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20 18:16   浏览:928  

什么是宗教?

在汉语当中,宗教它本来并不是一个连缀词,也就是说,宗跟教它并不是被连结起来称为一个名词的;在中国的汉语里面,有宗、有教,但是就是没有宗教这个字,就是没有宗教的这个名词。宗这个字,在中国人的信仰里面,原来是跟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宗法制度是一种家国一体的文化型态,这是一种制度的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文化。宗法制度大概是从商朝跟周朝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一直到明清一代,都是一脉相传;乃至于到现在的我们整个汉人的文化社会里面,其实在中国大陆那边经过了这个文化大完以后,虽然是破除了这些传统的制度,但是在中国大陆那边,这个宗法制度到现在还是有它的影子存在的。我们是承袭着汉文化,所以这个宗法制度也一直都在。乃至于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那个地方,从我们闽南移民过去的这些中国的这些汉民族,这些也是有遗留了宗法制度的一个影子。从到处有宗祠、宗庙,就能够看得出来说,这个是宗法制度遗留下来的最主要的社会制度跟制度。从商周到明清的时候,这个宗法制度,也就是说,对于宗庙的这样子的宗法制度的运作,这是在宋朝的时候到达了最顶峰。所以,中国的这个传统的信仰,当然也不离我们现在居住在我们的人民,移民过来这些民众,它基本上都是承袭了这样的一个制度的文化还有社会制度的文化。
宗法制度的最主要的核心的一个地方就是宗庙,宗庙是宗法制度运作的核心。那宗庙的功能有哪些呢?宗庙的功能有祭祀,还有举行重大的典礼,还有决定重大的事情。所以,以前的宗庙那个权力是相当大的。在古时候,宗庙就是在祭祀祖先,乃至于祭祀天地,都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不只是民间有宗庙,乃至于这个皇帝帝王之家,一样是有帝王之家的宗庙,所以皇帝祭祖的时候一样是在宗庙,一样是在宗庙祭祖。所以,这是中国传统的一个文化的思想,中国的一个传统的社会制度还有制度。所以,中国的制度,其实是跟这个社会制度有很明显的关联的。
所以,在中国的这个词汇里面,其实这个宗最主要是指宗法制度,那宗法制度辗转的演变成中国传统的信仰。中国的传统的信仰,还有中国的这些祭祀的这些信仰,其实都是源流于这个宗法制度,但是一直都没有形成宗教这个名词。
但是,宗法制度确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从宗庙能够作祭祀、举行重大典礼。其实古时候的典礼有春祭,有秋祭等两个大祭,譬如说像现在我们祭孔的时候,祭孔的时候这个就是重大典礼,祭孔的时候我们现在是在孔庙;但是以前祭祀----春祭、秋祭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每一个家族的宗庙里面,去作这样的事情,去作这样的祭典。乃至于家族里面有重大的决策要决定的时候,也是在宗庙里面,譬如说家族的族长,过去也是透过这样子的一个决定,来决定族长的权力,甚至于有哪些人有犯家族的重大过失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地方作重大决策的。所以,这个是宗庙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地方,但是从这边所衍生出来的信仰,并没有形成说宗教的这样的名词。
我们从《说文解字》里边所说的:宗者,尊主庙也。也就是说,宗,宗法制度的这个宗,就是尊主庙的意思,也就是说宗的意思就是尊敬、遵从这个家庙,遵从这个宗庙,以这个宗庙为核心,以这个宗庙为最主要的一个祭祀的一个中心。《孔传》里面说:宗,尊也,所尊祭者,其祀有六,谓四时也,寒暑也,日夜也,月也,星也,水旱也。所以,从《说文解字》跟《孔传》里边,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中国的传统信仰跟宗庙的密切关系。
从《说文解字》说宗者,尊主庙也,也就是说这个宗,就是我们祭祀祖先的地方;那《孔传》这边说宗,尊也,尊什么东西呢?除了《说文解字》这边所说的尊主庙以外,所尊祭者,其祀者有六;第一个,谓四时也,也就是说春夏秋冬,寒暑,也就是为了要求风调雨顺,要求能够风调雨顺,能够四时平安,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透过宗庙来祭祀春夏秋冬、寒暑,也透过这个宗庙来祭祀日月星辰,所以说,所祭祀者,寒暑也,日也,月也,星也;所以在这个地方也扮演着祭祀日月星辰的这样子的一个重责大任。譬如说有水灾、有旱灾,也是在这个地方祭天、祭祖,告示祖先,祈求祖先能够庇祐,能够免除水旱灾。
我们从这边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中国传统信仰的这样子的一个源流。所以,这个当中对祖先的尊敬,它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也稳固了以农立国的社会结构。所以,如果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讲的话,这种宗庙宗族的祭祀,是有它稳定社会结构的功能存在;这是纯就整个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谈,而不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谈,我们后面会从佛法的角度来谈这一部分的问题。
