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12-27 19:05   浏览:1507  

中道、中观(法相辞典)

中道、中观

中道
 

1、如来藏非断非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无形无相,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与五蕴和合似一,然非一非异。故名中道。此第八识如来藏心是大小品般若经所说之空性,谓“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无心相心、非心心”宣说如是心之中道性、无我性、无智性、无无明性、不垢不净性、不增不减性、不断不常性、不生不灭性、不来不去性;此空性心远离有无、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故名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真实如来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0月改版七刷及《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2、一切法莫不是中道,如果有了种智,不论宣说什么法,全都是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3、前面从六根、六尘、六识、五大,讲到这第六的觉大(觉精),在在处处都说明不但如来藏是中道性,乃至附属于如来藏底见闻觉知、六根、六尘、六识全都是中道,都不是生灭法,也不是有来有去底法。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4、般若诸经所讲的是本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中道。由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以后,了知祂就是心真如,随后就能亲自体验领受第八识永远离两边,却又不曾离开两边的非即非离而不堕于两边的中道性,因而如实了解中道的真实义,才能真的住于中道之中,开启真正般若中道的智慧,不会再落入意识思惟想像的假中道了。此外,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垢不净,非有非无,不一不异,非善非恶,不生不死,无来无去,非涅槃非生死……等,无量的不堕二边而同时函盖二边,也都是心真如阿赖耶识本来就“如”而显现于外,可以被利智菩萨亲证而现观的实相,都叫作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49-50。)

5、真如与中道都是实相法界在三界中生显的事。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53。)

6、中道的现观─中观─完全是依如来藏的不堕世间法两边来说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84。)

中道之略解
 

世尊云:“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四阿含诸经中, 佛说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已,仍有本际、真如、如、实际、识、心不灭,故不许比丘说“涅槃后无”,有本际如来藏不灭故;亦不许比丘说“涅槃后有”,无三界一切有故,意根意识俱灭尽故;由斯正理,《阿含经》中 佛说涅槃名为中道。复次,大小品般若经所说之空性,乃是指“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无心相心、非心心”,以此自性清净心之体性而宣说此心之中道性、无我性、无智性、无无明性、不垢不净性、不增不减性、不断不常性、不生不灭性、不来不去性;以空性心远离有无、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故名中道。因此佛法中所说的中道,并非只有八不,而是亲证中道以后,现观一切法皆是中道,乃是无有“量”之中道、无有“数”之中道,不可量化、不可数化故。因为真心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非俱非不俱、非有非无,真是中道,真正的实相。大乘佛教所谓实相,非仅无相一端而已。乃是空有不二,是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不即空有二边,而亦不离空有二边,所谓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正法眼藏-护法集》、《佛教之危机》、《我与无我》,及正圜居士著《护法与毁法》,佛教正觉同修会出版。)

中道之义
 

1、真如恒念一切法,但是又不念一切法,非念非不念,这样成就中道之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45。)

2、这样兼具种子的断常二边,而心真如在运行的一切时中,心体自身却从来都不堕入二边之中,如此而成就非常亦非断的真实中道之义,一切无生法忍菩萨都是这样究竟法界实相的真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51。)

中道及实相义
 

佛说中道实相第一义谛即是第八识真如故。由于般若全都围绕著中道心如来藏的真如性与中道性,来出生世间、出世间的般若智慧,来显示万法的缘起性、缘灭性,来显示法界万法根源的中道心如来藏是常住而远离断常、垢净、来去、一异、增减、生灭……二边,由是成就中道及实相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1月初版五刷及《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0月初版三刷)

中道之实证
 

现观五蕴、十八界法悉皆虚妄,无所执著,当之已断我见与我执也;我见之“我”者即是五蕴与十八界等法故,离五蕴与十八界等法即无三界我可得故;而如来藏是出生“蕴处界我”之根本法故,如来藏非是三界有之法故。是故涅槃中有如来藏常住不灭,无形无色,离见闻觉知,离诸思量,永不受生于三界之中,故说涅槃非常非断,故说涅槃非有非无,故说涅槃不生亦不灭,如是成就中道义。因此要实证中道第一义空,应该先明心然后再见佛性,二者俱足才能称为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正法眼藏-护法集》,佛教正觉同修会出版,及《楞伽经详解》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道自性
 

