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6-26 15:22   浏览:10056  

《心经》在说什么? 《心经》解读完整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心经》顾名思义是在说心,包括讲真心、妄心、众生心、菩萨心和佛心。
一切世间的有情众生同具真心与妄心,并非只有一种心,而真心与妄心又在时时同步运作。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无明烦恼不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惑于世间幻象,以见闻觉之心和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认为此等妄心就是自己与生俱来之真心,学人且由于种种误导以离念灵知心或一念不生之意识心为真实心,即无法证得不生不灭真心如来。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又云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佛陀为一件大事因缘慈悲化现于娑婆,告知人们在一切有情众生的身中不仅有乖巧伶俐能够思维的妄心,更有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离诸恶、清净涅盘的真心,自性弥陀与佛无异。佛在《如来藏经》中一语告知: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占察善恶业报经》佛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楞严经》上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于不知这个常住真心。我们有情生命之所以得以延续,乃是赖于有真心如来藏的执持,祂本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量无数劫生生世世默默伴随着我们,依其大种性自性等因缘化现众生七转识心永无疲惫,而我们的见闻觉知意识心在死后再去投胎时即会永远消失,不能到未来世,所以来世定为另一个全新的意识心,张三变成了李四,此世为人来世变成猫狗猪羊,自家难认自家人,此就是生死轮回的定律。想想看,曾有多少个我来到世上数十年后又匆匆离去,此世界祂世界中尸骨堆积犹如须弥山,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我呢?那个在不停的出生又不停消失的意识心能说是真实的我吗?如世尊在《金刚经》中所说: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由此可知,原以为我的心,竟然是虚幻无常而不可得的妄心。
《心经》籍以叙说如来藏真心境界,讲了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非一非异相互依存之关系。如《入楞伽经》佛说︰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如来藏因缘所生之七转识妄心,以及蕴处界诸法,皆是缘起缘灭,因缘和合无常变异,无有真实不坏自性,故名缘起性空,又曰空相,但如此空相亦不能够离开真实如来藏而言。真实心虽无形无色、法相犹如虚空,但祂无始以来恒常不灭,具足真如性,能出生三界有的法种,因法相为空称为空性,也叫空性心。由于妄心与真心的合和运作,其法相都不为色法,难以区分出来,因此众生与大乘根性之外余人亦难以信受此实相之法。是故佛在《胜曼经》说: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一切众生都有自性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本然具在原本清净,可是这个自性清净心又是有污染的,含藏了被七识心污染的种子,这也就是《心经》上所说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的关系。
《心经》是佛法之中般若诸经的精华,所有言说语句皆以围绕法界实相心第八识而说,依般若智慧讲佛菩提道的次第修行,依据实相心而说解脱道的涅磐境界和佛菩提道的般若智慧境界。同时也是在说禅宗学人由证悟如来藏心、眼见佛性直至过牢关而证得有余涅磐的种种境界。《心经》所论述的解脱道并非是以二乘菩提由现观十八界和五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取证声闻缘觉的解脱果,证得无余涅磐出离三界的轮回。乃是以证得自心如来藏后,现观十八界、五蕴之虚妄不实,依大乘无我之观行,证知一切法界体性实相的智慧,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最终成就究竟佛菩提果。
《心经》以菩萨所证得第八识的总相智之根本无分别智,来说般若别相智——后得无分别智。也就是,当你依真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深入观行,且越观越深之时,即谓行深般若蜜多,现前观察五蕴的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观到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因此如实体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净体性,并且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逐渐转变七识心自身,将我见、我执、三界的贪爱断除成为菩萨阿罗汉,与此同时心无挂碍无所畏惧尽未来际常住世间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自度度人地地增上,这亦是《心经》中所说远离颠倒梦想的菩萨心,也是涵盖解脱道的佛菩提道的修行。
而解脱果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正的佛法,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因为解脱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大乘行者是先证得如来藏真心,依般若智慧修正佛菩提道,获得究竟解脱。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是他们却仍然不知道大乘菩萨所证的法界实相,也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真如与佛性,二乘圣人的解脱即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声闻、缘觉人在修除我执后,即对世间之法亦无贪恋,不愿在三界之中继续受生,舍报之时做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意识就不会再度升起,我即消失当下即入无余涅磐,可是他们对于无余涅磐的本际却一无所知;而大乘菩萨所证得的解脱却是首先证得无余涅磐的实际——《心经》所讲的真心,在没有进入无余涅磐境界之时,阿罗汉与菩萨的智慧境界则是完全不相同的,解脱智慧不能等同;即所谓:菩萨证无余涅槃不入无余涅槃,阿罗汉入无余涅槃而不证无余涅槃。这是大乘解脱与二乘解脱的区别所在,但是无余涅磐里面的境界都是一样的无有区别。所以,《优婆塞戒经》中,佛说菩萨有般若也有波罗蜜,阿罗汉没有般若也没有波罗蜜。
佛法宗旨涵盖解脱道和菩提道所修证的三乘菩提,以其出世间的智慧而有别于世间一切宗教。有人认为烧香拜佛、吃素行善就是修行,其实与般若智慧无关。吃素行善乃是积累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佛教所讲的解脱即是依般若智慧修行,从而达到身心的究竟解脱;如同章太炎所说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佛教的理论,使上智者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分明是求智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
《楞严经》云;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以沉沦六道,皆是因为我之意识和末那识妄心不明实相,以虚妄影相为真实法而攀缘三界五欲,因此产生未来世再生后有的种子,所以佛告诉我们生因识有。佛子欲灭轮回之因和无明之烦恼所知障,必须从断除色身对五蕴的执着、对世间万法的贪欲入手,以证知实相心为入道之门,如若离了真心而学习佛法,犹如煮沙成饭终不可得。禅宗五祖大师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如何才能证得真心实相呢?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听闻熏习了义佛法的正知正见,听从善知识的引导,信受佛说之如来藏真心,找到一个真正的入门方法。而当我们悟明真心见到自性之时,对照佛经即会倍感《心经》的亲切,《心经》所讲如来藏心、众生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的亲切,即会明白不仅《心经》是在讲真心实相,《金刚经》、《楞严经》等无数了义经典都不离此,因此我们会于如来藏总相智上通达无碍,亦可为进一步证得与修学般若的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打下基础。
《心经》最终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这个不生不灭、无苦无乐、不分别诸法的空性如来藏心才是每一众生的真心,它的体性永远都是清净、无智亦无得,欲求佛道皆须从证知法界实相——观自在心开始,依般若智慧证得人无我与法无我,直至究竟菩提,此即为《心经》旨意。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346.html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345.html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344.html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343.html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342.html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341.html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