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8-15 07:44   浏览:1327  

菩萨应如何发愿是为智者?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各位来说明“菩萨正行”。我们所说明的菩萨正行,是依着 平实导师所着的《优婆塞戒经讲记》为依止。后面的十集里面,我将要跟各位说明的是〈发愿品〉第七,还有〈名义菩萨品〉第八。在〈发愿品〉第七里面,我们又有两个部分要跟各位来作说明:第一个,是菩萨应如何发愿是为智者;第二个,是菩萨具足哪些条件,得名为法财长者?我们现在就慢慢的来为各位说明。
  在上一集里面,我们蔡正礼老师为各位说明了菩萨的这个三十二相,也就是说成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到底是谁能成就这个三十二大人相呢?这边我们来看一下经文:【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优婆塞戒经》卷2)在这里,佛陀教导我们大家要在菩萨因地时发愿,也教导我们发愿的因果、原理等等。善生童子问:“世尊!这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是谁才能作呢?”善生童子在这边问的三十二大人相的福业,是谁才能够作?因为修这个三十二大人相,并不是一般人能够作得到的。可是,有一种人家财万贯,但是他们全家每个月供养三宝才几百元的台币,就觉得是很大的数目了;但在世间法上却又很大方,对父母兄弟也很大方的出钱出力帮助;但是这种人就叫作“非智者”。有智慧的人,应该是破衣照穿、烂东西照用,坏了就自己修理舍不得丢;但是布施时,肯把一大笔钱捧出去,出钱的目的并不是在于自己或家人的享受,而在于未来世的菩萨可爱异熟果。你可以示现广有钱财,但是生活却得要节俭。有的人号称节俭,这个也舍不得用、那个也舍不得用;但是台湾到处都有他拥有的山庄,只要是风景好的地方、地势好的地方都有;这是借着自己的官场势力来享受,却对外宣说是很节俭,这其实不是真的很节俭。节俭,是应该自己舍不得用,但是利益众生时绝不吝惜;这都是为了一世又一世的累积福德,使自己在未来成佛时可以成就三十二大人相;所以自己很节俭,而又大方地布施给众生。这个三十二相业,眼光短浅的人都作不下去的,只有眼光深远的人才愿意、才能持续不断的作下去;所以 佛答复说:“善男子!这三十二相业,有智慧的人才能作。”
  什么叫作有智慧的人呢?在这边 佛又如何开示呢?我们再看一下这一段经文:“世尊!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优婆塞戒经》卷2)这边善生菩萨紧接着又问:“世尊!那什么样的人才叫作有智慧的人呢?”佛就在这边开示说:“善男子!如果能够善于发起无上大愿,这个人就是有智慧的人。”那什么又叫作大愿呢?有的小学生说:“我发愿将来要当总统。”发愿要当总统可以算是世俗人的最大愿了,但是这种愿只是世俗的大愿;所谓的“富贵学道难”,所以这种愿不但无法帮助学佛,甚至是众生沦落的动力。这种愿,真正的菩萨根本发不起来,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官。但是真正的菩萨归依三宝的时候,“四宏誓愿”却是真正的从心里发起来了,一点儿都不勉强!这四宏誓愿,先要懂得它的内容还有意义才能发得起来。所以归依之前应该要先弄清楚即将要归依的“三宝”到底是什么?弄清楚了以后,考虑要不要走这一条路;不然的话,我去归依三宝而发四个大愿是要干什么呢?知道归依以后这四个大愿是要干什么,那没有问题!我就是要追求这个法乐,所以就去归依了。这四宏誓愿叫作无上之愿,所有的愿都不可能超过这四个愿,所以叫作大愿,所以叫作宏愿。而小学生发愿作总统,那个愿还真是太小了!菩萨连转轮圣王都不愿意当,那对菩萨完全没有意义!转轮圣王中的金轮王,王四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铜轮王,王二天下;铁轮王至少也有南瞻部洲,好多世界都归他管。但是这种愿不叫作大愿,因为这个金轮王也不过是一世就当完了,这不是智者所追求的境界。对菩萨来说,修集来的福德不应该回向死后生到天界享福,也不应该求来世当转轮圣王,而应该要回向四宏誓愿——追求成佛以及广利众生,这才是菩萨所应该发的大愿。
