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6-08 15:58   浏览:1184  

无明

四住地无明者,谓一念无明也: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等四种无明。一念者,谓如是四种烦恼未断之前,一念甫灭已,次念又生,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已,于等至定境之中,忽然又生一念我见或我执烦恼,致令意根意识不能永灭,致令不能入住无余涅槃之真正无我境界中;如是一念又复一念,继起不断,致令阴界入我不能断除,因此流转生死不已,故名一念。住地者,谓住于其境界中,不知其妄,执之不舍,故名住地。
四住地之首者,乃见一处住地,谓以自己之虚妄见为正真之见解,执而不舍,住于其妄想所想之法中,是名见一处住地。此无明者,谓众生执着见闻觉知心之体性为实有之法,为常住不坏之法;作此恶见邪解已,恒住如是见中,执之不舍,不肯修正之,名为见一处住地,即是二乘菩提所说之三缚结。此一住地无明,能障解脱道见地之生起,能障众生,令不断除我见,故名见惑,依错误之恶见而安住故。
欲爱住地者,谓贪爱欲界五尘触之乐受,乃至恐惧不能觉知欲界中之苦触,因此贪爱欲界中之种种苦乐舍之触觉,恐惧失去如是五尘之触觉,是名欲界爱。如是欲界爱者,主要为男女贪爱,余四为次要。此欲爱住地,乃是藏密等已经成就报身佛果之大法王、大祖师所不能断者,皆是执着淫乐之第四喜觉受故,皆欲常保淫乐第四喜之觉受者故。
色界爱住地者,谓于色界法生爱不舍;所谓贪爱初禅等至位、等持位中之胸腔乐受,贪爱二禅等至位之制心不乱、住一识处,离于五尘,如是而生心喜勇动;贪爱三禅等至位中,住一识处离于五尘,所生心喜及以身乐;贪爱三禅等持位中心喜身乐境界;贪爱四禅等至位中,离微细念,离身乐触,离心喜,离息脉,无苦无乐亦无极细念之舍念舍受境界,以为无余涅槃而贪着之。如是四种色界境界贪爱,是名色界爱住地。
有爱住地者,谓不能舍离无色界有,故名有爱住地。无色界有者,谓执着四空定之微细离念灵知心,以之为常住不坏法,误以为如是安住于四空定境界中时即是无余涅槃;如是安住不舍,故名有爱住地。由如是错误认知故,堕于无色界有之中,致令不能出离无色界境界,致令不能取证无余涅槃。凡此四种住地烦恼,皆能障碍学人取证二乘菩提之解脱果,令人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名四住地;必定令人常住如是四种境界而常住于三界中轮回生死故。
前一是见道所断惑,但得明心,不唯能断见一处住地惑,亦能现前证知法界之实相,因此同时打破无始无明。若作二乘菩提之观行,现观觉知心我、思量心我虚妄不实者,唯能断我见,亦名断见一处住地,但不能了知法界之真实体性,不能了知法界之实相。后三则是修道所断之惑,要由见道后之历缘对境次第观行而断除之,非是见道时可以顿断之贪爱也。然有例外者,谓见道前已证得四禅八定者,早已经由四禅八定之法而降伏此三界爱之贪着,唯因未得见道功德,是故不能断之;如是具足四禅八定之人,于见道时,即得顿断后三种修道所断惑,顿成俱解脱者。
无始无明者,则是对于法界之体性,无所了知;不知自己所接触所领纳之一切法,皆从自己之如来藏出生;不知觉知心之自己,以及处处作主之自己,皆是从自己之如来藏出生者;不知如是事实,是故不知一切法之根源其实就是自心如来藏。由于不如实证知故,便以为实有外法为觉知心之自己所触受,而不知无始劫以来,自己从来未曾触受到如来藏以外之六尘境界,不知自己所触受之六尘境界觉受,皆是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内相分之五尘与法尘。由是缘故,不能解了法界万法之体性其实即是自心如来之体性,不能了知万法之实相即是第八识自心如来。
如是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乃是众生所不曾触知者;要须亲闻善知识开示,要须知有法界实相之后,起心欲加探究时,此无始无明方得初次与众生之觉知心相应。众生如是无始以来对于万法实相之无知,即是无始无明;亦名无明住地,一向住于无始无明之中而未曾了知无始无明故;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悉皆不离如是无始无明所遮障故;唯有真正明心之人方是打破无始无明者,唯有诸多已悟之菩萨方是分断无始无明者,唯有诸佛方是完全断尽如是无始无明者。
如是无始无明,函盖全面之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是无始无明之存在,乃至现行,皆不遮障众生之解脱三界中分段生死;是故不回心之定性阿罗汉,虽然未破无始无明,虽然未知无始无明,然亦无妨解脱于三界之分段生死苦;无始无明是实相般若所破者故,是佛菩提道初见道时所破者故;出离三界分段生死苦者,唯须断尽一念无明烦恼即可,一念无明烦恼即是二乘圣人所断之见惑与思惑,即是意识相应之我见与我执,及意根相应之我见、我痴、我慢、我爱也。
莫道无始无明,下至声闻果之修证,今时全球大师与学人已皆错会错说,尚不能如实了知一念无明,何况大乘佛菩提智所破之无始无明,彼等云何能知?今时及南洋地区之所谓证得初果乃至四果之人,悉皆未断我见,执着于离念灵知意识境界;亦不知意根相应之我见、我痴、我慢、我爱,皆在意识心之不贪外境五尘上着眼。彼等诸人皆不知应断觉知心对自己之贪…等,皆不在断除我见上用心,皆主张应时时一念不生而活在当下,皆执取一念不生之意识心为金刚心,欲以此意识心而亲近自然界,而效法自然法则者,皆是未断恶见五利使者,皆是未断我见身见之人,彼云何能断意识相应之五钝使?更云何能断五钝使中意根相应之四种根本烦脑?
