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6-08 11:08   浏览:741  

五十二阶位

佛菩提果之修证,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师说:如来藏中藏如来。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所要修证的主要内容。一切智的俱足,乃是二乘菩提之极果。大乘菩萨在修证菩提道时,也会附带着完成一切智的修证。一切智是三乘无学通有的,但一切种智的修证却是大乘独有,不共二乘。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
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心、戒心、愿心。
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着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
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
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
第四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
第四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
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与妙觉,依次配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略说如下:
1、十信位之修证
修学十信之学子,有一劫成满,亦有乃至一万劫方得成满者 。此十信成满之人,谓于佛法成信不退者,始入初住位中,继续修学比较深的佛法。
十信位修学没有满足的学子,如果听闻甚深佛法,往往会心生烦恼;我见、情执严重者,当他听到善知识所讲的了义佛法和自己信受的老师所讲的法不同时,甚至会犯下诽谤、诽谤善知识的大恶业。如是果报,《大乘方广总持经》等经典具有明确的记载:诽谤、诽谤善知识的人舍报后,来世即出生于地狱中,受苦无量,多劫始能脱离此苦,而后辗转受生于饿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后方能再生人中;初生人中,五根不具,盲聋瘖哑,生在边地,不闻佛法,历五百世;后生有佛法处,然因往世之诽谤习气与业力故,甫闻善知识所讲的时,又不能自已地加以诽谤,舍寿再堕地狱,如是反复轮转,受苦无量,难有出期。所以,十信位之修证,虽说是学佛的初级阶段,也不是容易修的!
2、十住位之修证
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二住位修诸戒法戒相,坚持不犯。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
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大乘的见道就是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识)。七住位的修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七住位的开悟证得阿赖耶识本心,是正式修学佛法的起点,此后的修行都是以这个所证的第八识心阿赖耶识为基础的,所以,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七住位的开悟,就像一道门槛,七住位开悟见道以前的持戒、念佛、行善等等修行,都是在外门收集开悟见道的福德资粮,开悟明心以后才是正式转入内门修学大乘佛法的起点。所以佛子的当务之急就是求大乘见道。在娑婆世界,见道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禅宗的开悟。禅宗之开悟明心,往往不用语言文字,学人以一念相应慧便觅得自心真如——如来藏识。由已亲证如来藏故,同时断身见、我见,渐生般若慧之根本无分别智(般若总相智及别相智),亲证中道实相观。
七住菩萨,悟后有一个现象,会观察五蕴十八界我的虚妄,会观察世界如幻。因为七住菩萨是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待色身、来看待见闻觉知心、来看待时间空间,七住菩萨所观察的一切事、一切物,都会跟苦、空、无常、无我相应。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就没有真实不坏的我存在。七住菩萨因为照见真如的真实、恒常不变,对照这个世界时,他同样会发现这个世界也是虚幻不实的。而一般众生以为世界是永恒的,一个大劫虽然非常久远,但是从这个永无生死的真心来观照的时候,这个世界仍然是非常的虚幻、非常的短暂、非常的不实在,因为它终究会坏灭。
一般凡夫众生都把五蕴身当成真实的我,执着于这个五蕴的我。但是当行者开悟明心——亲证真如之后,从此他以真如为我,不再以五蕴为我。虽然七住菩萨以真如为我,但是这个真如、空寂、无色、无念、无受想行识,无有分别,它完全是无我性的,所以众生无始劫以来执着的这个我的见解就断除了——就断了我见。因为我见断的缘故,疑见就断了。疑见断除了,各种人为施设的戒禁取见也就消除掉了。七住菩萨依次断除我见、疑见、禁取见等三缚结,而进入圣道流。
此七住位菩萨所证的无我观,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又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它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具有无我性的;由这个实相心,再来返观五蕴、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前比较观察,所以七住位的无我观与声闻及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完全不同,所产生的无我观的智慧也迥异。七住菩萨所证的内容非二乘定性无学及凡夫外道而可思议者。
