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5:27   浏览:1791  

菩萨戒简介

菩萨戒它有一个很殊胜的功能,就是只要你受了菩萨戒以后,只要不违犯戒律,他就可以一直保有菩萨的资格。譬如说一个人当学生,学生他只要遵守校规,考试都及格,那么他一定可以当学生一直到毕业为止。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受了菩萨戒以后,他就保有菩萨的资格,然后只要他不犯戒,他就一直可以走到成佛,也就是菩萨道毕业了。
我们可以对菩萨戒作这样一个认知,菩萨戒是菩萨修行的根本,也就是一定要受菩萨戒,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菩萨;唯有真正的菩萨他才能够成佛。所以受菩萨戒是成佛的必经之路,三世诸佛都受了菩萨戒以后才能够成佛,所以说菩萨戒就叫做千佛大戒。
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
此戒乃为不畏生死,能发大悲心之佛子而制,一受永受,尽未来际不失戒体,以之得成佛道。此戒无有舍法,唯有破戒而失戒体;如犯重戒者失其戒体。佛子若不受此戒,永不能成佛道;受此戒已,得超三大劫生死,是故应受。
菩萨戒在见道以前必须取相受。取相受者若想不犯戒比较困难,必须非常谨慎、非常清净,才勉强守得住。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
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
菩萨戒都是满分受的,没有像菩萨优婆塞戒中有少分受的,多分受的,所以正式的菩萨戒都是满分受的。
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八(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云: 戒复有二。一声闻戒。二菩萨戒。从初发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戒。若观白骨乃至证得阿罗汉果。是名声闻戒。若有受持声闻戒者。当知是人不见佛性及以如来。若有受持菩萨戒者。当知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见佛性如来涅盘。
菩萨戒以心为戒,非如声闻戒以身为戒;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
声闻戒者唯人类之诸根具足者方可受之;菩萨戒则异,根不具足者,乃至二根、黄门,畜生能解人语者,以及天神鬼神等,悉皆能受,非唯人受,故称别解脱戒。
上说在家出家戒,皆为人设;然三界有情非仅人之一类,悯诸有情,佛复说别解脱戒,一切天、人、傍生、鬼、修罗等,凡解传戒法师语者,悉受得戒,此即菩萨戒。佛子!始行菩薩,若信男、若信女中,諸根不具、黃門、婬男、婬女、奴婢、變化人,受得戒,皆有心向故。——《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7 大眾受學品〉
菩萨戒者比丘比丘尼亦得受,受菩萨戒已,以菩萨戒为依止,即名菩萨比丘比丘尼。若人受三坛大戒已,不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而以声闻比丘比丘尼戒为主要受持,是人名为声闻僧,不名菩萨僧。若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声闻戒为次要受持,是人得名菩萨僧。大乘在家佛子若未出家者,受菩萨戒已,得名菩萨,不名菩萨僧,未于大乘法中见道故。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
菩萨在原始佛法时代就已在弘法了,在阿含部经典中也曾有这种历史事例出现过,就是佛陀入灭前的迦叶童女实例。这位童女既非比丘尼,也非丘,却是出家而示现在家人的身相,佛陀住世时就已率领五百比丘人间弘法度众,智慧当然是相当高的;若不是菩萨,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智慧的。她因为已证本识如来藏故,所以能对治断见外道对阿含解脱道的质疑及问难,也因此而成为五百比丘的上师,一生追随她学法及弘法而于人间;由此可见这五百比丘,当然也是以菩萨戒为正戒而以声闻戒为别解脱戒,所以他们都不理会八敬法,否则就不会追随在家相的童女迦叶学法了,也不会以丈夫身跟随她弘化人间。(注:终生不婚嫁,不剃度,也不受声闻戒,只受持菩萨戒,以菩萨戒为归,不依止声闻戒,如是离家修行弘法而无家室的女人,不论年岁如何老耄,都名为童女。童子之义亦比照之,譬如文殊师利童子。这是原始佛法时期的大乘胜义僧,虽是出家菩萨,但仍然保有在家身相。)

(原标题:菩萨戒简介)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