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23:00   浏览:907  

为什么说佛法是汇归于一佛乘的?

首先要明白大小乘的差别,才能够进一步说:佛法是汇归于一佛乘。 《妙法莲华经》里面有一段记载:【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一)

另外一部分记载:【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妙法莲华经》卷一)

这样就可以知道方便把佛法区分为解脱道、佛菩提道。也就是说,依于行者所修证的内涵不同,方便建立了大乘、小乘的名称。现在来说,为什么大乘法函盖小乘也就是二乘法?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把大乘、小乘这个名称都舍弃掉,然后只说一佛乘。

菩萨开悟明心之前,有一个部分修证的内容是跟二乘人是相通的,那就是断我见的部分——分证解脱果的一部分;然后菩萨主要是在般若慧上的修证去努力,而不急于在解脱果上进一步去修证。可是,这样的修证并非不进一步去解脱果,而且是最后反而胜过阿罗汉、辟支佛在解脱果上的修证的证量。这是怎么说呢?因为,菩萨努力在般若慧上的修证的同时,分分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涅槃性,而在解脱果分证反而变成一个副产品。当菩萨能够入地的时候,他也一样要降伏性障如阿罗汉,这个时候他并不是不能断我执,是故意不断;因为要留一分思惑来润未来生,这样才能够继续去利乐有情、迈向佛道。乃至七地满心以后,虽然不得不断我执,而且又进一步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那这个部分就远不是阿罗汉、辟支佛在解脱果上的证量所能比拟的!因为菩萨这个时候又有深妙的实相上的智慧,这是从明心见真开始,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了知的智慧啊!所以说佛菩提道上,菩萨虽然主要在般若慧上的修证,但是,二乘的解脱果以及其所证的智慧,菩萨一样也证。所以说,三乘的法其实是汇归于一佛乘的佛菩提道,那就立名为一佛乘。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佛这么说(尔时,佛告功德林菩萨摩诃萨言):……功德林!一切法相有三种相。何等为三?所谓虚妄分别相、因缘相、第一义相。(《深密解脱经》卷二)一切法,举例而言,桌子是无量无边法中的一个法,而从现象界来看,它是依于人们的分别建立,假名施设而称为桌子,没有它的真实体性存在,所以说是虚妄分别相;可是又依于人们的种树、伐木、裁制,或是开矿、冶炼、锻造而有木桌或是铁桌的种种外相差别,乃至材质的差别,因为它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所以称为因缘相。然而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的发生跟运作,却始终离不开众生的什么?如来藏。当然,也包括众生共业所感,而由众生的如来藏所共同变现出来的器世间,乃至说种种的矿产材料,那这样叫作第一义相。

声闻人跟缘觉人,修证虚妄分别相或者因缘相的一部分;而菩萨尽未来际修证第一义相的内涵,并且也分证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而进一步去证知说,其实都是从自心流注而运作,然后最后遍知如来藏中的一切种,究竟了知第一义相。所以才说,二乘法是含摄于大乘法中;由于这个缘故,而不说三乘菩提,但说一佛乘。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031集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 正钧老师


(原标题:为什么说佛法是汇归于一佛乘的?)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