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21:13   浏览:1138  

今生学佛,我得益于 萧平实导师倡导的实证佛教

今生学佛,我得益于 萧平实导师倡导的实证佛教


一开始,对于修学佛法的认知,大概就是诵经念佛,说好话,做好事,后来追随 萧平实导师学佛以后,才知道说,学佛需要建立很多的正知见,来确保自己思想上与真正的佛法保持一致;那些非佛教的种种理论,再好,顶多也只是人天善法,不能引导自己走出流转生死的生命的轮回。如果不幸遇到的是藏密教,恐怕就不仅仅是走不出轮回了,还得要长劫在地狱中久住,难有出期。后来,恭阅了 萧平实导师的著作,知道今生已经不会在修行的大方向上走偏了,可是却发觉,阅读 萧平实导师的著作时,内心虽然欢喜踊跃,可真要将 萧平实导师的法语开示,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实修中,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以 萧平实导师创导的无相念佛这个念佛法门来说,阅读《无相念佛》这本书,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可是,要将 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忆佛拜佛的动中定力功夫培养起来,恐怕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成就的。所以,单单有正知见还是远远不够用的,因为理论研究作得再好再彻底,离开了实践,都只是一纸空谈,无法真正利益到自己的道业;如果把持不好,还会因为拥有了这些知见而生慢心,趾高气昂的成为修行路的遮障。

跟随 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让我觉得非常的踏实、安稳,因为从理论上,我知道了佛法是要真修实证的。比如,佛法中说有八个识:前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如来藏,而所谓的实证,不是把这八个识的名相、体性是怎么回事,以及有何道理给背会了,乃至是能说给别人听了,就以为是实证了;而是要把这八个心一个一个地给找出来观察清楚,再确实成功地转依那个真正的平等心如来藏,这样才算是初步的实证佛教无量无边修证内涵的开始。但是,要如何才能把祂们一一给找出来呢?依照善知识教导,就是要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没有具足这六波罗蜜,就不能成就佛法中的果证。至于如何修六波罗蜜?这个自然是菩萨们要教导大家的。末学因为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情,所以对于修忍辱行有比较深一些的体会,再这里写出来与众菩萨们做个交流。

依于这个实证的道理,修忍辱也需要实实在在去修,如果这个观念不深刻的话,要在佛法中取得进步,是很难成办的。因为从佛经以及 萧平实导师的著作中,获取的任何与修忍辱有关的开示,比如什么是忍辱?如何修忍辱等等,对于阅读者来说,都只是知见。忍辱要真正能内化成为自己的内涵的话,是需要依照 佛陀的开示以及善知识的教导去实践这些理念的。只有如理如法地实践了,才能确实从中获益,才能知道修行是功不唐捐的,才能真正相信未来世是可以成就佛道的。这些实践的结果,会让自己在修行道路上,有一个坚固的着力点,才能支撑今后修行的路途不会退失懈怠。

因为觉得自己修行不得力,自觉遇到了大的遮障无法跨越,于是对这段时间的修行,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对修忍辱总结出了几点体会。在这个回顾过程中,深感真实的修行,既离不开 萧平实导师及亲教师的教导,也离不开对于这些教导内容的如法实践。如果离开了实践,自己将成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完全无益于修行。

末学的第一个体会是,无法将自己的日常言谈举止与修忍辱直接挂钩。虽然知道该修忍辱,也愿意修忍辱,但却是理论和现实连系不起来,不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正知见。比如,不知道自己日常所说所做,会涉及到修忍辱。最近看了正光老师的开示,谈到在律部里曾记载一个不能忍辱的例子:在过去无量世以前,有一阿练若水池,水边住了两只老鹰以及一只乌龟,互为好朋友。后来阿练若水池的水干了,两只老鹰想着:「阿练若水池已经干了,乌龟必然遭受干旱之大苦。」便告诉乌龟说:「既然阿练若的水池已经干了,应该再找一个有水的地方住下来,可找一根木头,我们各衔一边,你咬着木头,由我们两个带你到有水的地方,在飞行当中千万不可说话,以免下堕而亡。」乌龟同意两只老鹰的说法,便由两只老鹰衔着乌龟飞走。在飞行路途当中经过一个聚落,聚落的小孩子,看见老鹰衔着乌龟飞行,便嘲笑说:「老鹰衔着乌龟!老鹰衔着乌龟!」乌龟听了受不了便起嗔说:「干你们什么事!」话才说完,乌龟便已下堕身亡了。(正光老师开示:六波罗蜜(二))