如来藏识具有真实性、常住性、金刚性、无我性、寂静性,是本来而有的不曾有生之心,所以永不可坏而永无灭时;并且祂能藉无明及业种而不断地出生有情身心,与有情身心不断地互动而继续收藏有情身心所造作的一切业种及无明种,于是不断地出生三世连贯的有情身心,然后与有情身心不一亦不异地示现在三界中;恒时示现祂与三界、与有情身心永远不一亦不异的中道自性,恒时显示祂与有情身心所熏习造作的各类种子不一亦不异的中道自性。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84。)

中道如来藏
 

菩萨悟后是修正自己,不是修正如来藏。如来藏心体的自性是本来清净而不必修行的,可是当你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时,就会使如来藏中含藏的觉知心自己种子转变清净;所以正在修正自己时,对如来藏而言是非修非不修,正是中道。所以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如来藏。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中道性
 

1、真正的心体第八识真如找出来后,依这个真心来看那个假有的七识心王、以及种种虚假的法相,就会发现那些假法其实非假非不假。这样你就得到了般若的智慧,就真正的进入中道了。即“贪瞋”之中而有“无贪瞋”,觉知心的你在贪瞋的当下,却可以反观自己另有一个真心第八识祂不贪不瞋。如是不堕于有贪瞋、无贪瞋的两边,不即贪瞋而亦不离贪瞋,这就是中道性。
(节录自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 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五刷及《心经密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二版十三刷)

2、为什么在四阿含中被说为生灭法底六根、六尘、六识、六大等法,在大乘法中都能够是中道性?因为是依于如来藏、摄归如来藏而回复其本来应有的地位,而说有中道性;实证而且现观这个法界中的事实以后,就不能说十八界等生灭法是实有,也不能够说为非有,这样才合乎中道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中道宗
 

法相唯识宗亦名中道宗,乃约此宗正理得名;小乘依涅槃本际而偏说我空,般若依藏识而偏说一切法空(不许外于藏识而说一切法缘起性空),此宗则依藏识具说我空法空,究竟中道,正显中观之境,故名中道宗。
(节录自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十二刷)

中道的真实义
 

1、为什么说心真如非有非无?这个心不是物质,既然不是物质,就不能说是三界中的有。只有三界中的法才能叫作“有”,譬如欲界中的见闻觉知心所领纳的五欲等法,是欲界有;色界中觉知心住于初禅到四禅的定境当中,定境中的各种法即是色界有;觉知心舍报了,脱离色界而生到无色界中,那时只有四空定的定境法尘和觉知心存在,没有色身了,那时的觉知心与定境法尘就叫作无色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有,合称为三界有;但第八识心真如并不是三界中的有--不属于三界有所含摄,而且是出生三界有之最终心,所以祂的境界就是实相境界,名为实相法界。如果心真如也是“有”所摄,将来就一定会坏灭;因为非有,所以不坏。可是你为一般人说非有,他们就认为是一切都空掉而没有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你只要证悟了,就可以随时领纳、体验祂的体性,还可以随时运作祂,非常好用;在刚开始明心的根本无分别智位中,你会喜欢得不得了,丢不开祂。但由于心真如太平实、太接近了,所以众生视为理所当然而忽略祂,当然不容易找到祂。这就好像空气一样,对众生而言,空气是极重要而不能一刹那没有的,而一般人往往忽略空气的存在;当三岁小儿听到你说有空气时,他们是听不懂的,因为空气的存在并不是如同坚硬的物质可以被他所捉所摸;你得要施设非有非无的各种实例说明以后,他才能懂得空气在现象界中非有非无的道理。心真如对大乘学佛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然而学佛人一直都忽略了祂;但祂却真实存在,而且是一切有情绝不能刹那离开的;甚至一切否定第八识的六识论学佛人,依旧不能一刹那离开第八识心真如。但是大家都不懂,得要施设许多法义来说明教导;直到大乘学佛人听懂而能亲证心真如以后,才能真的理解心真如非无的道理,所以又不能说祂无。祂既是真实存在而可以领受、体验,又不是三界所摄的有,所以又是非无。因为非有非无所以成就了中道的真实义,这个中道的真实义正是实相法界的真相。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2、非有非无所以成就了中道的真实义,这个中道的真实义正是实相法界的真相。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57。)

