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3:42   浏览:1017  

解行证 开悟的表象与实质

(一)悟之表象
悟之表象,依根门来分,有六门。每一门中各有动静两种,而以动中悟者为多。根门就是指六根六门,眼根是一门,耳、鼻、舌、身、意,总共六根,所以有六门。
第一门:眼见色而悟入。譬如:当年世尊在人天大众围绕的时候,他就用手捻起一支花,这青莲花据说是梵天天主所供养的。世尊用两指捻起来只是微笑,没有讲话,人天大众悉皆惘然,弄不清楚世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有金色头陀——大迦叶尊者会心微笑。所以世尊讲: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眼藏,教外别传,嘱咐迦叶尊者。这个是不说而说,见色明心。
又譬如说阿难陀尊者在世尊入灭的时候,他还没有悟入。后来他问大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只回答他一句话:倒却门前刹竿著。他问这教外别传,世尊究竟是传个什么法。大迦叶尊者叫他去门前把刹竿放到。刹竿就是上面挂着布帆的竹竿。这也好像是眼见色而悟入,其实是从身根悟入的法。
那么譬如说,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禅师却答:百草头上祖师意。祖师意就在那些草上面,自己去找。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赵州讲:庭前柏树子自己去看。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药山惟俨禅师讲:问取露柱。露柱就是古时候插在地上,专门绑驴马缰绳用的木樁,叫做露柱。这些都属于眼见色而明心。
第二门:听到声音,从耳根而入。譬如香严智闲禅师在开垦竹林的时候,把瓦片丢出去,碰到了竹子:空的一声,悟了!又譬如克勤圜悟禅师听到鸡啼的时候,他也悟入了。又譬如临济门派,凡有学人入门,便大喝一声,这都属于耳闻声而悟。
第三门:是鼻嗅香而悟入。祖师们的公案,我还没有找到这么一个例子,只有在《楞严经》里面,有个香严童子,闻香而悟。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鼻根不利,所以很难悟。但是有个香积国,只要闻到饭的香味,一个个都悟了,鼻根猛利的缘故。
第四门:舌尝味而悟入。《楞严经》里面有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因为尝味而悟入。祖师的公案里面,我只见到一则跟舌头有关的,但是也没有悟入。有个当官的人,姓韦,他的官名是监军。这韦监军去参访玄沙师备禅师的时候就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拿起一个果子叫他吃,这韦监军吃下肚子,又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禅师讲:这就是日用而不知。结果还是没有悟入。
第五门:身受触。譬如:德山宣鉴禅师,凡有学人入门,一棒就打过去;首山省念禅师,凡有学人问祖师西来意,他拈起竹蓖就打。像我们前两次禅三,我都用竹如意打。又譬如有些居士、耳朵一痒,他也悟了。这都是身受触而悟入的。
第六门:意知法的根门。其实若要讲意知法,前面所讲的五种根门,都不离第六种意知法之中,一念相应。因为在眼见色的同时,也是意知法相应嘛。耳闻声,乃至身受触也都不离意知法而悟。
至于纯粹由意知法中,也就是说纯粹是在静中打坐的时候用思维观参究而非因外缘悟入的;譬如在下,是在打坐的时候用思维观参究,没有任何外缘而直接悟入。有些祖师打坐的时候一直往心内深观,而让他悟入,但这方法只能见性,不能明心。一般人用此法,一千人中有九百九十九人会落入定境之中,很难悟。用意知法在动中悟入者,其实大部分是藉着前面所说的五种根门的因缘而在动中悟入。
譬如说石霜楚圆禅师,悟前参访汾阳善昭禅师的时候,每一次参究的时候,汾阳善昭禅师或者破口大骂,不然就是谈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不是舂米就是砍柴,不是砍柴就是挑水,都是粗俗的事情。有一次他就抱怨:我每一次请教师父,师父您都跟我说一些与禅不相干的俗事,又常常骂我,难道这个骂就是师父您的慈悲吗?这汾阳善昭一听,不得了了,脾气就上来了,破口大骂:你这个恶知识,居然敢稗贩我。拿起拄杖就打。这拄杖打下去,石霜楚圆就开口要呼救——要叫人来救命。这个时候,汾阳善昭禅师突然间左手伸出去捂住石霜楚圆的嘴巴,这一下他就悟入了,就这么简单啦。真奇怪!我们从小被父母亲不晓得打了几回,就没有一个悟的。
以上所说的这些现象总共六种根门,从六根对六尘而悟入。参禅的悟入就不外这六根六尘,离了这六根六尘就没有办法悟入啦。可是诸位可别被这六种现象所欺骗啰。因为这六种现象都只是表象而已,真正悟的人就知道其实和这六种表象是不相干的,可是又不能离这六种表象来参。因为这六根六尘是一种表象,所以我们不在这里面多所著墨,因此概略的说一下就带过去了,期望于诸位的呢,还是要自己仔细的去参究,去体会;因为跟你说明白说破了,那你一定不肯承担的,所以还要诸位苦苦参究,辛苦的寻觅,然后才有可能自己承担。
(二)悟之实质
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验牢关参禅事毕,皆是一念相应慧,也都或多或少与定力相应。所以所谓的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最初与最后的根源,因而导致无生解脱慧生起的一念相应的过程,即是开悟。
在悟之前需要修动中的功夫——参禅的功夫,以及听闻参禅的知见。悟了以后,却发觉真如佛性不是因为修行而得,是本来就有的,也没有一个门可以进入让我们看见真如佛性。所以祖师常说:无门为法门,就是这个道理。而真如不是从修行而得,祂从无始以来本然存在,没有一个相貌形象可以拿出来示现给人看,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传给任何一个人。
我们讲禅法,而禅法是一种建立,是一种施设;所以禅法可以讲,但是禅不可以说,说出来的就已经不是禅。悟——不能够讲,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了,而且众生也不会相信的。禅法可以讲,可是禅法的自性本然空寂、禅法的自性本来就没有来去,本来就不可说,已经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那就是禅法,不是禅法的自性。
在还没有悟之前,有个开悟可以追求;等到悟了以后,才知道悟的这个法也是本来空寂。悟之前需要学禅法,悟了以后才知道禅法的自性也是空寂。禅不是悟,禅是真如,悟只是触证真如时的一个现象。禅与悟虽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不是建立,也不是人的施设,但是没有办法提示出来给人看。所以说有悟是错,说无悟也是错。因为说出来的,已经不是悟啦。别人讲的是别人的,与我们不相干。
悟的实质,不离一念相应慧。凡是没有一念相应,而靠语言、文字思维分析所得的结论,那不是悟。必需要自己辛苦参究之后,突然间一念相应,那才是悟。
(摘自 平实导师 述《禅——悟前与悟后》,有意请阅法宝者,请入:正智书香园地:)

(原标题:解行证 开悟的表象与实质)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