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9-04-24 08:53   浏览:708  

一念无明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概说”在前一集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佛法中的无明分为三乘菩提共摄的一念无明,以及唯有大乘菩提所摄而不共二乘与通教的无始无明。这一集之中,我们要进一步来探讨一念无明相关的问题。
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称为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以我见为根本而产生的,包括我见与我执在内的无明。而我见与我执无明为什么在大乘法中会被称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就是在未断除一念无明烦恼之前,必定是一念才刚刚灭了,次念又生起,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之后,住在等至的境界之中,忽然一念我见或我执的烦恼生起,由于这一念心动,就会让意根、意识不能永远灭除,以致不能入住无余涅槃的真正无我境界中;这样一念又一念继续不断的生起,导致蕴处界我不能断除,因此就流转生死不已,所以称为一念无明。
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可分为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住地”的意思是说觉知心所住的境界,也就是说,住于一个境界中,不能了知这个境界是虚妄而执着不舍,所以称为住地。像见一处住地,就是住在有一个我的见解中,误认为五阴的全部或部分是恒常不坏的真实法,而以之为我;那欲界爱住地,就是住在欲界色、声、香、味、触五欲的境界中,对于五欲境界执着不舍等等。四种住地,其中见一处住地烦恼属于见所断的烦恼,又称为“见惑”,就是我见;那后面的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无色界爱住地,这三种烦恼都是属于修所断烦恼,称为“修惑”或称为“思惑”,就是我执;这四种住地烦恼合称为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无始劫来一向都与世世的见闻觉知心刹那刹那不断的相应,能生一切世间法中的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烦恼障,所以一念无明是烦恼障,是烦恼的名称。以下我们再详细的来分别加以说明。
首先呢,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而执着于“见闻觉知心的体性是实有法,是常住不坏法”的这种世间颠倒知见,然后以这样的虚妄见为真实正确的见解而执着不舍,不肯修正;住在这样妄想所想的法之中,来看待世间一切法,就称为见一处住地,也就是二乘菩提所说的“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缚结中最主要的我见。这见一处住地无明呢,会障碍解脱道见地的生起,障碍众生不能断除我见,所以又称为见惑,是说依错误的恶见而安住的意思。在大乘法中,如果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待世间一切法,进而揣摩猜测涅槃实相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误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作为实相心如来藏,那也是摄归见一处住地;因为这种恶见是由错误的见解而产生的,持这样见解的人就是住于恶见一处之中。
那第二个是欲界爱住地,又称为欲爱住地。所谓欲爱是指欲界的贪爱,是贪爱欲界色、声、香、味、触五尘触的乐受,乃至于恐惧不能觉知欲界中的苦触;因此,贪爱欲界中种种的苦、乐、舍的触觉,恐惧失去这五尘的触觉,就是欲界爱。欲界五尘法的贪爱会使众生轮转欲界中,不得脱离欲界。那欲界是函盖欲界六天、人间、畜生、饿鬼、地狱道,还有修罗道的众生也包括在其中。对于欲界六天和物质世间的色、声、香、味、触,以及这五尘引生的各种法的贪着,主要为男女细滑触的贪爱,其余四种则是次要的。欲界众生除了极少数乘愿或者受命而来的菩萨以外,都是因为贪爱欲界五尘而被它所系缚,因而轮转于欲界中。欲界众生必定因为这种贪爱而住在欲界境界中,所以说是欲界爱住地。
其次是色界爱住地,它所说的并不是说人喜欢爱好种种的形色,而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或修道的人对于色界天的境界(也就是初禅到四禅的这些境界)的贪爱。就是贪爱初禅等至位、等持位中胸腔乐受;贪爱二禅等至位的制心不乱、住一识处、离于五尘、心喜涌动;贪爱三禅等至位中住一识处、离于五尘所生心喜以及身乐,贪爱三禅等持位中的心喜、身乐境界;乃至贪爱四禅等至位中离微细想微细念、离身乐触、离心喜、离了息脉、无苦无乐、也无极细微的舍念舍受境界,误以为就是无余涅槃境界。这四种色界境界的贪爱,就是被色界境界所系缚,不能超越色界境界。
古时外道住于初禅到四禅境界中的非常多,都自以为已经证得涅槃,这就是外道“五现见涅槃”的后四种。都是被色界爱所系缚,长时住于色界境界中,舍寿之后必定生到色界四禅天以内,以为这样的境界就是涅槃;像这样长住于色界境界的缘故,所以称为色界爱住地,或简称为色爱住地。至于外道五现见涅槃最粗重的第一种,就是以欲界五欲境界为涅槃。
再来说,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的第四种是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有”不是指此物为我所有的有,这里所谓的有是说还有一个心在。我们修学禅定,断除色界爱烦恼,超过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进入无色界的时候没有色阴,但是有受、想、行、识四阴;这受、想、行、识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心——能知能觉的意识心以及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这也还是三界之中的有。修行人已经没有欲爱、色爱,但是能知的清净的心还在,还是三界有,所以称为“有爱”。也就是说,对无色界的境界、对于能知能觉、常寂常照的心的执着,就是执着空、明、无尽觉知的心为不生灭的真实心,那就不能解脱,这就是有爱住地。
