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3:17   浏览:1119  

修苦圣谛断我见

证初果是永离异生性的,也就是从此世起,永绝于三恶道的受生;凡是真断我见的人,一定会断除解脱道所摄的异生性,从此以后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的内容与行门,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中实证的一切圣者,也不会诽谤确实已亲证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更不会忘恩负义而不归依佛教三宝,继续奉事凡夫位的外道天神。正由于已断异生性的缘故,以后永不入三恶道中受苦,名为解脱道中已修除异生性的初果人。最懈怠的初果人,极尽七有天上人间往返,必得阿罗汉果证;极精进修行的初果人,一生之中可证四果阿罗汉位;最钝根而极精进修行的初果人,至迟四生也可以取证阿罗汉果。
三归五戒是证初果解脱的基本要件,若不能接受佛教中的三归依,而宣称可以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或者宣称可以证得缘觉果,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受三归五戒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修除异生性;异生性修除了,才有证果的可能。所谓异生性,就是仍然保有下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自性,也就是无法在未来永远当人(不论是当人类或欲界天人、色界天人),舍寿后及未来世都还有沦坠三恶道而成为异生有情的功能性存在,这就是具足异生性。
永离凡夫性就是永离异生性。永离凡夫性的意思,是说已经断除三缚结,永离三恶道——永远都不会再造作使自己沦坠三恶道的事——名为断除异生性。异生性的意思是说,心中的种子仍有使他堕落三恶道成为异生有情的功能,舍寿后或未来世中仍会沦坠于三恶道中,不能永远离开三恶道异生身的缘故。这就是说,由于他心中仍有受生于异类旁生的恶业种子存在,是说他仍然会造作害人、谤法、盗法、忘恩负义的恶业,由这些恶业而难免舍报后沦坠三恶道中。三界五趣只有人与天人是比较安乐的堪忍之处,名为二种善道(阿修罗遍于五趣中受生、时善时恶);其余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众生,皆不可堪忍,名为三恶道。以三恶道不同于善道的人及天人故,名为异生;若人尚未断尽身、口、意恶业者,未来世中将仍会沦坠于三恶道中,即是具足异生性的凡夫,是故凡夫都仍有异生性,故说凡夫未离异生性;而盗法及忘恩负义是三界中最大的恶业,死后必然沦坠地狱道中。
断除异生性是一切佛教中的证果者都有的共通性,若是仍然会造作忘恩负义等事的人,或是盗法成功以后仍然否定帮助他证悟的贤圣,而不肯承认自己是佛教贤圣的,当然是已造三界中最大窃盗业——窃盗三界最胜妙法——的恶人,必属未断除异生性的人,这已经证明他具足了异生性,当然是未断我见的凡夫。如果有人证悟声闻菩提或佛菩提后,竟然毁谤或否认中帮助自己证道的师承——不论是亲受训示或受之于贤圣的论著——当然是未断异生性的人,这时他必须依正确的观行结果,转用四圣谛来帮助自己远离名闻、利养、眷属贪爱等执着,才能确实断除我见及断除异生性,才能真的回归帮助他得法的善知识,成为真正的佛、法、僧的入门,否则仍然只是外道。
凡是爱乐声闻解脱果而不爱乐菩萨果的证果者,譬如初果人已经确定自己断了我见与异生性,一定知道自己最多再经七次人天往返受生以后,就会解脱三界生死苦;这是不急于求取解脱生死苦的初果人,但也绝对不会用心于世间法而说出违背事实之言,因为已有解脱见地的缘故。若是精进的初果人,一定会设法努力求取升进二果乃至四果,不可能只为了名闻或利养而故意造作忘恩负义、背弃佛教胜义僧的行为,何况是继续佛教胜义僧乃至胜义菩萨僧?如何是佛教中的解脱道胜义僧?就是已经亲证解脱果,也能帮助自己实证解脱果的证果者;不论是身现在家或出家之相,都是胜义僧。这个认定标准,不论是在阿含圣教中,或是在理证上面,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解脱道中的胜义僧,是所有修学解脱道的人所应依止的圣者。至于想要实证而成为解脱道中的胜义僧,第一步就是归依佛教三宝,随之受学——不论是亲身受学或者受学于胜义僧的著作;所以三归五戒是所有修学解脱道的人首要之务,而三归五戒后,解脱道的实证者对于异生性的断除,永远不入三恶道中,则是要以断我见作为首要;断我见以后却必须回头检查自己的异生性断了没有?必须确保异生性确实断尽了,才能证实自己真的断我见了。
