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7:54   浏览:837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三

1957年6月上旬,天气酷热。一天,老和尚他忽然要到五老峰顶看地形,当时有晴空、净行、传印师和我等一共六个人,我们于是将一张靠背藤椅,用两根竹子起来,做了一个小轿子,让老和尚坐,而我们就分了三班更替。

出门时已将近九点,天气很热,太阳很猛,我们心中暗想:『老和尚体质这么弱,天气又那么热,偏偏选上今天上五老峰顶,一定被太阳晒得很难受了。』奇怪的是,

当我们抬起轿子的时候,天空中飞来了很多乌鸦,会聚在轿子上方盘旋,把太阳遮得密密的,我们一点阳光也晒不到。牠们随着我们前往,轿子抬到那里,乌鸦就像乌云般到那里盘旋,使到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热。一直到了五老峰顶,老和尚下了轿,那些乌鸦随即飞下来,围绕着轿子的四周,翘首望着老和尚叫个不停。老和尚在五老峰顶逗留了一会儿,四周观看完地形后,就折回了。我们刚把轿子抬起时,乌鸦又一窝蜂地飞上天空,像来时一样,在上空跟着盘旋,会成一把大伞子,挡着猛烈的阳光,直到茅蓬门口后,才逐渐散去。进了茅蓬后,老和尚说:『你们都害怕今天会热得不得了,结果热不热?』我们六个人都憋着嘴笑了,我们说:『今天全赖您老人家的福德呀,感动了那些乌鸦来,遮了太阳,不然,这么猛烈的阳光,我们一去一回,可不好受啊!』所以道人动一念,有情鸟群也来护持了。

1955年7月,老和尚的茅蓬被火烧了,相连的小厨房的外墙也倒坍了。那是土墙,要先用两块板夹起来,然后用泥土来打。当时打墙的师傅有净行师和晴空师等四人,他们刚把泥土倒上不久,那时正值下午,西边天空上乌云滚滚,大有暴雨欲来之势;四位打墙的师傅都很着急,因为新打的土墙未实,被雨水一淋,便会倒塌;其中净行师说:『老和尚正在门口坐着,我们过去请老和尚动个念头,叫这场雨不要来这里吧。』三人都赞成,于是净行师就过去顶礼老和尚说:『老和尚慈悲,我们那个土墙刚打好,下雨便会倒掉,不能下雨呀!』老和尚望了望天,一话不说,就起身回寮房去了。过了一会儿,刮起大风,大雨随即而至,风雨交加,下到茅蓬西边房子,离那土墙不到五尺远的地方,雨就没有了。持续下了一个多小时,雨水从屋顶上哗啦哗啦地淌个不停,可是新打土墙的茅蓬四围,一滴雨水也没有。风雨过后,他们四人就欢天喜地的跑去顶礼老和尚,感谢他老人家的帮忙,老和尚不哼气,也不说话。古德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是真实不虚的,他老人家一动念头,好像海龙王也得听从,不让雨淋的地方,雨就下不到那里。

1957年的5月中旬,水稻田里的秧苗刚插下不久,山中连续下了几天大雨,山洪暴发,安乐桥都被冲断了,挟带着小石泥砂的洪水翻越山溪堤埂,快要冲往稻田了。时间大约是中午十二点多,宏清师刚从小厨房出来时,很意外地发现老和尚独自一人在风雨中,没有雨伞,身穿衲袄,脚穿罗汉草鞋,由安乐桥溪堤缓缓向东行,朝稻田方向走去,他马上赶紧拿了一把雨伞,自己也打一把,跑向老和尚处去了。奇怪的是,他发现老和尚走过之处,洪水就不往稻田里面冲,反而都沿山那边向东流,比稻田边及溪堤高出数尺,即是: 洪水不往低流,反而向高处冲!就是这样,刚插秧的稻田便免遭洪水泥砂淹没之患了。之后,老和尚走至佛印桥,站在那里。宏清师便回来喊印开当家师,当家师知道后,便一面安排打出坡板,一面自己走向老和尚处,请问他:『这样大雨,您老人家怎么一个人跑出来呀?』老和尚说:『我不出来,上面的几十亩稻田就没有了,都要被山洪泥砂覆盖了,到时还哪有谷子收呢?』当时,我们见到老和尚的衲袄上雨点并不多,只有脚穿的罗汉草鞋被雨水打湿了。真是道人走过的地方,连水也要让路。