如是七住菩萨继续进修到九住,十住位因缘具足时眼见佛性,证得如幻观。十住位所证的如幻观,使十住菩萨恒常处于世界如幻的境界中,现前观见唯有真如与佛性是真实法,世界与身心都是犹如梦幻一般的不实在。这不是由次第观行而得到的境界,而是明心见性时便在剎那间住入这种境界中,由肉眼看见世界与身心(七识心)的如幻不实。眼见佛性之法,与境界相应,受用更大,其解脱正受功德远过于破参明心,是故当修当证。如幻观成就了,才算是满足十住位的观行。
虽然明心见性的功德受用很大,但是开悟明心之七住菩萨及眼见佛性之十住菩萨,只能降伏三界中之烦恼粗重业道、降伏粗相续之果报;是故若菩萨真见道——证得心体阿赖耶识之后,尚未完全远离异生性者,乃是正常事也;因此悟后仍当以戒为归,谨慎守持。若不严持戒律、谨言慎行,不能特意留心,未能远离异生性之现行者,则难免因私心起瞋而谤善知识所弘,舍寿之后难免受生于傍生道中,成为异生。
3、十行位的修证
具足十住位如幻观的修证,就进入十行位。一到十行的细节暂且不谈,单说十行位的观行。十行位的观行,主要是阳焰观——一切法犹如阳焰——好象太阳晒在远处热沙地上那个热气反射上来,空气晃动犹如有水流动,然而智者知道那个水是不真实的。这就是说,十行位的菩萨,悟后精勤修道,现前观察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如实的现前观察,就是十行位的无我观——阳焰观。
十行位菩萨依阳焰观,能现观自他一切有情处于如幻世界之身口意行,皆是依其心与心所有法,演其所当演之角色——人生无非是戏,都是七识心与心所有法而令色身行来运往,依于藏识现一切行,犹如阳焰动摇不住,无有真实;故说人生如戏。悟后认真修行阳焰观,异生性(就是凡夫性)就可以消除,菩萨的圣性才能发起,才能具备菩萨性。
4、十回向位的修证
凡夫性消除掉后,还要在十回向位中,再修十种回向的菩萨行,利益广大佛子。从初回向位起,十回向位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回向,其目的就是在于发起修证佛道的圣种性。十回向位菩萨,欲入初地者,必须勤修初回向位之加行。第初回向位之身口意行,主要为救护众生回向正道,也就是要破邪显正。若不破邪,未悟众生云何能知何者是邪道?破邪已,正道自显,众生即知取舍抉择,免入邪道。一切证悟般若菩萨,应该亲自或协助善知识破邪显正,救护一切众生远离邪见,趋入正道。菩萨具足如是功德,即可转入第七回向位,次第而至十回向位满足。
十回向位菩萨,依十住、十行位所证的如幻观、阳焰观,现前观察,亲见一切有情于世间所起的贪爱与厌憎,所造作的一切善行恶行,所受用的一切境界,悉皆无得无失。犹如迷人梦眠,于梦中于梦中悲欢离合,喜乐无常,而不知是梦。十回向位的菩萨,复观察自身所行菩萨道,亦如梦中广修六度,悉依世界六尘幻相及自心所现七识妄心诸心所法而行菩萨道,皆是梦境所行,无有一法真实可得,故云菩萨道如梦。十回向位菩萨,能作此现前观行,证实人生如梦,一切皆无得无失,证得如梦观。十回向位的如梦观成就了,我性、凡夫性就消除了,就进入性障(贪嗔痴慢疑)永伏如阿罗汉的境界,修证佛菩提道的圣种性与道种性就具足了,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于一切时、一切处行菩萨道。
这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的修行具足了,异生性永伏了,发起了菩萨的圣性及道性,就可以准备入初地、就必须以初地的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为主修了。
进修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主要是修学《楞伽经》所演述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唯识的增上慧学。初地入地心的无生法忍修学完毕,进而勇发十无尽愿,发起增上意乐。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种无穷无尽的愿。这要有很广大的心才敢发,发了这个心而不退悔,就是成就增上意乐了,这时候十回向位菩萨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就已经进入初地了。
菩萨在明心后进入初地前,都叫做通教或三藏教的圣人——只是别教的贤人;进入初地后才叫别教的初地圣人。
5、十地的修证
初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唯识的百法明门,证得镜像观——现观一切六尘万法犹如镜像。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根本就是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镜现像。通常大家都以为自己所看见的一切景色,一切色相都是外面的,其实我们根本没看到外色相,因为处处作主的我——第七识末那识心,非形非色,并不能直接接触色法五尘,末那识的我所见之六尘相,都是如来藏所显现出来的内相分——跟外面的色相一模一样的色尘相。六尘在自心如来藏镜子上面显现,并非真实不坏的常住法,乃是有生有灭的法。一切凡夫之所以执着世间的法,就是由于觉得这色、声、香、味、触,以及这五尘所生的法,是真实的,而没有观察到六尘的虚妄,不知道六尘是由藏识明镜所现,不知道藏识才是真实法。这个镜像观如实的现前观察亲证领受的时候,就完成初地无生法忍的修证,就进入二地了。初地满心,若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者,于三昧中,十方诸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由是佛力所加故,此菩萨佛性得以开展,能觉照十方百佛国,能至十方百佛世界面见百佛、供养百佛、听受妙法;亦能化现一百化身菩萨,一一化菩萨各有一百化身眷属。
初地之前所修证是大乘人无我,是大乘般若之无生忍智,与初地所证的法无我不一样。大乘之人无我者,即禅宗之破初参——开悟明心。能证得觉知心外别有如来藏心之本来无生、本来无灭;有念无念的觉知心之我为生灭变异、为假我,受想行识等知觉性为假合幻有,名为大乘人无我。而此人无我智,仍唯了知如来藏识之总相智与别相智,不证种智。法无我是证得如来藏后,依所证藏识加修唯识的一切种智,证知蕴、处、界诸法之无我性,诸法皆因如来藏所收集之爱业种所生,一切境界皆因如来藏与根、尘、识互为缘起而有。如是现见一切境界皆是自心现量,非有外法而为有情之所触所受者,因此便能远离对于自心藏识之执着,便能远离意识心对自己的执着,发起初地般若道种智,这才是初地所证的法无我。故知开悟明心证得如来藏者仍非初地,仍须加学法无我智——唯识一切种智才能入初地。若十回向位菩萨的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之熏习证验不足,不能现观一切法相皆是自心所现,不能证知自心所取一切法皆唯内相分,执有外相分能为自心所得者,虽发十无尽愿,起增上意乐欲入初地,也是不能进入初地入地心的。