学生时代就曾读过同样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了,当时认为,这只是一则寓言故事,是一种哲理,或者说是一种思想的境界;即便是真的,如果主角是自己,就根本不会有那样的结果。如果不是因为这次遇到挫折而有因缘反观自己的话,恐怕依旧对这一则故事所讲道理无动于衷,并坚信自己不会笨到像那只乌龟一样,去干傻事。但事实情况是,自己似乎一直就在重复扮演那只乌龟的角色而不自知。与人交往中,遇到与自己的观点、眼光、做事方式不一样的,不假思索该说就说,该发脾气就发脾气,觉得不这样做,就说不过去!结果是,每次张嘴,话一出口,自己绝对会被人撂倒!那只乌龟被摔死了,只经历一次的痛苦,可是末学却是一次次地被撂倒,反反复复自尝苦果,头破血流了无数次,现在才知道反省,知道原来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书本、观念上的知识;修行不是挂在嘴上说给旁人听的,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因为,习惯了自己的人生模式,总是按捺不住习性,忍不住要坚持己见而否定他人,导致彼此不和而分道扬镳,就这样在自己的人生之中,导演了一场又一场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戏码。落入此情此景中,早已将佛法的知见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很少会将所学的佛法知见运用进来,因为根本就没有能力察觉这样的过程正是自己可以用来修忍辱的一个机缘,当然也就不会去琢磨该如何地修忍辱;顶多只是一种无奈的压抑或逃避。

第二个体会是,对修行目标的认知不明确,并且这个目标常常被淹没在一波波的烦恼中。虽然常常因为几句话而惹恼众生,自己也十分懊恼,但始终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自知惹恼众生并不是自己的本意,但往往就是生出恼害众生的言行举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分析之后才觉知,在某些情境之下,自己根本没有察觉这些言谈举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自己是非常乐意依照 萧平实导师的教导,以菩萨的四摄法来修无嗔恨行;可是,如果自己的目标的确是那样单纯的话,就不应该和周围的有缘人在事相上屡屡发生观念上的冲突,进而影响到彼此共事时的时效与氛围;所以,一定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某些因素在作祟。仔细分析原因时,末学发觉,自己对于以菩萨的四摄法来修无嗔恨行的目标,其实内心并不是真的在乎;所在乎的依旧是萦绕于脑海中,对于人事物的种种自以为是的看法。它们总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而且常常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但让自己不知防范,甚至还自得其乐。有一次,当我正沉溺其中之时,善知识提醒了我一下:「你自己的观点真的就那么重要么?你的眼光就那么短小么?你要成就的难道就是那么一件小事么?」末学听了,当下就懵了。对啊!真的那么重要吗?自己有幸遇到 萧平实导师,应当真正地追随 导师修学佛法,锻炼忆佛拜佛的动中定力功夫,修集见道的福德资粮,这才是第一要务啊!可是自己怎么就一直迷在与他人计较观点的优劣上?总是坚信自己所说如同真理,人必听我方休;他人所说定有瑕疵,坚决舍弃为止! 往往就因为无法包容他人观点和建议,而起争执甚至为自己护短,将挂在嘴上的「修行为第一要务」,抛在了脑后。就这样,不知道修行的明确目标是什么?导致了无法将自己日常的言谈举止与修忍辱直接挂钩。再说的深一点,就是自己虽然学法,但是并未心得决定,故心中无法安忍;所以执妄为真,执废为宝,斤斤计较,恋恋不舍,并总想拥有这个念念变迁的世界,同时掌控一切。若非真善知识指导,虽自以为已经开始修行了,但依旧会继续埋头苦干,与众争执个没完没了,求出无期。像这样无法在无明暗夜中,看清修行的目标,正是修行不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个体会是,不知道修忍辱与不修忍辱的差别有多大。佛在《罗云忍辱经》中,告诉大众修忍辱的好处如下:「忍之为明,踰如日月。龙象之力,可谓威猛,比之于忍,万万不如一。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怀忍行慈,世世无怨,中心恬然,终无毒害。」也就是说,菩萨修忍辱有很大的福德,世世无人危害,能得安隐无忧。虽然早已恭读过 佛陀的开示,也了解到修忍辱是如此的殊胜,可是,因为没有真正尝过修忍辱的甜头,所以不能体会珍惜这个修集福德的宝贵方法,照样与人争名夺利,遇事依旧重蹈覆辙,不能接受任劳任怨。根本不知道修忍辱法其中的微妙之处,没有心得决定要去如法实践。虽然也想过着安隐无忧的日子,可是因为所采取的办法是他人争,从和众生争名夺利来获得资财,所以常常是心不得安宁;在给他人带来了困扰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福德。思惟到此,悔不当初!

