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6:16   浏览:358  

禅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正文老师开示:禅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是“禅宗在佛法中的定位”。
我们先来谈一下何谓禅宗。禅宗又叫作佛心宗,那是什么心呢?这个佛心指的是哪一个心呢?这个佛心指的就是,历代祖师所悟的都是同样的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那一切宗派种种法门的修行,如果能够悟得自心如来藏,这个法门就是禅宗之法。那禅宗在佛法中的地位于是非常的重要,因为有禅宗的证悟,才会有入道的开始,所以禅宗是入道的关键。我们一个一个来说明一下。
何谓佛心宗呢?因为禅宗的禅,就是思惟观的意思,也就是说透过参禅、思惟观,来证悟这一个佛心;宗的意思就是佛心,宗就是心宗的意思。也就是说,透过参禅、思惟观,来亲证这个第八识自心如来藏的这个佛心,所以它就叫作佛心宗。
那这个在《宗镜录》里面,永明延寿禅师在这里面说:“祖师顿悟直入名禅宗,诸佛果德根本名佛性,菩萨万行原穴名心地,众生轮回起处名识藏,万法所依名法性,能生般若名智海。”(《宗镜录》卷四十二)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也就是说,历代各祖师顿悟直入的这个心就叫作禅宗;因为透过参禅而悟入了这个心,所以它叫作禅宗。那禅宗这个本来自性清净心,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心,是诸佛果德的根本,所以叫作佛性。因为能够依着这样子的一个自心如来藏而修行佛地、完成佛果,再来因为自心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诸种功德,所以能够完成佛性的功德,所以又叫作佛性。菩萨万行的原穴名心地,指的就是说菩萨六度万行。也就是说菩萨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一直到成佛,这样子的一个修行;从外门六度万行一直到内门六度万行,乃至于到菩萨的十度行、十度波罗蜜,这样子的一个修行的过程;这个根源都是来自于这样子的一个自心如来藏,所以这个叫作万行原穴,这个万行原穴就是如来藏心,就是这个心地。那这个也是众生轮回的根本的地方,这个是因为众生含藏了这些分段生死的业种,也就是含藏了这些轮回的染污业种,所以这个是众生轮回的起处,所以这个心又叫作识藏。这个心也是万法所依,所以祂叫作法性,因为三界六尘万法全部都是从这个心所出、所生、所显。这个心能生出般若,因为悟了这个如来藏心,就入了般若中道观,所以能够生出菩萨的般若智慧,所以就叫作菩萨的智海,所以能生般若名智海。
这个在《庐山莲宗宝监》里面也这么说:“其所谓禅宗者,佛祖之心也。佛说一大藏教,未尝不以心为宗也。”(《庐山莲宗宝监》卷三)其实这个《莲宗宝监》是属于净土宗所尊崇的论典,但是其实净土宗的诸师都是因禅入净,也就是说,净土宗的这些祖师,其实也都是大部分悟得这个禅宗的如来藏心。这边《莲宗宝监》就说,所谓的禅宗是佛祖之心,也就是同样是在指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佛所说的一大藏教,未尝不以心为宗也,也就是说,佛所说的三藏一切教法,都是以这个心为宗,从这个心所出生的;三藏的一切教法,从声闻解脱道一直到佛菩提道所说的这些教法,全部都是以这个心为宗,所以全部从这个心所开显出来的,这个心也就是历代祖师所悟的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也就是,一切宗派种种法门的修行,如果能够悟得这个自心如来藏,这个法门就是禅宗之法;因为悟得自心如来藏以后,才能够入到修道之门。
那入什么道呢?也就是入大乘的成佛之道,因为悟得这个如来藏以后,才能够入到大乘的成佛之道,这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又叫作别教。为什么叫作别教呢?因为是不共二乘的,它是大乘修行的特别的一个法门。也就是说,透过这个禅宗悟道以后,入了佛菩提道,进入菩萨的内门六度万行,修学佛菩提果,所以这样子的一个修行是不共于二乘的。那共于二乘的解脱道的部分,这个我们后面再来说明这一部分的问题。