  菩萨又如何发大愿才是有智慧的人呢?这边我们再看一下这一段经文,佛云:“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 佛开示了说:“大菩萨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身业、口业、意业都是要造善业,不可造恶业来损减福德;而他们身、口、意三行所造的一切善业,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众生将来可以证得解脱果乃至证得佛果;所以他们所造的善业,一切都愿意和众生共享。大菩萨们也常常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等。”大菩萨,所说的就是菩萨摩诃萨,经中有时说是明心不退的七住心,有时说是十住心,那有时说是初地以上,所以大菩萨们是指七住、十住、十行、十回向、诸地等菩萨们。所以这里所说大菩萨们亲近声闻、缘觉,就已经有种种的层次差别不同了。大菩萨们再怎么大,也都必须要亲近诸佛,因为永远都有他所不知道的法要随佛修学,所以应该常亲近诸佛;乃至三地、四地、五地满心有了意生身以后,更是每天都要去见佛,没事的时候,每天到别的世界去见仍然住世的诸佛,假使能听到二、三句和自己目前证量有关的妙法,也许一步就跳到上地去了!所以亲近诸佛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法,特别是在种智里面的法,当我们因缘成熟了,往往只是给我们一个名相、一个问题,自己就从这个名相或问题中弄出一堆妙法来,往往因此而证得该地满心应有的现观,就跳进上一地去了。所以大菩萨们当然要常常亲近诸佛。
  菩萨摩诃萨除了常常亲近诸佛以外,也必须要常亲近声闻、缘觉。这就有很多的差别了,譬如说,刚明心见道,虽然阿罗汉不懂实相,但是他们在解脱道上的证量终究比我们超过很多,去和他们亲近亲近又有何妨呢?双方都可以获得利益;他们可以从我们这边得到佛菩提道的知见,我们也可以帮他们回心大乘;而我们应证的无余涅槃、有余涅槃还没有亲证,可以和他们亲近而增长自己的涅槃解脱道上的知见。而如果是地上的菩萨来亲近声闻、缘觉,那是结交善友,是要促使他们回心于大乘,所以也要亲近他们。大菩萨们亲近善知识则有很多的不同,就看各人的因缘、证量的高下而去亲近不同的善知识。除此之外,大菩萨们亲近声闻、缘觉,有时亲近的是菩萨声闻、菩萨缘觉,双方更可以获得大利,因此更应该亲近。
  善知识,可不一定是几地以上才称为善知识,有时候乃至凡夫善知识的一句话,无意中触动我们心田里面的种子,经过几个月的思惟以后,可能就使我们因缘成熟,而转入上一地去了。诸地的现观证境,都是借着世间法上的因缘来增进的,全部都不离世间法;所以《六祖坛经》的“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可以作另一种解释,世间法中往往可以促使我们某一种子现起而增益一切种智;我们就要借着这个因缘去整理、去体会,最后也许几个月、几年,我们就可以满足当地心,而跳进上一地了,那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一个因缘了。所以说,善知识不一定用什么身分来呈现的;譬如说,有时乃至一个卖肉的屠夫,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善知识,有一个禅师在参禅的时候参不出来,走过市集的路上刚好有个屠夫正在卖猪肉,有人说:“你要全部都给我精肉。”也就是说,要全部给我瘦肉。那屠夫将刀一甩插在砧板上说:“哪一块不是精肉呢?”这位禅师刚好看到这一场对答,就这样悟了!所以,谁是善知识?真的是很难说的,也许在某一个因缘下,有时甚至佛菩萨派条狗来,就帮我们悟入了!这都是很难说的。因此,我们要常有谦和之心来亲近善知识,也要供养以及恭敬。古时候的作法是,想要谘问深法之前,得要恭敬供养之后再请法。有许多大菩萨来觐见 佛请法,总是先奉上金缕衣、天衣或是天花供养;若是从天界来的菩萨,就先散天花供养。譬如,释提桓因想要来觐见 佛的时候,要向 佛请法的时候,就先叫干闼婆说:“你先去请问 世尊有没有空闲,若有空闲的话,你就先为我弹琴供养 世尊!赞叹 世尊!然后说:‘释提桓因要来礼拜、供养。’”做完这些事情以后,他才去供养、请法。所以,菩萨在谘问深法之前,要先恭敬供养声闻、缘觉、善知识等等;谘问之后则要受持,不可忘失;除非你所听来的不是正法是虚妄法,否则就应当受持而不忘失。受持不忘,就是这个百法里面五别境里面的“念心所”的成就。诸佛成就念心所的意思,就是一切诸法记持不失。所以菩萨应像以下所说的一样如此发愿,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这边经中 佛又如此说:【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于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优婆塞戒经》卷2)作是愿言,就是说发起了愿心而这样说。