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7:43   浏览:724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学英语 大家都忘了汉语有多美!

这里有一段英文的诗歌,用中文翻译了一下,结果所有人都惊呆了!不信?您请看!
英文原文: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普通翻译版:
你说你喜欢雨,
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喜欢阳光,
但当阳光播撒的时候,
你却躲在阴凉之地;
你说你喜欢风,
但清风扑面的时候,
你却关上了窗户。
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

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
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
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
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
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
君乐昼兮林蔽日,
君乐风兮栏帐起,
君乐吾兮吾心噬。

五言诗版:
恋雨偏打伞,爱阳却遮凉。
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
片言只语短,相思缱倦长。
郎君说爱我,不敢细思量。

七言绝句版:
微茫烟雨伞轻移,喜日偏来树底栖。
一任风吹窗紧掩,付君心事总犹疑。

七律压轴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轻撑细细香。
日送微醺如梦寐,身依浓翠趁荫凉。
忽闻风籁传朱阁,轻蹙蛾眉锁碧窗。
一片相思君莫解,锦池只恐散鸳鸯。

不知道这世界上是否还有第二种语言能像汉语这样,拥有如此美的韵律。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跟随着众人疯狂地学习英语、韩语、日语……的时候,是否能偶尔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欣赏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呢?是否能偶尔静下心来品味一下汉语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动呢?

***********************

                     仰山好雨

  真心从来本是真,何须将妄变真心?
  每日除念枯坐禅,镀金黄铜岂真金?

  若会好雨便识心,真心从来不自矜;
  欲识好雨臣中君,何妨烟雨步绿茵?

一些有品味的人都很喜欢在茶杯、宣纸弄上一个禅字;或者在竹帘写上斗大的禅字,觉得很有禅味。

  可是,对于这个禅字觉得很有味道的人,其实都是凡夫,表示他还没有开悟;若是悟了以后再看到那个禅字,根本就不是禅,而禅悟之中也根本没有禅;不管那个禅字写得多妙、多殊胜,龙飞凤舞、神韵超然,还是没有禅味;因为对你来讲,禅已经是很明白、很公开地完全呈现在眼前,有什么神秘呢?可是没有悟的人就会觉得很有禅味。特别是当他问你:“禅到底是什么?”你就写个草书的禅字。他懂得书法,可是仍然听不懂你的弦外之音,只好再问你一遍:“如何是禅?我还是不懂呀!你告诉我清楚一点,如何是禅?”“这就是禅!”他不懂,所以就觉得:“你这个意境,我真的想像不出来。太深了!太高了!”从此以后他就觉得你很有禅味。可是对你自己来讲,你还会觉得有禅味吗?没有!悟后一点点禅味都没有,只有实相智慧。

  假使要说真的有禅味,那是别人对你的看法,你自己却觉得一点禅味都没有了;因为实相已在你眼前,一点点神秘感都没有了。禅味的意思是表示心中还有一分神秘感存在,假使有人号称学禅三十年、四十年,还很喜欢那个禅字,就表示他根本就没有悟。所以你们如果去探望开悟的大师,他的会客室墙壁若还有个斗大的禅字,你就不必再跟他谈了;因为他还觉得禅字很有味道,就表示他对禅还是充满著想像。对你来讲,禅已经不是禅了,只有真实而没有禅味了!因为你把般若诸经请出来一读:啊!原来是讲我心里面的法,祂是那么的清楚,而祂是真实的存在。这时你心中已经没有一点点的想像空间了,只有一份禅悟后的真实感恒存。

  常常有人在破参前,觉得自己是开悟了,可是他脚下浮逼逼地不实在;等到后来真的参出来了,体验过了就会觉得很实在,所以当你问他:“悟前与悟后的感觉怎么样?差别在哪里?”“太实在了,很真实。”假使是听来的,虽然知道密意了,绝对不会有真实感;因为他没有体验,无法如实分清楚蕴处界与如来藏之间有什么关联,如何互动;所以他一点真实感都没有,打探密意而不是真参实究的人就是这样。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我被萧老师印证了,我直接把密意告诉你好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赶快捂著耳朵熘走;否则当你知道了密意,却还是脚下浮逼逼地,一点都不真实,智慧出不来,将来也会跟他一样不珍惜,想把密意为人明讲,那有什么用呢?

  这意思就是说,空性与空相的道理必须要弄清楚。缘起性空只是空相,而这个空相的了知,是要依真实法不空如来藏来建立蕴处界的缘起性空,否则蕴处界空相的了解与现观也将全是假的,不可能会有实证的智慧,这就是印顺他们无法断我见的原因所在──于内有恐惧、于外有恐惧(编案:详见《阿含正义》引述的阿含经义)。假使他断了我见,就不会再去建立意识细心不坏说;正因为印顺不知道本识出生名色以后才会有名色的缘起性空,所以他的缘起性空观即不能成就;恐怕落入断灭空中,就必须要再建立意识细心的常住说法,免得缘起性空之后变成断灭空。但这只是印顺对空相部分的了知,而且是错误的了知。空性的意思则是说,如来藏有真实自性,不是想像法。真实自性的意思是说,祂能出生蕴处界等万法,使得蕴处界具有缘起(藉缘而生起诸法)以及性空(所生诸法其性无常故空)的现象,祂这个自性就叫作空性。

