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5:33   浏览:624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邪见,我们千万不要理解偏了,把这句话当成杀生吃肉满足口腹之欲的借口!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来由,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yú]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他是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流传甚广,但是世人仅知济公的此句,却不知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致使前述谬说流传至今,招致口业,贻害非浅!
----------
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戒法,都是一定要持守这四个基本重戒的。
而饮酒呢,基本上是没有性罪;但是因为喝了酒之后,很容易让人昏醉、不清醒,因此就很容易会造下前面四种性罪的重业,因此世尊就遮止大家饮酒,而把不饮酒列为遮戒。这些年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为酒后驾车、酒后争执,造成许多严重的伤亡事故,使得许多家庭在瞬间破碎,更造成家属哀痛、子女失养等身心创伤以及社会问题。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施设不饮酒戒的必要性了。
反过来说,持守五戒则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受持五戒的话,就可以不堕入三途恶道之中;所以一般来说,持五戒至少可以得人身。
......《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的话,就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就像是河水一样,会绕在大城的大城门的四周,让善法能够常得滋润以及增长,也会像恒河水一样恒流不断;这五种就是慈、悲、喜、忍以及信。
怎么叫作慈心呢?慈就是不杀戒,因为慈心就会让众生安乐。
能够不窃盗众生的财物,就是悲心;因为众生在世间,依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会产生深重的我所的念想,所以当他的东西失去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很大的痛苦;如果我们不去窃盗众生的财物,这样子就不会让众生产生无名的痛苦,这就是悲心了。
另外是喜心,喜心就是以欢喜心来看待众生。当我们看到众生的眷属都能够不被侵害,每个家庭都能够和乐平安,每个家庭眷属之间都能够不因为有外遇,或者有所谓劈腿的行为,彼此产生纠结乃至让孩子产生阴影,就这样因为持不邪淫戒,每个众生都这样的持守的话,每个家庭就能够有着和乐以及平安的状况;但是如果有人犯了邪淫戒,这样的影响,不但影响到他的家庭,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让下一代的孩子都有阴影。所以我们说,如果能够持不邪淫戒,就有喜心的随行。
第四种是忍心,忍心就是能够安忍于不行妄语的戒律。讲话随便讲或者欺瞒众生习惯的人,你叫他不打诳语是很困难的,因为已经习惯了,由习惯就会变成自然。...一个受持戒行的人,他对于这一件事情——也就是口业的现行,他会起作意而忍于随顺语业起行的一个习惯,谨慎自己口业的起行。...当我们觉得一件事情,它可能说出来后会有不好的后果,所以不想说它,这样的话,我们宁可很简单地跟人家说:这件事我不想提,这件事我不想说。也不要去撒谎、也不要去打妄语。所以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忍的德,这一个妄语戒也就能够受持清净。
接下来,就是遵循佛陀所说的不饮酒,当然不饮酒也有轻重的差别。我们说信德的成就就是不饮酒,这个不饮酒也有轻重的差别,如果重的话就是开设酒厂酿酒,或者是开酒坊、酒廊卖酒,这样的一个行为,会让许多人都产生喝酒乃至肇[zhào]事的后果,所以是重罪;如果比较轻一点是自己每天要喝上一大杯,贪著这个酒味,这也是轻垢罪;如果喝酒喝到醉烂,乃至于说喝酒喝到胡言乱语无法自制,这就是属于重罪了。所以一样喝酒,也是有着轻重的差别。但是我们在这里要说明的:如果说是医生的交代,或者是说一个已经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家,必须要每天小小的一杯来增加自己身体的血液循环,所以酒对他来说只是药用,这样是没有犯酒戒的行为可说的。因此我们在摄持这个不饮酒戒的时候,要看这个人他喝酒的时候,心中的作意是什么?如果说这个人喝酒是贪恋这个酒味,而且喝了酒总是烂醉如泥,那这个人他就是犯了重戒;而且也因为这个人喝酒总是喝到迷迷糊糊的,喝酒喝到总是胡言乱语,这时候他的一切的修行、一切的果德都消失了,只是迷惘[wǎng]在酒精的效力之下,他对于佛陀所说的一切的法已经没有信根、信力可言了,更不要说佛陀遮止不能喝酒。所以说,喝酒这一个戒如果能够持守,这只是遮戒而能够受持,就表示你有信德的成就了,表示你对三宝已经具足了信心,所以就有信这个善法围绕着你。
因此,一个人能够受持五戒,就有慈、悲、喜、忍、信五种善法起行作意;而这五种善法,并不是你自己心里故意要行这五种善法,而是在于你受持这五种戒律的时候,这五种善法就从你持戒的身上显发出来,这个功德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待你作意要去行慈、悲、喜、忍、信这五种善法。所以佛陀会说,当你受持五戒的时候,这五种善围绕着你,这不是故意去求来的。
阿弥陀佛!
------ 法义摘录《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068集 五戒的五施与五善> 正珍老师

 


(原标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