906
叶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带大家来看 平实导师所讲述的《起信论讲记》。
  今天是从《起信论讲记》的第四辑第一页开始,我们先把经文念一次【问:“上说真如离一切相,云何今说具足一切诸功德相?”答:虽实具有一切功德,然无差别相,彼一切法皆同一味一真,离分别相无二性故,以依业识等生灭相,而立彼一切差别之相。】(《大乘起信论》卷1)
  这里提问者提说 马鸣菩萨所提到的,真如的两种相从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首先 马鸣菩萨说真如离一切相,这个离一切相指的就是离一切分别之相,那么它的意涵,就是指真如在运作的时候,是离见闻觉知而不起一念,这个部分 平实导师花了一些篇幅在跟大家解释。比方说,从一般人的角度来说,往往我们会有许多的境界,对许多的境界都非常的爱乐;比方说,我们看到一盆非常美丽的花,这个时候我们免不了总是会对这盆花多看几眼;又比如说,我们听到了一曲好听的音乐,这个时候我们总难免都会对这个音乐流连忘返,甚至还要反复地再听。这就是一般人对于境界爱乐执著的一面。可是即使是对一般人,这样子的状况来说,真如在运作的时候,仍然不会起一念;真如不会说,去爱恋某一个好听的音乐,或者是某一个好看的景象。同样的,对于刚开始来修行的人,往往有一些修行人,都是走错路了,所以常常会觉得说,某一个方式、某一个想法,或者是某一个境界,就是所谓的佛教讲的涅槃的境界;那么像这样的状况下来说,哪怕这个修行人误以为哪些境界是涅槃的时候,这个时候,真正的背后的真如,仍然不会因为他的这个误会,而有所起念。
  又譬如说阿罗汉,阿罗汉当他在修解脱道的时候,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一路修到阿罗汉的时候,那么他在这个状况下,已经达到解脱果的极致了,他已经解脱于世间的诸般的烦恼,可是即便是像阿罗汉这样子,一路修上来的过程中,真如仍然从来都没有起一念。那至于菩萨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来说,在这个三大阿僧祇劫里面,真如从来都没有起过一念。所以我们可以看,不管是圣、是凡,乃至于一切有情众生,比方说像一只蚂蚁一样,那么连在一只蚂蚁身上的真如,也从来不会有所见闻觉知,有所起念。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说真如是离一切分别之相。因为不管是一般人、阿罗汉、菩萨,甚至一般的有情众生,真如祂的功德性,永远都是毫无二致,在这些功德性当中,从来都没有一丝一毫的见闻觉知,所以我们说真如离一切分别之相。
  接下来 马鸣菩萨又说到真如有第二件显著的特征,就是真如具足一切的功德相。这个真如具足一切功德相,它的意涵就是说:真如其实祂是真实成就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法,这也就是我们说真如的“真”这个字,它所代表的意思,因为祂是真实存在、真实成就,而且这个成就,从无始劫以来就是如此,到无量劫之后也是如此。对于一般从来都没有踏进修行的人来说,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轮回,从无始劫以前的六道轮回,到无始劫之后仍然地在六道里面上上下下,从来都没有办法超脱三界火宅的这些人来说,真如的成就仍然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们说,祂的这个功德相永不坏灭。对于一般菩萨的修行来说的话,从初发心到后来成就究竟佛地的真如也是一样,祂的功德性从来都没有坏灭,所以我们才说真如其实祂具足了从圣到凡,具足了一切的功德。
  但是 马鸣菩萨讲的是说,当祂具足一切功德相,成就一切功德的时候,真如是离开了一切分别之相的,所以 马鸣菩萨说,在具足一切功德无有差别相,这个差别相指的就是分别之相。继续说真如永远都是这样一味一真,怎么说一味一真呢?这个“一味”指的就是指说祂始终是离一切相。“一真”指的就是祂真实成就所有的一切从圣到凡,一切有情众生的一切功德,所以才叫真如是一味一真。这个真如既离一切相,可是又成就一切功德,显现了一切功德相,这个部分在字面上来说,看起来真的是非常的矛盾,所以难怪提问者就会提这个问题。对于一切未悟者来说的话,所有真如的这两个特性,离一切相跟具足一切功德相,对于未悟者来说的话,完全是不知不见。如果说,有机会碰到善知识的开示,乃至于说用真正适切的方法来参禅开悟明心之后,真悟者就可以即见即知真如离一切相又具足一切功德相这个双面的性质。