未入地的菩萨应该如何发愿呢?菩萨这样发愿:“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供养礼拜三宝,宁可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也决定不退失于佛菩提心。众生若以恶心来打我、骂我、毁坏我、污辱我,愿我因此更增加了慈悲心,不对众生产生恶念;并且愿我未来无量世所生的地方,都不会出生为女人之身,也不愿接受无根身、二根身或者奴婢之身。”不受女身,是因为不想被丈夫所掌控;不受无根之身,是因为不想让人家轻视。所以最后身菩萨来到人间的时候,一定得要娶妻生子,示现具足男身而非残障之身;否则人家就会毁谤说:“这个人就是因为没有生育能力不能娶妻生子,所以才出家的,结果无巧不巧地让他成佛了!”众生往往都会这样想的。所以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成佛的时候,这是历史上的事实,但是仍然还有人会毁谤说:“释迦牟尼佛这个人,是印度编造出来的。”如果说不娶妻生子的话,人家还会说:“那个人没有办法在世间五欲中获得满足,所以才会出家,所以才会成佛。”所以菩萨生生世世不可生为无根之身,一定男根或是女根要具足的。那不受二根、奴婢之身,是说若受二根、奴婢之身会被人轻视,而难以弘法以及修道。二根是说:白天看起来是个女人,所以晚上可以和女众睡在一起,可是那个时候却又变成男生了!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阴阳人。这样子的话,就难免会陷入了淫乱,所以在世间法上总是轻视二根人;尤其皇宫里面皇宫后院更是忌讳这二根人,如果发现二根人在皇宫后院走动的话,查到就一定会被处死。所以二根人是不被尊重的,以这样子的缘故,所以菩萨永不出生为二根之人,也就是说,永不出生为阴阳人。奴婢,是让人唤来唤去的下等人,不被世人所尊重;所以菩萨发愿世世不受生为奴婢。菩萨要发这种愿:未来世当中,绝对不出生为这三种身分的人。但是,有时菩萨会故意示现女身,譬如《维摩诘经》中的天女一样的示现,可是她一转身就成佛了,所以这个也是有例外的。
  另外,还必须要再发一个愿,发什么愿呢?就是必须要发:“未来世所生之处皆有自在之力。”有能力而且是自己发心主动供给众生一切物资,而不是被人家所命令去做的,是以尊贵之身而主动为众生去做。这就好像现在有些大老板去当慈济委员、会员而为众生做事,他很有钱,不是为五斗米折腰,但是可以亲自为众生服务,这就是“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给,是供给;使,是使唤。众生有需要的时候,来使唤一下,我就去帮他做事;但是我有自在力,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帮忙;而别人对我没有自在力来使唤我,只因为众生需要我,我就主动去帮忙。所以 佛于经中如是开示,佛继续地这样子的开示,我们继续来看这一段经文,佛云:“ 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驱使我。”(《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就是在说明上面这一段的这样子的意思。接着,还必须要发愿:“愿我生生世世色身都能诸根具足、六根圆满。”发这两个愿,这就是说,必须要生生世世能够色身诸根具足。六根圆满,六根之中意根是心根,其余的五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根,那这五个色根再加上意根这个心根,加起来就叫作六根;这六根必须要圆满,如果缺了一根的话就非残即障,如果六根缺损残障的话,那又如何能够摄受众生呢?众生见了心里都会这样想:“这个人是什么大菩萨呢?眼睛都瞎了、耳朵都听不见了!”所以菩萨世世得要五根圆满具足。讲这一段话的意思,当然我们不是在歧视残障的朋友,而是说菩萨福德必须得要圆满具足。
  《杂阿含经》卷一: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
第52集 菩萨应如何发愿是为智者?(下)
余正文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还继续要跟各位说明“菩萨正行”。我们所依止的是 平实导师的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这一集里面我们还是要继续跟各位说〈发愿品〉。
