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20 18:13   浏览:957  

怎么忍辱?

我们因为无始以来的瞋心就是很重,所以不能够安忍;所以不能够安忍的话,就要去想自己瞋心起来要如何对治。第一个,你可以去想:瞋心它会不会有果报?有。瞋心的果报是什么?瞋心的果报最重的就是地狱。那如果说我不要去地狱,可不可以?可以啊!你可以在人间受类似地狱的果报或是说受瞋的报。那受瞋的报好吗?比如说,一个人受瞋的报是怎样?他的面相就丑恶,因为相由心生,你喜欢生气,将来的相貌就会丑陋;或是说将来就会多病,因为瞋要让你的身心受到痛楚。
所以,如果说这件事情你不应该受到骂,不应该受到侮辱,你说可是我受到侮辱啦!那你何必用自己的业报来更加惩罚自己?你受了第一种辱已经是多余的啦!为什么?因为你本来不应该受辱,结果你还起瞋,跟对方来互相的战斗,或是互相的辩骂,互相的打骂;本来你应该没什么事,顶多他骂完就算了,结果却导致未来不可爱的这种业报苦,不论是不是到三恶道,或是要在人间受种种苦,那就没有必要啊!我们看阿修罗,他因为有对于众生的一种慢心、斗争性,所以,他虽然可以生为天道阿修罗,可是男众的面貌就没有那么好,就是因为这业报相,还是会在这未来身有果报出来。
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既然不是我的错,我就不应该生气,更不应该生气,绝对不要生气;因为生气的话,等于是拿别人对我的瞋怒或是打骂,然后由我自己再加一倍甚至加好几倍的惩罚。
所以,瞋它的报处这样不可乐,所以我不要起瞋。
所以,透过这样的观察也可以知道说,原来忍辱是要忍住自己的瞋;因为自己的瞋没有意义,而且它对事情没有帮助。比如说两个人互相在解释一些事情,当有一个人他就抓狂了,他就讲过去的事情怎么样,你对我不好或是怎样怎样;另外一个人如果是也随之起舞,他无明火也上来,说你以前也是这样这样。那这两方面都会因为瞋而受到未来的苦果,他们本来是由闲谈然后在谈论一件事情,结果最后扯到过去的、已经发生、已经结束了、已经灭掉了这个东西,他们对这事情还纠缠不舍。所以,这种瞋实际上是给两方面带来不可爱的这种果报,而且对他现下要谈论的这个事情没有帮助。
所以,菩萨对于就事论事的,就应该还是就事论事,然后用种种方便;那些不愿意就事论事的,我们就可以减少自己的言论,那也不用说什么忍气吞声。就是说,只要对方能够堪忍你离开现场,你就应该直接先告个假,然后方便从那里脱身,不要让他的瞋恚之心再起来。
所以,忍辱就是看自己的瞋心是不是能够降伏。本来,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这样我们就要知道说,应该来安忍众生的种种不可爱的种种的性障;可是,但是在这过程中有时候却是没有办法,因为七转识的运作非常的迅速,会让你措手不及,一句话就已经开口了。本来,其实在戒波罗蜜也提到,在戒波罗蜜在讲到贪瞋痴的时候,贪是用其他方式而不是直接说戒贪,这个痴也是;可是对于瞋呢,佛陀没有让大家转圈的余地,就直接说瞋,你不可以故瞋,你不可以故意起瞋。什么叫故意起瞋?就是你已经知道瞋了,可是你还是继续;就是说你已经警觉了,你也知道说我不要继续瞋下去,可是你最后还是跟着瞋的这个作意一直追着对方打。所以,这样的话就是属于犯戒,犯菩萨戒。也就是说,菩萨应该对这个地方是应该谨慎的。
然后,到了忍辱波罗蜜的时候,还是要说瞋,因为这个瞋真的是很难降伏。然后,我们可以透过事后检讨。比如说已经发了脾气,那也没办法,已经发了,那我们可以事后来忏悔,来向当事者忏悔,说:对不起啊!我刚刚实在是我就是脾气不好,然后讲话多有冒失。那我今天跟你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类似这样。然后,在诸佛面前也应当这样说。
因为瞋它会阻碍许许多多好的因缘,对于许许多多的因缘,它会断了这个菩萨的善根性,它会让一个人在修学佛菩提道的过程中渐渐无法安忍。无法安忍什么?无法安忍:众生怎么这么无理,众生这样没有道理的话,他难道不晓得吗?也就是说,在这种无理又无理,无理的不断地过了日子,最后这位菩萨就可能会退堕。退堕不是说他堕入三恶道,是说他最后不想修学佛法了,他只想修学佛法中的解脱行。也就是说,佛法他当然本来知道是要真实第一谛要亲自证得;可是他觉得说:这条路太艰辛了,我穷苦了这么多年头,我度不到一位众生!这些众生最后都会直接跟我翻脸,我不论是用怎样的心对他们,他们最后都是背弃我,最后都对我不以好的脸色;他为了个人利益最后都放弃学佛,然后他们会继续找其他的。我所度的最后结果竟然没有半个人愿意来跟我修学!我即使了解这个法,也来亲证这个法,可是却没有真正可以让我的法可以度到一个人的用武之地。所以,这样的人他心里面就心灰意冷,他想:菩萨道这么难行,我还是算了吧。因此就可能会退堕。因为他在过程中起了种种的瞋心,瞋心以后,发现最后瞋到没处去,最后就灰心了;灰心就把自己佛道给葬送了,就会变成声闻人,然后以后,以能够入灭作为他解脱的职志。然而,我们说过,即使是阿罗汉能够入灭,他终究还是要怎样?还是要回到佛道来。所以,这个波罗蜜法还是要修学。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060集 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正益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