那修学大乘应入此不二门,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也就是说,如果有心修学大乘的菩萨,应该立志要入此不二门;这个不二门指的就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心。为什么叫作不二门?因为所有一切法,全部都是汇归到此心,只有此门才能够入到成佛之道,所以这个门是成佛之道之门。所有一切修行,虽然有很多的方便,但是终究是汇归到成佛之道,也就是如来藏心——禅宗所悟的这个心、别教各宗各派所悟的这个心。那如果要修学大乘,不入此——这个如来藏门的话,就没有办法真正的进入内门修学菩萨的六度万行,乃至于逐渐的慢慢成就佛果。所以,佛子如果要修学佛法的话,应该要立志要入此不二门,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证悟此心其实是内门外门之间的分水岭。证悟此心其实只是证悟了菩萨七住的果位,也就是佛菩提果进入内门六度万行,所以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个心又叫作不二门。那这个不二门为什么叫作不二门?也就是入此门以后,才能够真正的进入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就是说入此门以后,入了佛菩提道的修行,这个时侯才是真正的内门六度万行;那在证悟如来藏心之前,这个就叫作外门六度万行。所以,证悟这个心其实是内门跟外门之间的一个分水岭。
但是证悟此心并还没有成佛。有很多人误会了,认为说“一悟即至佛地”,这个是受了“见性成佛”的这样子的一个错误的观念。但是,其实六祖在《六祖法宝坛经》里面所讲的“见性成佛”,其实指的是因地佛,并不是在指果地佛。也就是说,见性成佛成的这个佛,其实是因地佛;那这个因地佛就是悟入了第八识如来藏心,并不是果地佛。所以,悟了这个如来藏心,其实还没有成佛;因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修学,还有菩萨内门六度万行,要完成菩萨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于等觉、妙觉,才有办法完成佛果。所以,证悟此心并还没有成佛,这个必须要认清楚这样子一个正确的观念。
但是也有人说“禅宗是真常唯心系”,那这样子说对吗?禅宗真的是真常唯心系吗?这个是因为浅悟或是说未悟的人才会这么说的,而大悟的人他一定不会这么说。因为大悟的人一定知道佛道次第,一定知道悟了以后其实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需要修学,离佛地其实还是很远的,因为真常唯心其实指的就是佛地的无垢识。那大悟者一定知道说,佛道次第的修学必定是必须依此心才慢慢的进入佛道次第的修学;所以,真常唯心其实是佛地的境界,而不是初悟的人或是说未悟的人能够说这个就是真常唯心。
那浅悟的人为什么会误会为说,这个禅宗所说的这个是真常唯心呢?因为浅悟的人他只是悟得总相,他悟的总相就像《五灯会元》里面所说的:“夫禅宗示要,法尔常规,圆明显露,亘古亘今。”(《五灯会元》卷十)他就是悟了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的总相:悟了这个心,就像圆明显露,从来都没有生灭;悟了这个心,祂圆妥妥的,圆明显露在那边,从古至今祂本来就常住在那边。但是他没有发现说,其实这个偏于“空性”;这样子的悟到总相,其实还没有契入这一个如来藏心的“有性”,也就是说还没有发起别相智。其实如来藏不只是有空性,而且祂有有性,所以才叫作真空妙用。这个有性其实是依于悟后修学别相智,才能够了知到这些有性祂的这样殊胜的功德。有性与空性非一非异,这个就是入了中道观;这样子中道观具足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说,何谓的真常唯心。所以浅悟的人因悟了总相,所以会说是真常唯心;但是其实这个心,其实还不是真常唯心。
那未悟的人也以为禅宗所悟的这个心是真常唯心。因为未悟的人从禅宗的典籍里面,经常在看到祖师里面讲说:有一个真心,这个真心恒常,这个常住不灭,这个真心能够出生万法。那就以为这个心是像外道的神我,也就说像外道的神我能够出生……外道以为有一个能够出生这个山河大地的这样子的一个上帝,那这样上帝是“真常”,就以为把禅宗的如来藏心类比成外道的神我,所以他说禅宗所说的是真常。这个是错误的见解。那再来,未悟的人往往会以虚空的能量为真常,也就是说,认为这个虚空能量它是常住不灭的。再来,是以意识心为真常。未悟的人就是因为以外道神我为真常,也以虚空能量为真常,再来以意识心为真常,所以误会禅宗的如来藏心祂是真常唯心。
但是大悟的人就不是这么说的。大悟的人他知道有别相智、有一切种智需要修学。也就是说佛地之前,这个如来藏心其实祂不是真常;这个如来藏心祂的心体虽然是常,虽然是常住不灭的,但是祂的种子非常。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心里面所含藏的这些有漏种子也好,无漏种子也好,有为法的种子也好,这些善染种子,这些种子其实它是非常,因为它还有变异;如果它已经没有变异的话,那就是已经成佛了。所以,无论是任何一个人,不管是三界六道的任何众生,乃至于声闻果地的这样子的一个修行人,乃至于佛菩提道十地果位的这样子的菩萨,祂的种子都还是有变异的;所以这个种子还有变异,所以祂就不是真常。