  我们上一集里面讲到说,菩萨还要发哪些愿呢?要“愿我生生世世色根都能够诸根具足、六根圆满。”这六根我们上一集有讲到:这六根,意根是心根,又叫作末那识;其余的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这就是六根。这六根如果缺少的话,那就没有办法具足,没有办法具足的话,对于大菩萨的威德会影响到,所以大菩萨必须要发愿必须要六根具足。并且还要能够“远离恶友”,儒家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孟母才要辛苦的三迁。有人也许会说:“恶友影响不了我,所以我不想远离,仍然要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如果不远离恶友的话,后果将会如此,将会怎么样呢?他的邪知邪见说过一遍,你不会相信;当他向你说过十遍,你就有点儿信了;他如果对你说上一千遍或是一万遍,并且举别人所说与他一样的情况,你就会完全相信了。恶友会常常来找你,找你说话拉近感情;但是善友是绝对不会一天到晚来缠着你的,有需要的时候他会帮助你,没事的时候不会一天到晚找你聊天企图影响你,也不会改变你原来正确的知见。所以,跟恶友来往不断的话,早晚会被恶友给退转的,退失了以后还自以为是增上,那问题就很大了!所以菩萨们都要远离恶友。
  不但发愿世世远离恶友,还要发愿“世世不生于恶国”,也就是说不生于边地。生于恶国,就是生在佛法上的边地。若生于善国,可得要生在中国;所谓的中国,就是不要生在佛法的边疆,有佛法的地方就叫作中国,没有佛法的地方就叫作边疆。所以,现在常常有大陆内地的人写信来说我们这里是中国,他们那里是边疆。佛法的边疆,就是在指没有佛法、没有正法的地方;有正法的地方就叫作中国。若生在恶国的话,没有办法弘法,在四百年前或是七、八百年前,在内地都是无法弘法的,因为当时的皇帝都信奉喇嘛教,你没有办法弘法。在明初的时候,是因为朱元璋学的是显教的法,所以没有问题!到了明朝中叶以后,皇帝贪图享受后宫嫔妃,就改信藏密而修双身法了,藏密就这样子的进了皇宫。清朝的皇帝则全部都是受学藏密的双身法,我们就无法弘扬如来藏的妙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藏密的老巢内加以质变,让他们全部回归如来藏的妙法。可惜那个时候并没有成功,失败了!若生在恶国,有佛法也没有办法弘扬,所以一定要生在中国,生在有正法、有佛法的地方。如果出生在中国又不是边地,但菩萨若是穷光蛋一个也不能弘法,每天还得要为五斗米折腰,没有时间弘法的;所以要“世世常生豪姓之家庭中”。如果不是生于豪姓的家庭,就要长得很健壮、很有威仪,人见人爱大家都喜欢亲近,说法的时候大众才会相信。如果不是这样,就生为有财宝的菩萨也不错、也很好!不必看别人的脸色,也可以自己帮助众生,不必别人资助,这样弘法也就容易多了。所以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的时候要发这些愿,然后还要自己心里面非常的笃定,怎样笃定呢?要“得好念心、自在之心”,就是说必须要得好念心、有自在之心。好念心,是说自己的心常在善念心之中,不会落在恶念心中,免得自己退转了。还要于法得自在,使别人不能检点你的法义,于正法中谁也都转不走你,所以 佛在经中才如是开示我们前面所说的这样子的一个道理。佛如何开示呢?“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财宝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就是在说明我们前面所说菩萨所应该发愿的这个道理。
  那这么多的愿就够了吗?这些愿还不够!佛接着说还要发哪些愿呢?菩萨必须要“心得勇健,凡有所说闻者乐受,离诸障碍无有放逸,离身口意一切恶业;常为众生作大利益,为利众生不贪身命;不为身命而造恶业。”(《优婆塞戒经》卷2)这个地方 佛这样子的开示,这个愿非常的长,菩萨发愿不但未来世常生豪姓等等,还得要心得勇健,希望自己勇猛精进、雄健不退,当你获得正法时,谁也无法转变你、退转你,这就是心得勇健。但这件事情并不是很容易!有很多人刚开始学佛,不论是哪个道场需要义工、需要工作,他都不缺席,欢喜地去做,快乐的不得了!过了三年,这种快乐已经失掉一半了;到了五年的时候,根本不想去帮忙了;这就是心不勇健。久学菩萨就不会这个样子,一旦遇到了正法,他会一头栽进去跳不出来了,而且尽形寿一直修下去,还发愿生生世世绝对不退转,这个才叫作心得勇健。因为心得勇健的缘故,所以会有证量显现出来,凡所有说,所有人全都会欢喜的接受,并且可以在度众生的过程当中利益自己,让自己离开一切障碍,而且心不放逸。