初果最难实证的第一个原因,是不能观察六识觉知心自己的虚妄性;第二个难证初果的原因,则是因为不知生存于世间(特别是生存于人间)一定有苦,乃至不知十八界五阴存在的当下就是行苦。
若是经由学术研究而了知十八界五阴的虚妄,纵使已经具足了知全部属于生灭法而虚妄不实了,仍然不是断我见的初果人;因为这样的了知只是知识或学问,深心之中并未接受,不愿意真的走上解脱道的修行之路,当然不可能是真断我见的初果人。而这样的人,可以经由苦圣谛的观行,帮助自己确定接受十八界五阴的虚妄性,帮助自己确实生起实证初果的意愿:确定自己真的要开始走上解脱道的如实履践之路。这样依苦圣谛而作观察,了知三界生死之苦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了;这时若是接受了十八界五阴生灭无常故无我的现观,才可能成为断我见的初果圣人。并不是知道十八界五阴生灭无常而虚妄了,就算是初果圣人;这是特别对专做学术研究的人们提出的警告,以免不慎犯下大妄语业。
然而往往有人世智辩聪,读过这些正确的法说以后,心中却还是无法完全接受而不愿成为初果人(虽然在意识层面已经自认是初果人了),其实是因为还没有厌苦,也还没有厌恶五阴十八界存在的当下就是苦的根源,那就得继续依四圣谛来作观行,才能真的使自己成为解脱道中的初果人。
事实上,古时确实有人了知五阴十八界全都生灭不停而虚妄不真以后,却还是无法证得初果智慧境界,只能成为无根信的三宝。佛陀在世时的无根信之中,第一个就是杀父害母的阿阇世王;然而随着时期渐渐推向像法及末法时期,在仍有真正善知识住世弘法的年代中,在没有造作大恶业的前提下,了知五阴十八界虚妄而仍然无法证得初果解脱的无根信者,也跟着越来越多。这原因,都是由于未曾深入苦圣谛中详实观察,不能引生厌苦、厌我的厌离心,以致不愿意遵循八正道的规范来实修,一方面继续贪着人间的五欲六尘,另一方面继续爱乐于五阴十八界的自己永远存在;深心之中,不接受人间五欲是贪染不净的,也不接受五阴十八界自己确实是可厌恶的;以此缘故,深心中仍不爱乐于无余涅槃的实证,导致成为无根信的凡夫。由此以观,四圣谛(特别是苦圣谛)的观行与八正道的实修,就显得很重要了。
当苦圣谛具足观行完成时,才会有厌恶三界世间、厌恶自我存在的出离心;然后开始探究灭除各种苦集的事项,终于了知:原来三界生死苦的集,有许多不同的事项。一一探究完成以后,苦集圣谛的修习才算是完成了;在已经如实而且具足观行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而了知其虚妄的前提下,这时终于能够取证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达灭尽一切后有的方法,灭尽后有即是灭尽三界苦,也就是实行灭谛、到达灭谛的方法,所以八正道就是苦灭道谛。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定四圣谛的观行,可以使自己脱离无根信的阶段,确实取证初果的见地;至于苦灭之道的道圣谛,其实就是八正道;依于八正道的实修来改变自己,进而断除我所执及我执,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可以在历经七次受生的人天往还以后,成为阿罗汉;在第七次受生而舍寿时,就能灭尽五阴十八界而进入无余涅槃的不生不死境界中,永离三界生死苦。由此可见四圣谛观行的重要性了。
