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6:14   浏览:344  

净 土 宗

由 正纬老师开示:净土宗
接下来,我们就要带大家来看看净土宗。这部分还是一样要提醒大家就是说,我们知道说净土宗里面有非常多的古圣先贤,所以当我们在检视净土宗整个的修行状况的时候,应抱持的心态绝对不是在自赞毁他,也不是在较量长短;而是要藉由这样子古圣先贤修行的历程,来砥砺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已能够从这个修行历程里面,看出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然后加以简择,变成我们修行的助力。这个才是真正缅怀先人、感念先人的方式,所以在这里要请大家先建立这个基本的心态。接下来我们就看净土宗。请大家注意,我们这里讲的净土宗,不包含“本愿念佛宗”。
我们先来看看净土宗,那要讲到净土宗,就要讲到净土宗的初祖,也就是庐山慧远大师。慧远法师他是道安法师的弟子,在《高僧传》里面说到慧远法师的时候,说他“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不知道各位菩萨注意了吗?有一个“尤善老庄”,那是因为慧远法师那个时期,是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时期,那我们在前面呢,已经跟大家有讲过,初传的时候,很多的人其实都是先以老庄来解读佛经,所以也很难可避免的就是,当时的佛教法师也通常是精善老庄的人物。那么《高僧传》也提到,大家对于法师少年时候所展露出来的这个智慧,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叹服。后来因为慧远法师因为晋末的战乱,所以投到这个道安法师的门下剃发出家了。那他到二十四岁的时候,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成了当时讲经的名家。
那值得一提的就是说,慧远虽然是道安的弟子,但是他讲经的方式不同于道安。因为慧远本身对于老庄是很有掌握的,所以每次遇到难以讲解的佛教道理的时候,慧远当时就会采取离开佛经讲起《庄子》,以《庄子》里面的典故来比附佛经,使得原来可能是艰涩难懂的佛理变得简单明了。因为这样子,所以道安法师就是有赞叹他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意思就是说:佛教要东传中国、要弘传的话,慧远发挥了很大的力量。但是话虽如此,我们还是要请大家在这个部分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因为我们以前在前面的讲次的时候,已经给大家看了,把这个老庄的部分来比拟佛经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的缺失的,对于关键的名相、关键的义理,往往都会失掉真正的意义。所以,即使是慧远法师以《庄子》的典故比附佛经,让从学的人能容易了解,但是我们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小心了:透过《庄子》来理解佛经,虽然使得这个事情变得容易了解,但是容易了解的部分,到底是不是真正佛经的意思,那可得要再三思量了。
那接下来,慧远跟着道安法师二十多年,后来因为战乱的关系,所以慧远离开了道安法师,然后后来他就隐居在庐山。时人形容他隐居庐山是“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意思就是说,他在庐山的三十几年,他都不下山。他后来一直在庐山上面终老,享寿八十三岁。
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我们可以说,东晋的道安法师是最早把般若跟禅学两者结合起来、提倡“禅智兼修”的。这里当然我们就先不论说到底他关于般若方面的理解,是不是真的契符于佛经,那至少在历史上的事迹看来,的确他是提倡禅智兼修的。而他的弟子慧远,则是首次将修行跟往生西方净土的愿相结合;慧远倡导了念佛三昧,这个也是从慧远开始的一大特色。
有一个故事是说慧远率众,他曾经率众在这个庐山立誓要往生西方净土,当时跟着他的有好一群人。当时的慧远法师已经六十九岁了,据记载他当时深感已经到晚年了,所以他说“感寸阴之颓影,惧来储之未积”,所以这个就可以看出他对往生净土的迫切感。他所带领的众的的确确就非常的刻苦勤修念佛之道,这个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另外就是说,慧远法师其实是跟鸠摩罗什也有重叠的时间,他们两个曾经一来一往的讨论一些大乘的教义,这个里面都记载在所谓的《大乘大义章》这个典籍里面。接下来,慧远自从集结了一堆人念佛,形成了这个风气之后,后来历代也都有人仿效他;后世有许多人结社一起念佛,然后并且把这个结社叫作“莲社”,这个典故就是从慧远而来。
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净土宗在佛法中的定位。首先我们说到,真正的净土宗是不离“五经一论”的,尤其是这个五个经,也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跟《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四十华严》的〈普贤行愿品〉。这个五经是非常的重要。关于净土宗的误解,现在有一些人说“只要能下品往生极乐,我就很满足了”;并且有些人说“我的师父就是这样开示的,教我们说只要能够下品往生就好了,我们就这样修就好了。”那这个说法,各位菩萨觉得这样的说法对或是不对呢?我们在判断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归佛教的经文。
