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3:02   浏览:523  

欢欢喜喜做菩萨

我一直很喜欢菩萨之,声闻缘觉法虽也很好,但是太过狭隘,尤其听到善知识上课说:
当天花散落,菩萨无妨任其落下而不沾黏,阿罗汉就是会黏沾的;我就好羡慕这些大菩萨们,原来声闻人是害怕外法,想要远离外法;害怕烦恼,想要远离烦恼的。
菩萨倒是无所谓,因为以菩萨深利的智慧来看,根本就无内外法、烦恼不烦恼的问题,就是唯一实相──如来藏。
但究竟要如何行菩萨行呢?为何许多人都说在行菩萨道,到最后却常偏斜掉呢?我觉得在行菩萨行之前,得先对中道智慧体会深刻,拿捏得宜,才不会偏失掉入歧路。
世间法皆是有为有作,是加法,菩萨更须入世间为、为众生做一切事,但菩萨在行一切行当中,却有另一无为法在运行着,是人无我、是法无我,是减法,无量加法中,却有无量减法,不落入有漏有为法中,却也不落入寂灭无为,一加一减刚好是零,是一种平衡,就是法界中道实相。如来藏成就一切有相,却又具足一切空性,转依如来藏之中道智慧,不偏不倚,方能成就一切菩萨行。
原来菩萨可以现观生死是苦,却又不畏生死,入生死海中。现观五蕴虚妄,但不妨以五蕴之身来利益众生。现观涅槃寂静,却不入涅槃。现观第六识是虚妄生灭,却不妨以第六识之分别观察来成办佛法大事。现观末那念念思量作主,却不妨以其成为动力,精进成就一切善法。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力量之交战(关于意识意根之基本知见,禅净双修班课程中会教,此不赘言),此时意识我开始思惟佛法正见,欲修正自我,但末那我仍未被说服,仍不断地顺着以往惯性习气力量去做种种身口意之染污行;于是在两种力量之拉扯下,造成内心冲突矛盾不断,修行状况时进时退。总括来说,尚脱离不了人性之挣扎,还在自我执著的惯性上打转,离不开意识与末那之对峙情况。不过这已是进步的开始了,值得贺喜;因为已知自己有病(生死大病),但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治法上,未能从根本上做一番大改变。
2、修定法----面对境界,强令自己不起心动念、没有感觉,久了甚至会产生平和宁静感而自以为解脱;就像吃了止痛药或镇定剂,以为自己病好了,其实只是压抑住罢了!把思想掏空,以为不分别执著,到最后反而造成呆滞、消极与压抑。当生命中出现危机,反而缺乏能力判断,无法做出正确抉择和行动,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至于在出世间法上,则造成智慧不易增长,历缘对境之观行也较不易观照到。如此说来,是否就不必修定了呢?相反地,定力在佛法修证上也是相当重要之一环,现代的人事多烦忙,散乱攀缘导致定力普遍不足,因此,无论悟前、悟后,皆必须持续规律地忆佛拜佛以增长定力,令意识心不在无谓妄想上打转,能更明快处理世间诸事,也可更细腻专注地反观习气种子之现行、看话头、参禅及思惟法义等之佛法修证上;这是具足定力而生起慧观,非落入定境而灭除心行,乃至犹如二乘之灰身泯智而取涅槃。在二乘法修证上,是要灭掉前七识心而入涅槃,但在大乘法中则是转识成智,转变七识心之生死染污执著的习气种子,由此而灭掉第八识心的阿赖耶性、异熟性,再灭除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生起究竟的智慧,最后成就佛地四智圆明,永不入于灰身泯智而不能利益众生的二乘无余涅槃中。
3、自心现量至转依如来藏----记得初学佛时,看到自心现量、转依这些字就很头痛,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自心现量是指一切法皆由阿赖耶识(真如心、第八识、阿陀那识、异熟识、如来藏、本觉心、本体心等多名,依解说层面或对象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相施设,皆是同一心)心体所生、所现、所显的事实,觉知心证实而现观这个如来藏境界时就生起般若种智的智慧;转依如来藏,是讲七识心转变自己,去依附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而安住。