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2:57   浏览:730  

对无分别智的误解

无分别智是很多人误会了的,都错把修定求一念不生当作是实证无分别智的行门,他们只落在无分别三个字上,却把无分别智的智字给忽略了,所以一天到晚要求徒弟们打坐修止,要一心不乱、一念不生,说这样叫作无分别,说是统统无分别时就是智慧。
真是这样的话,白痴也可以叫作智者,石头木块也应该可以叫作有智,因为无情比白痴更无分别,更应该有无分别智。但无分别智不是这个意思,他们误会了。无分别智是既要有无分别底,也要同时有能分别底,了知无分别心的无分别、清净、真实、涅槃境界,而仍然保有能了知的觉知心,才可说是有智慧,否则就成为无分别而无智慧了!所以亲证无分别智,是要你证得一个无分别的心,可是与分别心——觉知心——同时同处,你能观察这个实相心从本以来就不分别,才能称得上有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无分别而又有智慧,才是无分别智。你有了了解实相的智慧了,而实相心是对六尘中的万法全无分别的,你了解这个实相心就是法界万法的根源,了解祂与万法的关系,确实了知法界而出生了智慧,就叫做无分别智。所以无分别智一定同时有观,不是只有止而已。
止就是证得无分别心时,心得决定而不摇动,这就是止。你依无分别智而能观察实相心的无分别性、自性性、真实性、如如性、涅槃性、实相性,表示你同时保有观的作用,才可称为智,所以是无分别而又是智,合称为无分别智。观的本身就是智慧,若是止于一念不生的境界上,就不能观察到实相,不可能生起无分别的智能,而只是一心无分别,那只能叫作无分别,不能叫作无分别智。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证,是止观同时、止观具足的,二乘菩提的修行同样也是止观具足的。所以一定有止也有观,止的部分讲的是定:心一境性、缘于一境、心得决定而不变动;观的部分讲的是慧:了别慧、了知慧。所以佛说:由于这个缘故,我在十二部经中说定和慧是不相同的,因此止——定——是第五度,毘婆舍那的观是智慧,所以属于第六度,因此一定有六波罗蜜,不应该把持戒和忍辱混为一度,不应该把禅定和般若混为一度,所以一定有六波罗蜜。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释迦如来最初先讲布施波罗蜜。
 

(原标题:对无分别智的误解)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