  对空义有了真实理解以后,就懂得如何隐覆密意说法;而这个空性的真义要怎么懂得呢?要靠实证。实证的方法则以禅宗的方法最快,以禅宗的公案参究最快悟入。可是有很多人不喜欢读公案,因为读起来都好像天马行空一般,言语对话很难读懂:每一个字都认得,就是不懂其中的意思。所以有些人拿到我的《公案拈提》不断地读,心想:哎呀!这萧平实真会打哑谜。他觉得我是在打哑谜,我不如就老实承认是在打哑谜,当哑谜打破了也就破参明心了。可是再怎么读,总是读不懂,问题是出在哪里呢?出在没有找到如来藏。可是有人也许想:“我如果找到如来藏,我干嘛还要读你的《公案拈提》?”可是我告诉你:“你不读我的《公案拈提》,你就更难悟!”就是这么奇怪。

  这意思就是说,必须要亲证如来藏以后才能真的懂得空性这一边,不会只落在蕴处界空相一边。而空性与空相之间本来是没有分隔的,本来是一体的,当你两边都弄清楚的时候(其实不是靠两边去研究弄清楚,而是靠著你在中间把如来藏找出来),你就两边都通了。想要通两边,不要往两边去研究,只要在中间把如来藏找出来就结了。可是那些佛学研究的大师们,都向两边去找:在这一边的蕴处界中找答案。研究了以后又回头再来研究:如来藏是什么?虽然经中说祂会出生蕴处界,可是这也许是方便说,因为印顺法师研究到后来也这么说:这是为了摄受计常的外道才讲如来藏,所以显然是方便说,原来没有如来藏心可证。如此研究的结果,最后是连两边都摸不著边,莫说中道了!这就是佛学研究的盲点。

  禅宗祖师可不是这样修行,不管你是空或是有,不管你是空相或是空性,就只要负责把如来藏找出来就够了。这一找出来时,两边就都通了;因为两边其实也都在如来藏里面,不在两边。事实上是:空性与空相、有与无,都在如来藏里面;说祂有两边是为度众生的方便说,结果他们还真的当作有两边。你说那样的佛学研究,会有什么用呢?

  当你找到如来藏了,你发觉:原来空性、空相,它根本是混合在一起的,不是两边的,都是如来藏。那你就懂得如何隐覆密意而为众生说法。隐覆了密意而说法,是在保护众生,让他们不会在将来谤法;等到众生证悟的时机成熟了才悟入,就会有智慧生起,就不会谤法而受恶报。但是在隐覆密意中而为众生说法时,就在不断的闻熏当中,建立了众生对佛菩提的正知正见,建立对如来藏的正知正见;将来他的缘熟了,突然间触证时就进门了。进门以后也许会来告诉你:“师父啊!禅,一点都不神秘,一点禅味都没有。”如果他说一点禅味都没有了,表示他真的悟了,他一定是很真实在佛法中,不会是像以前那样纯靠想像,所以就没有神秘可说了,也就没有禅味了。

  空义隐覆,隐覆的是真实法如来藏的所在。而真实法被隐覆起来,其实也是方便说,因为如来藏从来没有对你隐覆过;你一天到晚住在如来藏中生活,却每天询问说:“如来藏在哪里?”就好像住在庐山中的人看不见庐山烟雨,庐山烟雨不是很有韵味吗?但是众生住在庐山烟雨中,却看不见庐山烟雨在哪里?又如很多人听说每年到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潮如何地壮观,一定要去看一看;等他从庐山赶到浙江看过以后回家,家人问他说:“你看过庐山烟雨,也看过钱塘潮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说:“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当你身历其境时,有什么烟雨和钱塘潮可说?就是那个样子。

  所以,钱塘潮一直滚过去的时候,那水里面的鱼都亲历其境,可却一点钱塘味都没有;只有人从钱塘潮旁边或远处看著钱塘潮时才会说:“喔!真壮观!”禅宗秘密也是一样,真实法如来藏其实并没有隐覆,一直都很清楚地显现著,只是众生自己在如来藏中身历其境而找不到如来藏。因为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可是众生却都找不到如来藏,所以禅宗才显得高超可贵。等你悟了,你说:“禅宗不过尔尔!”可是当你说“禅宗不过尔尔”的时候,遇到了久悟的禅宗祖师时,你照样没有开口的余地。所以很多人自以为悟了,没想到去禅三精进共修而期待我为他印证时,却还要弄到第三天才能够开始整理,还是到第四天才被我印证,所以没那么简单啦!

  如果我们真的把手头抓紧了,其实一个也过不去。如果要以禅宗祖师的标准来讲,一个都考不过去,因为有一些禅宗祖师的最高标准是通达了差别智。可是禅门的差别智有那么好通达的吗?所以说,真实法才是最胜妙、最广泛而最深奥的法。可是,广大胜妙深奥的法,其实却很平淡、很真实。所以当初我开始写书时需要一个笔名,就取名萧平实;因为真实法很平凡而又很实在,一点都不是想像而是很实在。如来藏就是这么真实,可是祂在真实平凡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高超、无比的胜妙、无比的深广,完全都不平凡。而这个平凡是要在你真实、脚踏实地觉得祂很平凡、很实在的基础上,去往上进修才能达到。所以真悟的人从来不会说他成佛了,只有没有悟的凡夫才会说他一悟之下就成佛了。
————摘录 平实导师《胜鬘经讲记》
 


(原标题: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