中道的观行境界
 

如来藏出生了一切法,而使得一切法在三界中有所贪染、有所净化,但是如来藏一直都是离贪染与净化两边的,这就是中道的境界;亲证而且了知这个法界实相的道理,就是般若的智慧;有这个智慧,就可以永离染净两边,这就是中道的观行境界。
(节录自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 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三刷)

中道纯真
 

每当有人这样为你说中道:“中道就是我们觉知心不要落在常边,也不要落在断边;既不要讨厌别人,也不要喜欢别人,这就是中道。”你听了就说:“你这个中道错了!人家真正的中道是第八识真实心的中道,是本来就不落于两边,这才是真的中道。不是把觉知心经过修行以后才不落两边。”你有了这个知见,就说你对中道的知见是纯粹正真的:“中道纯真”。这时你对佛菩提道的正知见已经建立起来了,信心决定不会退转了,所以成为“ 信心住”,这表示信根已经成就了;信根成就以后自然就会住在这种信心之中,成为“信心住”的菩萨,就是初信位的菩萨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中道智
 

法界般若慧即是中道智,有浅深广狭差别,而不共二乘及与外道、凡夫。般若空经所说中道智浅,如来藏系诸方广经所说中道智深;般若空经所说中道智狭,如来藏系诸方广经所说者广。
(节录自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 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1月初版五刷)

中道无漏性
 

因地时的阿赖耶识心体恒住不灭,所以非断嘛!但是绝不间断的心体当中却有生灭性的种子在生灭,所以才能够让你在世间出生和闻熏修道啊!那么,既然不生灭当中有生灭,有生灭就不能称之为常,就是非常嘛!而祂心体常住、不生灭、不见断,所以非断嘛!既然双具非断与非常,这不是中道吗?你出生了以后熏习善法就会有清净法,熏习染法就会有污垢法,可是心眞如自己的体性却从来都不垢不净而不改变,不垢不净就是涅槃、就是中道,这就是祂的无漏性。
(节录自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 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0月初版三刷)

中道义
 

1、当你把自己的贪瞋痴慢疑修掉了以后,如来藏所含藏与你相应的种子也就变清净了!这就是“非修非不修”,还是中道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2、这个真实心如来藏的真如性,是从无量无数恒河沙劫之前就已经存在、本然如此了!祂是本来就存在,不是有生的法;既不是有生之法,是本来无生的心,将来必定不灭,所以有不生、不灭的中道性。《六祖坛经》中,六祖说般若禅宗所悟的法(心真如)是本来不生,而外道所说的不生是用灭坏以后的断灭空无而说是不再出生,这是将灭止生,当然是断灭见。第八识既然本来就不生,当然未来也是永远都不会灭;不生之法,当然就不会有断灭之时,所以叫作非断。可是众生通常都会落到两边,一听到非断,就说:“那就是常。”如果是常,就表示心真如的内涵(种子)永远不可能被转变;既然不能被转变,那么修之无用,何必修行?这个永远不灭不坏的第八识心,含藏了许许多多的无漏及有漏法种,无漏的法种也可以变异--经由修行而增长;有漏的法种也可以变异--经由修行而断除。在修道位中将无漏法种增长、有漏法种断除,终至完全净尽而不再变易了,就转变成佛地的真如,成为究竟佛。这只是内含种子的改变,而不是改变心体本身的真如性;到了成佛时的无垢识―佛地真如―果地觉,这个果地觉心,仍然是因地心阿赖耶识如来藏心体;只是将内含的种子转变到究竟清净,没有一丝一毫可以再被改变了,就改名为无垢识――果地觉心,其实仍然是因地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仍然是因地的心真如,只改其名而不改其体。由此可知,心真如必然非断亦非常。如果说是常,种子却有变异;如果说是断,心体本身却恒常存在而执持一切种子;乃至穷尽十方世界一切佛的威神之力,结合为一个难以思议的大威神力,也不能用来把贱如一只蚂蚁的心真如坏灭掉,所以说心真如非断;然而心真如中却含藏著无量无数可以转易的法种,所以又是非常;这样兼具种子的断常二边,而心真如在运行的一切时中,心体自身却从来都不堕入二边之中,如此而成就非常亦非断的真实中道之义,一切无生法忍菩萨都是这样究竟法界实相的真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50-51。)