只要多看 导师之著作,不断听闻 善知识每周讲解之第一义经典(现正开讲《维摩诘经》,超赞!)久而久之就愈觉亲切与熟悉了。佛法本来就在讲每个人自己如来藏的世界,是众生本有而且具足的,只是因无明而不能证知,所以不断向外攀缘、追逐,就像一位亿万富翁,忘记自己拥有万贯家财,却像乞丐般向外乞讨。如来藏就像明镜映现种种影相,众生无始劫来就活在自己的如来藏所映现的六尘世界中,一直生活在自己如来藏所生、所显的境界相中,从无外法可触、可得;却被影相(身相、心相、五尘相、法尘相)迷惑,遂对现象界的种种变化信以为真,执为实有,因此而产生错误认知与经验,以为有个真实的我(觉知心我)及真实的外法可得、可求、可拥有,于是种下根深柢固之无明虚妄想种子。由于这种无明妄想,导致渴爱欲求不断(贪爱色身我、觉知心我、渴求五尘五欲等),使得众生在三界中生死轮回而无出期。
经由不断闻熏如来藏第一义谛法,知见具足,深刻了解后,就会对如来藏生起欣羡仰渴之心了。过去当我们赞叹宇宙星球之浩瀚,大自然力量之伟大,身体之奥妙,动物之奇观;这时悟了,就转而知道要赞叹如来藏之胜妙了!如来藏虽隐而不见,却是一切生命事物之根源,是究竟之实相。唯有本来不变、本来自在的如来藏,才能生出多变而且多样化的现象界事物;在现象界之人、事、物种种生灭变化中,如来藏却依旧灵光独存,闪耀于其中而无能所、无贪染,本来清净解脱,却又具足了出生万法之功德性。七识心在开悟后,熟悉了真心如来藏之性相体用,其本质是如此和谐、纯净、,相形之下,七识心自己是何等的渺小与污秽,于是放下自我,转变自我之染污性,而随顺依从真心之清净体性,就是开始转依如来藏了。此时七识心虽仍维持见闻觉知之功能体性(八识心王各有功能差别,不是一念不生或是将粗显意识修行成细意识乃至极细意识就可变成真心),却已了知自身之虚妄、生灭无常,本是如来藏所出生的万法中之一部分,恰如大海之一小沤而已。七识心开悟后虽仍能经验客尘,却不会产生深刻之执著与沾黏,而自然稳定地转依于真心,使自己安住于真心的清净体性上。唯有提升观照的层次而出生更深妙的智慧,来转变七转识之知觉性,去体验本觉心之超觉性境界,七识心才能从人性之桎梏、事相上之黏著中超脱出来,因此而出生更深妙的般若智慧,逐渐转变染污七识成为清净七识。
4、以转依阿赖耶识之真如性回熏七转识----由于转依之七转识经常地和阿赖耶识自心之真实性、如如不动性、涅槃性、清净性、性等相应,所以阿赖耶识之真实性、如如不动性、涅槃性、清净性、性等,也就可以回熏七转识,使得七转识原来的染污性渐渐的转异;善十一心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因而不断出生与增长,遂得诸多受用。例如:信心坚固----深信三宝,并坚信因果;知有如来藏永住不灭,故能储存一切业种永不坏失。由于这样的体认,不仅不敢妄造恶业,更能积极布施、行善、精进修行,因为深信一切的善恶业行,皆有反作用力会回到自己身上,种子都存在自己的真心中而不毁坏或遗失。
另外,常怀惭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但善恶标准何在?又如何分辨是非善恶呢?大致来说,社会的规范、国家的律法已为善恶提供了准则,不触犯法律,至少使人在某方面是正确的;佛教也有戒律(守五戒、声闻戒、行十善业,菩萨戒更是着重于心戒),更进一步可对善恶之价值有更深认识。大凡一个行为,若是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好的影响,并确保未来是善的结果,就是善;当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好影响,并对未来产生破坏的结果,就是恶。我们当然希望在生命中活出绝对的善,但在七识心未完全净化之前,都有可能受到自私或习气力量之驱动,这时所做行为有可能是对,也可能是错或善中带恶、恶中带善。譬如以慈悲心劝人修学、摒除恶见,是善;若因此而争吵到面红耳赤则是善中带恶。但是这种善行或恶行所产生的影响层面,常是超乎我们理解的范围。