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19 15:25   浏览:931  

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优婆塞戒经》的种种的深奥的道理,这是属于大乘第一义谛法,今天子题是更有四事来求菩提。
我们来看看经文: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
那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首先第一件事情就看到世间人,有得到他的利益好处的时候,不管菩萨对这件事情是不是已经可以心生远离,已经不再缠缚于这世间法的利益,都应该为众生感到欢喜、为他庆贺;而不是心里面生起种种轻蔑,乃至于嫉妒怀恨或是种种不随喜的这种心情。
第二个是常乐称赞他人的功德;就是说对于他人如果有在世间的功德处,乃至于出世间的功德法财,能够做出一些事情来,菩萨应当当他的面以及当着所有人来为他赞扬、来为他称赞。这和前面的事情有所不同的是,因为功德处跟众生的利益,有时候并不完全相同;在许多的地方,功德是自己有所修行,乃至于说有所利益他人,并不是只有个人得到自己的好处,自己在眷属或是在名利上得到了好处。然而菩萨却不介意,我为众生感到欢喜,应当想说,这生死中有很多的难过的地方,生死中有很多艰困的地方,所以众生能够得到好处,愿意能跟你分享,这样的话你就应该为他来欢喜;乃至于听到有人得到这样好处,你都应该能够产生随喜的心。
第三者就是菩萨在这过程中,要常常自己修集,修集什么呢?要对于六念处这样来作观行,就是除了端念三宝的功德以外,还要念戒、念施、念天,从持戒、布施以及生天之法,然后来自己领略佛法的妙处,这个就是属于菩萨应当常乐于修集的事情。
第四者菩萨应当为众生来说生死的所有的过咎,自己也要从这生死的这些痛苦中能够出离,所以要勤说;你能够勤说的话呢,就可以将来可以不断的乐说,不会有所疲倦。
所以这四者就是菩萨如何产生世间的利益,以及菩萨可以安住,因为一般人觉得修行就是一个苦行,尤其前面的四法在说:你要亲近善友,接近善知识,然后要能够心志坚定;对于难以修行的法自己要心志坚定,继续的往前修持,乃至于对于一切众生要心怀慈愍。这样的法有时候你作久了,但是心并没有办法安住,许多的时候你见到他人得到了比自己更好的好处的时候、更多的利益的时候,你心里面反而会起了很多的烦恼、很多的想法,想:我自己是修行人,我也受过菩萨戒,为什么这样好处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反而是这样的人?他前辈子有种种等等。如是在这些过去的业报在猜想,乃至于自身的业报在猜想,乃至于起人我见,对于他人和自己,还有自身的这些事情起了些烦恼。因此这样就没有办法安住在第一义谛法中,将来就容易退转自己的佛菩提道,不容易持守自己的本来的初自的一念----希望能够成就佛果,这就是因为心里面对一切诸法并没有随生欢喜。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得到一些好处,只要他并不是很过分,很过分就是说他不是透过贪赃枉法,或是种种这些不利益他人的事情而得到的好处,我们应当心里面转变,替他感到欢喜;而不要一口气就马上说:你这些都是生死法,你喜欢这个将来会如何如何。这样泼人家的冷水,这样是不好的。所以要安住于这世间不管是哪一个法,你都要从中去作这样的简择,简择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可以安忍众生能够得到利益。
再来就对他人虽然做了一些微薄的功德,你心里面要真正能够称赞他人,能够在许许多人面前来称赞他,乃至于想办法去说这样的好处等等。让这个人以及他人能够听闻这样的功德法财,将来可以一直继续地做,乃至于模仿这个人的功德,然后做出更有利益于世间的、出世间的种种功德。所以菩萨应当为之欢喜、常乐于称赞;不要吝于赞叹别人,而心里面反而起一种想法,说: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样做我也会啊!只不过我没有时间去做。然后心里面甚至还想:他这样做的话他是别有居心的,他可能是为了些特殊的目的,并不是他真心的想要做这些事情。也就是说菩萨如果在这过程中,都是怀抱这样没有办法去随喜他人的心情,没有办法对于他人的鲜薄的、鲜少的、少有的这样的一点点功德,都没有办法随喜,这样菩萨是没有办法安住在任何一个世界的。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036集 更有四事来求菩提> 郭正益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