3、般若德,是依如来藏为诸法的法身、为法界的实相,是依如来藏而有无量的中道义,这样来称说般若智慧。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5。)

4、般若智慧,是依亲证如来藏以后来现观祂的常住性、涅槃性、清净性、中道性,才能出生的;如来藏心不离两边又不即于两边,所以不即也不离,这样来成就中道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264。)

中道实相
 

如来藏(阿赖耶、庵摩罗识)异熟性故,其体永不坏灭而内容有变易、有作用,故成佛时能变为真如,故非常非断。如来藏于五位中及无余依涅槃中皆自在,故非无常。不生灭之主体识中、有诸异熟及等流种子流注变易,故非是常,故有作用。唯如来藏非有变易(主体自在、不生灭、不增减故),非无变易(内有异熟果种及修道清净法种流注变易故)。非有作用(离六尘见闻觉知而于五位中寂照不灭任运随缘而不动故,醒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一切有情顿成死尸)。故唯如来藏非常非无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名为中道实相。
(节录自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0月改版七刷)

中道实相心
 

清明境界乃是识阴境界,不离六尘境界,并非实相境界故。实相境界虽不离于清明境界,然亦不即清明境界,不即不离方是中道义。佛所开示之中道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是能生识阴者,是万法之根源;此第八识能生“听法之心”,是本来自已已在之实体法—非由修得、不依他起—故名中道实相心。中道实相心则离一切受,不与受相应,故离一切苦,故名中道实相心。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及《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中道实相观
 

1、中道观之实证,乃是以实相心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修证之鹄的,绝非惟觉所言之以意识心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而可谓为中道实相观也!何以故?谓意识觉知心从来不能离于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故。但凡意识觉知心生起时,必定有是有非;若如惟觉所言:“觉知心永远住于无是无非、无成无败、无苦无乐、无欣无厌、无得无失、无取无舍”者,却成乡愿或白痴无异,所以者何?谓觉知心现起时,必定能知是非、成败、苦乐…等,无有不知者;惟除白痴昏醉之人,及彼诸五胜义根有严重残缺者。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义》公案拈提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二刷)

2、第八识真如心不堕二边,不于六尘起作意;本性如此,非因修得。是故远离二边者,非以意识心之远离二边而言也;乃是以意识之现前观见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不堕二边,现观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不念一切法、从本以来不贪不厌一切法、从本以来不分别六尘万法、从本以来不起欣厌之心、从本以来无得无失、从本以来无取无舍。意识觉知心证得本来已自存在之第八识如来藏后,如是现前观察如来藏之中道性实相已,意识心随即转依此自心如来藏不堕二边之体性而住,了知如是实相,解脱于分段生死,解脱于无明,解脱于生死与涅槃二边,方名实证中道实相观者。如是亲证已,不妨自心如来藏仍如是继续安住中道实相境界中,而以意识继续分别诸法,以意识继续随 佛修学一切种智妙法,以意识继续分别众生心性,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施设方便。如是有“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而不离“二边境界”之意识心,与从来“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之自心如来藏,同时同处而运作不断,出生中道正观,了知法界实相,并以如是智慧以利有情永无穷尽;如是证知、如是现观,方是发起真正之般若慧者,非如惟觉之意识思惟错解者。如是亲证者,方是真正之中道实相观也。
(节录自平实导师,《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及《宗门正义》公案拈提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二刷)

中道与涅槃
 

涅槃一定是本来就有的,然后非修非不修,使它显现出来。这样本来就有的涅槃,才能够说它是不生不灭的,说它是不坏的,是不来不去的,所以,这样不生不灭不坏的涅槃,才是真正的中道。因此在等觉以下还有变易生死,这些种子还在变异,所以不能说衪常。但是你固然不能说衪常,也不能说衪非常;说衪非常的话,表示心体有断,可是衪从来不断;若说衪常,衪又有变易生死的种子,不断的在变异,所以叫非常非无常,非常非断,叫作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 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五刷)