何故平实今作是说?谓彼等诸人尚不能证知意识觉知心自身之虚妄,堕在我见相应境界中;亦不能觅知自身之意根所在,不能现观自身之意根体性与运作,何能断此意根相应之我见、我痴、我慢、我爱?故说彼等诸人皆是因中说果者。若不知云何为意根相应之我见、我痴、我慢、我爱者,云何能断之?如是不知不断之人,而口中自言已证声闻解脱果者,皆是大妄语人,皆是我慢深重之人,乃是从来不知不证解脱果者,乃是从来不知不证声闻初果之凡夫,竟敢以初果乃至四果人自居,于新闻媒体上自高,妄说能令人亲证声闻法之解脱果初果,竟敢言语之中对众暗示已知已证初果乃至四果。彼等诸人阅平实如是开示已,若犹不肯断除我见者,犹不肯舍弃时时一念不生而活在当下之我见身见者,犹不肯改易先前之方便大妄语者,舍寿时自知,届时莫怨平实未曾好意先言;平实好意,今日先作此直此苦口之言。
一切众生,自无始劫以来,恒在无始无明所遮盖中,然而如是无明,从来不与众生之觉知心、思量心相应,一向眠藏于自心如来藏之中;直至心欲修证法界体性之实相时,方始初次与众生心相应,是故《胜鬘经》云: 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即是此意也。众生无始以来悉皆在此无明中住,故名无明住地。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十辑》
第一、顿悟是理悟而不是事悟,从来只有理悟事修,没有事悟。故《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圆觉经》云:「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盘。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除了《楞严经、圆觉经》说「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顿悟以外,《楞伽经》等其它诸经也是讲「理」代表真如佛性。
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那我们就说「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为儒家用「理」,我们就要把「理」取消掉---说「理」不能代表真知佛性的话,那佛教的了义经典大部份都要改了:耍再创造另一个字来代表真如佛住了,所以不能说「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为经典里面处处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请佛子明白辨正。
--------《心经密意》第一章第三节
另外一个部份就是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和一念无明有什么不同?一念无明的现行,会使得众生轮回三界生死。无始无明的存在,并不妨碍众生出离三界,所以阿罗汉把一念无明的现行断尽了以后,就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了,可是他的无始无明却仍然还没有打破,更不要说断尽了;但是他却照样能够出离分段生死—不再受生于三界中轮回生死。
无始无明是讲什么?无始无明就是讲:众生不了解法界的真实相,不了解法界中一切万法的根源,不了解法界万法根源的体性,也就是说他没有法界体性智。法界有三界的法界、有十八法界、有四圣六凡法界;不管哪一种法界,祂的根源都是第八识,都是从第八识而出生了这一切的法界,所以一切法界的真实体性,就是第八识心的体性;所以一切法界的根源,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心。如果不明白法界根源的真实体性,那就是住在无始无明境界中的人;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心的人,就是证得法界体性智的人。阿罗汉不明白法界的真实相,不明白法界的根源,不明白无余涅槃的实际,所以是还没有打破无始无明的圣人;所以在大乘中,虽然说阿罗汉是圣人,然却也是大乘别教法门中的愚人,在大乘别教中,还是排不到贤位的第七住位。
可是,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曾相应到这个无明;乃至成为阿罗汉了,也还是不曾相应到这个无明。从无始劫以来,众生不过就是这么想:我怎么样才可以不再轮回生死?如何才可以免受世间的生死苦?从来没有想过法界的真实相是什么?所以说众生的心从来不曾跟这个无明相应过,所以称为无始无明。也就是说:从来不曾去探讨我们的五阴十八界是从哪里来的?心里想的都是:我怎么样离开生死轮回的痛苦?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虽然都曾努力勤修解脱道,然而却不能证得生死的解脱,所相应到的烦恼,也都只是一念无明的起烦恼,而没有相应到无始无明的上烦恼。
而这个使人不能了知法界体性的无明,从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所以祂叫做无始无明。要到什么时候众生才会相应到无始无明呢?要到他心中起疑,想要探究法界万法的真实相,想要了解万法是从哪里来的?想要了解万法的根源是什么?想要证知万法的实际是什么?想要了知法界的真实体性是什么?这时候,才算是第一次与无始无明相应了。这就是众生进入大乘佛教,开始修学大乘法,想要证知般若实相的时候,这才是正式与无始无明相应的时候。在这之前,是不会与无始无明相应的,所以经中称为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就是这个意思。
无始无明又称为智障、所知障。有很多大师误会所知障,他们这样的认为:学人就是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编案:这是圣严法师所说的话)其实错了!所知障的意思是说:对于法界实相的体性无所知,因此而障碍成佛之法道。所以叫做所知障。不是有些**师(圣严法师)所说的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佛道,反而是对于成佛之道的见道内容无所知,对于成佛之道的修道内容无所知,由于对佛道之见道与修道的内容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故名所知障、智障。
--------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
无明有二:一者烦恼障一念无明—四住烦恼—见思惑也;二者所知障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修道上烦恼—尘沙惑也。
菩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都末断尽一念无明,犹有我执习气,生空末具足得,尚无空执可言。菩萨阿罗汉或七地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证得生空具足,乃落空执。世尊恐七地菩萨取涅盘而落于空执,乃予加持,授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七地菩萨因此进入第八地,而不取涅盘。但仍有法执,至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法执才究竟破尽。故知菩萨明心见性,不须以断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为条件。乃至最后身菩萨于人间成佛时,亦是先明心见性后而断尽无始无明破尽法执,不是先找到无始无明,将它打破而明心见性。
--------平实导师《平实书笺》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