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6:04   浏览:1053  

定的正受

在介绍过见地正受之后,实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的第二目,也就是定的正受。
基本上一个念佛人在亲证自性弥陀以后,一定会有定的正受产生,假使没有定的正受出现,那一定是他悟错了,误会了自性弥陀,一定不是亲见自性弥陀,而是错把这个生灭的妄知妄觉当作是自性弥陀了。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凡是亲见自性弥陀的人,必然都会有定的功德受用出现。至于亲见自性弥陀之后,会有哪些定的功德受用出现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我们把定的正受分成七点作说明,希望能够提供给各位菩萨在修定方面做参考,并且能够因此建立起正确的修定知见。
实相念佛人所得之定的正受:一、会有‘觉明现前’的现象产生。
一般来说明心的人,或者是见性的人,如果所悟是真实的话,基本上都会有觉明现前的现象出现,但是这当中是以见性的人比较明显。菩萨们如果在无相念佛的阶段功夫做得很好、很纯熟,那么他的悟境就不会退失掉,常常可以安住在真心的空境里面,所以身心非常的明净,可以得到禅悦之乐,这样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渐渐转变为安详、宁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呢?那是因为明心见性的现象都是自己从来不知、今已知,从来不见、今已见,完全是在自己意料之外开悟了实相心如来藏,见了不可见的佛性,所以身心里面会产生一种狂喜、踊跃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可以持续好几个星期,甚至于好几个月的时间,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很安详、宁静,但是身心当中却是非常的踊跃和欢喜,这是没有证悟的人很难理解的。虽然他常常住在这一种身心宁静、心无罣碍的状态里面,所以他就可以渐渐远离了睡眠盖的遮障,每天睡觉的时间很短,或者是说晚睡早起,甚至于睡不着觉,这都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悟了以后,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心中非常的清明,没有丝毫的妄想杂念,完全住在一种无念的状态里面,他一方面观察真如佛性的运作,一方面观察自己的身体还有哪一个部分还没有放轻松,如果哪里还没有放松,就把它放松,一直到全身都完全放松为止。就这样一直不停的观察,反复的观察,在不知不觉当中天就亮了。这样的现象就叫作觉明现前。觉明现前时间的长短,会因为每个人定力的深浅而有差别,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因此不可以一概而论。这段时间虽然睡觉睡得很短,但是精神却还是很好,身体也不会觉得疲倦;但是如果时间久了,后遗症就会出现了,譬如说火气上来啦,口干舌燥、嘴巴破了、牙齿动摇等等现象会接着出现。
各位菩萨,我们参禅的人应该要知道:真心清净,不观自在。我们常听到一般人都说观自在啊、观自在,我们却说不观自在。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真实心如来藏祂本来就在,你观察祂的时候,祂在,你不观察祂的时候,祂也在,所以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应该把祂放下来,这样才能够迅速的进入睡眠的状态。否则长时间的睡眠不足,那么就会产生火气大、色身不调等等后遗症。这个知见很重要,提供给各位菩萨作参考。这一个实证实相念佛的菩萨,如果他是在平常的时候,那么大致上他的身心都能够保持相当的清明、宁静和安详。假使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清明的状态,那么就可以渐渐远离睡眠盖和掉悔盖的遮障,这样子的话对禅定的进修会有很大的帮助,假使我们因缘好的话,不需要多久的时间,初禅就会现前了。这种觉明现前的现象就是第一种定的正受。
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第二个定的正受,第二个定的正受是说:
实相念佛人所得之定的正受:二、可以了知‘非定不禅’的道理。
修行者假使想要实证实相念佛的境界,就必须先要了解:要怎么样才能进入这个实相念佛的法门?又应该要如何才能不断的转进?也就是说,不管是功夫法门也好,或是知见法门也好,我们都必须依照着善知识所安排的次第,按部就班的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够辗转升进。譬如我们以功夫法门来说,在参禅之前我们就先要学会看话头的功夫,在看话头的功夫以前,要先学会无相念佛,在学会无相念佛以前,要先学会无相忆念拜佛,也就是说,一切功夫的成就都需要循序渐进。譬如说我们想要盖一栋大楼,一定得要向下把地基打好,楼层越高,地基就必须打得越深,这样未来所盖的高楼才能够屹立不摇;当地基盖好了,再往上盖一楼、二楼、三楼乃至一百层楼。各位菩萨!这样的譬喻虽然是世间法,但是在修道上,其实道理也是一样的,相信有善根的您在听完之后,一定能够举一反三,也一定会同意我们这样的说法。
因此说,这个念佛法门系列讲座,当中我们所宣说的所有行门,都必须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可能躐等而至。菩萨们在学会无相念佛以后,必须转入看话头;有了看话头的功夫,再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体究以后,在因缘成熟时就能够一念相应,明白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了真实心如来藏;在开悟明心以后,必须继续再勤修广大的福德,同时要继续锻炼看话头的功夫,如果看话头的功夫做得不够的话,那么在我们参出佛性的答案以后,虽然稍微看得见佛性,但是却是朦朦胧胧好像雾里看花一样,没有办法眼见分明。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说,看话头功夫好不好,对于眼见佛性是非常的重要了,也就是说,定力的具足是眼见佛性的必备条件!因此,如果我们自己不肯如实下功夫,而是要到处去打听佛性的答案,或者想要从经典当中去找寻佛性的蛛丝马迹,那就永远不可能眼见佛性了。因此我们说,眼见佛性这一个法,一定要老老实实把功夫做好,有一天在定力、慧力以及福德资粮都具足的情况下,突然一念相应就看见了;假使没有足够的定力,那就真的无法眼见佛性。这也是一切已经明心见性的菩萨都一定能够深刻体验的道理,也就是说非定不禅,实在是参禅者的至理名言!
