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4:58   浏览:879  

佛教为何讲“慈悲”,而不说“爱”?

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是有着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

【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

就是爱著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著。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著,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免造作诸业,种下未来苦果的因。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总共十二支。这其中爱、取、有三支是能生支,就是会出生未来世的后有,以及接着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爱取有这三个能生支,也是以爱支为缘起。

这就是说,佛教认为,爱是使众生不得出离生死流转的烦恼,是应该舍离,应该断除的,所以佛教中不说爱世人、爱众生,而说慈悲众生。就是要与众生乐、拔众生苦,让众生得到长远劫的利益安乐,而不是只给予眼前,或只有一世的短暂安乐。因此佛道修学,尤其是修大乘佛菩提的菩萨道,就特重慈悲。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3集 何谓无缘大慈?何谓同体大悲?
 

(原标题:佛教为何讲“慈悲”,而不说“爱”?)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