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6-08 15:56   浏览:1255  

三果(阿那含)

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
二果人又再进修,求断五下分结,向三果解脱境界迈进。三果所断五下分结者,首为二果时所未完全断尽之欲界五欲贪,谓薄地所残余之欲界五欲小小贪爱,是名欲贪永断。次为瞋结,谓于欲色界中之违逆境上所起之瞋心,亦已断除;此谓于违心之境虽犹于心中起微瞋,而不复现行——永不复生瞋之口行身行;当知更不转生恨、怨、恼等后续心行,是名断瞋。三为身我见,谓于色界天身(包括禅定中所发起之色界身)及色界之觉知心(包括定境中之定心),已能确认其虚妄,由是断除色界我见,不复妄计色界身心为常不坏我,是名断色界身见。四者戒禁取见,谓诸外道依于对色界身心之错误认知,起不如理作意,妄求色界定境之修证,以为涅盘;由是虚妄想故,施设戒禁以为证得涅盘所必须受持之戒禁,三果人于此更深细之戒禁取见亦已断之,是名五下分结之戒禁取见断。五者疑见断,谓三果人于外道之误认色界境界为涅盘之修证者,已如实知见;于诸方外道大师之已否断除色界身我见,皆已如实观察,悉知彼等所证「涅盘」之虚妄所在,于诸外道大师之是否已证涅盘,皆已于其言语著作之中正确判知,无有疑惑,名为五下分结之疑见永断。如是断尽五下分结已,名为三果圣者。
--------《甘露法雨》
将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三果阿那含人,已经断尽了对欲界的执着,所以下一生不会再受生于欲界。在断除欲界爱的过程当中,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所以定力也会逐渐的增上。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
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修道之士必须要远离这些欲念,要远离五盖障,也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淫乐盖、掉悔及疑盖。所以修学禅定,它是作为断除欲界爱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佛也说发起初禅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禅定。因为初禅以后才能够解脱于欲界,进入色界的境界。初禅以下的未到地定与欲界定,严格来说,不算是真正的禅定证量,因为没有能力脱离欲界的缘故。
那是不是说:只要证得初禅,就算是三果人呢?那又不一定!因为三果人一定证得初禅,可是证得初禅的人未必是三果人;这是因为解脱道中果位的判定,是依照四种住地烦恼(见惑、思惑)的断除来判定的,不是依照禅定的证量来判定。例如断我见得初果,断我见再加上断欲界爱,证得三果。所以说: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得初禅的三果人,当然更不会有不证初禅的阿罗汉。现在很多的法师大德,不明白这个道理,每天虽然努力的摄心打坐,用功修行;可是初禅始终不发起,就是因为不了解证初禅是依断欲界爱,而不求自得的。如果只是让自己每天一直保持在常寂常照的境界当中,(不断欲界五欲的贪爱)初禅永不现起。然而(一般人)就算是发起了初禅,也只是凡夫一个;因为声闻果位的判定首先就要以断我见作为先决的条件。
初禅发起的时候,就是离开了欲界的境界,而生起色界的境界,因此初禅又叫作离生喜乐定。初禅的境界总的来说,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初禅中有觉也有观,觉与观又叫作寻与伺,觉是粗心分别,前心了别。譬如说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是对这件事情,做一个主动的向外搜寻的,大致的了解、大致的印象,这个就叫作觉。观,则是说在觉之后,所生起的细心的领纳与后心的观察。初禅有觉也有观,所以又称为有寻有伺定。在经中称赞佛,说佛是大龙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意思就是说,佛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在定中。譬如说为众生讲经说法时,至少也是在有觉有观的初禅里面。离生是指离开了欲界生(后世不再出生于欲界中)。
这时候因为发起了色界天的天身──色界天天身依于欲界身而发起了。色界天身清净,欲界天身粗重;这时候如果我们静心向内观,会发现没有五脏六腑,如云如雾,体表上下犹如一层最薄的薄膜;而且会发现鼻识与舌识的运行消失了,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原来所谓的色界天身,色界的清净四大是这么一回事。
初禅的发起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喜和乐是说初禅发起的时候,是有境界受的!是因为色界的五阴在这一个欲界的五阴身中发起来,色界的五阴微细,欲界的五阴粗糙,两者相合,所以当两种身在同一个身中发起的时候,彼此会互相接触摩擦,因此会生出乐受,心喜就与身乐同时的发起;然后会出现十六种乐触变化的现象,这是过去所没有体验过的上地境界,所以(知见不足的)行者此时会心生大惊怖。书上说十六触生触曰初禅,从这,我们也可以知道,禅定的证得是有顺序的,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每一个禅定是以前一个禅定作基础而发起;所以如果有人说:我是先证得四禅,再回来修初禅与二禅。当知此人其实误会了禅定(根本就没有禅定的实证)。
初果断我见,二果薄贪瞋,都还不算是声闻法中真正的圣人,只能叫作预入圣流的预流果;因为初果与二果人的欲爱未断,还没有能力解脱于欲界,仍然会往返人间;要从证得三果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圣人。在书上说,三果人好像是一支射出去的箭,它直接射向于解脱,不会再回头了,因此三果人叫作不还果,这就是佛在《杂阿含经》中所说的: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这就是形容三果人已经离开了欲界的爱,心善于解脱,所以又叫作心解脱。又因为发起初禅,有境界受的原因,所以得以自身而作证。
--------《三乘菩提系列讲座》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