二地,主修持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二地满心才算是真持戒,此以前叫做学戒,不叫持戒。二地修学千法明门,在千法明门之中,去证验这个能知能觉的心在取六尘——也就是取自心第八识如来藏所现的六尘境相。这个能取六尘的自心,就像是镜子映现出这些外面的影像的时候,其实是要靠光影来照射,才会显现出镜中的影像。人之所以能够摄取这六尘,要靠人的这个能取的心——七识心,在镜像里面运作,才显现出六尘万法。然而这七识心,其实根本就没有在外面的六尘法中运作,都在阿赖耶识的内相分的六尘法中运作。这是二地满心证得的犹如光影观。这时候二地菩萨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因为这时已经了解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内相分了,可以自己控制内相分而使它转变清净了,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
三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万法明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等,藉以引发六通及三昧乐意生身。三地修学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到了三地满心的时候,证得犹如谷响观。三地菩萨宣说妙法来利乐有情的同时在观察自己:在利乐有情说法无量当中,这些法音的宣流,都是犹如空谷回音——犹如谷响。他修学万法明门的目的,就是要证实这些:凡有所说,皆无实义;说来说去都是自心,所听闻到的自己法音的宣流,只是在自心如来藏中回响而已。
十回向位菩萨能“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初地菩萨可以断尽一念无明而不俱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以便未来世再去受生,继续往上修学增上慧学。到了三地满心后,由于三地菩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的修学满足,这时他有能力取证无余依涅槃,可以成为俱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可是他不要,他志不在此。他在初地时就发起增上意乐——发了十无尽愿,由这个十无尽愿所持,所以他发起受生愿,继续再去投胎;他不害怕隔阴之迷,因为他知道未来世就算忘了这世的修证,只要能再接触佛法继续修行,终究还会再悟,还会再修回来。为什么阿罗汉、辟支佛都不敢,他敢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私的原因,一个是无我无私的原因。自私的原因是:如果入了涅槃,就不可能成佛;因为他要的是成佛,而不是二乘的小果。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大悲心的驱策,因为他看见这么多众生都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假善知识所误导了,好可怜!如果入了涅槃,不再来受生度他们,他们将来不晓得要怎样流转,一不小心又堕入三恶道去了,好可怜呀!因为这个悲心,所以他就留惑润生起受生愿重新去入胎。所以三地满心的菩萨可以修证灭尽定却不要,因为进入灭尽定中无知无受无想,什么都没有,在那里只是虚耗光阴而已,不如来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的事。
四地,主修精进波罗蜜多及亿法明门。唯识的增上慧学,地地都要学,不断地深细,一直到等觉菩萨为止。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是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现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的观行,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地,可以随意化现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可是他观察:我的真实的本心在这里,我化现这些化身到处去说法利乐有情,其实都是犹如水中月一样——千江有水千江月。他的每一个化身都像是一个水中月,都不是真正的我。犹如水月观的现观就是这样完成了,就成四地满心了。
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五地依道种智对十二因缘作粗相观后,便能生起变化所成的境界正受。五地现观一切诸法——包括自己庄严的意生身及化身、轮宝等——都是犹如幻化、好象是有,其实不是真实有,似有非有,都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成就变化所成观,而转进六地。
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进一步现观十二因缘及意生身化身等,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成就细相观。由于这个境界正受,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
