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5、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
第104集 二种无明的究竟断尽 正源老师
2018-07-12  浏览:92744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概说”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说明的是:二种无明的究竟断尽。
   在前面几集中,我们说明了无始无明是什么,也阐述了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由此可知,佛法中说无明有两种,就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而无明既然是不知,对于五阴的不如实知,对于法界实相的不如实知,并且是一切贪瞋痴等烦恼、因烦恼所造的身口意业以及因烦恼业而受报在三界出生受苦,等种种杂染法的根本缘因,那当然是佛道修学过程中所必须加以断除的。而无明是依附于如来藏而有,无明不是存在虚空中,也不是收藏在别人身上,是在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跟别人无关,也跟虚空无关。如果众生能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要把自己的如来藏找出来,然后破除自己如来藏里面的无明。所以,不需要担心别人的无明会不会影响了自己,也不需要管虚空中有没有无明,也不需要担心虚空中的无明,会不会使自己断了无明以后又再生起无明。我们只要断除自己如来藏中的一念无明,你就得到解脱;断尽了自己如来藏中的无始无明,你就可以成佛;与别人的无明无关,虚空中也没有任何的无明会来影响你的道业;所以,不须牵涉到别人,也与虚空无关。
   因此,佛法修学的二主要道就是解脱道及佛菩提道。解脱道是大乘菩提中和二乘菩提的共道,大乘法中的菩萨们也必须实证解脱道;二乘解脱道的修学就是要断尽一念无明,大乘佛菩提道则要进一步断尽无始无明。
   大乘法中的解脱道在见道的部分,可以和佛菩提的见道一起完成,也可以在佛菩提的见道之前,先完成解脱道的见道。因为佛菩提道的见道就是开悟明心,找到如来藏而不退的菩萨,即使在明心之前尚未先证得解脱道的见道“断我见”,在明心时也必定会同时断我见,不再以觉知心及作主心为常住不坏我。所以,开悟明心不退的七住位以上菩萨,在明心打破无始无明时,必定会同时断除我见,也就是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中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因为明心的菩萨,都能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常住性、不可坏性,因为没有一法可以毁坏祂;同时,也可以现观三界中各种不同层次的离念灵知就是意识心,都是可坏的法性;所以,我见一定会同时断除。再仔细的分析,当菩萨参禅找到如来藏而确认不疑时,我见当下就可以断除,不再认定意识觉知心和思量心的意根为真心,也就是当场可以把自己十八界全部都否定,不再认取十八界中的任何一法为真心。从那时候开始,总是认为自己虚假不实,唯有如来藏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是同时打破了“解脱障”,也就是障碍解脱的一念无明的烦恼障,成为解脱道当中的见道者,三缚结同时就被断除了。
   当我们找到如来藏,而经过多刹那的思惟、体会、领受,确定是如来藏而没有错误以后,就断了我见了,接着疑见、戒禁取见也都跟着断除;这就是打破了解脱障,具有声闻初果须陀洹的解脱智慧。这时,现前观察如来藏分明的运作而维系着一切法,就知道万法的实相原来都是这个如来藏!因为,如果不是由于祂的恒常存在,永不断灭,人类连色身都不可能有,更何况有意根与前六识呢?又如何能有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法能够成立呢?由此进而可以知道,如来藏能出生一切法,能灭掉一切法,因为世界的成、住、坏、空也是依祂而有的,所以,宇宙的本源、万法的实相其实就是如来藏。而这个实相的证得,是无法单依二乘解脱道,从三界世俗法蕴处界虚妄的观行来完成的;而是必须依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学,从寻找出生名色五阴的入胎识才能亲证祂;接着再现观祂确实是能出生蕴处界及三界万法的心体,因而证实祂是法界万法的实相。这时,原先误以为意识为常住不坏我的我见也就断除了,也证知法界的真实相,对于法界的实相也就了知了,不会再有“由谁出生有情?”这样的疑惑。