我们要继续来说明第三个定的正受。
第三个定的正受是说他能够体会定力、定相和定境的差别。基本上,我们一般人只要听说修定,直接想到就是要把腿盘起来坐在上,就好像老僧入定一样。大家总以为说用七支坐法,有模有样的正襟危坐着,不许别人来打扰,以为这样就是在修定,其实这样叫作定相,是修定的一种表相。透过这样的定相,我们应用一些方法,譬如说数息法、观心法、观念的起处,或者是持名念佛等等方法,使我们的心渐渐的安定下来了,妄想就渐渐的变少。到后来连妄念也很少了,可以安住在某一些定的境界里面,这时候我们就说他已经证得一些定境了。这种人虽然可以证得某些定境,但是这种定的功夫,通常是在打坐中才有,在下了座以后,心又照常散乱,很容易又照样发脾气,或者照样的贪瞋痴不断。如果我们是有这种情况的话,就知道说我们的定力是偏在静的一边了。
然而对于一个能够眼见佛性分明的菩萨来说,他就能够把从静中修来的定力带到动态当中来,因此在动静之中都能够制心一处、正念分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静一如的境界。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想要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定力的锻炼不但是在静中要做,在动态当中更要做,最后能够在动静之中都能够心不散乱、制心一处。而且不但能够制心一处,还要有一个正念,清楚分明不会遗失,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定力。这也是一切想要眼见佛性的菩萨们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行门功夫。任何一个眼见佛性清楚分明的菩萨,他一定具有这样的功夫,这个时候他一定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什么叫作定力,什么叫作定相,以及什么叫作定境。这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他都能够了然于胸没有疑惑。
各位菩萨,您也许想要问:那到底什么才是定力呢?其实所谓的定力就是心不随定、亦不舍定。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的心随着定的话,就会进入定境而没有办法参禅。我们的心如果舍定的话,心就会散乱,没有办法制心一处,话头当然也就看不见了,也因为没有办法保持正念,所以就没有办法参究如何是佛性的话头。一个眼见佛性分明的菩萨,他一定可以深刻的了知,我们修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参禅;能够在真参实证的时候,不会落到意识思惟妄想当中。而定的作用,则是因为定的力量所产生的作用,这种定的作用,使我们能够清楚的眼见佛性。菩萨们如果能够确实了知修定的道理,自然就不会对定境和定相产生执著,而被定境和定相所拘束了。
各位菩萨,经过这样的说明,您是不是对定力、定相和定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呢?如果您对我们这一段的说明能够如实理解,那么对于您将来要求证实相念佛法门,一定有非常多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介绍第四个定的正受。第四个定的正受是说这位实证实相念佛的菩萨,他完全明白了禅与定之间的差别。对于一个已经明心见性的菩萨来说,定的功夫他已经锻炼起来了,参禅的过程他也已经体验过了,所以他对于修禅与修定之间有什么差别完全了然于胸,没有丝毫的疑惑。譬如说,当有人以持咒或者是持佛名号、数息或者是修止观种种方法,把它当作修禅来修的时候,这一位菩萨就知道他们都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他完全能够了解,为什么呢?因为禅是般若,禅不是禅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知道:禅定是功夫法门,属于事修;而禅是般若,是智慧法门。菩萨们由于这样的清楚认知,所以就能够远离一般人以定为禅的种种过失。
各位菩萨,这种以定为禅的现象,也是一般参禅人最容易落入的境界相,总是会错把各种离念、无念的觉知心所安住的境界,误以为是找到如来藏实相心呢,却不知道这些知见都是错误的知见。各位菩萨,如果想要真修实参的话,就应该要赶快远离这种以定为禅的错误见解。这样才会有明心见性的因缘。
第五个定的正受是,他知道修定并不是仅仅在静中修一念不生的功夫就可以了,而主要是应该要在动中修学正念相续的功夫。那到底什么才是正念相续的功夫呢?所谓正念相续,并不是说在心里面保持没有妄想、没有杂念的状态,就可以叫作正念相续,而是要有一个清净的念存在。譬如说我们是体验真如的念,或者是眼见佛性的念,甚至于我们在忆佛想佛的念,都是属于清净的念。假使有人是用修数息观的话,只用一个数目字的声音在心中,譬如说一……不停的在心中延续,这也算是正念,甚至于在心更细腻的时候,我们把一这个声音也把它舍掉,而住在一的数目字的意念里面。