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定中的微细的离念灵知心,以之为常住不坏法,误以为安住在四空定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这样的安住不舍就称为有爱住地。执着贪爱无色界境界的禅定修行人,以为有身就必定有坏,因此舍寿后灭掉了对色界天身的执着,生到无色界天中,长时住于觉知心一念不生的境界中,乃至极微细的念也都没有。然而,觉知心还是有生之法,有生则必定有灭,不是真实能出离三界的法;长住于这个法中,所以称为有爱住地。因为极微细的离念灵知乃是无色界有,仍是三界有的境界;执着这个极微细离念灵知的觉知心我,不肯自我舍弃,不肯自我灭除掉,所以不能进入涅槃,不能出离三界生死。
而这一念无明的根源呢,就是阿赖耶识中蕴集的无量无数四种住地烦恼的善恶业种子而生起的无明;因为阿赖耶识里面含藏无始劫以来造作熏习的善恶业种子,这些种子归纳起来就是四住地烦恼。阿赖耶识里面的这些烦恼种子尚未转化清净的缘故,所以随时随地会生起一念妄想、妄念,因此称它为一念无明;也就是说,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它是从阿赖耶识中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种子而来,并不是从见闻觉知灵性而来。
像《菩萨璎珞本业经》,世尊曾这样子开示,世尊说:【善惑二心起欲界惑,名欲界住地;起色界惑,名色界住地;起心惑故,名无色界住地。以此四住地起一切烦恼故,为始起四住地。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
意思是说:修善以及造恶,但是不明白真心本性,所以不明白五蕴空相,因此产生了对于五欲之中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无明,以为它真实有,不知道它的虚幻性,因此生起了欲界惑,这叫作欲界住地;那么对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色界天的境界,不明白它的虚幻,因此产生了执着、无明,这叫作色界住地;进而对于我们见闻觉知心和寂照心的虚幻不明白,以为不住在世间的色、声、香、味、触里面,只剩下一个清净心在,一念不生,认为这样的境界就是解脱,不明白这个心还是虚幻的,所以称为无色界住地。以上是大乘经典《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 世尊为我们解释四住地。
世尊又进一步解释说,这四住地的无明生起一切的烦恼,这种烦恼叫作“起烦恼”,就是一念无明烦恼。接着,世尊又说:在凡夫众生尚未明心见性之前,都会生起一切烦恼,都属于起烦恼,都不会与无始无明相应。所以,凡夫众生都只有起烦恼,起烦恼则是从四种住地无明而产生的。这四种住地的烦恼之前,没有任何一法能生起,没有任何无始无明现起;除非他开始修学大乘法,而想要究明法界实相,这时才与无始无明住地相应。
所以我们说,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不是从见闻觉知灵性来,它是直接从阿赖耶识中蕴集的无量与七转识相应的四种住地烦恼的善恶业种子而来,这也跟《胜鬘经》中圣教相符合。在《胜鬘经》中,胜鬘夫人向 世尊禀白说:
【住地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此四种住地,生一切起烦恼;起者,刹那心刹那相应。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就是说,众生觉知心所住的境界有四种;四种住地烦恼会出生一切的起烦恼;起烦恼之所以被称为“起”,是因为这一类烦恼都是在生起的每一刹那中,有觉知心意识及意根在每一刹那都与之相应。如果有烦恼是与觉知心不相应的,那种烦恼就叫作无始无明住地。
再者,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所生起的起烦恼,是说生起了以后会使众生沈沦在三界中,是众生可以相应到的烦恼,而且是与分段生死相应的。比如见一处住地是我见、三缚结,我见会使众生不断地从自我出发,而生起一切的贪爱、厌恶、憎恶、欢喜等等这些的心行;这些心行的生起都是从“觉知心常住”的错误认知以及对于三界境界的贪爱而生起的,所以就叫作起烦恼。其他的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住地也是一样,凡是从意根与觉知心生起的烦恼,都叫作起烦恼。这种烦恼都属于四住地烦恼所摄,都是三界中的烦恼,都是与三界境界相应的烦恼;就因为这种烦恼生起之时,每一刹那都跟觉知心相应,所以叫作起烦恼。
至于无始无明住地则是觉知心所不相应的,一切众生都不与无始无明住地相应。无始无明住地是说对于法界实相不能了知的无智境界,是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但众生觉知心从来不与它相应,这种无明也是二乘圣人从来不曾相应过的;要到他们想要确实探讨无余涅槃中是什么境界、想要亲证一切法界中的实相时,才会相应到,却都还无法打破它;只有回心大乘而修证到了如来藏,才算是打破了无始无明。可见,无始无明住地是一切外道、一切凡夫、一切二乘圣者所不知道的。有关无始无明的意涵,我们将在下一集中再为大家详细说明。
现在回到一念无明来继续说明。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的每一住地烦恼都必定会使意识不断的现起,意识若不断的现起,那离涅槃解脱的境界就非常非常的远,可以说是遥不可及。必须是超越意识境界的才是取证涅槃的方法;四种住地烦恼既然必定导致意识现行不绝,就无法证得涅槃的境界。因此,慧解脱阿罗汉断除意识心的自我执着,俱解脱阿罗汉断除意识心现行的习气外,进而断除了意根的受与想心所法,取证了灭尽定;然而,诸多外道虽证得四禅八定具足,却因为不知道这个道理,不知道应断除意识心的执着,就永远堕在四住地的世间境界中,不能真实证得涅槃解脱。
但是一念无明是无始有终的,是可以断尽的;像缘觉辟支佛和声闻阿罗汉都已断尽一念无明,而使一切的妄想烦恼永不再现起,正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因此,一念无明如果已经究竟断尽,那么尽此一生就必定永远不再现起。反之,如果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就算修得非想非非想定,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中;八万大劫之后突然又生一念,仍然会随着在生到非非想天之前所造的业行,而继续的下堕到欲界乃至三恶道之中,要继续的在三界六道之中,一生一生轮回生死不停。
今天我们为大家说明这个一念无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探讨到这边。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概说【共130集】> 102、一念无明 正源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