  心不放逸,这个是最困难的!有很多人修苦行,白天日中一食,夜晚不倒单,坐在那里却在打瞌睡;所穿的衣服到处补钉,但是仔细一看,是新布料故意作成补钉的,这样不是衣服破了再补的。现在台湾不管谁出家,都别丢了佛的面子,佛陀三十二相的大福德,还用得着你穿补钉的破衣吗?三十二大人相都是大福德修成的,随便一相就够后世的佛弟子吃穿不完了,还得穿着补钉的衣服来丢佛的面子吗?所以,那都只是表相上面的修行,都不是真正的苦行。真正的苦行只有菩萨懂,真正的苦行是什么呢?真正的苦行叫作心不放逸,这才是最难修的苦行。世间苦行只要劳苦身体就行了,这有什么难呢?心不放逸才是真的苦行、才是困难的,系念于佛而长时间保持一心不乱,这才叫作念佛的苦行。他们那些修苦行的,你跟他们说:“要系念于佛,一天都不可丢掉。”他说:“这个我做不到!这比杀掉我还困难。”就好像叫不会写文章的人,你要他写文章,他觉得不如去拿圆锹、不如去拿十字镐倒还得轻松一些一样的道理。心不放逸才是真正的苦行,不是在身上修苦行;心不放逸就可以离开身恶业、口恶业、意恶业。由于不放逸的缘故,所以常常可以为众生作大利益。为众生作利益的事情有大、有小,你盖一个房子送给众生,那是小利益,因为他大不了住个五十年房子也就坏了、色身也就坏了,这种大利益只有一世。若是你度他在大乘法中悟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不但得到声闻初果,而且还证得法界的实相,这个智慧种子在他心里面,未来无量世都得到了受用。即使被度的人不能证得如来藏,但是断我见、断了三缚结后,最多不过七次的人天往返,也可以成为人天应供。何况是度众生证得法界实相呢,怎么不是大利益?能让人成就声闻初果是人间最大的利益;帮助众生证得法界实相,那利益可就更大了;所以要常为众生作大利益。
  为了使众生得到大利益而不惜身命,你得要不怕死,爱惜身命而不做就不是菩萨摩诃萨了,如果怕死就不要当菩萨摩诃萨,去当凡夫菩萨就可以了。有些人随随便便取来〈十无尽愿〉的文,在佛像前胡跪就唱了起来,愿发了以后,可是一旦遇到有事情他又开溜了。所以说,为了众生要能够不惜身命,为了佛道正法的延续,为了让未来世无量世的众生同样可以得到正法的利益,你有能力去做而别人没有能力去做,你就不该怕死而缩手不管了,应该努力去做;从多劫而长远的菩萨道来看,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只看一生,他认为:“我破斥了邪见,万一三更半夜邪见之徒来把我给干掉了,那可怎么办呢?”但是,其实给干掉也是好事啊!不是有一部经中说:“一个居士为了护持比丘的正法而被杀掉了,生到了不动如来那里去,成为如来的第一弟子;后来被护持而弘扬正法的比丘也生到那儿去,反而倒成为第二弟子了。”所以大家不要把它当作神话,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肯为护持正法而不惜身命去做,就已经表示你的境界比别人高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考虑不敢去做,那层次就是很低了。所以菩萨如果想要提升证境,第一就是要护持正法,我先去做;当你心量提升上去以后,佛世尊就会帮你提升道业,想要诸佛不提升你的道业,这是不可能的事!。譬如说,你当父母的,你的财产被人给强占了、偷窃了,有几个子女都不敢站出来为你维护家产,都怕被恶人给杀害;但是有一个儿子什么财产都不想要,却一心想帮你护持着、帮你要回来。请问:你要把财产交给谁呢?当然是要把财产交给他。你当父母时是这样看待子女,诸佛也是这样的看待弟子们,我们护持诸佛的遗法,诸佛当然把正法交给你,不然那要交给谁呢?所以当你还没有证得的部分,祂就会帮你证得。我们讲这句话不是只在嘴皮上讲,必须要身心真的这样去做,没有身心如一的去做,就不要坐在那儿讲,光口头上讲是没有用的,祂老人家会笑你:你在欺骗诸佛!菩萨不但要为众生作大利益,而且还要随时为法丧身舍命的认知,先有这个认知,你就不会畏惧了。除此之外,不为了自己维持身命而去造作恶业,如果被逼去杀人,宁可杀掉自己这个人,不愿去杀害别人,不为身命而造恶业这才是菩萨。如果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已的,这是人家逼我的,不得不杀。”这个叫作贪生怕死,怎么可以叫作菩萨呢?人家逼你,你不得不杀,为什么不杀了自己?你把自己杀了,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为什么还要去杀别人呢?