这个种子的变异,其实是从阿赖耶识乃至于异熟识,它本身都还有变异。那阿赖耶识位是摄属在我们分段生死之前,这个如来藏心因为含藏了分段生死的种子,所以祂称为阿赖耶识;当断除了这个分段生死的种子以后,祂称为异熟识,但是这个异熟识其实祂还是有变异的。那等到什么时候才没有变异呢?必须等到佛地无垢识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真常;因为佛地的无垢识、这个真如唯带旧种、不受新熏,不再有内种变异的缘故。如果还没有到究竟佛位,都还有变易生死的异熟果种还没有断尽,所以必须要等到佛地的时候,才能够叫作真常唯心。所以说一切众生其实只是“万法唯识”,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三界六道这些法,这些三界六道的一切法,都是从这个如来藏心所生。但是佛如来藏心里面所含藏的一切法,祂不但是万法唯识,而且祂是真常唯心;因为佛无垢识里面所含藏的这些种子,它已经不再变异了,祂不再变异,所以就叫作真常,这个才是真常唯心。
所以说,有人说“禅宗是真常唯心系”,这个是对禅宗没有真正的了解。如果透过禅宗证悟了以后,透过佛菩提道的修行,悟了佛果、圆满究竟佛果,到佛地的时候,这个才是真常唯心;这在佛地之前,都不能叫作真常唯心。
禅宗在证悟的证量上面,在佛法中如何定位呢?也就是说禅宗的证悟的果证,它在佛法中是站在哪一个位阶呢?我们分成佛菩提果还有解脱果来作说明。
禅宗的证悟在解脱果上面,相当于解脱道的哪个证果呢?我们看一下,如果证悟了如来藏的菩萨,如果他在证悟的时候还没有先修得四禅八定,但是他能够断除三缚结,证悟的时候一定能够断除我见,也能够同时断除三缚结,这个果位相当于通教的初果。如果性障稍微轻微的人,他能够入于通教的二果。如果具有四禅的定力,也就是说证悟的时候兼具有四禅的定力,那通于通教的三果。如果具有四空定的人,破参了以后入定,可以证灭受想定,也就是能够证灭尽定而成为通教俱解脱的四果。如果性障极微的人而未证禅定,也就是说性障非常的微薄,但是虽然没有证禅定,但是他破牢关以后,相当于通教的三果或是慧解脱的四果。但是,虽然没有具足证禅定,如果要入通教的三果,他必须一定要证初禅的,因为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所以,这个性障极微而未俱证禅定,接着破牢关而后入了三果,相当于慧解脱四果的菩萨,他是一定会证初禅的。因为这样子的一个证果的功德,所以他通于通教的三果或是说慧解脱的四果。
那禅宗的证悟在佛菩提果的证量上面,它是相当于是哪一个证地呢?如果证悟了如来藏心而不退回常见意识心的话,那相当于别教七住位的菩萨,也就叫作位不退。如果眼见佛性,就入到十住位常住不退。这个见性的见地是常在的,不会因为定力丧失而退失;如果因为定力丧失而退失,只要补修定力,就可以复见眼见佛性这样子的一个功德。如果随于定力、慧力、性障、福德的差别,在见性了以后,就证悟了世界如幻观而入十住位;有的在见性了以后,同时证得自心七识如阳焰观,而入于十行位;也有的人见性以后,再证得一切行如梦幻的如梦观,所以入了菩萨的十回向位。这个都是因为菩萨在修行上,过去的修行的多世熏修,于福德还有差别。所以佛菩提果在别教上面,为何有这样子修证的这样子的一个差异呢?也就是因为过去世、往昔所熏修的福德有差别,所以这一世证悟的时候,所证悟的果位也会有差别。其实如果以最低标准来说的话,真悟藏识的人如果不退转而取意识心,他是能够入七住位的;但是还必须依大乘别教修行次第,依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于等觉、妙觉,才能够慢慢的成就佛道。所以不是一切人证悟了以后都是究竟佛。
如果说证悟了以后就是究竟佛,这样说的人就是狂禅;如是说的人,就是不懂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所以破参明心其实是大乘所修佛菩提智的见道而已,也就是说,破参明心其实是修学佛法、修学佛菩提道的修道位开始;还必须经历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等果位的修行,才有办法成就佛菩提果。所以,我们修学禅宗不可以说一悟即至佛地,如果这样子说的话,那个就是狂禅。必须要了知:修学佛法必须要以证悟禅宗的自心如来藏第八识心为标的;证悟了这个第八识心完以后,必须要依着这个第八识心往前继续修行,才有办法逐渐完成菩萨的地地的果位,乃至于因为完成地地的果位以后,圆满究竟佛果。
我们今天时间已经到了,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
阿弥陀佛!

(原标题:禅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