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护法集
第二章 关于开悟之辨正
2018-07-11  浏览:17623
  第一则 某师云︰《悟有解悟顿悟之分,解悟即理悟,顿悟即事悟;解悟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见解高为大悟,见解浅为小悟;顿悟是一悟就悟,不悟就不悟,不分阶级层次,即明心见性之顿教法门。》(1-26)
  又云:《悟道者,明心见性成佛之谓也,悟理者明白道理之谓也,明白道理并非成佛。悟道是证悟,悟理是解悟。头脑清楚之人,懂得经教道理,但仍须参禅修行,向心内用功,打破无始无明,才能明心见性,证悟佛道。故世人常谓“悟道是悟理”者,非也。佛性是绝对的,理是相对的,不能用理来代表佛性本体。》(1-232)
  辨正:
  第一、顿悟是理悟而不是事悟,从来只有理悟事修,没有事悟。故《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圆觉经》云:“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槃。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除了《楞严经、圆觉经》说“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顿悟以外,《楞伽经》等其他诸经也是讲“理”代表真如佛性。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 真如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著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 真如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要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性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请佛子明白辨正。
  第二、凡是解悟的人,他是意识思惟而落入妄心妄觉之中,悟得不真称为解悟,那就没有大悟小悟的分别;真正悟道的人才有大悟小悟之分。譬如悟得真如,但是只知道片段,这叫小悟;悟得真如能够随时随地体验观照真如,这叫大悟成片,所以证悟才有大悟小悟之分。解悟不分大悟小悟,因为所悟不真,所以解悟的人没有大悟小悟之分。
  第三、证悟或悟理有层次差别不同,有人明心小悟,只有片段的真如体验。有人明心大悟成片,有人明心见性,大悟彻底,一次便过三关,譬如西天二十八祖。有人明心而不见性,也有人见性而不明心,也有人明心见性而不能过牢关。像法末法时期,学人根器参差不齐,所以不能像西天二十八祖一样,一悟便彻底,所以悟有多种层次之不同,没悟的人才会说悟只有一次。佛子若能努力参究,亲见本来面目,悟得彻底之后自可明证。
  …………………………………………
  第二则 某师云:《今天明心见性,以后就永久不会壤的:宇宙有坏,佛性是不会壤的。一悟就悟,永久不会迷的。不是坐著才悟,起来就不悟的外行话。》(月溪法师语录30页)
  辨正:
  明心见性的人,如果曾修行十信圆满,信根信力具足,并且修学到第六住满足,慧力圆满成熟,基本定力也具足,那就必定不会退失。信力慧力定力不具足的话,仍然会退失。我们分五点来说明。
  第一点、定力如果退失的话,那么他眼见佛性的境界会随之退掉。必须修回已失定力,才能恢复眼见佛性。想更详细了解的话,可以请阅《大般涅槃经》卷27、28、29,世尊有很详细的开示。从教学的经验而言,也证实世尊的开示是真实语。
  第二点、从破本参明心而言,慧力信力不具足的人,如果遇到有大名声的恶知识予以否定时,他就会退失掉,而否定了自己所悟的真心。要再另外去寻觅真如,那就变成心外求法。慧力信力具足的人即使遇到大名气的恶知识加以否定,也不会退失,所以信力慧力不具足的人有退失的情形。如果自己不加以否定,则明心之开悟,今生永不退失。
  第三点、信力慧力不具足的人虽明心见性了,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或真善知识的护持,时间久了,他也会自己怀疑否定而退失掉。例如《菩萨樱珞本业经》云:“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长住不退。”世尊又云:“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忍、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
  从以上世尊的开示中,我们知道明心见性以后还是可能有人会退失掉。譬如有人悟得真如以后,去寻觅被公认为已悟而其实尚未明心的人求印证,被认定他所悟的不是真如,加以否定,那个开悟者就退失了。
  我们也发现有一些人因为读此师的语录而自我否定,退失了,非常可惜。他们不知此师尚未悟,相信此师的错误知见,所以自我否定而退失掉了。一切佛子必须觅得真正开眼的善知识印证,以免被假名善知识所误。
  第四点、明心见性的人应该深入全部了义经典,融会贯通,则此生绝不会退失,也不怕大名声的恶知识否定。而且要赶快修除烦恼,进入第四禅,再以四禅的定力加修天眼通与宿命通,那就可以配合明心见性的功德,生生世世永不退失。如果明心明得不真,见性见得不真,又没有天眼或宿命通,犹如此师一般,就不免会有隔阴之迷,入胎就迷失掉了。如果有天眼通与宿命通而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他不知修道之次第与内容,而执著一念无明中之欲界爱与色界爱住地烦恼,这个人必定会往生欲界天或色界天。天福享尽大多会落入三恶道中,也会同时失去了天眼与宿命通,所以会退失菩提。
  第五点、因为有隔阴之迷的缘故,不信受善知识摄受护持而起疑的缘故,遇到恶知识否定的缘故,虽然已经明心见性,仍然有可能会退失,乃至一劫十劫才退。知道了退失的因 缘以后,我们就会知道悟后起修之道应如何走?所以明心见性以后,有人退失,有人不退失,并不是悟后的人都永不退失。
