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2:55   浏览:763  

智慧的抉择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经常必须面临问题的抉择,这其中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有小有大,有纯为自已亦有为他人,有关于现前的亦有未来的,有世间法亦有佛法等,不一而足,若路走对了,前途或可一片光明美好,若错走一步,也许遗憾终身,后悔莫及。是故,智慧的判断极为重要,它将影响我们是否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
一般人每于日常生活中,为种种琐碎之事而烦心,光是每日衣食即需费很多心思,何况还有求学、升官、发财、交友、感情、婚姻、工作、事业、投资、理财、生儿育女、教育、学费……等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判断、决定。这是一般世俗人所面临的问题。
学佛修行的人也是一样,未学佛时,看到亲人、朋友、同事在学佛、信佛、拜佛,他们都说「学佛很好」,鼓励我们也学,这时我们就可能会思考「我要不要学佛?」若是想学,要去哪个道场或团体?或是自己看经书?要先学那个宗派?看什么经书?要不要皈依?受戒?要拜那一尊佛菩萨?我比较喜欢某师父,可是他的法好不好?他有没有悟?听说他没有悟,可是他是那么有名的大师,应该是有悟吧!否则道场怎么那么大?那么多?信众怎么会那么多呢?又听说某某老师是真悟的菩萨,可是他没有出家,是在家居士,在家人真的能悟吗?能修得好吗?我到底要去哪里学?如果选错了道场,学错了法,岂不冤枉!不容易啊!没有学佛,一堆烦恼,想学佛,或走进了佛门,烦恼更多。这些都考验着每一个人,也需要每个人作智慧的选择。
如同多数佛一般,我的学佛过程,一路走来,也是面临很多问题考验,需要作智慧的思惟、判断、选择。过去每听人提起「学佛道上叉路多」,经过多年来的亲身经历,的确也是如此。
我于一九九二年,因为一位同事赠送一本慈济月刊,看完后,深觉佛法很好,又看到这位师兄,因参加慈济而完全改变成另一个人似的,不像以前我所认识的那个人。心想,佛法之力量这么大,竟然如此改变一个人,因此就一头栽进佛法大海里,浸乐其中,不自觉地,一晃已过十一个年头。这一段过程,可说有无尽的感恩、忏悔、庆幸,在成长中,也有太多的感慨、体会、更有深切的愿力。
学佛之后,约花了半年的时间,看了一些书,也听了不少录音带,包括修净土,劝进念佛,求生西方之法门,不管那一种法,都很感动,对于「什么是佛法修行」也比较有概念。半年以后,突然生起一个「我要怎么修?」的念头,几经思惟,认为广钦老和尚只是教人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自己又一生念佛修行,居然能够修得这么好(当时从众多道场的师中比较后,作此判断,认为广钦老和尚是真实有修有证者)。这是学佛以来,首次重要的判断和选择,于是下定决心仿效老和尚,一心念佛,他日成就,能度当时病中之妈妈。
我在一生当中,每决定做一件事,总是全力投入,后来都因为那不是此生所真正要的东西而一一舍弃。学佛之后,才真正知道「三宝始是我生生世世之依止处」,自知此生要放弃「学佛修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决定「一心念佛」,也是全力投入,依止古人「不经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之启示,努力而为;又古人有首词也是自己经常拿来当作自我鞭策之语,大意是「昨夜西风凋蔽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此深心及至诚心,就这样一心念佛,整整六年,佛号不断(睡觉或专心做事时除外),在行住坐卧当中,每天念佛十几个小时,包括心想忆念,六年当中,修除了极多性障习气,也成就了相当程度的定力。这对后来修学宗门,有很大的帮助。
我之所以能够一心念佛六年,主要是当初为了达到「净念相继」之目的,摒除一切外缘,一天当中,除非必要,否则不说话,上班若有公事,也是几句话就解决,好长一段期间,一天说不到十句话,当我这样念佛约三个月时,突然有一天发觉「我好像很久没有妄念了」,那时便知念佛确实已经有功德受用了,而心也愈来愈清净,也是后来多年佛号不断之原动力。