至于菩萨道的实行者,则是证得解脱道的功德果位以后,还要回心转入大乘法中,以能够进入无余涅槃的解脱智慧功德,故意重新生起一分思惑,藉以滋润受生的种子,使自己不会在舍寿时入无余涅槃,得以重新受生于人间。并且在回心以后舍寿之前,进而证得法界实相,成为真实义菩萨,世世常住人间而行菩萨道,永远不入无余涅槃,永远与众生共事而次第迈向佛地。这部分并不是此书所要说明的内涵,对菩萨道有兴趣者,可以另行寻觅大乘佛菩提道的善知识著作,深入理解而转修之。所以说,如实观行而确定五阴十八界全都虚妄,并且已经依四圣谛而实行八正道,断除了三缚结及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以后,仍然不是证悟的菩萨,仍然是声闻果中的初果圣人乃至四果圣人,终究不是实义菩萨;这一点是读者应该先了解的,以免证得声闻果以后,妄言自己是证悟大乘般若的实义菩萨,成就大妄语业。
已经阅读而确知五阴十八界(特别是六识)的生灭性了,也已经确实观行而接受识阴的生灭性了,这时若还无法真的断我见、三缚结,还没有解脱功德受用;这是因为心中还认为识阴六识的存在是快乐的,是无苦的,或是多乐少苦的,导致深心中还不想认定识阴觉知心存在的当下就是苦。既然这时还不认为流转三界六道是痛苦的,认为在三界六道中轮转时是乐多于苦的,当然就得要修习苦圣谛了,才能确实了知苦的存在,才能真断我见与三缚结;也得要藉苦圣谛的修习,了解自己不可能是永远住在人间而且世世都有福报享乐的,往往会流落于贫穷孤独的状况中,或是下坠于三恶道中有苦而无乐。由于在苦圣谛中这样的推求观察,才愿意确实断除三缚结,确定自己要走上解脱道的实修,三缚结才能确实断除。所以,对三界中的人天境界有所贪爱的人,必须在现观蕴处界入的生灭虚妄以后,加修苦圣谛的观行,才能真的断除三缚结。已经了知三界苦而急求解脱的人,则是只要了知蕴处界入的全部内涵,并且都一一现观其生灭虚妄时就能断结证果,二者是大不相同的。
苦的内涵,还有三苦,是将八苦归类而说。三苦即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说人间一切有身与心境中所受的苦,本身即已是苦;譬如身体受伤、生病、因病所服食的苦药、受到别人恶意羞辱、所爱之眷属突然别离等,所受的这一类苦并不是快乐的,这些苦的本身即是苦,不必另作解释就能知道是苦,名为苦苦。坏苦,是说人间、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存在,都不是常住不坏的境界,只是存在的时间较长或较短的差别,没有不死永生的境界,所以不论是如何快乐的天上境界,最后终究难免死亡而毁坏;毁坏时即是苦,名为坏苦。行苦是说,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的一切境界,不论是住于乐受中或不苦不乐受中,都是念念变异而不是常住不变的境界;念念变异即是住在行阴之中,诸行无常是一种事实,一切人都不可能转变诸行中的任何一种境界成为无行的常住境界,终究会在念念变异之中成就坏苦,所以三界中的一切乐受境界也都不离行苦。八苦就因此而归类于三苦之中,显示三界一切境界都不离三苦。
举示了这一部经典所说八苦加以语译,并且略说三苦以后,读者自行深入研读、思惟、观察,自然可以获得苦圣谛的现观。若是已经完成蕴处界入无常故苦、苦故非我的现观,再经如上所说苦圣谛的现前观察时,一定是可以断除我见、三缚结的,自然不必笔者赘言解说了。
如果这样思惟与现前观察以后,还不能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就必须再从经中所说地狱道、鬼道的种种苦,以及自己观察畜生道弱肉强食及被人类宰杀而食等,详细而深入思惟以后,再思惟自己是否能永远保住人身而不坠入三恶道中受苦?并且再深入思惟:一旦落入三恶道中,何时才能再回来人间享有半苦半乐的人类生活?然后再依三苦来思惟:行善者死后出生于欲界天中受乐,行善者加修禅定出生于色界天中受,或者证得第初禅至第三者出生于色界天中受乐,或者证得第四禅者出生于四禅天中领受不苦不乐受,或者再加修四空定而出生于无色界天中无苦亦无乐,是否都不离三苦?这样深入而且是如理作意的细观以后,原来所获得的蕴处界入生灭虚妄的现观,就能使读者必定断除我见、三缚结,得证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最迟钝的人,此后极尽七有人天往返以后,必定会成为阿罗汉而出离三界生死苦。

(原标题:修苦圣谛断我见)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