   因此,我们在明心时,一念之间打破了无始无明所知障,也同时打破了一念无明烦恼障,就是解脱障。可以这样说,破无始无明是依大乘佛菩提道,用六、七二识去参禅而破,不是用一念无明来破无始无明;而无始无明所知障的打破,这样的大乘别教七住位菩萨,必定也已打破一念无明——解脱障。但是,解脱道当中,见道以上分断乃至断尽一念无明的四个果位的声闻圣人,如果不回小向大,可能连什么是无始无明都还是一无所知。
   其次,见道以后断除了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但其余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三种住地烦恼还没有断;因为这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烦恼,不是见所断烦恼,必须在见道后历缘对境之中去修除;短的话一生修除,长则七次人天往返才能除尽。就如同《中阿含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际。”(《中阿含经》卷十八)这就是指这种懈怠钝根的初果人。因为虽然断了我见、三缚结,成为解脱道的初果人,对解脱道的见地已经有了,知道如何解脱生死;但还没有付诸实行,贪欲、瞋恚、愚痴仍重。
   到了二果时,贪瞋痴也还没有办法全离,但已淡薄了,所以二果人薄贪瞋痴,称为“薄地”。经过了二果的薄贪瞋痴境界,还得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就是要在历缘对境之中去除性障。性障除了以后,也就是说贪欲、瞋恚、掉悔、睡眠、疑这五盖消除了以后,初禅善根发的现象就现前,已经解脱于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了。这是三果人的实证,称为“离地”。
   断我见的初果人以及薄贪瞋痴的二果人,虽然也是分证解脱果,都是圣弟子,但仍然都还不属于真正的圣人。因为二果人往往被说为少分的圣人,是因为他已经努力在修除欲界爱了,仍然没有断离欲界生,而无法发起初禅,只能说是少分的圣者。初果人则只是断了我见而有解脱果的见地,尚未进入断除欲界爱、色界爱、有爱等实修的部分,只有解脱的见地,而心地仍然如凡夫一般的贪瞋无异,所以完全不是圣人;只是因为有了解脱的见地,而方便的提早算是圣人中的一员,称为“预入圣流”。
   必须修到发起初禅,而离欲界生,获得心解脱,而断除“五下分结”,能于中阴境界中取证无余涅槃;或出生到色界天以后,在出生之后不必再修不放逸行,而随即取证无余涅槃,或舍寿时取证无余涅槃;或是出生到色界以后,还需要透过加功用行修断我慢以后,才能取证无余涅槃;或是修到“五不还天”以后,在五不还天一生努力加行修断我慢,才能在舍报时取证无余涅槃;那如果是更下根的三果人,则是生到色界初禅天以后,还得要次第往生到二禅天中舍寿,往生到三禅、四禅天乃至五不还天以后,才能在五净居天中舍寿时取无余涅槃,这就是所谓的“上流处处般涅槃”。这样的五种三果人,以及已断“五上分结”,解脱道修习已经完毕,称为“毕地”的俱解脱或慧解脱阿罗汉们,才算得上是解脱道中的真正的圣人。
   那如果是定性声闻人,断尽一念无明后就取涅槃了;非声闻种性的菩萨,断尽一念无明后不取涅槃;因为证得解脱果之后,虽然烦恼障的现行断除了,但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还没有断除。菩萨必须再依第八识本有的“赖耶缘起”,才能够受生于人间,一再的历缘对境而修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因为阿赖耶识是由祂所含藏赖耶缘起的种子,才会令众生生生在这个三界当中生死轮回。但也因为赖耶缘起的缘故,众生才能一生一生渐渐的修学,而成就了究竟佛道;如果没有赖耶缘起的种子,那么一切众生都不可能有来世,此世所修集的一切的善功净业都将唐捐其功不能携到来世,何况能继续累积佛法净业而成就究竟佛果呢?
