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19 15:15   浏览:692  

欣慕贤圣,亲近三宝

要学佛,我们就应当欢喜贤圣的身口意种种教导,及种种的智慧与德能,可以让我们留下修学佛法的种子。所以,我们应当让家里面的亲人以及朋友,让他们来亲近佛法,虽然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学,可是未来这些种子终究会发芽,他们就可以因为这些萌芽的种子而自己想要亲近佛法;就可以在亲近佛法的过程中,最终决心修学佛道且最后能够成就,也就像恒伽达一样,从大臣看着别人能够成就,看着别人得道证果,而最后可以发心来修学。所以应当如是志向坚定,即使亲人来阻挠自己修学佛法,这样也没有关系,因为佛道不是一天一夜就可以成就的。如果今天有人来阻挠我们出家,或是障碍我们学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去想:自己的因缘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在家、出家都一样可以学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来积极地护持这个正法,不一定说一定要自己到寺院中去出家,如果我没有那因缘,我们就鼓励他人可以出家,或回向他人能出家而来成就他人,也可以成就这些果德。这样不是很好吗?再用这些所生起的功德、福德来回向自己,发愿未来我可以在自己如愿遇到 佛的时候,让我可以出家。若这样,即使是贤劫的这一尊佛,你没有办法如愿在祂的座下修学,或是很难有一次的机会,这样也没有关系;接下来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


  尤其今天我们来到了末法,在末法中我们离开 佛已经有一段很久的日子,现在我们虽看不见佛身,可是我们能够一样地可以看到 佛所留下的经典,及 佛所留下的这些戒律、威仪轨则,这些让我们可以仰慕如来。尤其如来有说过:当你看着佛像(不管是木雕、石雕乃至于画像)就应当生起仰慕心,就应该生起恳切心,如同 佛陀亲临,不要有别想,这样两者〔编案:指现前供养应身佛或于佛像前供养,以这两种方式供养 佛陀〕你供养礼拜的功德是一样的。所以出家、在家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来亲近如来,不要到要死的时候,才来想要再投胎〔编案:指如同恒伽达那样,重新投胎再来学佛〕。

  恒伽达的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是在怎样的困境底下,总是会有出路的;他之所以不死,就是因为有护法菩萨的存在。在佛世有许许多多的菩萨,他们变化成帝释,变化成天王、天神、鬼神,然而却不要我们真正地去崇拜他们;因为天地人间的鬼神都不是究竟的,没有一个真正的究竟法可以在佛世的时候,还可以相伴着、相随着出现,唯有 如来才可以演说这样殊胜究竟的大乘第一义谛法,而且能够也示现方便的小乘法这样的道理,让一切的人都可以就他的心性、种性而能够得到利益。

  所以我们应当要去想:中国从古代以来就接受到佛法的熏陶,所以我们也渐渐远离了对故事中的庙神之崇拜,大家也都知道 佛陀是非常尊贵的;所以即使是在小庙里面,他们也慢慢地改供奉佛像,甚至是儒释道等等都放在里面一起供奉,这就代表说他知道佛法的可贵。从历代以来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开始学佛,也想要出家来学道,甚至修习禅法想要开悟,这些的过程中让我们知道鬼神真的都不是究竟的。如同故事中,从在人间的这个庙神,辗转到天神、到天王,最后到玉皇大帝,都还是拘系在这个生死的我见之中,他们没有办法舍弃他们的身见,所以他们〔编案:在业报报尽以前〕就会被局限在这个鬼神身中〔编案:也包括天人的天身之中〕。

  虽然我们今天知道他们都是在示现的,但也是启发我们:我们确实不应该继续走这样的迷信的道路,而应该走向正信。就像是 佛陀当初示现为悉达多太子一样,祂父亲也是要阻拦祂出家,后来悉达多太子跟祂的父亲说好1(祂父亲最后发现若没有阻挠的情况下,可能再也没有办法让悉达多太子回心转意,就出了一个难题,说只要你的妃子能够怀孕,这样你就可以出家。佛陀在那时候就示现〔编案:依于不可思议的自在力示现〕,而让妃子怀孕了)2,在那情况下〔编案:指完成了祂父亲的要求〕,所以也就可以如愿出家了。因此当我们在佛世的时候,遇到诸佛时能够出家是最好的;因为诸佛透过祂的身教、言教让你每一天都可以看见祂的身影,那种感化的程度不是一般的情况可以比拟的。