中道观
 

中道之理即是宣示第八识之中道性,八不中道等中道理,皆是宣示此心之中道性,故名此心为中道心;能依此第八识心而亲证领受其中道性者,如是中道观行,即名中道观,亦名中观。因此中观即是中道之观行。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六识论中观师的错缪
 

“意根自无始劫以来都是现行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意根从来不曾中断过,不但这一世出生以来都不曾中断过,其实是打从无始劫以来就如此恒常现行而不曾中断过;从眠熟位、闷绝位、无想定位、灭尽定位乃至正死位中,意根始终都是现行识,所以始终不曾中断过而一直在运作著,不曾有过一刹那的中断,从来不曾成为种子而眠藏起来。这个事实表示:意根从来都不是意识觉知心的种子,所以六识论的清辨、佛护等中观师(也就是藏传“佛教”自续派与应成派中观的天竺鼻祖),这两大声闻论师主张意根是不存在的,说意根只是意识觉知心中断而落谢以后的种子,因此主张意根是不存在的,只是依意识的种子而立名,不承认意根是与意识并行运作的心,此错缪论点是有极大过失的。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处处说“意、法因缘生意识”,也处处说“意、法、触三生意识”。“意、法因缘生意识”的意思是说,要有意根与五尘上显示的法尘作为因缘,才能出生意识觉知心;“意、法、触三生意识”的意思是说,要有意根来触知法尘,才能有因缘出生意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中观
 

1、第八识恒具中道性,八不中道等中道理,皆是宣示此心之中道性,故名此心为中道心;能依此心而亲领受其中道性者,如是中道观行,即名中道观,亦名中观。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2、中道的现观─中观─完全是依如来藏的不堕世间法两边来说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84。)

中观之真解
 

依实际以观,中观即是观察第八识之中道性之观行,不可外于第八识之中道性而有任何中道性可以观行也;一切中道性之观行,皆是直接或间接从第八识心而现而有故,不可外于第八识而有中道之观行也。所以中观乃是对如来藏中道性之观察,如来藏乃是中观之本体—中观依如来藏之中道性而有故,是故中观与如来藏不可一分为二。如来藏则是从本已来即是离六尘之见闻觉知境界,故不于六尘起顺心违心之境界受,故不须于六尘万法而作取舍,故离取舍、净垢、断常、来去、生灭、增减、善恶……等二边诸相,如是本离取舍者方是真正之中道实相心。若能亲证如来藏,而作如是现前观察,转依如是中道实相境界者,方名真正之中观也。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佛教之危机》,佛教正觉同修会出版,及《狂密与真密》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观者
 

大小品般若经所说之空性,谓“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无心相心、非心心”宣说如是心之中道性、无我性、无智性、无无明性、不垢不净性、不增不减性、不断不常性、不生不灭性、不来不去性;此空性心远离有无、常无常、一异、俱不俱等,故名中道;证此空性心者,由因能作如是中道观行,故名中观者。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中观师
 

第八识恒具中道性,八不中道等中道理,皆是宣示此心之中道性,故名此心为中道心;能依此心而亲领受其中道性者,如是中道观行,即名中道观,亦名中观;证得此心,亲观此心之中道性者,方名中观师。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中观般若
 

中观般若层别有三,一者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七住菩萨之明心智慧也;二者别相智,悟后依善知识,或自有能力依《般若经》熏习别相智,此乃三贤位至初地入地心之通达位般若中观也;三者地后菩萨所修般若种智,至究竟佛位圆满种智,方成究竟般若中观。般若中观之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悉依藏识别别阶位之修证智慧而建立,不可离于藏识、否定藏识,而有般若中观之可证也。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十二刷)

中观智
 

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心的七住菩萨,乃是现观第八识心之中道性,然后因此现观第八识之中道性而生之智慧,方是中观之智也。而初地菩萨之真实义通,乃由七住渐修而来,依七住位般若正观所得根本无分别智,于四威仪中一一证验领纳藏识之中道性,现观其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等中道体性,而起实相中道观,名为中观智,即是般若之后得无分别智。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9月初版八刷及《宗通与说通》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十二刷)