但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宗者,尊主庙,还有祭祀有四时、寒暑、日月星辰、水旱,从这边就能够看得出来,这其实还是以为说这个祖先能够赐福、赐祸,这个山河日月星辰能够主宰一切,所以这其实就是离不开因为外我能够主宰一切的外我的我见。那这我见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个我见还是从内我的我见来的。也就是说,因为对于五阴世间不明了,不知道你这个五阴是从什么地方所出生的,不知道你生从何来,不知道你这个五阴,跟你的器世间的共业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就会去遵从这样子的一个日月、星辰、水旱。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讲的话,这基本上就是我见还有我所见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但是,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基本上是有稳定这个社会结构的一个功能。
所以,宗法制度跟它所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是汉民族文化的主轴,而这个信仰文化也是由这样子所形成的。这个信仰的根源,其实基本上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透过宗庙宗法制度的这样子的一个信仰,所以形成了祖先神灵的信仰。
第二个,说因为这样子祖先神灵的信仰,所以形成天道的信仰。从祖先神灵的信仰跟天道的信仰,再由这两种的信仰,辗转因为这样子的交互影响,所以辗转形成各式各样的神灵的信仰还有民间的信仰。所以,原来中国的一个传统的信仰,就是在祭天地、祭鬼神。
在《论语》里面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在指的这个鬼,其实就是祖先,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自己的祖先,你去祭拜他的话,这个就是谄媚的现象。这是《论语》里面所讲的,所以必须是祭拜自己祖先的神灵,所以孔子才会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从这边来看的话,在周朝的时候孔子所主张的,并不是叫大家去祭拜各式各样的神灵。但是,因为众生的无明----当然祭拜祖先神灵也是一种无明,毕竟祭拜祖先神灵,还有隐含着饮水思源的伦理教育的基本的功能存在;如果说以从世间善法的角度来讲的话,它是有饮水思源的功能存在,但是它还是不离开我见的一个相应的一个知见。
到最后透过祖先神灵信仰还有天道信仰,就是说透过对于祖先的祭拜,还有祭拜日月星辰,至祭拜天地鬼神,在这个地方辗转互相形成以后,形成了很多很多的这些天道、鬼神的信仰。这一部分,其实在周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慢慢在形成了,要不然就不会有后面民间传说的封神榜。封神榜其实从商朝到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把祖先神灵的信仰跟天道的信仰混杂在一起了;所以封神榜里面,诸仙诸神列位仙班,这个本身就是天神天道信仰,由祖先神灵信仰跟天道信仰所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说的,这种信仰其实就是把我们社会的力量,投影到这个封神榜里面的仙班仙位里面去。其实说起来也是非常的有趣,这个就是众生的一个无明所形成这样子的一个的信仰。
所以,综其所有一切信仰的中国传统信仰,这样的一个演变的过程,宗法制度终究从来没有以宗教来相称,所以宗教这个名词,在宗法制度的这个文化底下,一直没有以宗教来相称的。宗教这个名相、宗教这个名词,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才开始有这个宗教的名相呢?为什么会用宗教来称呼这个信仰呢?
这是因为佛法传入中国以后,也就是说,佛法从历史上所记载的东汉明帝开始传入中国;但是,佛法其实不是从东汉明帝的时候传入的,史实上的记载,也就是说官方的记载,但是官方的记载之前,一定是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流传。从佛法传入到中国以后,才慢慢的有宗教的这一个名词产生。因为佛法进到中国以后,慢慢的普遍的形成中国民间的一个信仰的对象;慢慢形成一个信仰的对象的时候,因为中国原来没有宗教的这个名词,就透过佛经里面对于佛法的义理的解释来说明宗教;所以宗教这个名词,就慢慢的在佛典里面产生了。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85集——佛教是不是宗教?(一)> 正文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