  …………………………………………
  第三则 某师云︰《禅宗是顿教,一悟便悟,不分阶级渐次。一般人主张参禅要破本参、重关、末后关,名破三关,乃是后人伪造,传灯录中无此说。》(月溪法师著:禅宗源流与修持法68页)
  又云:《证悟就是明心见性成佛。成佛只有一次,所以证悟亦只有一次。因这是绝对的悟,所以一悟永悟,不会今天是证悟,明天又要证悟,如果这样,则那一天能算成佛呢?》(月溪法师著:大乘绝对论353页)
  又云:《禅宗本无阶级,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本参、重关、牢关是伪造的,古无此说。》(月溪法师问答录54页)
  辨正︰
  第一、参禅之证悟情形有许多种不同,有人明心而不见性,有人见性而不明心。明心的人又有三种不同,初参明心,有人悟得片段,也有大悟成片者。也有大悟彻底,牢关与本参同时过。所以,三关真实有,不是伪造。
  西天二十八祖只要一关即大悟彻底,因为根器猛利、心性调柔、定力圆满的缘故,所以只须一关。后人不同,必须三关二关才能彻底。此师说没有三关,可是他讲《圆觉经》时又云:“诸大菩萨有已悟及 未彻悟者,而诸弟子尚居学地。”既然悟而未彻底,就必定还须再参究彻底才能停止,怎么可以说“一悟便悟,不分阶级渐次”?这就自相矛盾了。
  第二、除了最后身菩萨已历经十地和等觉,修集各种功德以后,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于人间明心见性可以成佛之外,一切人如尚未具足福慧及五十二位阶的过程而明心见性的人,都不能称为究竟佛,通常称为“相似即佛”,最多只能称为“分证即佛”而已。所以不可因为成佛只有一次便说证悟只有一次;更不可说见性就是佛,因五十二位阶所应修集的福、慧、定,都还不具足的缘故。
  第三、《传灯录、续传灯录、指月录、碧岩录、天童宏智禅师广录、无门关、人天眼目、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等,在在处处都曾提到末后句、末后关,不可以因自己没深入研读或不曾体究牢关,便否定一切大悟彻底的祖师,说他们伪造末后关的说法。
  第四、此师 未明心的缘故,读不懂传灯录,所以讲“没有末后关”。据传灯录所载,唐宋年间就有末后句、末后关的存在,不应以个人管见,说三关是伪造。譬如投子山大同禅师,有僧人问︰“如何是末后句?”大同禅师云:“最初明不得。”岩头禅师云:“恁么恁么,不恁么不恁么,是末后句。”又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欲会末后句,只这是!”
  招庆大师问罗山禅师云:“如何是末后句?”罗山禅师云:“双明亦双暗。”招庆大师三日后又来问。罗山云:“尽情向汝道了也。”招庆大师云:“和尚是把火行。”罗山云︰“若恁么,据大师疑处,问将来。”招庆云:“如何是双明亦双暗?”罗山云︰“同生亦同死。”招庆大师礼谢而去。
  所以说末后句是有的,后来招庆大师悟了 末后句,开示云:“我在天上说一句,他在人间也知;我在东胜神洲说一句,他在西瞿耶尼洲也知。”所以古来真实有末后句。
  远录公云:“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指南之旨,不在言诠。”克勤圜悟大师也说︰“会末后句,方到牢关。”无门慧开大师也说过,会末后句只是到达牢关,须有末后句之体验才算过牢关,所以三关确实有。
  若有行人悟得不真或缺乏体验,便敢开口毁谤一切大悟彻底的祖师,不免要承担诽谤三宝的因果,后世学人千万别学假善知识胡言乱语,免得背负因果才好。
  …………………………………………
  第四则 某师云︰《考查历史以来,照教下道理用功的,没有一人明心见性。》(月溪法师语录37页)
  辨正:
  第一、此师如此说法,太武断了。自古以来有不少人因读了义经典或祖师公案语录而悟,也有不少人因听闻法师提示祖师公案或听闻法师说了义经典而悟,不可因自己读经教不能悟,就说照教下道理用功不能悟。
  最著名者,例如民初有位法师读《楞严经》,读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而开悟的。古时也有许多人因教通宗,例如玄沙师备禅师因读《楞严经》而开悟见性。此种事例,不胜枚举。如果依教下道理用功不能明心见性的话,那么世尊所说那么多的了义经典应该烧掉了。很多经典上记载,世尊说法时,有多少人、多少天子,证得无生忍或者无生法忍或法眼净或者见道迹。怎可说用教下道理用功没有人明心见性的呢?
  第二、读经教用功比较难以悟入,虽是事实,但是不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人读经教而悟的。例如我们从开始共修以来,若有人来学禅,我们一开始都教他少读经教,专学功夫以及禅法,悟后才鼓励他去读经教。这不是因为读经教不能悟,而是因他功夫还没有具备,因此难以体会经教所讲意旨。例如《成唯识论、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解深密经、深密解脱经、楞伽经》读这些经典,如果没有人教导,一般人根本就读不来。
  如若经教研究很透彻的人,能够深入唯识学,真正体悟《成唯识论》的宗旨,那他必定可以悟明真如。除非他对《成唯识论》没有深入研究而落在法相上。真正深入通达《成唯识论》者必定可以悟明真如,只是欠缺功夫,不能眼见佛性而已。当他悟明真如之后,只需半年,便可以精通禅宗各种公案,只是没学功夫不能眼见佛性。倘能加学看话头功夫,有朝一日一念相应,便可以眼见佛性,一样可以过重关的。所以照教下道理用功的人,亦不应错失开悟之因缘。
  所以不应学此师说“照教下道理用功的,没有一人明心见性。”这样的说法是在鼓励佛子轻视教典佛经,是在破坏佛菩萨所说的经论,即是谤佛、谤法、谤僧。如照这样讲,此师生前讲《圆觉经》,注疏《楞伽经、维摩诘经》也用不著了。因讲那些经没有办法明心见性,读那些经典注疏也不可能明心见性,那他讲经和注疏就没有意义了,又何必讲?何必注疏呢?(第二章完)
(原标题:第二章 关于开悟之辨正)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