中观与如来藏
 

中观乃是未悟者所应修证之总相智及别相智,亦是般若所摄;中观乃是对如来藏中道性之观察,如来藏乃是。然而中观之本体--中观依如来藏之中道性而有故,是故中观与如来藏不可一分为二。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9月初版八刷)

中观实相观
 

证悟菩萨依本来就自在的真心,而现观五蕴的无常空、缘起性空,才是真正的中道观行。当你现前观察到这种不垢亦不净的实相境界的时候,你的这种观行,就是中道的观行,简称为中观。因为现观蕴处界与如来藏非一亦非异,现观诸法空相真实与自在心如来藏非一亦非异,现观常与无常其实也是和如来藏非一非异。这就是真正的中道实相观。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心经密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二版十三刷)

他空见是真正大乘法的中观
 

三百多年前的觉囊巴则是主张他空见,他空见主张有如来藏真实不空,是真我;而如来藏所生的蕴处界是他法,是无常空。这是八识论的中观见,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中观,却已被达赖五世消灭而不复存在了。他空见的八识论中观是主张意根与意识并行存在的,当意识中断时意根仍然存在,因此不同意应成派与自续派所说意根为意识的种子。由于觉囊巴主张佛法的修行应实证如来藏真我,有真我不空,而他法蕴处界都空;这与四大派落入意识境界中的说法不同,让四大派法王们无法应对而觉得很难堪,所以黄教首领达赖五世称臣于清廷雍正皇帝,在取得雍正同意后向蒙古借兵,合力消灭信奉觉囊派的政敌达玛王;再指令萨迦与达布二派打杀觉囊巴的各寺院堪布及信众,把觉囊派彻底消灭,并且改刻抽换觉囊派的教义印板,彻底淹灭觉囊巴的教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成就中道义
 

现观五蕴、十八界法悉皆虚妄,无所执著,当之已断我见与我执也;我见之“我”者即是五蕴与十八界等法故,离五蕴与十八界等法即无三界我可得故;而如来藏是出生“蕴处界我”之根本法故,如来藏非是三界有之法故。是故涅槃中有如来藏常住不灭,无形无色,离见闻觉知,离诸思量,永不受生于三界之中,故说涅槃非常非断,故说涅槃非有非无,故说涅槃不生亦不灭,如是成就中道义。
(节录自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 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1月初版三刷)

住在中道境界
 

菩萨虽然证得实际理地了,却不是永远住在实际理地中,而是住在中道境界却又双照两边--空与假两边双照,所以菩萨可以横说竖说,全都有道理;外道说的邪法来到菩萨嘴里讲出来时就能变成正法,可是佛经上的经文正法去到外道嘴里讲出来时却变成邪法了,因为他们不懂。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究竟的中道观
 

地上菩萨还分断法执,也就是断所知障的无量上烦恼随眠;到达佛地的时候全部断尽,法执的随眠也就全部断尽了,所知障的随眠统统不存在了,这个时候就是说:他的双具人无我及法无我的功德,究竟圆满了,这样双具人无我与法无我的中观,才是究竟的中道观。
(节录自平实导师,《心经密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二版十三刷)

非有非无的中道义
 

大乘学佛人听懂而能亲证心真如以后,才能真的理解心真如非无的道理,所以又不能说祂无。祂既是真实存在而可以领受、体验,又不是三界所摄的有,所以又是非无。因为非有非无所以成就了中道的真实义,这个中道的真实义正是实相法界的真相。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依如来藏说中道
 

阿罗汉自己不知道那(编案:无余涅槃)仍然是中道而已。但是菩萨依如来藏来看这个涅槃时,涅槃也是中道;是依如来藏来看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这样才是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09。)

其实无非是中道
 

我们学般若,刚开始是要纯粹从如来藏自体来说祂的中道性,体验及现观祂的中道性;但是学到后来,当你进入道种智阶段以后,将会发觉所有法(包括世间的生灭有为法),也都是中道性的;问题只是有没有如实地深入了知中道性而已,那就是智慧的深浅广狭差别了,其实无非是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契符中道义
 