   然而,成佛却不仅是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就可以成佛,还需要历缘对境证知第八识含藏的一切种子,圆满具足“一切种智”,才能分分断除无始无明尘沙惑,就是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修所断的上烦恼;这样分分证知第八识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之后,则能让第八识中的一切功能差别分分现起。因为三大无量数劫佛菩提道已经过完一大无量数劫,进入初地的入地菩萨,透过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为四果解脱;“分段生死”已断而故意留惑润生,继续在剩下的两大无量数劫中,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也一并修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乃至修到七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所摄的色、受、想三阴有漏的习气种子同时断尽,阿赖耶识改名异熟识;但还不是佛,因为还有变易生死还没断尽。还得进入第八地,开始最后一大无量数劫的修学,烦恼障所摄的行、识二阴无漏的习气种子,以及所知障所摄的上烦恼进一步任运渐断;必须到如尘沙数无明断尽,并断法执,才算把无始无明断尽无余,变易生死断尽,成就“大般涅槃”,这时“金刚喻定”现前。正如  玄奘菩萨《八识规矩颂》当中所说的:“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八识规矩颂》)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四智圆明,能照大千尘刹,才是究竟成佛。
   由此可知,一切佛都已断尽了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三界爱烦恼的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眠,又已破无始无明,并经无量劫进修种智而断尽了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究竟清净无染,究竟世出世间一切智慧。所以成佛之后,第八无垢识已经究竟清净不再变异了,因为第八识中含藏的烦恼障分段生死的烦恼现行,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断尽了,早已具足二乘圣人的有余及无余涅槃;而烦恼障最后的无漏习气种子如今也断尽了,如来藏中的种子也永远都不再变易;所知障的无明随眠也已全部断尽,永远不可能再受熏、再增进。这也就是说,无始无明断尽的人,一念无明必定断尽,这时见惑、思惑、尘沙惑究竟断尽,则如来所应得的超过恒河沙数一切诸法,都已通达无碍,第八识才离异熟识名,改名无垢识真如,成为究竟位的佛世尊。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知道,七住菩萨明心乃至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时,虽然已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是因为还未获得“尽智”,也就是尚未断尽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只断了其中见一处住地烦恼,还有三种住地烦恼——欲界爱、色界爱、有爱住地等三种一念无明尚未断尽,就是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未断;所以,虽然得到了大乘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懈怠的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有的人一往来;有的人一往不来,生于五不还天而取涅槃;有的人勇勐精进,当生就能取涅槃。所以,大部分的菩萨,都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修所断的烦恼,才能在入地前获得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证得免除分段生死轮回的解脱果。然而至此,“五阴区宇”也就是烦恼障所摄五阴习气种子,也还未断尽;因此,并不是一悟就得涅槃。
   而且,从无始无明所知障来说,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本来就不是凡夫与二乘圣者的智慧所能了知的;十信位满心进入住位的菩萨,开始修习六度波罗蜜以后,才能以所修学的相似般若稍微有所臆想;证得第八识成为七住位菩萨以后,也才能极少分的实地观察;真正契入中道第一义谛而能通达证得法无我的初地菩萨,才能少分的了知;到达等觉地的菩萨也还不能究竟了知,只有妙觉如来能够完全了知。所以,开悟明心的菩萨虽然已经打破无始无明,但是并未断尽所知障。
   所以,悟后应该要去汰除习气、增益见地,这是正修行,不能够说“汰除习气不是修行”,也不可以说“悟后不必修行”。悟后如果不再修行,贪瞋痴慢疑等烦恼习气不除,禅定就永远不现前;禅定不现前,那么无量百千三昧就无法成就,就不能将因地阿赖耶识转为第八地的异熟识,也不能再进一步转变为如来地的无垢识真如。所以,悟后起修才是学佛人正确的知见。
   《华严经》中也有圣教开示说:“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这是兼从理、事两方面来说,理上说“真如理体非是可修”,事相上说“成佛前的因地真如含藏杂染种子则是可修,而且是佛菩提道修学应该要修的”;因此,菩萨应该悟后起修。如果说明心见道开悟后就不用再修行,那么  弥勒菩萨所说的大乘佛菩提道修学的五个阶位,就不用在“见道通达位”之后又加了“修道”一位了。
   所以,主张“悟后就成佛”、“悟后不须修行”的人,那是错会,真悟的人绝对不会这样说。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说明到此。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4集 二种无明的究竟断尽 正源老师)
返回列表页    三摩地 www.sanmod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