各位菩萨,这和参禅人所谓的看话头,其实都是一样的意思,这样才叫作正念相续。而不是说心中完全无念的一念不生状态可以叫作正念相续。各位菩萨,这一个正念相续的知见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够明白。
接下来我们继续介绍第六个定的正受。这个实证实相念佛的菩萨,他能够明白接下来的修行必须要继续的修学禅定功夫,以及要修学无量百千三昧的事修功夫和境界。大家心里一定会这样想问,菩萨们为什么能够自己明白悟后起修的道理呢?其实这都是由于大乘见道的功德所引生,才会有这样的智慧出现。已经见道的大乘菩萨们一定会深刻的了解到,我们经由参禅而明心见性了,这是属于慧的解脱。然而菩萨即使证得了慧解脱了,仍然没有办法自己自主生死,生死仍要待缘。假使菩萨们想要求证俱解脱的话,就必须要加修四禅的功夫,有了四禅的定力以后,才能够提前舍报或者延后舍报,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要舍报,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决定。当然除了舍报的时间可以由自己作主以外,未来生要在什么地方,要在什么样的家庭出生,也可以由自己来作主。这种可以自主生死的功德,完全是菩萨所具有的俱解脱的证量,所展现出来的功德力。所以说菩萨在明心见性以后,如果要往俱解脱的境界前进,除了必须要修学静中的定力以外,也要在动中进一步去修除烦恼和习气,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往俱解脱的修道之路迈进。以上所介绍是第六个定的正受。
接下来我们介绍第七个定的正受。第七个定的正受是说,在悟后起修的过程里面,这位菩萨会渐渐的明白,修除烦恼和习气是修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般人总以为,要修四禅八定就必须要不停的打坐、不停的锻夫,认为这样才是修定。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有禅定证量的菩萨而言,他会告诉我们:假使我们要修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禅的功夫,除了一方面要增强定力以外,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地断除各种烦恼和习气;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才是使我们的定力可以快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当我们修学很久,才终于可以进入二禅,也就是可以证得无觉无观三昧以后,对于应该要修除烦恼和习气的体验最为深刻,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的烦恼不断除、习气深重,那么绝对是不可能进入二禅以上的禅定境界。因此我们说修除烦恼和习气,也是修定的人所必须要努力下功夫的地方。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定的七种功德正受。相信大家在听过我们说明以后,对于禅与定的分际,以及我们要怎样把禅定修好都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
虽然说非定不禅,也就是说假使没有相当的定力,绝对是不可能开悟明心、眼见佛性的。但是六祖慧能大师却也告诉我们: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六祖坛经》卷一)。这个意思是说,佛法的修证还是以能够开悟明心、眼见佛性最重要,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禅定解脱的境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解脱是要靠智慧去断除烦恼,才能解脱生死轮回之痛苦,而不是靠四禅八定把烦恼给暂时降伏,不让它起现行就可以说得解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禅定即使修到了四禅八定都具足了,在舍寿以后却仍然必须在三界当中流转,没有办法解脱于生死之苦。因此说,对于一个精进的修行者而言,能够如实的了知禅与定的分际和其中的差别,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如实了解以后,才不会走错路头白费光阴,乃至浪费生命。希望在电视机前面,有缘听闻这一段法义的菩萨,都能够确实的了解定力、定相以及定境之间的差别法相,并且能够经由禅定的帮助,大步的迈向明心见性,实证实相念佛的境界。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实证实相念佛人有关定的七点正受,提供诸位菩萨作参考。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70集 见地正受 》 正圜老师 主讲
《 第71集 定的正受(二)解脱正受(一)》 正圜老师 主讲

(原标题:定的正受)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