除非你的眼根出了问题,只能见暗,但见暗也是见;这就是说,不可以说见性是自然性,但也不能够说完全不是自然性,才能契符中道义。换句话说,离开两边的中道,正是如来藏!这不是把两边都排除掉,中什么都空掉了而叫作中道;而是如来藏的中道性是本来就离两边的,不是在思想上加以人为的排除某些观念以后成为空无时而说是中道,这样的中道才不会成为戏论。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真正的中道---超意识境界
 

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出生的五阴,住在时间、空间中,可是这个如来藏心从来不在时空中,也从来不了知时空,这才是真正的超意识境界,这就是菩萨摩诃萨所证的实相法界的境界。而这个金刚心与三界有情的五阴不一不异,衪永远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以衪是不生不死的心,这才是真正的中道。五阴境界中-意识是识阴所摄-是不可能有佛法般若中道的,证得这个第八识中道心,才是真正懂得中道观行的人,才是真正亲证般若中观的人。因为五阴是生灭法,不可能不生不死;意识是生灭法,不可能不生不死;有生有死就不可能是中道境界。若以意识来思惟想像中道,那毕竟只是思惟与想像,不是亲证的,当然不可能亲证中道观行的内容,不可能懂得中观。那么这个中道心是一切有情各自本有的,而且是从来不可能坏灭的这个中道心,乃至集合十方诸佛无边无尽的威神之力为一个最大的威力,也无法坏灭一只蚂蚁的第八识中道心阿赖耶识,因此 佛陀就说这个心是金刚心,又名如来藏。因为这个心不受时空限制,是万法的根源,宇宙中找不到任何一个法可以坏灭衪,所以衪才是我们大家在父母未生我们以前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禅宗所证悟的本地风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般若中道智
 

般若中道智,乃依如来藏之中道实相而言,所说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垢不净、不断不常、不住不变、非修非不修……等中道之理,悉属叙述如来藏体性,不可外于如来藏而以缘起性空为中道也。譬如依水说有湿性及冰之硬冷性…等,愚人闻之不解,望文生义,便道水外别有湿性及冰之硬冷性…等;佛门愚夫亦复如是,不知世尊依于如来藏而说二乘蕴处界缘起性空及涅槃证得,不知世尊依于如来藏而说大乘般若空;复因未曾如实证得如来藏,遂起邪见,依于臆想而妄谓如来藏外别有般若中道可修可证。
(节录自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5月初版十二刷)

般若中观
 

1、禅宗真悟祖师之不落两边者,乃是亲证自心如来藏—真相识,现前观察如来藏自心之从来不落两边,故生起般若中道之观行;由是般若中道之观行,而发起般若中观智慧。故说般若中观之智慧,乃是由于亲证如来藏识而得发起。也就是指意识觉知心对如来藏的真如性与中道性的现观所产生的智慧。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义》公案拈提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二刷及《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7年6月初版四刷)

2、依自心如来(净土宗谓为自性弥陀)之体性而说蕴处界空,而说蕴处界所生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亦悉皆依蕴处界而显示于三界中,故亦是空;亦说自心如来能生蕴处界等一切法,亦说自心如来能生一切有为法、能显一切无为法,而自心如来本体却不堕于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中,无始劫来本离一切法之有与无,从来不堕二边;若人如是现观、如是转依而安住者,即是证得般若中观者,即入大乘菩萨之见道位中。般若中观实以自心如来为体,若离自心如来,则无般若中观可言。非唯大乘般若系诸经如是说,第三转法轮之所有唯识种智经典中,亦皆如是说;乃至小乘法教之原始佛法阿含系经典中,亦复如是宣说。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1月初版三刷)

涅槃中道
 

菩萨依如来藏来看这个涅槃时,涅槃也是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30日初版首刷,页109。)

无量数中道义
 

般若德,二乘圣人是完全没有的,因为般若所说的实相境界、中道境界,都是依第八识的无量数中道义来说的,都是依第八识是万法根源的实相来说般若;是以第八识的无量中道义来现观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现观万法的缘起性空,而说这样的智慧叫作般若德。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342。)