他老人家行住坐卧的威仪很端正,真正做到「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他站着时都是双手下垂,走起路来身体笔直,颈靠衣领。经常对我们说「身直影无斜」,即身体笔挺,影子一定是直的,隐喻着用工办道的人,若有直心,决定能够成功的。他老人家平生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的指引;一举一动,都是后人的榜样。

老和尚的一生,建小寺院八十多座,重兴大丛林六个,包括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栖寺、广东曲江南华寺、乳源云门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及江西云居山真如寺。老和尚为使禅宗五派传承延续不断,以一身参演五宗:分别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世祖、曹洞宗第四十七世祖、沩仰宗第八世祖、法眼宗第八世祖及云门宗第十二世祖。他老人家亲自剃度的出家徒弟有一千多人,国内外皈依一百多万。所以说,老和尚是当代禅宗的泰山北斗。

1958年社会主义教育时期,当时有一些极左路线的人,利用那些不好的出家人,对老和尚进行毁谤。因为老和尚是全国政协委员,不能把他打成,只能在名誉上给他造成打击,所以便写了老和尚很多不符事实的大字报,老和尚看了,一言不发,并在会上表示感谢,可是他老人家内心的难受,难以言喻。

1958年以后,他对我们说:『我要走了。』我们很难过地问他:『您老人家怎么现在就要走了?』他说:『你们不知道,以后还有十年的罪,好难受啊!』当时我们不明白,后来就是文化大的十年浩劫。

从1958年开始,他老人家就经常生小病,并开始把事情逐一交代后人,并且把他所有的东西分给大众。1959年9月10日下午,老和尚向大众作最后开示及遗嘱,老和尚说:『我的最后遗言只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过一会儿又说:『要以正念正心,培养出大无畏精神,度人度世。』老人训诫我们要好好持戒修行。

1959年9月12日中午十二时,老和尚对侍者说:『我刚才在睡梦中,见到一头牛踏断了佛印桥的石板,又见到碧溪的水流间断了。』随即闭目不语。直至十二点半,老和尚唤侍者们一起进去,对他们说:『你们侍奉我多年,都辛劳了。以前的事不多说,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天天在危疑震撼之中,受尽毁谤及谄曲,我都甘心承担,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取回来的,你们都是我的入室,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是应化四方,亦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个字:戒。』老和尚说毕,合掌向大家道珍重,众人含泪而退,在室外屋檐下守候。到了下午一时四十五分,他老人家就在云居山茅蓬里,右胁作吉祥卧,安祥示寂。

老和尚圆寂前的一个多月里,师傅们很多都曾经看见有亮光自茅蓬里出来,朝大殿方向去,只见一明亮光环,不见任何影像;进了大殿,光环才渐渐隐没〔注7〕。一个多月后,老和尚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善,并亲笔写了一份遗嘱,然后叫两个侍者离开,他自己留在茅蓬里静静地走了!

老和尚于9月12日圆寂,9月19日封龛,次日荼毗,预期三天后开窑拣舍利骨灰。不料,第二天赵州关外山上失火,山上住了近百人,大众师都去打火,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寺内。其中宽怀师和宽克师等跑到化身窑洞外向内窥看,看到老和尚火化后的骨灰屼坐不倒,宛如生人一样,趺坐在那里,他们觉得奇怪,便随手拾起一块小瓦片,朝那骨灰一丢,骨灰就整个倒下来了,宽怀师即伸手向里面抓起一把骨灰,一看竟有好几颗晶莹光亮的舍利,即声张起来。

过一会儿,救火的人陆续回来,听说老和尚的骨灰里有舍利,纷纷跑来,争着向内抓把骨灰,然后往山中僻静处跑,因为当时政府的形势,并不允许说有舍利。几十人都是如此,有的一把骨灰里面有好几颗舍利,少的也有一两粒,大小不等,颜色不一,以白色晶莹者为多。所以老和尚的骨灰里究竟有多少舍利,根本无法统计。

数十人打火回来后都是如此轮抢,方丈和尚不得已,就叫慧通师和自修师几个人,把那些骨灰过筛,又筛出了很多舍利。其中慧通师拣到一粒舍利,比大姆指还大,像水晶般晶莹剔透,其后送给了闻讯自远地赶来的海灯法师。听说海灯法师后来把舍利送到浙江天台山去了。

当时,有一位达定师,因在菜园里种菜,后来才得知消息,当他去到时,只拾到一块骨头。他便把骨头带回菜园里敲碎,发现里面有一颗红豆般大的血红色的舍利,还有一颗小的,黏在骨头上面。