  好,接下来我们继续再看到下一段的经文有讲说“以依业识等生灭相,立彼一切差别之相。”首先这一句经文里面,其中有一个关键词是“业识”,那么这个业识,在前面《起信论》的章节里面曾经有提到,我们在这里把前面的章节经文,念一次给大家听:【复次,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心意识转,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大乘起信论》卷1)
  这一段,诸位菩萨在前面的《起信论讲记》的其他亲教师的说法里面,应该曾经熏习过了,那么我们在这里提醒大家的就是说,这里因为前一段经文有很明确地说“众生依心意识转”,然后 马鸣菩萨提出了五种关于这个“意”的别名,其中一个别名就是所谓的“业识”,所以这里的业识很显然是偏于以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为主来立这个识的功能。那么以依业识等生灭相,立彼一切差别之相。怎么说呢?首先我们从前面的经文,我们看到业识祂之所以会有运作,就是因为无明不觉;也就是说,我们从来都没有跟我们的真如相应,所以我们就是一直以来,按照我们自己所处在的无明境界里面不断地在运转,叫无明不觉。那这个境况下的话,我们的心就会动,这个心动意思就是说,随著境界的差别而转;比方说,今天如果有人突然放了一首你所喜欢的音乐的时候,你马上就会被那一首音乐给吸引了,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心就开始动起来。又比方说看到一幅美丽的画作的时候,一样你的目光就是被那个画作所吸引,所以你就是会持续地看,甚至回家之后还回味不已,这个就是典型的心动的现象。那么所谓的这个心既然有动,显然祂就是有生灭的现象,因为一切的动,就是意谓著祂有所变异,有所变异就有所生灭,有变异、有生灭之后,接下来才会接到 马鸣菩萨在之前所提到的其他几种意的别名,像是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这些都是在你心动了,有生住异灭的这个现象之后才现起功能。乃至于说,马鸣菩萨在前面有说到,心意识转的那个识,指的是分别事识,其实用我们通俗所能理解的话来说,就指的是我们的意识。有了无明不觉心动之后,除了现起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之外,当然分别事识,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就也会开始跟著动转。所以由于所有的这些识,因为无明不觉心动之后开始动转,才造就了众生界无量的差别,但不管是这个业识,从业识开始,所有一切的识是怎么样去动转,怎么样地生住异灭,但是我们却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真如始终都是维持一味一真,也就是祂离开了一切的分别相,却又忠实地呈现一切的功德。
  那接下来就是说业识的生灭相,对于这种业识的生灭相,首先我们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说,所有一切识的生灭,其实祂都需要从我们的如来藏里面,要有种子流注;也就是说这个过去世我们所熏习的这些识的种,都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里面,然后从如来藏现起这个种子之后、现行之后,我们才能够看到所有的一切识的生灭现象。比方说像 平实导师在书上有举,比方说一个学佛了的人,当他终于学佛了,然后也听善知识的开导,应该要断我见才能够迈向修解脱道跟修佛菩提道的开始。
  这个断我见,当然 平实导师在书上有特别提醒大家,所谓的断我见这个“我见”绝不是一般人所提到的“我的成见、我的意见”等等;而是把我当作是“真实恒常而不变的、作决定的、主体的”这种错误的认知。这个错误的认知当然就是说,你可以透过善知识的开示,比方说去听法或者上课的时间透过了善知识的开示之后,你可以对我见的内容有所了解,甚至你可以在当下就完全体会善知识所说的我见意涵,然后你跟著就确认说,一般人所认知到的所谓的真实恒常不坏作决定的我,那个其实是一个虚妄的见解,这个见解是一个错误的见解,于是你在听法的当下就欣然同意。
  可是 平实导师在书中有特别、特别提醒大家,所谓在看书上的开示或是听法的时候,了解我见是一个错误的见解,这个事情并不能成就断我见的功德,实际上真正断我见的功德必须要是说,在你听法、闻法的当下了解清楚之后,然后必须要把所有一切的知见带著,接下来在你的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要让你的心沉静下来,然后要能够面对你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中,到底是怎么样体会“我”的。比方说我是怎么个起床的,然后我是怎么个走路去上班,然后我又是如何跟人家对话,也就是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境界里面,去抓到说我是怎么样认知那个“我”的,然后再依照上课所得到的正知见,用来去破斥每一个当下所呈现的对于我的错误认知。能够这样子努力才能够说,我们真实的把这个知见用在我们的行住坐卧当中,唯有这样子才能说,你从原来只是听闻来的知识,已经经过内化转化变成了随行,随行在你念头中间的一个正确的知见,所以这个才能叫作我们讲的“法随法行”。