  未来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会出现于此贤劫人世间。当我们经历过末法之后再回到这个人间,是从兜率天跟着 弥勒菩萨最后身降生于人间的时候,我们应当好好的来出家、护持 弥勒佛的正法;等到 弥勒佛祂示现灭度之后,世间又开始慢慢地混乱,那我们也继续要护持这个末法期,让佛法的恩泽可以广及所有的大众。让大家可以跟故事中的恒伽达一样,可以得到小乘极果;并让恒伽达〔编案:意指欣慕小乘解脱道的学人〕也可以经过转换,而发起大乘菩提心,决心求慕大乘道的佛果。

  菩萨就是这样,在欣慕圣贤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往前进。恒伽达由于欣慕小乘的道果,所以他今天可以得到四果阿罗汉;再经过 释迦牟尼佛所开演的法教以后,他就会接触到不可思议的大乘法。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他就是因为没有 佛陀来亲自跟他说大乘法,他对于世间的一切人所说:这个是大乘法,这个大乘经典,这是大乘教。他心里面起怀疑。

  但我们在这边要奉劝诸位:对这个事情你先不要开口来否定,若你有一些怀疑,不如说你把那些怀疑先放下来,至少 佛陀是真实的,你应当积累更多的功德,欣慕圣贤,像恒伽达一样;并希望能够成佛,能够修学像佛一样的佛果,以此来发愿;从这个发愿的过程中,希望能够见佛。这样的话,你来亲受如来的教诲,在教诲中就可以慢慢了解到 佛的甚深教法是不是只有小乘的四圣谛?是不是只有小乘的声闻法?还是二乘的缘觉法?到底声闻法和缘觉法是不是究竟的?你自然到那时候就可以知道!贤劫既然有 弥勒佛存在,这连《阿含经》也不否定〔编案:指贤劫中的第五尊如来 弥勒佛的存在,这是在《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诸经中多所记载的事实〕,我们是不是应当来好好地敬信三宝呢?〔编案:指究竟的大乘三宝〕

  -------------------

  1《方广大庄严经》卷 6〈出家品 第 15〉:【尔时,佛告诸比丘:菩萨于静夜中作是思惟:‘我若不启父王,私自出家有二种过:一者、 违于法教,二者、不顺俗理。’既思惟已,从其所住诣父王宫,放 大光明,一切台殿、楼阁、园林,倍增严饰光明照曜。王遇光已,寻便觉寤,谓侍者曰:‘此为何光?夜分未尽,岂日光乎?’侍者答言:‘非日光也!’重以偈颂而白于王:‘台亭及楼阁,墙壁与园林,众影悉不生,故非日出光。鸳鸯及翡翠,孔雀迦陵伽,群鸟未翔鸣,故非日出光。此光甚希有,昔所未曾见,能令心喜悦,除热得清凉。应是胜德人,垂光照于此。’时,王从卧起,详观于十方,乃见菩萨身,威德无有上。深心极尊重,将欲申恭敬,菩萨以神力,固不令王起。长跪而合掌,前白父王言:‘大王莫愁恼,勿 与我为障,今者愿出家,唯垂见哀许。’王时闻此言,思惟设何计?涕泣向菩萨,而作如是言:‘大位及国财,一切悉能舍,除去出家事,余皆无所惜。’菩萨以妙音,重白父王言:‘窃有四种愿,未称于本心,大王若赐者,当断出家望。一愿不衰老,二愿恒少壮,三愿常无病,四愿恒不死。’王闻是语已,而告菩萨言:‘此事甚为难,非我力能办,诸仙虽劫寿,终归于坏灭。谁离生老死,独求常住身?’菩萨答王言:‘四愿若难得,今但求一愿,更不受后身。’王闻菩萨言,爱心稍微薄,而作如是说:‘我今亦随喜,利益诸众生,令汝愿满足。’虽发如是语,心犹怀热恼。尔时,菩萨闻是语已,欢喜而退,虽复往来,人无知者。】《大正藏》册 3,页572,上29-下13。

  2《过去现在因果经》卷2:【王语太子:我昔既闻阿私陀说,及众相师并诸奇瑞,必定知汝不乐处世。国嗣既重,属当相继,唯愿为我生汝一子,然后绝俗,不复相违。尔时太子闻父王言,心自思惟:大王所以苦留我者,正自为国无绍嗣耳。作是念已,而答王言:善哉,如勅!即以左手指其妃腹,时耶输陀罗便觉体异自知有娠。王闻太子如勅之言,心大欢喜,当谓太子七日之内必未有儿,若过此期,转轮王位自然而至,不复出家。】《大正藏》册3,页 632,中10-20。

 

------ 正觉电子报第140期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006集 恒伽达----心欣慕圣贤> 郭正益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