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20 18:40   浏览:1038  

修惭愧之心、不放逸心

《优婆塞戒经》卷6的经文,内容为:【食已先修惭愧之心、不放逸心,为治身命如疗恶疮。若入村落如刀刺林,摄护诸根修集正念,观察可作及不可作,不生放逸。】(《优婆塞戒经》卷6)在饮食之后,身为修道之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先修惭愧之心,然后要能心不放逸;也要知道饮食,只是在治疗色身虚弱的病,不是为了享受而吃,是为了维持生命、保养道器。如果进入村落时应当观察这六入的一一入,都犹如刀刺一样;因此,应该摄护诸根、修集正念,要把六根摄受好,不要把六根往外放去攀缘;要把正念照顾好,应当观察何事可作、何事不可作,心中不要生起放逸之心。这里所开示的摄护诸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要特别留意的,因为如果对于种种的六尘境界、五欲境界之贪著心,还没有办法淡薄的时候,摄护诸根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证悟的菩萨因为已经断我见的关系,知道蕴处界都是虚妄之生灭法,并且已经可以转依如来藏了;因此,各种境界对于他的影响力就比较低。虽然如此,一些往世的因缘现起时,有时候对他也是会有很明显的影响,因此在面对境界时能够作到一触即止,也是很重要的。  
 
这里面主要在开示惭、愧,与不放逸这几个善心所法。惭与愧属于五位百法、善十一心所法的其中两个,也是七圣财其中的两个;因此其重要性可知。惭愧的主要意思就是说,对于自己错误的行为,能够勇于发露而不覆藏,并且立誓永不复作,因此有惭有愧才能灭罪,以及有向上提升的机会。如果作错事而无惭、无愧,那连一般世间人都无法接受。因此,惭愧是每位修学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善法;如果无惭、无愧的话,那种种之佛法修学就很难谈得上了。而菩萨虽然没有造作恶业,也能常怀惭愧远离憍慢,知道自己尚有许多烦恼无明;知道自己救护众生、破邪显正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要以上位菩萨为学习目标,发起勇猛精进心。
 
另一个善心所法为心不放逸。对于菩萨来说,就是不断的努力为众生作事,努力护持三宝,假使是念佛就得时时刻刻净念相继,如果能够这样,当然能够快速成就道业。因此在《大方等大集经》卷26中开示:【云何名为不放逸?不放逸者名如法住;如法住者如说而住。……善男子!一切佐助菩提之法,以不放逸而为根本。】(《大方等大集经》卷26)因此,不放逸就是要能够时时摄心安住于正法、依教奉行。而所有修学的方法都必须配合不放逸来成就,修学之道不进则退,菩萨既然已经决定要行菩萨道,那就要心不放逸。如果专心在法上用功,那就能够忍受于种种的逆境,因此便能够一步一步往前推进。因此在《显扬圣教论》卷1中开示说:【所有无量善法生起,一切皆依不放逸根。】(《显扬圣教论》卷1)为什么不放逸的角色这么重要呢?因为不放逸,其实它包含了精进、无贪、无瞋、无痴四个善心所法的特性。因此,不放逸对于所有修学者的修善防恶之道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上面我们把《优婆塞戒经》卷6中,这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分作三部分来作说明,从最前面的戒护口业、离恶觉观、不亲近恶友,到摄受恶人,再到修惭愧之心,与不放逸行等,这几点都是在修学中极为重要的项目,也都是在戒法的含摄范围之内,我们应当把它牢记在心里面,可以让我们时时检讨自己,是否有偏离或疏忽这些开示,有问题就随时修正,道业才能快速进展。  
 
因此,今天讨论的这些内涵,如果能够确实履行,那在持戒之后,就可以使善法功德能够日日增长,并且在修行路上能够层层转进;有了戒法的护持,在离恶修善之行,就可以更确实及更有效率。期望诸位菩萨都能够积极修学善法与累积福德,让道业能够快速成长。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82集 持戒与离恶修善>  正国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