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七地修得许多的方便善巧,能念念入灭尽定。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次第转进而经过四空定,最后入灭尽定。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至位中。因为七地寂静观的成就,所以很容易会取无余涅槃,这个时候,佛会传给他一个三昧,叫做“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超过七地菩萨从无量劫以来修学所有三昧的总和。七地满心的菩萨修这个三昧就不会入无余涅槃。
八地,主修愿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成就如幻三昧观。由于七地方便波罗蜜多的完成,所以八地菩萨于相于土都能变化自在。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作意之后去观行;他不必作观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随念化现。由于这个缘故,使八地菩萨产生了一种极广大的愿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专修愿波罗密多。这个愿波罗蜜多修学成就,配合如幻三昧观,证得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便成八地满心。
九地,主修力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九地成就四无碍辩——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亦名总持无碍、陀罗尼无碍;此谓于一法中能总持一切法,于一一法中皆能总持声闻法、缘觉法、大乘通教法、大乘别教法。义无碍是对总持里面所有的意义内容如实的证解了知。词无碍谓于总持法之一切义,能藉种种言音开显实义,展转解释,于表义名言无所障碍,乃至扬眉謦咳屈伸俯仰,悉皆能令众生解意。乐说无碍,谓辩才自在。九地满心位证得种类生无行作意生身。
十地,主修一切种智——智波罗蜜多。十地把九地之前所修的一切福德、一切的功德来作回向,回向的结果,就在色究竟天宫完成了一个大宝莲花王宝殿。十地坐上宝殿里的宝座而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时,十方诸佛就发动十方世界所有的十地菩萨,带着他们各自的九地以下菩萨眷属,来到这个宝殿里,然后十方诸佛同时伸手放光遥灌十地菩萨以及诸菩萨之顶,十地菩萨便因此而成就受职位的功德,成为法王子——受职菩萨。十地满心时能够为一切众生说法如云如雨,永无穷尽,普益十方佛子,所以十地菩萨又名法云地。
6、等觉菩萨的修证
等觉菩萨应修一切种智,圆满等觉地的无生法忍,进断极微细俱生烦恼障,于百劫中广施内财外财,修集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所须的福德。在这一百劫当中,主要是在修集福德、在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一直在物质世间中,实践无我法——对自己的五蕴完全没有任何执着,使得我执的微细习气能够断除净尽。这等觉如来的修行法门,不是一般能修的;怎么说呢?譬如某甲来跟等觉菩萨说:“我要熬一个药,我的药需要一颗眼睛,把你的眼睛送一颗给我吧!”等觉菩萨就得要当场挖给他,不可以迟疑。等觉菩萨的修行法门就是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
佛经中曾说过:有的出家弟子禀佛说:“世尊!您要入灭了,那我们怎么办?没有人供养,以后修道怎么办?”佛说:“你别愁,我这三十二种大人相,随便一相的福德,就够你们吃喝不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百劫修来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以内财外财来修集无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随便一相的福德拿出来,就够他后代的遗法弟子享用不尽了。
7、妙觉如来的修证
等觉菩萨在百劫于一切所知境中,断除所知障中极微细执着愚痴,及修集福德满足已,成最后身菩萨,住兜率天观察世间时节因缘;众生法缘若熟时,即降神母胎,人间受生,隐其威德神力,现如凡夫,方便善巧示现出家修行,终于菩提树下明心,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现前,确定必将成佛;复于夜后分,曙光将显,明星出时,睹见明星而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圆成佛道。人间舍寿后,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地上菩萨,以诸化身利乐有请,永无尽期,成就究竟佛道,是名大慈大悲大雄大力无上正等正觉——十号具足之人天导师。
如是成佛之道已经略述,要皆依于唯识二门——真实唯识门与虚妄唯识门,而得成办,由斯二门方能成就一切种智。扼要言之:成佛之道须依唯识五位渐次而进,乃至究竟地。 唯识五位之内容依《瑜伽师地论》所述简介如下:
《瑜伽师地论》卷81,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三、见地及通达地,四、修地,五、究竟地。”根据 弥勒菩萨此一开示便知——明心见性乃是见道位。见道之前应先修集几种资粮,称为资粮地或资粮位。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般若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道后,如果明心见性末彻底,还要继续参究,一直到彻底而进入通达地。通达位即初地入地心,正修佛道之始也,通达地仍属于见道位,通达之后就进入修道位。修道位主要是修因果分、差别分、三学分等唯识行。菩萨经过修道位的修行,具足果地智及果地断,究竟无余,故名究竟位——已经成佛。
菩萨的五十二阶位和唯识五位是修学佛道的重要蓝图,未悟之前就要先自我检查到底是缺乏信心?资粮?还是事行?对照检查后就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上努力,如何去用功修行?

(原标题:五十二阶位)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