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6-08 14:05   浏览:1181  

业障

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的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
--------《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三
业障通常指的乃是因为过去、现在的种种业行熏习势力与果报现行,而对于修学佛法的增上产生了障碍,名之为业障。但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业障;因为,会障碍佛道修行增上的皆是业障。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例如有人应修解脱出离三界之法或成佛的法道,但是却爱乐贪着后世人天善法的可爱异熟果报,再加上邪见的误导,因此一世努力地行人天善法而布施行善,却不图解脱与成佛的宏大志愿,更因邪见的误导而轻视毁谤大乘成佛之道,误认为「努力行人天善法就能成佛」,此乃善业障碍佛道增上之例,此亦是业障的一种。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重要的志愿,因此退堕二乘地也是业障的一种。所以业障的种类有很多,除了前面所说的专修善法是业障、退修二乘解脱道是业障(对于想要修学成佛之道却被人以解脱道取代而说为成佛之道者来说),还有更多乃是恶业缠身连善法、二乘法都无法增上修行,这些都是业障的一种。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当中有更详细开示:业是如何来的?如何是业障?并且当中开示往世与今世的差异,无记业以及有记业中善恶品的差别,说明身口意行对于业与道之影响,作罪与无作罪之间的差别,净果、杂果……等诸多有关的法义,欲发心成就佛道者,务必对于业、道……等种种法义了知清楚,此处篇幅有限,不便一一说明,请各位菩萨至全省各地实体书局请购《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拜读之。
再者,对于「业障能维持多久?」这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实际要领就是平实导师书中所说:「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涅盘,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往的惯性,转变成功以后,往世和今世学法前所造作熏习的不良惯性力量消失了,那么业就是转了!」「身口意行修正了以后,心性的习惯被改变了,业就开始转变。」因此,如理作意的思惟加上身口的履践,要摆脱业障的束缚就不是难事,若有大心勇猛精进的菩萨种性学子,甚至将业障的现行转为成就佛法利众的缘因与增上缘,修学佛菩提道者,于此五浊恶世是因缘很多且容易具足的,故道业增上较他方世界快速,此转依义亦是业力业障的转变之要点,也是业障能够维持多久的关键。
「共业、别业」主要乃是相应的问题,业果现行的同时,虽同一事件或者事物,然各人因为业种、业缘的同异,当中所领受亦有同有异,因此而说有共业与别业,这当中的差别牵涉到许多深广的层面,主要看各人在造业的同时,身口意行、作无作与根本、方便、成已的轻重差别,而有非常多的差异面貌,更有因为所造善恶业的对象为何,凡愚贤圣等福田的不同亦有共别的差异。这个部分若要详知,唯佛能够究竟具足了知,因唯佛具足了知一切的因果,诸菩萨因为所证智慧的高低而能多分少分的了知。
--------《正觉电子报第046期般若信箱》问一
接着来说业障。就是由身行、口行、意行所造作的不善业,尤其是五逆十恶的大恶业,足以障碍众生佛道正法的修学,因此称为业障。譬如《瑜伽师地论》中这样说: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余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就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瑜伽师地论》卷29)这意思是说,像造作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未来世要异熟到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时间无间、寿命无间及身形无间的五无间地狱去受极重苦报的罪业,以及其它一切故意思惟而造作的诸业中极为重大的恶业;这些恶业的异熟果报如果成熟的时候,就会障碍这个有情正法的修行,使他不能生起、不能成就,这就称为业障。所以说,业障就是往世所造的种种恶业,导致今生以及未来世中修学佛法的时候,会有种种障碍出现,阻碍佛弟子们修学佛法,更会阻碍见道。业障的形成,都是由于在六尘万法中起贪爱,因为贪心的缘故而造恶业,往世所造的恶业种子,在今生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就会障碍佛子的道业。简单地说,就是往世的业,而产生今世修学佛道—尤其是了义正法—的障碍;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有办法学,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就三障之中的业障的势力,认为它是影响最大的,因为:积集诸业乃至百千万劫中,不失、不烧、不坏,与果报时不亡。是诸业能久住,和合时与果报;如谷草子在地中,得时节而生,不失不坏。是诸佛一切智、第一尊重,如须弥山王,尚不能转是诸业,何况凡人!(《大智度论》卷5)意思是说,累积蓄集了种种业的势力,即使经过百千万劫的时间,都还是不会消失、不会烧毁、不会灭坏,纵令受了果报也还是不会完全消除,因为还有余业,乃至还有残余的习气势力。所以说,诸业的势力都会长久地存在着,和合时节因缘就要去受果报;就如同稻谷以及草木的种子,在土地之中不会消失、不会坏灭,到适当的时节因缘就会出生萌芽一样。像诸佛如来已经是一切智者,犹如须弥山是众山中最为高大的一样,诸佛是一切众生中最为尊贵的,尚且不能转变过去因地造作的诸业,都还要受着业报之苦,何况是一般的凡夫众生呢?