唯有佛地七识心才是纯善,当七识心以阿赖耶识之真如性为依归,就是以诸佛为依归;然而真如心第八识自身的行为却是离善、恶性的,所以祂自身是外于三界中的善、恶性而不属于三界生死法,并且能根据我见、我执、我所执、业种力量而出生一切法,所以真如心的功德性无边的广大;当七识心转依了真如心,而且现前观察到这件事实,就像从山顶鸟瞰世界,顿觉自我之渺小、真心之开阔伟大而常怀惭愧,这时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一切事物之虚妄想就逐渐减轻了,凡事以真如心为最高目标、最高依归;此刻所做身口意行较不易犯错,即使有错,也经得起别人指正,肯迅速悔改,自然贪瞋痴减弱,心得安住佛法,而精进、轻安等其余善心所亦不断增长,直到佛地真如唯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心所相应,则是纯善了。
以上1、2、3、4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重要性且彼此相辅相成,可随意搭配交替使用,但是较完整作法是从1、2、3、4顺序观修,再反过来从4、3、2、1观修证实回来;若是光停留在1、2阶段没有回归到如来藏本体,则佛法之修证会较缓慢且辛苦。
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很多人以为只要意识心起慈悲、平等、无为、不染著、观一切法空、对众生恭敬谦卑、心不散乱、不贪取、不见有一个我,就是无上菩提心,就是在修行,其实这些都还在事相上打转,都还是落在意识心境界中。此等 观世音菩萨所言之心,皆是在讲如来藏本体心之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之总持,其体性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当依此本心而修行之。那究竟该如何依此而修行之呢?举例来说:
a.:很多人想死,是想求得永久的平和及宁静,却不知因为无明未断,烦乱痛苦之心死了还会再生,可不一定能再当人了!(也许堕入恶道,比死还痛苦。)若是证得本心如来藏,了知自己之本心本来就是无杂乱心、空观心、无为心、无染著心;是寂静性、涅槃性,就此转依而不再认定意识觉知心为常住不坏的真实心,就可以离开意识境界的执著,此后只要断除了我执,就可以取无余涅槃,这才是永久的平和及真正的宁静。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懂得这个道理,转而积极努力修福修慧,以求亲证而了生死,然后回向菩萨道时,就能于生死得自在,方不枉此生!
b.缺乏安全感:世人多从外法去建立安全感,譬如财富,或是名声、地位、权势、感情、健康等;但是这些都是暂时而有,是无常法,终会毁坏。唯有如来藏永远伴随我们----是真实心、不坏心;永不背弃我们----是慈悲心、平等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就像诸佛永不背弃我们,我们永远在诸佛怀抱中,这才是最大而且真正的安全感。七识心了知这个道理,虽仍照样工作、赚钱、吃饭、维持基本生活所需,却能自然稳定、满足下来而安心修行,迈向成佛之道。
接下来的例子牵涉到意识、意根和如来藏之互动关系,未悟者可能较难体会,但也可当作部分参考。
c.与人争吵起瞋:事后意识心反省不该动怒,应该和颜悦色些、耐心些、包容些……等,下次历缘对境再起瞋的机会将逐渐减少,因为意识先前说服末那接受了一部分,故瞋心将比前一次减少。但可能有一天又起瞋,甚至是大瞋,因为末那这天心情特糟,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发火再说;也可能末那今天心情特好,再严重的事,也不会动怒。如此修行基本上已在进步,但较缓慢且起起伏伏的。