还有一位一如师,因打火最后才回来,一听说有舍利,便以箭步跑到化身窑去,可是,那时已剩下一片空地,连灰也扫得干干净净了;他不禁放声大哭,边哭边用竹签子挖地,挖了两寸多深,忽然发现一粒晶亮白色舍利,清澈透亮,大如黄豆;一如师喜出望外,便像宝贝般把它收藏起来。

当时很多人看到老和尚盘腿坐在舍利子里面,其中一颗甚至连他那长长的眉毛也看得清清楚楚,这颗舍利现在还在舍利塔里。那时,有些想毁谤老和尚的人说: 老和尚的舍利是放了琥珀进去烧出来的;于是有人试着把琥珀放进火里烧,结果都成了灰。

老和尚走的时候,形势很紧张,山上还在搞教育整顿,不能宣张。所以,他老人家留下的舍利究竟有多少,众说纷纭,无法作出正确的统计,有说只有一百多粒,实际数字远远超过此数,而小者无数,更难以统计;又有人说,有上千粒,只是已无从稽考了。老和尚生平的事迹很多很多,《年谱》里有记载。当时年纪较大的人,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是真实不虚的。

由于本人的水平关系,以及亲近老和尚的时间不长,对于他的事情,只能略说点滴,希望诸方大德们,慈悲多加指正。

今天就讲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备考
本文校摘自庚辰(2000)年正月「众佛」印送之《绍云法师开示录》第三章,文内批注是编者所加。
〔注1〕常住 是佛教丛林中,对支配和运作日常事务之住众及相关物事的一个总称。虚云老和尚于乙未(1955)年四月十五日在云居山方便开示中说:『…古来丛林有钟板的,才叫常住;否则不叫常住。』(参考数据:《佛光大辞典》「常住」)

〔注2〕出坡 佛制比丘以乞食维生。教法东传后,为切合中土民情故,祖师创立农禅制,以农养禅,亦寓禅于农,〈百丈清规〉所谓「行普请法,上下均力」是也。「普请」,禅宗丛林又称为「出坡」,即全山大众,除日常功课而外,须共赴劳务农作等生产之事。僧门赖此得以自给自足。

〔注3〕过堂 又作赴堂、上堂,指佛门僧众赴斋堂用膳。《禅林备用清规》卷六〈送钵位〉:「维那从前门而出,首座、都寺挂钵过堂。」又:「僧众入斋堂进食,不着不贪,是为过堂。」过早堂,即早上赴斋堂食早粥。(见《佛光大辞典》「过堂」)

〔注4〕药石 又作药食。佛制比丘,过午不食,中土僧人每日只早午两度进食,午时过后若要进食,则称为吃药石,其意是: 为疗治饥渴之病故服之,应作用药想,不可贪着。又: 据传说,古时僧人早午二食之余,于冬日晚间,常将一烘暖之石块置于腹部,收御寒与除饥之效,后世僧门遂将每日之第三餐称为药石。(见《佛光大辞典》「药石」)

〔注5〕坐香 中土禅林古制,坐香门庭,长年以坐香为常课。平日早午晚坐香各一枝: 分别是「早板香」、「午板香」及「养息香」;秋后加香,养息香后之坐香称为「晚四枝香」;冬制禅七,七期里每日坐香增至十数枝,殿堂功课一律免却, 到岁末或越年方休。坐香时,一众禅子聚于禅堂之内,各各盘腿坐好,当职者(称为维那)打法器止静后,大众肃然,禅堂内外,鸦雀无声;香尽时至,维那便以法器开静,大众方可下座。

〔注6〕叫香板 禅门大丛林面积广,住众多,千数百人,散处于大小堂寮之中及旷地之上,若须召集时,便以击打木板发声为号,称为「打叫香」;大众听闻板响,即知叫唤。

〔注7〕佛教典籍中记载,古来不少尊宿入灭,都有类似异象。例如: 佛在世时,尊者舍利弗入灭之前,四王天、三十三天及大梵天都先后「光」临,与尊者道别。今云公将欲逝去,众人但见光环来去〔按: 能目睹亮光,宿根亦匪浅也。〕实情为何,非凡愚所能臆测,谨此注录,以资参考耳。(参考数据: 向智尊者着《舍利弗的一生》香光书乡编译组译 《香光庄严》杂志第50〜52期)


欢迎印刷流通 网站转贴
 


(原标题: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三)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