........
知道了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的意涵,这三障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佛说佛名经》中这样说:所言三障者:一曰烦恼障、二名为业障、三是果报障。此三种法,更相由籍:因烦恼故,所以起恶业;恶业因缘故,得苦果。又此烦恼,诸佛菩萨、入理圣人种种呵啧:亦詺此烦恼以为怨家,何以故?能断众生慧命根故;亦詺此烦恼以之为贼,能劫众生诸善法故;亦詺此烦恼以为暴河,能漂众生入于生死大苦海故;亦詺此烦恼以为羁锁,能系众生于生死狱,不能得出故;亦詺此烦恼犹如蟒虫,食啖众生真如佛性故,所以六道牵连四生不绝,恶业无穷苦果不息,当知皆是烦恼过患。(《佛说佛名经》卷1)就是说,这三种障彼此之间有着先后因果的关系:众生因为有我见、我执等种种烦恼的缘故,就会造作恶的身口意行而种下恶业种子;将来种子成熟,就要去受不可爱的异熟果报。所以诸佛菩萨及证入真实理的圣人,都以种种譬喻来诃责烦恼:说烦恼就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怨贼——就是怨家与盗贼,怨家会夺去众生的法身慧命,盗贼会劫夺众生种种善法财宝;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暴河——就是汹涌湍急的河流,会使众生漂流而沈溺在三界生死的大苦海中;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羁锁——就是拘系众生的锁钥,会把众生在生死的牢狱中不能出离;烦恼也像众生佛道修学的大蟒虫及老虎,会吞食众生的真如佛性。因此,众生之所以在三界六道中不断造作种种恶业,导致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牵连不绝,受着无穷无尽永不止息的苦恶果报,都是因为烦恼的过失与灾患所致。
那么佛道修学的这三障该如何消除呢?《菩萨地持经》中圣教开示:诸根成熟,解脱报障;善根成熟,解脱业障;智慧成熟,解脱烦恼障。(《菩萨地持经》卷3)经中并解释说:诸根成熟者,寿具足、色具足、种性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力具足、人具足、力具足,身得报果堪能勇猛、精进、方便,心无疲厌,于一切明处悉方便学。善根成熟者,性少烦恼,不起恶法;阴盖轻微,质直随顺。智慧成熟者,明慧具足,善说、恶说、能解义趣,受持分别,生智成就,堪能究竟离诸烦恼。(《菩萨地持经》卷3)意思是说,菩萨长寿久住、容貌端正,出生于豪贵上族之家,拥有众多资财及广大眷属,不欺诳、不诈伪、处世公正,众人对他所言无不信受,有大名称、大方便、大智慧,又有为人恭敬尊重赞叹的种种技艺工巧,具有讲理守伦常的人格特性,少病少恼堪能任持重责,获得这样的果报身,就能勇猛精进并有方便善巧,心中没有疲劳厌倦地在五明之学—就是语言典籍的声明、工业技艺的工巧明、医药学术的医方明、论理逻辑的因明及佛陀法藏的内明等大乘菩萨所应学处—都能方便修学,这就是诸根成熟;菩萨诸根成熟,就解脱于报障。又菩萨心性贪瞋痴等烦恼微薄,不会起心动念于之法;种种遮覆盖障明性智慧、妨碍道业,乃至定业的修学过程当中的烦恼还有性障都极为轻微,个性朴实正直又随缘和顺,这就是善根成熟;善根成熟的菩萨不会去造作恶业,就解脱了业障,不再有修道、行道上的障碍。而菩萨因实证见道与修道,具有明达的智慧,对于良善正确的说法及偏邪错误的说法,都能真实了解其中的义趣差别而分别简择善恶,正确地受持生与无生的智慧成就,能究竟远离种种烦恼,这就是智慧成熟;智慧成熟,就解脱烦恼障。
三种障的消除,当然得经过菩萨五十二阶位修学渐次渐修。但既然报障是由众生过去造作恶业的业障所感生的异熟果报;众生又是因为我见、我执的烦恼障不能消除,而作了不如理、不如法的身口意行,因此造作了种种恶业而有了业障;那么要消除佛道修学的这三种障,当然应该从烦恼障下手。而烦恼障的源头正是恶见—五利使,而五利使中最根本的就是我见、身见;所以消除三障的首要就要先断我见。断我见是同修会三乘菩提系列节目重点之一,诸位菩萨可以参考其它单元中详细的解说。这一集我们就为大家解说到此。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115集 何谓三障?》 陈正源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