学佛后,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跟着慈济的师兄师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听一些委员讲述他们的学佛心路历程,也去访贫,照顾关心户,看到那种种不同受报的案例,真是又苦又惨啊!这让我更加深信因果不爽, 佛言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等八苦,真实无虚啊!于是菩提之心油然生起,冀欲救度众生脱离生死之苦,无复造诸恶业,受种种果报。
然又想,像现在这样做慈济的济贫方式,终究是一时的,短暂的,虽然救济贫苦也是布施行,唯欲令众生解脱生死,只有佛法,解脱道的法或佛菩提道的法,才能做到。又想,如果这样继续做下去,终究是偏于财布施和无畏施而已,至于法上,当时确实极为信受赞叹,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许自己也一直在进步、提升,终于又起一念「这样的法真能解脱吗?真正能够解脱或成佛之法在哪里?我怎么都感受不到?」
又师兄师姐常为人助念,见面皆以「阿弥陀佛」互相问候致意,也劝人念佛,然证严师父却不曾(印象中)劝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对信众谈话时,却又以「诸位大德!阿弥陀佛!」来问候,这是当时令我极为纳闷之处。原本欲加入慈济当委员之想法遂有改变,而以念佛自修为主,这也是我学佛后二、三年间一个重要的选择。
学佛之后,我就有写笔记的习惯,我喜欢把佛经里、古德祖师所留下典籍里,或佛书里法师居士所说重要又亲切相应之语句写下来,经常地去吟味、思惟其义理;又若世间法或佛法知见间,有不同看法或争论时,亦记下来作思惟整合,理出一个自己认为正确之知见而作结论,舍不善而就善,舍非理而就如理、舍不正而就真正、舍不如法而就如法、舍自己之缺点而就他人之优点,如是迄今无有间断,也随着修学之进步,愈来愈有智慧,乃至于具择法之眼。又对于社会上所发生之事,关系到佛法与佛教,或于佛教界有争议,容易混淆视听,误导佛知见者,亦写下来思惟整理,印证佛经上教言后,自己再下个结论。又若察觉自己有身口意上或法上有过失时,即写下来,佛前忏悔,自我限期除断。也许因为勤作笔记,思惟整理,使我此生学佛以来,迄今皆能作正确之判断和选择,而未被误导,或犯重大过失,算是极为幸运。
学佛六、七年当中,除曾一次参加一日念佛──「佛一」之外,不曾参加各道场之定期共修,而宁愿选择自修念佛,这和他们所说之法实在引不起我的共鸣有关,不管是谈禅说悟,或说解脱之法,当时心里知道不正确,然尚无能指出其错谬之处。如今想起来,这些东西和自己过去多生多世所熏习之般若知见种子不相应,是必然的。而这一生却必须对这些问题作正确地判断、选择,否则一步错就可能导致全盘输之窘境。别人的经验是我们最好的借镜,社会上每发生一件事,总会令我们作些省思,或带给我们某种启示。佛法的修学更是如此,自从进入正觉同修会,跟随导师 平实先生修学菩萨之后,智慧日渐增长,更深深体会「在任何一点一滴的作为,皆是大因果」,这对日后之修学,产生极为重要而正面之影响。
刚接触导师 平实先生之著作时,极为震憾,一方面是因为所说之法,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评论了颇负盛名之印顺法师,这在当时的佛教界和学术界是无人敢为之作略。然而「印顺法师之法错在那里」是过去几年来一直存在的疑惑,于是详细、谨慎地阅读及比对经典,疑惑终于解开, 平实导师无论在教证、理证上之辨正,都能够条理分明,有根有据,具有绝对的说服力,我当时已能全然信受,却深为感慨。印顺法师竟敢著书公然教导信众:「阿弥陀佛是太阳神崇拜的净化」、「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见《净土与禅》p.22 ~ p.23),只因自己不信和怀疑,便予否定,如是作为,误导广大信众,令其信心动摇,乃至随之毁谤,引人同坠地狱深坑,于心何忍?然亦心想,若是我在法上犯了如此重大错误,我有没有勇气和魄力,实时公开忏悔修正?当然要如是,面子算什么,值不了三毛钱嘛!若论名闻利养,也只不过是一生一世罢了。又在家人的平实先生修学、弘传,不受供养,有何利养可言?又想,印顺法师怎么会犯如此重大过失呢?原因不外是:一、以研究代替修证,二、承受藏密应成派中观思想,三、作风过于大胆,在法上闯了大祸,却失去原有的「大胆、勇猛」,无有勇气公开辩解及修正,以救护广大信众。如是茍且多年,今已垂垂老矣,补救机会,已然渐失,令人惋惜。因此心想「绝不犯如是重大过失」,「不重蹈别人之覆辙」。