实相中道观
 

依实际以观,中观即是观察第八识之中道性之观行,不可外于第八识之中道性而有任何中道性可以观行也;一切中道性之观行,皆是直接或间接从第八识心而现而有故,不可外于第八识而有中道之观行也。实相即是观察第八识之真实性,现前观察第八识之如何生起吾人五蕴十八界,现前观察第八识如何收藏吾人此世及往世所造一切业行之种子,现前观察第八识如何能令有情证得解脱果,现前观察第八识如何能令有情依其清净体性而断除习气种子,现前观察第八识之种种界、如何令人断尽一切无始无明随眠而成佛,如是始得名为证得实相中道观。
(节录自平实导师,《狂密与真密》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9月初版八刷)

种智中没有一法不是中道
 

见不能说是物,物也不能说是见。可是也不能够说物不是见,因为离了物就没有见;同理,离了明与暗,一样是没有见可说。所以,不可以说明不是见,见不是明;但也不可以说明就是见,见就是明。如果你说明就是见,那么明本身就有见,何需要你来见?如果你改口说,明不是见;可是当明消失了,暗来了,你就不该看见了暗。如果又改口说明是见,那么当暗来了,可又看不见种种事物了。所以说,世间一切法非无中道性,没有一法不是中道。只有自己不了解真实法的时候,就无法了知出世间法以及世间法都是中道,一定无法了知。如果有了种智,随便哪一法,都可以说是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实证般若中道
 

菩萨摩诃萨证得法无我智已,了知初地菩萨无所有观之境界相;了知已,复随善知识修学,了知初地至十地之法相,即成初地菩萨摩诃萨。以善依真谛俗谛双观人无我及法无我故,名为实证般若中道者,因此无生法忍而起道种智,二乘外道诸人,无有能责之者。
(节录自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 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1月初版五刷)

亲证般若中观
 

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出生的五阴,住在时间、空间中,可是这个如来藏心从来不在时空中,也从来不了知时空,这才是真正的超意识境界,这就是菩萨摩诃萨所证的实相法界的境界。而这个金刚心与三界有情的五阴不一不异,衪永远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以衪是不生不死的心,这才是真正的中道。五阴境界中-意识是识阴所摄-是不可能有佛法般若中道的,证得这个第八识中道心,才是真正懂得中道观行的人,才是真正亲证般若中观的人。因为五阴是生灭法,不可能不生不死;意识是生灭法,不可能不生不死,有生有死就不可能是中道境界。若以意识来思惟想像中道,那毕竟只是思惟与想像,不是亲证的,当然不可能亲证中道观行的内容,不可能懂得中观。那么这个中道心是一切有情各自本有的,而且是从来不可能坏灭的这个中道心,乃至集合十方诸佛无边无尽的威神之力为一个最大的威力,也无法坏灭一只蚂蚁的第八识中道心阿赖耶识,因此 佛陀就说这个是金刚心,又名如来藏。因为这个心不受时空限制,是万法的根源,宇宙中找不到任何一个法可以坏灭衪,所以衪才是我们大家在父母未生我们以前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禅宗所证悟的本地风光。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

应成派中观正是无因论外道
 

藏密应成派中观,正是无因论外道。他们认为不需要有任何因,只要有种种缘就可以生起万法,所以叫作缘起;因为缘起所以性空,既然性空当然要把它灭掉,而灭掉以后就不会再有生起。可是缘起法显然只是在这一世的蕴处界上面来说的,与上一世的蕴处界无关,因为上一世的五蕴不会来到这一世,而他们都没注意到这一点:意识也是缘起法。因为他们总共只认得六识,总共只承认有六识。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135。)

声闻法中之中道观行
 

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 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 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槃不会落于断灭一边,如是即为声闻法之中道观行。
(节录自平实导师,《心经密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5月二版十三刷)

证得中道
 

悟后又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中道体性之后,终于了解:“原来《般若经》是在讲祂的体性喔!原来八不中道讲的就是祂的体性喔!原来八不中道不是意识觉知心认为自己‘离开有边、离开无边’的中道,而是觉知心现观另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本来就住于中道境界中,意识觉知心从此开始转依如来藏的中道性而安住,如是转依如来藏的中道性而安住意识觉知心自己,就是住在中道的境界中,就有般若深妙智慧了。原来祂本来就是中道,不是我要去住在中道境界里,而是我证得祂以后,我知道祂的中道性,我就转依祂的中道性而安住自己的心,这样子叫作证得中道。”
(节录自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 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再刷)

 

原标题:中道、中观(法相辞典)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