我们从《观无量寿佛经》来看。《观无量寿佛经》对于往生——九品往生的果位,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大致上来说,要上品往生的人,他一定是信乐大乘,最起码一定是不谤大乘、信受大乘的,最好你还能够修习大乘,修习大乘乃至于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具足了往生的功德,这样子你就能够上品往生。所以我们可以看,上品往生约略就是跟所谓的不谤大乘、信受大乘有关系的。接下来中品往生的部分,中品往生不管是上生、中生还是下生,基本上都跟所谓的持戒、行善有关系。如果你是严守禁戒的话,然后用这个善根回向的时候,你就有机会中品上生;然而如果你在这个世间,只是行世间的善道的话,那临终的时候再加上你愿意往生  阿弥陀佛的佛土的话,这时候你就有机会中品下生。所以综合来看中品往生,是跟持戒严净与否,跟在世间的时候有没有行善有关系的。至于下品往生的话,都是所谓造作恶业的人,只是因为他有宿世有一些的机缘或是有一些福德,使得他在临终的时候,有一些因缘可以使得他提起了忆念  阿弥陀佛的这个状况,所以他才有机会能够往生。这些人基本上是造作恶业的人,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还因为是恶业的关系,必须要住在莲苞里面住非常非常的久,是难以计量的时劫。关于念佛的修习跟九品往生,除了建议各位菩萨可以参阅《观无量寿佛经》之外,另外也可以参阅、可以参阅《禅净圆融》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面有非常清楚的分析,给大家知道往生的道理。
那接下来呢,我们还要跟大家谈一谈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观念。有人说:“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所谓的横出三界;比起一般人慢慢的修行所谓的竖出三界,真是太辛苦了。”那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呢?
我们先来看看,一般人所谓的“竖出三界”是什么意思呢?一般人认为的竖出三界,指的是修习禅定、渐次修习禅定之后,然后再来成俱解脱者;但是我们从《阿含经》里面所开示的道理我们就知道,四禅八定乃是定学,跟解脱无关的。你如果解脱的知见不具足的话,任凭你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你还是没有办法成就灭尽定,自然最后也不能成就俱解脱;所以真正解脱的关键是在智慧,而不是在禅定。所以一般人对于所谓的“竖出三界是禅定”的说法,其实里面是有待商榷的。
再来,所谓的“出三界”这件事情,那我们就要问:极乐世界到底是在三界内,还是三界外呢?好,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说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三界之外没有一法可得,其实就是无余涅槃了。所以说我们再来看看,净土的行者你真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在极乐世界莲苞里面住的时候,会听闻八功德水寻树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六波罗蜜等道理;乃至于说这个水会随人的意思欲高则高、欲低则低等等。那这些境界,请问各位菩萨:这些境界岂不是仍然有三界的种种的相吗?所以,极乐世界中没有悟的凡夫,比方说是中品下生人,他刚刚离开莲花的时候,七天之内都没有办法见到这个佛菩萨之前,既然他们都会有这种种种的事相,只是没有男女淫欲而已,所以怎么能说他已经在三界之外了呢?
其实我们说,下品往生的人具足了十八界,是凡圣同居土,所以根本就没有摆脱了三界的种种事行;中品有部分的人可以离开,但也不是全部;上品也不是全部的人能够一时间就离开三界的种种的事行。所以整个来看,我们说极乐世界的这个净土,其实在很多的状况都没有灭尽十八界,并不是无余涅槃;既然这样子的话,怎么能够说“这样子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横出三界”呢?如果我们真正看说有谁能横出三界的话,就是已经证解脱果的人,因为智慧;那一种人才是真正的横出三界,其余的我们都不能说是已经出三界了。
再来,我们看到极乐世界,虽然我们说,虽然在三界之内,然而也不能够说极乐世界就是三界内;因为我们一般所知的三界的法,跟极乐世界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这个中间的同异呢,大家还要再好好的参究一番,才能够清楚明了。所以我们真正讲起来是:极乐世界非三界,也并非非三界;所以是,非三界非非三界。
接下来我们再谈到净土宗。我们说净土宗讲究的是念佛,一心念佛。这个念佛很重要是说,它的法门很简单,可是效用很宏大;所以我们说,真正的念佛三昧的这件事情,努力念佛的这件事情,其实在佛教的每一个宗派都应该要讲究。但是我们是不是只讲究念佛就好了呢?其实,狭义的净土宗讲究的是求生极乐,但广义的净土宗讲究的应该是以念佛为法门,所以我们才会说“净土念佛法门遍摄诸宗”。也由此我们就知道说:其实也不应该单立净土宗一个宗派,还是要回归全面性的修证佛法;并且要把净土宗念佛的精神,普遍把它植栽在每一个法门里面,让每一个学人都要能够念佛,这个才是真正的利益大众。
我们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里。下一个讲次,我们将由余正文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解禅宗、华严宗、法相唯识宗以及《阿含经》的定位。
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净 土 宗)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