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3:20   浏览:1555  

欲离众苦,当观无常!

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之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标题是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不长,内容是这样子的:【一切众生贪著世乐不虑无常,不以大患为苦。譬如昔有一人遭事应死,系在牢狱,恐死而逃走。国法若有死囚踰狱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杀,于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见象欲至,走入墟井中,下有一大毒龙张口向上,复四毒蛇在井四边。有一草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复有两白鼠啮此草根;时井上有一大树,树中有蜜,一日之中有一滴蜜堕此人口中,其人得此一滴,但忆此蜜,不复忆种种众苦,便不复欲出此井。是故圣人借以为喻:狱者三界,囚众生,狂象者无常,井众生宅也,下毒龙者地狱也,四毒蛇者四大也,草根者人命根也,白鼠者日月也;日月克食人命,日日损减无有暂住,然众生贪著世乐,不思大患。是故行者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我们还是先以白话方式语译说明一下。故事是说:一切有情众生贪爱恋著世间种种可乐之事,从不思虑、不会想到这种种世间之乐,其实是变化无常的;也不认为贪爱这种种乐,会带来继续轮转生死的过患就是苦。譬如过去曾有一个人,他因为遭遇了一些事情,应该要被处以死刑,所以被关在牢狱之中;但是由于他心里非常恐惧被处死,因此就从牢狱中逃走了。然而当时的国家法律有规定,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如果越狱逃跑,就可放出发狂的大象去追逐驱赶,让罪犯被大象活活地给践踏踩死。当这死囚眼看就快要被狂象追上时,就赶紧快步进入一口废弃的井中躲起来;他自以为躲在井中就可以躲过狂象的追逐,却没有看见在井的下方,有一只巨大的毒龙正朝上张著大口,随时都可能把他吃掉;而在这口井的四边,又有四条毒蛇盘绕,正在虎视眈眈;而在井中刚好有一条草根,这死囚因为心里十分惊恐畏惧,见到了这条草根便急忙抓住以求活命;但他却没有注意到,在这草根的另一端,正有两只白老鼠在一点一滴地啃著草根。而那时井口的上方,正巧有一棵大树,在每一天当中正好都会滴下一滴蜂蜜,也刚好滴到在井中这犯人的口中;当犯人尝到这一滴蜜时,马上被这甜蜜的滋味给迷住了,心里只想著这蜜的甜美滋味,而完全忘记了他所曾经历的种种险境,也完全忘记了眼前正面临的种种苦难,一心只想再尝尝那甘甜的蜜,所以便不想要再离开这口危井了。
因此,圣人就借这个故事作譬喻来开示:那关著囚犯的牢狱,就好比是系缚众生的三界法,使众生无法出离;狂象追逐著罪犯,正如同众生恒常被无常追赶而无法逃脱;罪犯躲进的那口废井,就如同众生的五阴火宅,众生自以为逃到井中已经安全无虞了,却不知依然受困在犹如火宅般的五阴中,危脆不安;而在那井的下方的毒龙,恰如地狱一般,若众生因无明造作恶业时,就随时都会下堕地狱受大苦果;而盘踞在井边的四条毒蛇,就是成就众生色蕴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四大所成之色是随时都会散坏的;那条井里的草根,就像是人的命根一样,被众生紧紧地抓住不放;那白鼠就譬如日月光阴的流逝,众生正被日月光阴所啃蚀,就好像那两只白鼠在啃草根一般,随时都有可能断掉——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无有一刻是可以暂时停住的。然而无明众生在贪爱、恋著世间之乐时,却不懂得思维观察这些乐正是诸苦的大过患啊!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应当要时时专精思维观察世间诸法的变异无常、不可爱乐,才能远离种种的大苦啊!
这个故事虽短,但提到的名相不少,内容也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义理。我们就简要来说明一下,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首先,这个故事虽然是一个譬喻,但却是很生动的譬喻,一点都没有言过其实。故事是以譬喻来教导我们,众生所处的三界就像是一个牢狱一般,所有的凡夫众生都被系缚在里面而无法解脱。那众生为什么会被系缚在三界的牢狱中呢?这都是因为众生有贪瞋痴三毒,所以就在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里轮回而无法出离。无色界没有种种物质的色法,纯粹为精神状态四空定的境界,没有下二界的贪、瞋,所以是以痴为代表;色界的境界,则是已经远离了欲界的种种欲而不再贪爱,也因为没有男女欲,所以色界天人都是中性身,以禅定持身,但仍有瞋与痴,而以瞋为代表;欲界则包含了欲界六天、人间、饿鬼、畜生及地狱,欲界的众生具足贪瞋痴三个法,而以贪为代表——贪著于欲界的种种法。也就是说,凡夫众生都是被这贪瞋痴所束缚,而被绑在三界里而不能解脱,就像被关在三界的监牢一般,无法解脱这三界的牢笼。可怜悯的是,众生被关著却还不知道。《法华经》中另有三界犹如火宅的譬喻,与现在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下一集的故事中再来为各位说明。
回到刚刚提到的欲界。就以我们所熟知的人间来说,一般人都是爱乐或是贪著世间的种种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等的五欲六尘;贪著我所,也就是都在种种我所上用心经营、追求。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著,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都是无常变化之法、来来去去,都只能拥有一时,最多也不过一世,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对这些世间法贪著,在佛法上,我们说这叫作我所执,对我所的执著。譬如,有些人买了贵重的东西,本来应该要正常使用,才能发挥这个东西的价值,可是他却舍不得拿来用,宁可摆在那边当装饰品;自己不用,也不让其他人使用。也有些人把银行的存款数字,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每天在数字上斤斤计较!像这样的人,都是我所的执著很重的人,贪著身外之物。可是这些东西能保有多久呢?即使这些东西真能存在很久,但很可能自己色身就先坏了,而无法再享有这些东西了。所以,应该要看清楚我所本质的无常性,减少对五欲的贪著,甚至能够多多利益众生,如此一来烦恼也会减少;如果要修道,少欲的人不论修什么法,也都容易有所成就。