佛在《念处经》告诉大众,不修忍辱起嗔的坏处如下:「若起嗔恚,自烧其身,其心噤毒,颜色变异,他人所弃,皆悉惊避,众人不爱,轻毁鄙贱,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也就是说,不修忍辱就容易起嗔,不仅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众生看了自然就会远离不愿亲近,如果嗔心很重而造作很重的恶业,未来就要下堕地狱。佛所开示的现象,事实上有很多末学都经历过了,品尝过了「众人不爱,轻毁鄙贱」的滋味,如果不思悔改,变本加厉的话,就差再经历一次「身坏命终,堕于地狱。」的果报了。思惟至此,对于 萧平实导师和正觉同修会亲教师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没有 萧平实导师的教导,亲教师的言传身教,我今天也不会对修行一事深有感触,不会知道修行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在生活中实践所听闻、思惟而得到的知见,并经由实践而将知见转变成福德资粮,使得自己越来越愿意舍弃恶法,趋向菩提。

第四个体会是,不知道修忍辱的关键是什么。常言道擒贼先擒王,因为不知道修忍辱的关键所在,所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要出点乱子。在苦苦寻觅中,看到了 正觉同修会亲教师的一段开示,这段开示和末学目前的状态相应:「三昧是因,忍辱是果。」如果说能够心止于一个境界,譬如说能够安住于境界而不理会这些恶因缘,能够心安止于我要持守——不违犯众生、不忤逆众生的,这样的一个安止的心,这样子他才能够发起忍辱的果实;乃至因为能够安止于法界的实相这样子的智慧,心获得决定,他才能够获得二乘的无生忍,或大乘的无生忍。(蔡正礼老师开示:定有六波罗蜜)

原来自己无法安忍于眼前不断呈现的一些不如意的境界的根源在于,不懂的修忍辱行的背后需要有这样一个理念作为支持:不违犯众生、不忤逆众生。今天既然已经了解到了这一点,接下来应该如何对治自己的这种习性,就有了决定的方向:继续修习无相念佛的亿佛拜佛功夫,继续培养自己的慈悲心,除嗔恚心,为修忍辱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一个体会是,修忍辱的过程是一个检验并剖析自己的过程,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一个过程,而不是通过指正他人的过失来增加自己的分量的过程,这一点如果不突破的话,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进步速度。也希望自己能够如法修忍辱行,早日实证忍辱到彼岸。

以上是末学跟随 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以后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正觉同修会亲教师曾经讲过一句话:「修学佛法,关键在知见,成就在实践。」跟随 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之后,渐渐熟悉了无相念佛这个念佛法门,并在动中定力的修行上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虽然目前定力功夫浅薄,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有待继续努力。同时因为依照 萧平实导师为学人所铺陈的三乘菩提修行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来渐学渐修,感觉踏踏实实的,每走一步,都能透得过实践来检验。从人天善法的修集,到动中定力的修持,再到对于解脱道的了解,对大乘佛菩提道的涉略等等;从理智上的判断,到逻辑上的分析,再到佛菩萨经典圣教的验证,加上自己亲身实际体证,我完全无法找到任何理由可以说服自己,不去信受 萧平实导师以及正觉同修会的亲教师所讲的佛法义理;不但如此,经过末学自己亲自检验、分析、判断以及体证后就只有信受奉行,更无他念。也祈愿 萧平实导师所弘传的 世尊能在娑婆世界普遍弘扬,利益更多的有缘人。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正觉合十敬上
——转自无尽灯论坛
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復興佛教,就靠大家一起努力囉!

(原标题:今生学佛,我得益于 萧平实导师倡导的实证佛教)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