若是从1、2阶段迈进至3、4阶段,由于意识对自心现量时时如理作意思惟整理,末那因此了知作主的自己真的很渺小,转而归、顺依从真心如来藏的体性;换句话说,末那是关键;若只有意识想要去转依,而末那不服,转依就很困难。但若无先前意识心对如来藏法之深入熏习思惟乃至证悟,末那也无法信受及转依;因此,意识在佛法修证上扮演着如理作意思惟、说服末那、监督末那之重要角色,但真正要起大转变,则要靠末那自身意愿与力量。一旦末那识意根,心悦诚服去归顺如来藏,转依的过程就快;当末那随着意识的如理作意观行而开始转依如来藏以后,将不会再经常和其自身之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染污性相应(意识因末那之转变,在六尘相之攀缘妄想也会随着相形减少),久了就逐渐和如来藏之大悲心(出生万法而不求回报);平等心(无人我相,默默为众生做事从不计较);恭敬心、谦卑心(对众生唯命是从,比小狗还听话);无散乱心、无染著心、无见取心、空观心(无六尘相,不贪不染);无上菩提心(是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之心)等不断相应;同时开始如来藏之诸多功德回熏七识心(真心阿赖耶识本身是所熏识,是被动的,唯有末那真诚去转依及相应真心,真心阿赖耶识中的七识心种子才会渐渐转变净化,使得七识心王的体性跟着净化,这就是真如心的诸多功德性回熏七识心、净化七识心),就是迈入4、3、2、1回来之阶段。
此后在无数次历缘对境之观行中,虽仍能反观到累世因无明所生烦恼习气种子之现行,但是不必施设太多想法、作法,身口意自然就会改变,不仅能做出适切的反应,且不易动怒。这时意识只知道自己有了大转变,但究竟转变了甚么,自己还是不很清楚,须待日后慢慢观察才会知道。这种跳脱往日僵化思考与惯性反应模式之窠臼,挣脱习气业力之束缚,是由如来藏诸多功德性对末那识之根本熏而起之根本改变。此种转变形态更全面、更细腻、更自然、也最轻松。
d.悟后别相智、种智之思惟整理:很多人悟后不太会做整理,原因大多是不会善用末那的功德;末那深细而难了,末学也还在摸索而已,稍体会到的是,若由末那直接和如来藏之功德相用连结(就像和因特网连接上网而能知天下事),再由意识少分从旁整理,法义涌现会较顺畅;若光靠意识去想破头,末那只有少分和如来藏相应(譬如上网不成功)往往是肠枯思竭,事倍功无。
综而言之,光凭意识心的意志力要去改变末那识之习性是相当困难的,唯有令末那识对如来藏之大慈悲、大清净、大、大平等、大无我等自性,兴起景仰臣服之心,修行才易上手。末那识意根就像一只猴子,硬用一条绳子拴住祂,叫祂学佛,祂还是又叫又跳的,累了也许会安份一阵子。有一天,当祂挣脱掉绳子,可能就跑了,再也不修行,因为认为修行很辛苦。若是把祂拴住,不断地以佛法甘露法喂祂,祂知道好吃(获得诸多法乐受用),即使有一天,把绳子松开,祂还是会在那里安住,不会离开,因为祂知道这里有最好吃的甘露法。这时,菩萨道的路就不会退了。未悟之菩萨虽尚未找到阿赖耶识,不能现观阿赖耶识之体相性用,但是七识心藉由忆佛也可类似和诸佛之真如性相连结而做相似转依。若是时间允许,除了上禅净双修班吸收基本正见、做功夫之外,不断听闻每周 善知识开讲之第一义谛系列经典,具足相似般若,也是很重要的。有了相似般若,在历缘对境中就可做相似转依,具备这些悟前之前置准备方便,悟后起修就不会找不到方向,可快速转依增上,智慧增长,法乐不断,善法增加、恶法减损,七识心之烦恼习气、性障等不须刻意压伏,随着智慧之开展而渐渐自然净化,方不至悟后无法安住本心,甚至造业、生疑谤法,起大退转。
佛法既深且广,修行中有许多歧路,稍一不察,就会走错道路;或在学佛过程当中必须了知次第、知所转折,方不致一直兜圈子,绕不出来。很多内容, 善知识早已开示过,奈何末学福少慧劣,又烦恼深重,辛苦跌撞摸索好多年,才稍知如何运用。修行方法不同,每人各有巧妙,末学所提供的并非绝对,相信很多菩萨,早就如实做得很好!这文章仅是野人献曝,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出更多有体验者的好文章来,俾为初学或修学一段时日却苦于无法突破瓶颈之菩萨多些参考,免于盲目摸索之辛苦。
最后祝愿诸位菩萨
  欢欢喜喜地学佛!
  轻轻松松地进步!
------微信公众号 《玄奘菩萨》2018年6月23日 < 欢欢喜喜 菩萨行> 范晓雯

 

 

(原标题:欢欢喜喜做菩萨)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