然而,众生除了贪著这些变化无常、只能拥有一时的身外之物外,其实还有更根本的贪爱与执著,那就是众生所最贪著的自己,也就是贪爱自己的色身、自己的五阴。如果没有色身,没有五阴自己,还会有刚刚所说对种种我所的贪著吗?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内涵在其他课程里已经有讲解过,我们在这里就不再细说。这个对五阴自己的贪爱执著,在佛法中我们称之为我执。可是,之所以会有我执,却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对我的本质认识不清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误以为这个我是真实的、值得贪著的、值得把握的,值得为它去追求种种世间的法、世俗之乐;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以及所伴随的受想行等,其实也都是刹那刹那变化无常,仅有一世,终究还是会毁坏的,是没有办法去到未来世的。
故事中的譬喻说,维系住众生这一条命的是一条脆弱的草根,而这草根却又正被两只老鼠所啃蚀,随时可能被啃断而舍报;然而众生却仍然懵懂无知,甚至因为贪著树上之蜜,而忘了种种的危险仍在身旁,而不肯出离。也就是说,众生的生命随著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不但余命越来越短,而且随时都有可能丧身舍命;可是众生却无视于此,仍然贪著于种种世间的五欲之乐,甚至造下恶业而就此下堕受无量苦。
以佛法来说,我们色身是由四大等物质之法,藉缘假合而成的,是暂时而有,不过就是一世而已;这一世有了色身之后,识阴才能藉色身而生起运作,也才有种种的受想行等法。这一世舍报后,四大分离,五阴终归坏灭。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而继续追求种种为了满足自己的身心之事、之物,甚至因此而造了恶业,而导致未来世下堕地狱受大苦恼,求出无门,何苦来哉?有的则是造了其他小恶业,而导致下堕畜生道、饿鬼道中受苦,而仍然懵懂无知,之所以受苦不断而无法出离的原因为何?根本就不知道这些贪著就是造成未来世的苦因,甚至不知道这样贪著享乐有何不对、有何不可?当然还有些人是造作了善业,因此而导致于未来世能生于欲界天,或者有些人执著于修定,使得未来能生于色界、无色界天;但因为贪著于这些善业的造作,或者对定境的执著,所以仍然无法出离三界轮回。而这些生于欲界诸天,色、无色界诸天的众生,当他们的福报享完之后,还是要下堕,继续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仍然无法解脱。
然而,可以让众生解脱于三界轮回、生死无常之苦的,只有 佛所教导的三乘菩提。而三乘菩提所要对治的就是众生的无明,而无明可以分为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所说的无明,以及大乘菩提成佛之道所说的无明。四阿含诸经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我见、我执、我所执等无明,主要就是因为不知道五阴,尤其是识阴,都是无常生灭之法;以及不知道五阴灭尽后,仍有涅槃的本际独存不灭。明就是光明,智慧的光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的光明,因为没有智慧光明来了知五阴的无常、虚妄不实,而产生贪爱执著,这就是阿含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明。
因此,要断除解脱道的无明,要先知道五阴内涵,之后必须深入思维,若不思维而仅仅听闻阅读,那么只是常识;必须自己再加以综合思维,这样才能对五阴的真实义理深信不疑。然后,还要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详细如实的观行,才能自己确信五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才能确信五阴是无常变异之法,更加确信五阴是一切苦的根源,因而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也就是经由闻信、解信,渐渐进入修行阶段。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著,度过三界一切苦厄。当然《心经》所讲的道理不只是这样而已,《心经》所讲的内容,是围绕在如来藏真心而说的,我们在这里碍于时间,不多作说明,想进一步了解的菩萨,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的《心经密意》。
二乘菩提的无明,在大乘法中被称为一念无明;此外大乘法中还有无始无明,也就是对于法界实相、生命根源,没有智慧光明加以了知的无明,这个无明是菩萨真见道时所破的无始无明。而这个法界实相、生命根源,就是众生皆有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心,也就是《心经》所讲的心;找到这个不生灭的真心,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而五阴灭尽后的涅槃本际,其实就是如来存的境界。
可是,在这里我们还是要提醒各位菩萨,虽然五阴无常,不须贪爱执著,但是身为菩萨道的修行者,仍须善用每一世的五阴,好好修道、护持正法、利益众生,否则一旦离开五阴,也就无法成就佛道了。
最后,总结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就是:修行之人若想要离开三界轮回生死的种种苦,一定要常常思维、观察无常的道理,观察世间种种法都不是可以爱乐,都不是值得贪著的法;甚至连自己的五阴身心都是无常,都是因缘和合而有,不应执著。若能如实了知世间诸法无常、五阴无常,就不会有所执著,也才能解脱三界轮回的生死之苦,所以最后故事的结论说行者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5集 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林正才老师

(原标题:欲离众苦,当观无常!)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