  所以 佛在这边又接着开示:“利众生时,莫求恩报。常乐受持十二部经;既受持已,转教他人。能坏众生恶见恶业,一切世事所不能胜。既得胜已,复以转教,善治众生身心重病。”(《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 佛开示我们:当我们在利益众生的时候,心里面不可以希望众生感恩回报。而且要常常乐于受持十二部经;受持十二部经以后,还要用自己所持的十二部经来教导别人。也发愿自己于未来世当中,能毁坏一切众生的恶见跟恶业。毁坏众生的恶见,这个是三地、四地、五地以下的菩萨就能够做的事;那毁坏众生的恶业,没有八地、十地的证量,纵使有能力也不敢去做,因为这是干预因果而去改变众生的内相分。干预因果的事连 佛都不太愿意去做,因为干预了以后,众生会说:“我以前的种种恶业种子,请 佛帮我消除。”这样一来,众生就都不肯修行,这还能称为因果不爽吗?所以毁坏众生的恶见是我们所能做的;毁坏众生的恶业,那是十地法王所做的事。当然借着毁坏众生的恶见,而不再造作抵制正法、伤害众生法身慧命的事情,因此而使得众生懂得忏悔以前所造的恶业,转变众生的身口意行,也可以方便算是毁坏众生的恶业,但是不是真的毁坏众生的恶业。但我们也要求自己愿未来世有能力毁坏众生的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因此而证得十地的功德,未来在十地阶位的时候,可以帮助有缘众生毁坏恶业。能够这样做的话,世间一切事情都不能胜过你这样的境界;当你有这个修证境界的时候,大威德就几乎全部具足,还有什么人能降伏你呢?得到这种胜妙的威德后,再用来转教众生善于治疗众生的身心重病,就容易多了。不过菩萨这个治众生重病,不是治世间疾病而是业障病,是世间医生所治不好的,菩萨来帮忙医治,因为这个心中的业障,这个是心中业障所引发的病。
  所以在这边 佛接着如是开示,我们看一下下面的这一段经文:“见离坏者,能令和合;见怖畏者,为作救护。护已,为说种种之法,令彼闻已,心得调伏。见饥施身,令得饱满;愿彼不生贪恶之心,当噉我时,如食草木。”(《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 佛为我们开示,祂的意思是说:如果看见众生有离散,或者眷属被毁坏的话,能够促使他们和合共住,回复他们的亲情。看见有众生恐怖畏惧的时候,能够为众生做种种救护的事业。救护众生以后,再为他们宣说种种法要,让众生刚强的心、不调柔的心可以调伏下来,安住于世间法上的修学。如果已成为十地、等觉的时候,看见有众生饥饿,刚好自己没有饮食可以供养,干脆就以自己的色身去供养众生。所以 释迦世尊在菩萨位的时候曾施身给饿虎,让那母虎养活子女,这叫作见饥施身令得饱满。但是这时要发愿,愿老虎或愿一切众生不生贪心、恶心,希望牠在吃我的肉的时候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就好像吃草木一样,不贪着肉味。那草,是指草类所生的果实;木,是指树木所生的果实。愿众生好像在吃草木的果实一样,不生贪恶之心。这就是前面这一段经文,佛所开示的意思。
  佛接着又如何开示呢?我们看下面这一段经文:“常乐供养师长、父母、善友、宿德,于怨亲中其心等一。常修六念及无我想、十二因缘;无三宝处,乐在寂静,修集慈悲;一切众生若见我身,闻触之者远离烦恼。”(《优婆塞戒经》卷2)佛这边开示说:菩萨还要愿意自己未来世常常乐于供养父母、师长、善友以及宿德。宿德,是说这个人已经弘法很久了,有大名气也有正法及道德的人。并且还要在怨家和亲人当中,其心平等如一;即使是怨家的话,他来求法的时候,还是要收他作学生,不会冷嘲热讽说:“如今你也懂得来跟我学法了,过去为什么要和我争吵呢?”一定会说:“善来弟子!善来同修!”这叫作其心等一。不但如此要求自己,还要发愿自己在未来世当中常常修六念之法,以及无我想、十二因缘。六念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六念要常常修。修无我想就是指二乘菩提声闻法的四圣谛、八正道的解脱道。十二因缘法是指缘觉法。菩萨还愿希望自己生生世世出生的时候,如果生在没有正法处,没有正法可以听闻、修学、弘法,愿意自己常常乐于安住寂静之中。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跟各位说明“菩萨正行”的这一部分。
  阿弥陀佛!
 


(原标题:菩萨应如何发愿是为智者?)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