相似于印顺法师者,各山头诸师,亦复如是,错以有生有灭之觉知心为法界实相心,未悟言悟,以「证悟者」或「圣人」自居,名实不符,误导广大四众,虽经导师 平实先生著书公开破斥,指其邪谬之处,迄今多年,虽稍有收敛,惟仍不见其改易邪见、归于正见之作为,凡此皆因「大名声」所带来之「慢心」所致,如是高慢,我当舍除,不许茍存。
又彼等诸人「未悟言悟」大妄语者,实乃虚名所误,此等虚名皆源于彼等在世间法用心经营所致,非实有修证,此大妄语者,我誓永不故犯。又彼等诸师每为信众传授五戒、菩萨戒,然「未证言证、未悟言悟」,犯大妄语故,心非清净,非为「清净比丘」,受戒者难得戒体,误人慧命故,影响前途故,如是愚行,我誓永不故犯。
又当今颇有众多佛,犹具或轻或重之情执,一意维护其所皈依之师,不愿正视其师错悟之事实,大量金钱供养,护持其师之大道场,谓为「必获大功德」,误以其道场大,其师必有「修证」、有「道行」,殊不知其师仍为三乘俱未见道之凡夫,我见犹未断,知见严重偏邪,仅以其各种表相,便自以为皈依「名师」即是「明师」,却不辨其师于知见极为欠缺,在般若慧上,焉能有所修证?凡此情执、愚行,我皆不犯。
我学佛之初,虽由星云法师作证,皈依三宝,迄今未曾参与佛光山之共修活动,而师父所说之法,我亦一直以世间法看待,唯其对佛教确有很大的贡献,我觉得仍不可抹灭其在提升佛教地位及接引初机等方面之功德,仍应赞叹。然而其在修证上,以「悟者」身份,谈禅说悟,误人之深,过失之严重,实非其在世间法上贡献,所获功德,能相比拟或能功过相抵的。此诸事实,星云师父当须深切用心了知才是。虽然他是我初学佛时之皈依师,惟事有轻重之别,对错理应分明。我不愿如同一般佛,犹有「情执」,我如果再存「情执」,则于佛菩提之修证,必永难提升,亦会妨碍护持。「不乡愿、是非分明」,是 平实导师之教诲,亦符合自己之个性。
又今时诸方错悟之师在佛法上闯了大祸之后,迄今多年,皆不敢出面收拾烂摊子,凡此皆因我见未断,无有智慧,为其大名声、身分、地位所缚、所害故,殊不知此等皆为虚幻不实之六尘境,何值大师如是看重?非但无法为己所造破法重罪,作诸补救,更要受无量果报之苦,何等「无智」啊!是故,我于修学,誓不为求「虚名」。不于上有误人之事,若有非故而犯,当速改正。
又每见诸多佛,无论在家出家,学佛数年,于佛法知见都极欠缺,乃至偏邪,烦恼习气犹重,犹欠戒德、定力,更毫无般若之修证,脚跟未稳,便思欲效他诸方大师,欲强做主,虽名「欲度众生」,然实尚无能自度,如何度他?亦有以出家之身,却以教人气功…等世间有为之法,欲助人「解脱生死」,却无有丝毫正确之解脱知见与人,名为「度人」,实行「误人」之举。殊不知凡欲出世度人,皆当于有所修证,始有一点为人之处,或至少亦应具正知正见,方合随缘说法度人。若是强为做主,只为满足自己之眷属欲,欲效他诸方大师,欲盖大道场,广招信众,成就「大师」之虚名,则必重蹈其覆辙,是故应于此深思才好。如是不正之心,我当除之。
又世人每多忘恩负义,有烦恼,困难无助之时,即求之于人,常有菩萨善人,倾力相助;唯百回中,若有一次不遂其意,便忘却先前相助之恩,轻则埋怨,重则乃至毁谤,恩将仇报,真是人心不古啊!试想,吾人若施予流浪狗一口之食,尔后每皆摇尾表谢,知所感恩,何况为人?世间法犹应如是,何况出世间法?光即一个「明心」,便得永离三恶道之深坑,深心智者便知师恩难报,何况佛恩?毁谤之举,切莫恣心轻易为之,乃至于恶意妄评;试想,万一错会经意,错评于法,如何收拾?如何善了?如何补救?我们有勇气、有能力面对吗?曾见无知青少年,参与飚车,逞一时之勇,待失速冲撞后,全身瘫痪,断手截肢,亲人弃之,女友远之,无能谋生,遭人轻贱,虽爽快一时,却痛苦一生,逞勇之时,都不深思,严重后果,如何承受?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意在此。是故我当远离如是痴行。

(原标题:智慧的抉择)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