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22:08   浏览:957  

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瞋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优婆塞戒经》卷2)除了前面所说的七种法相之外,世尊接着又开示:具足福智庄严的菩萨摩诃萨还有七种法相:第一个是乐化怨雠。既然菩萨利益众生是多方面的,就好像说菩萨戒的内涵是分为三个大部分——叫作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中就说明了菩萨应该不但要去能够帮助有缘的众生,还要不去做会伤害有情的事;因为谁也不希望在世世修福的过程中,不小心与众生结下了怨仇,未来世虽然受用了一分福业,却也要酬偿这一分的怨仇!不如说在可以化解的时候,就赶快去把它化解;这样子的话,将来成就佛道的速度就会比较快一些。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当然就是不随意去结怨仇;有了仇,就赶快化解。

第二个法相是化时不厌。意思是说,度化众生,心不疲厌。但这并不是一下子或者是一、二世就可以成就的,往往在开始度化众生的时候,是非常勇猛的;也许就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说:众生真的是不容易调伏啊!自己又不想从他们那边获得钱财的供养,甚至于是自己又要花上金钱、投资心力,好能够把胜妙的法去供养众生,却有时候还会被恩将仇报!想想说:这样化导众生回向正道的事,尤其是在这一个娑婆世界,真的是不容易啊!但是心念一转,还得要继续下去啊!因为往昔已经在 佛前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难不成还要退回去自修自了吗?自己在深心之中也不允许自己这么作的啊!所以这种化时不厌,是菩萨福智庄严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另一种法相。

第三个法相是:要令成熟解脱。常常又会想到一个问题,自己今天在佛菩提道上能够有这样的受用,一定是已经受到 世尊生生世世以来,乃至是长劫的眷顾与摄受。想到这里就知道说,这样的恩惠是很难得以回报的!所以就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在不违反法毘奈耶的教戒之下,怎么样可以教导有缘的众生也能够快速地在佛菩提道的路程上大步前进。再加上说,护持正法继续在人间弘传,也真的需要很多人力,而这正也是这一些有缘的菩萨可以投入这个行列,也好为他们自己累积广大福德资粮的时候;所以一方面随着 平实导师一步一步往上走,一方面也衷心地希望说:有缘的菩萨在的道场修学的因缘能够快速地成熟。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有了第四个法相: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因为菩萨在度众的阶段中,有一个事情他是非常明白的,那就是利他自利;看起来似乎只是自己一直在为众生付出,可是就正当在为众生付出的同时,自己的福德增长了、智慧增上了;而这也是菩萨六度之中,福智互相增进、互相含摄的道理。当菩萨更深一层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当然一定是会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应当是要以正知正见化导众生、令入正道。当然,这样的过程之中,一定会遇到种种的恶事,譬如说,有些人是以挑战的心态来听法,他也许故意用一个很深奥的问题来问,目的只是要掂掂你的斤两,好看你出糗。但是菩萨知道说,自己离无所不知的境界还早得很呢!不知道的事情就明白地表示出来,这并没有什么丢脸之处;同时,其实脸是应该早一点丢才对,他这样来帮助你丢脸,反过来说还真的要感谢他!有时候想想,平实导师今世以来弘法的过程之中,一心想要把胜妙的法给众生,也无可奈何遭受到多方的谩骂等,甚至于还会被告上法院去!可是却依然不改初衷,也对众生完全没有怨恨之心;这样子能忍一切恶事,真的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最好榜样;这就是菩萨福智庄严之后,所显示出来的第五种法相。

第六个法相是: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这个部分,在世间法上就已经是不容易做到的;设想:往往互相之间结了怨仇之后,就是要想方设法使对方在众人面前出糗,好达到报仇的目的。可是菩萨在之前的修学过程中,已经发起了乐化怨雠的法相,所以此时不再会有想要报仇雪耻的心态,对于众生不喜欢别人提起的事情,都会闭口不谈;一者是顾及到对方的心态,一者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众生才会慢慢认定说:菩萨才是可以相信的人,乃至说是可以为之依止的对象。这样就又度化了一个众生,摄受了一分佛国净土。

所以在这一种情况之下,接着就会有第七个法相: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瞋恚、常生怜愍。即使众生已经破戒犯律,心性也是弊恶之人,但都应该以慈悲的心来摄受对方,乃至方便教导对方如何忏悔灭罪;因为此时菩萨的心量是更加广大,心性也是更加调柔。世间法之中,固然常常会有仇报仇,但不乏也有以德报怨的情况,菩萨怎么反而不如世间人呢?而且用什么方法才能接引众生进入之中,菩萨当然也是知道的,就因为一世一世度化众生的过程之中,面对种种心性的众生,而使得菩萨一次又一次地深入观察这些法相,知道了这些法相互相间的关系以及发起的次第,终于也能够发起这些法相。这样子的菩萨,当然是已经早就开始在自庄严,同时又有种种善巧的方便可以他庄严的。

 


(原标题: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