  所以断我见这件事情,平实导师有特别提醒大家,在断我见这个前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佛人一旦断我见的时候,就开始可以断三缚结,也就是离开了三界的系缚了。其实这个讲的断我见,应该说离开三界系缚的一个起始,实际上最源头来说,还是应该回过头说,断三缚结是先从欲界开始解脱起,所以一切的这个解脱的,刚踏入解脱都要从断三缚结开始。所以学佛人是否能够断我见的话,是学法的一个关键。但是即便是像这么一个关键,对学佛人来说这么关键的过程,它的前后来说,所有的这个种子流注,所有业识生灭,它的差别是非常非常明显的;因为没有断我见的话,就只能永远在三界里面轮回生死,可是一旦断我见了、断三缚结之后,这个人如果不退转的话,乃至于到了七返人天之后就可以成就阿罗汉果,就可以出了三界了。所以这边所牵涉到的业识生灭的前后差别相是非常非常大的,可是无论差别是如何,我们的真如仍然是从头到尾离开见闻觉知、不起一念。
  另外 平实导师也提醒大家,就是说既然业识所有的生灭相都要从如来藏生起,必须要种子流注,那很显然就是说,这个所有的种子都必须要有一定储藏的机制,那么这个机制,就是在我们的如来藏里面,所以每一个学佛的人,不可以说离开了如来藏,然后说要能够学佛有所成就;因为一旦离开了如来藏之后,所有的种子又将储存在何处呢?好,那么这两点来说“以依业识等生灭相,立彼一切差别之相。”我们刚才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到,断我见前后业识的生灭有许多的差别识相;实际上,从一个凡夫众生来说的话,他的业识种种的生灭,也就是呈现了他在一般的行为举止里面所有一切的差别之相。也就是说,这些差别之相,不仅是由业识的生灭所显现,并且也是由业识的生灭所分别,所以他的显现、他的认知,都是由于这个业识起动的关系。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的差别跟辨识,都是由于我们前面的七个识的作用,至于真如祂就是属于第八识,所以祂跟这一切的差别之相都不会有所觉知。
  像这些,以上我们说真如离一切相,可是又具足一切功德相,看起来字面是非常的矛盾的,所以难怪就有人听了这个法之后很难信受,难怪就会提问,然后 马鸣菩萨才要来回答一番。所以我们知道说,其实了义正法是很难让人家光看字面意思就直接相信的,这也就是了义正法住世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因为信心不具足,一看文字上面看起来是相反的事情,就觉得说:“欸!这个一定是说错了!”或者是说:“这个是马鸣菩萨乱讲的!”或者是说:“《大乘起信论》根本就是一部后人创造的伪论!”像这些都是由于一开始的信力不具足,所以就开始毁谤了。
  那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佛法之所以跟一般世间的法差这么多,就是因为佛法其实有许许多多的非常胜妙难解的内容,它不是我们在一般世间所能接触的法所能解释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佛菩萨所说的诸般的法,即便以我们的现量经验没有办法立刻直接能够理解,但是我奉劝诸位菩萨,在这些事情上面,应该要先消除自己的慢心,如果说我们现量的经验,还没有办法直接体会的话,那不妨就把它打包起来,也许随著我们追随善知识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就有机会能够逐渐了解到佛法胜妙的一面;千万不要在一切的这个法还没有把它了解清楚的时候就轻言出口毁谤,这个对大家的道业会是很大的遮障。当然了义正法由于字面上,这样子的看起来是矛盾,当然它也很难去理解它,所以有一部分的人也难免会因此而师心自用。那至于是如何师心自用的状况的话,我们在下一节,我们会用这个“正念”,正确的正、念头的念,正念这两个字,用一般人所误会的正念的意思,来跟大家说明,说如何用这个误会的方式,误会 马鸣菩萨所讲的离一切相,具足一切功德相的状况。
  那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25集 如来藏离相而具足功德)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