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进入第五节,谈一念无明不须断除吗?
第一则
某师云︰《诸法起于一念无明,一念无明不可破。若能破空执无始无明,则一切法皆变为绝对佛性妙用,故一念无明不须除。》(月溪法师著︰维摩诘所说经疏全集121页)
辨正︰
“诸法起于一念无明,一念无明不可破。”这句话不对。因为诸法是从一念无明烦恼种子而生,菩萨还没有开悟之前不需要破一念无明的修所断烦恼,但是必须破一念无明的见所断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如果不破见一处住地,就不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时候必定同时破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破一念无明的见所断烦恼;所以不可以说一念无明不可破,如果这样讲,一定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
他说︰“若能破空执无始无明,则一切法皆为绝对佛性妙用,故一念无明不须除。”也不对。所谓空执是指已经断尽修所断烦恼,证得人无我的境界。既然已经到了空执境界,就必定已经断尽一念无明;还没有断尽一念无明的人不能到达空执人无我境界。依照《楞伽经、圆觉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都说佛地已经断尽一念无明。此师自己说见性以后便是究竟佛,如今又说︰“一切法皆变为佛性绝对妙用,故一念无明不必除。”这样讲法,就跟经典所说相违背。
佛说一切人成佛都必须要断事障与理障,才能成佛。《圆觉经》云:“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如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若此二障末得断灭,名末成佛。”事障就是一念无明。所以悟的时候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剩下的部分是修所断烦恼,应该在悟后努力修行,全部断除。断除之后,才能进入菩萨阿罗汉位或第八地,也还没有成佛。
成佛之前,必须先进入到第八地;欲进入第八地,必须断尽一念无明。经云:“欲求密严土,当修十种智︰法智随生智,世俗知他心,及苦集灭道,尽皆无生。”无生智从明心见性得,至佛地圆满。尽皆由破一念无明得,菩萨八地或阿罗汉位圆满。欲成佛,欲解脱,必须断尽一念无明。所以一念无明必须除,而不是不必除。
…………………………………………
第二则
某师云︰《断见惑思惑如硬将百里河流堵住,不但办不到,即使做到,终有一日崩溃成灾也,学者慎之。比喻龙潭出水的水源,时时有水生出来的。断了又生,生了又断,无有了期。修行断妄念,这个道理实在不通。》(月溪法师语录192页、月溪法师问答录72页、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127页、月溪法师著︰禅宗源流与修持法123页)
辨正︰
此师不明白断一念无明之意义,也不明白断见惑思惑的意义,更不明白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乃至初果断三缚结,三果断五下分结,阿罗汉断五上分结的境界也都不懂。定学方面的四禅八定、八背舍乃至灭受想定的内涵,他也不懂。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比喻。
声闻人修四禅八定及八背舍而证得灭受想定之后,永远没有妄想忘念,不须观照,妄念自然不起;见惑、思惑、一念无明,都已经断尽,并不是做不到的事。如果做不到,那世间就应该没有阿罗汉辟支佛,但是佛说世间真实有阿罗汉辟支佛。
佛陀住世的时候,诸大阿罗汉如大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莲华色比丘尼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都已经断尽见思二惑等一念无明。并没有像此师所说的,断思惑见惑之后哪一天崩溃成灾。《圆觉经》世尊云:“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所以我们从这一句开示就知道,妄念其实是可以断尽的。所以他用龙潭出水来比喻断见思二惑及断妄念,这个道理实在不通。
一切外道修行人,也有许多人修得非想非非想定,修得此定之后八万大劫之中不起一念,所以妄念不是不可断。不可以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断一念无明及妄念,便向一切人说︰“一念无明及妄念不能断、不可断、不必断。”不可以因为自己无力断烦恼断妄念,便说烦恼妄念不可能断。身为佛教法师,竟然因为自身无法修证,便推翻佛所说的法,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原标题:第五节 一念无明不须断除吗?)
第五节 一念无明不须断除吗?
2018-07-11 浏览:14530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