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18 18:05   浏览:1045  

如何理解“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

马鸣菩萨在论中就接着说了:
【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是故诸法从本已来性离语言,一切文字不能显说。】(《大乘起信论》卷1)
若离妄念这个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如果能够理性的信受一切众生果报,皆是由众生的自心如来藏所出生、所建立、所长养,众生一向都是住于其自心如来藏中,从未离开过,而如来藏真实如如,不对六尘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中生起妄想、妄念,不觉知自我;六识心及意根末那识因为无明,才会对五蕴以及六尘境界生起妄想分别,对五蕴生起颠倒想,而误计为真实我与我所,那么就能够知道若离妄念的真实意思了。所说的妄念,其实指的就是对五蕴----色、受、想、行、识以及六尘诸法颠倒想所生的我见与我执,有着我见与我执与无始无明,才会对六尘境界生起分别而有爱憎取舍等等差别之相。如果回归如来藏法身界的真如相貌,祂一向不于六尘动心、动念、觉知、缘虑与忆想,是没有种种境界差别之相的。这也说出了一个重点,如果想在意识觉知心的层面,运用数息、或者看空、或者放下一切我所烦恼,制心一处要让意识不在六尘攀缘,远离妄念而灵明觉了,仍然是属于境界差别相;因为灵明觉了,它就是透过修定的方法,降伏种种杂念而让它成为制心一处;种种杂念也是境界,制心一处也是境界,只不过一个是什么?一个是比较散乱的境界,一个是比较制心一处、比较轻安的境界,所以这两个当然是有境界差别相。而这里所说的妄念,其实离刚刚我们说的妄念,其实离太远,因为这种妄念还是一样建立在我见、我执之下所产生的,而根本触及不到对五蕴虚妄想、颠倒想所产生的妄念;意识心现起,祂可与六尘或者单一法尘相相应而有境界差别,这个就是意识的特性而无法改变,所以意识心祂存在的时候,无论是在六尘中或者定境中的细意识,乃至极细意识,祂都必定与境界相应而有分别与觉知,因此意识心有妄念或者无妄念,未断我见或者已断我见、我执,都与境界相应而有境界差别相。
这样的解释说明,就是要让学佛人知道,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所说的绝对不是单纯在意识有念、无念的层面,因为意识在有念、无念的层面,是否已经离开了我见、我执,这还得检讨;如果说是在具足这我见、我执而来想要说让自己的念头能够消灭成为无念,那还是属于无明。所以说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所说的,只是如来藏法身界所出生的五蕴众生,虽住于法身中,却因为无明痴暗而生起虚妄想,颠倒计着虚妄法为真实我,造作三界生死之业;但是法身界的真实与如如,不会改变、不会动摇,永远没有五蕴的虚妄想、种种妄念。从众生的本源如来藏真如心来说,祂是没有任何境界差别之相的,心真如的本来相貌,祂就是这样的。所以已经开悟找到真如心如来藏的菩萨,转依如来藏以后,当时意识离开了对五蕴的虚妄想,现观真如心离妄念而没有境界差别之相;这个也是开悟的菩萨一个很重要的现观,他要知道他自己的意识心有妄念、无妄念的情况,他自己都很清楚;可是他也知道,他找到的如来藏是永远没有妄念;没有什么妄念呢?没有在分别有没有我自己、有没有我所、有没有喜好、有没有厌恶,永远没有观察自我、不觉知自我,当然不会起任何对于所谓我与我所的妄念;同时他找到自己的自心如来从来不与语言相应、不与六尘见闻觉知相应,当然不会生起任何的妄念与妄想;同时自己的自心如来虽然出生了五蕴,可是却从来不把五蕴当作是祂所出生的,所以完全没有任何意识心所拥有的这些虚妄想,则无意识心在六尘境界中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所以我们知道如来藏一定没有像意识心一样,在六尘五蕴中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所以显境名言的了知,一定是属于意识层面的,有显境名言的了知,所以才有进一步的语言文字----表义名言出现。了知及语言文字其实都是意识心相应的境界,但是自心如来从来没有这些起念、分别,以及所谓的显境名言以及表义名言这些心行,真如心如来藏既然不于六尘境界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当然祂是远离语言文字了。
五蕴诸法都是住于真如心这个法身界中,以法身界为体才有种种的运行功能。若以唯一法界真如心的本住法相来看五蕴诸法,当然可以说,因为这样子,所以诸法从本以来,法性就是离语言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文字都到不了真如心的本住离语言的境界,就算已经得到四无碍辩的 佛陀运用世间所有最胜妙的文字,也仅能指出真如心的所在,但是祂却不能用文字将真如心的离语言境界显示出来;就像一切的文字,都仅是指月之指,指头指出了月亮的所在,而指头并不是月亮一样的意思。在经中 佛陀经常教导佛弟子们要依义不依语,也就是要依于这个法无能说所说的义理,而不是要依于这个语言,这个语言本身在指向那个义理,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法身界祂离语言文字,虽然不能用文字将祂显示出来,但是实证法身如来藏的佛菩萨,却可以用文字将祂的法相描述出来,让菩萨建立正知见,并在亲证以后随着知见而观察验证,那么这样的正知见就非常重要了!也就是这正知见,他一定要先对所谓的真心、妄心的差别要认识清楚,同时要知道妄心的部分都是在五蕴法中;绝对不会说,五蕴法中能有一丝的心祂是属于真心,有一丝一毫的现象祂是属于真心。譬如有人会想说意识觉知心祂的这个细心,祂是属于真如,或者有人会讲说潜意识的某一种状态,祂是属于真心。这样的情况之下,等于是偏离知见了;因为在正知见方面,就是一定要正确地在所知所见上让自己明了,对于妄心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地清楚祂完全是属于五蕴中的法,如果不能如实地认识五蕴法中的所谓妄心的内容是哪些,那么他的正知正见,就等于是有缺乏;如果不能真正认识妄心,那么对于真心的部分,他就完全不能信受。当他完全接受原来自己的五蕴法中的心,没有一丝一毫的真心的本质存在的时候,他才能够彻底地断除我见,只有把我见断除了,他才会生起想要寻找真实心的这样的念头;如果我见不断,就会以我见为依靠,依靠这个我见,然后来追求、寻求,结果所追求寻求的都是错误的,那就不叫正知见。而且亲证以后还要随着自己所经历的知见来验证,譬如说开悟以后还要验证自己找到这个真心,到底是不是属于妄心的一部分?是不是某一个相貌很像妄心?一定要完全不同,才能够叫作验证,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真心、妄心的种种差别相貌。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 <第024集 心真如是大乘法门体(二)> 孙正德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