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2:32   浏览:722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偌大的城市里,
我就像一条鱼,
日日孤独游走。
或许你眼里那个遥不可及的人,
那个你以为无忧无虑的人,
也有着你所看不到的酸楚和委屈。
独自行走的人,
看起来无依无靠,
其实你不知道的是,
他们的内心自有一片森林。
孤独不常暴露在阳光下,
因为他们更喜欢拥抱月亮。
生而为人,
就是需要拥有体谅他人的能力,
不要因为我们不是鱼,
就不去懂。
渴望拥有身心相连的守护,
但还是必须面对分离那一天的到来。
这首诗转载自《十点读书会》,它的点击量在十点读书会的众多文章中并不高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个话题,不愿意面对这个话题。但是,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会需要面对。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件事情,佛陀是如何教育我们的。
我们在人的一生当中,总难免会遇到许多生离死别的状况--特别是说亲人至爱之间的生离死别,那么这一种生离死别,由于带给一般人的痛苦,非常的伤痛、非常的巨大;所以常常会让大家往往沉浸在悲伤的气氛里面,久久不能出离。这个时候,往往我们会安慰对方说:该放下的就该放下了!可是往往我们会发现,对方能够听得进去的时候,其实并不多。而最后却都是因为时间久的关系,对于这一部分伤痛的记忆比较能够接受,或者比较趋于平淡之后,然后才能够从伤痛中走出来,自己能够放下。我们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是要引导大家,来思考看看:要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就表示要放下!
我们现在从佛教里面关于人生实相之一的--苦的实相,来跟大家说明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事情。我们说一般在佛教里面,跟大家在介绍苦的时候,其中一个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八苦,也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还有一个五阴炽盛苦。
生老病死不用多解释了。爱别离之苦,就是亲人至爱之间的生离死别,那么一旦离开了,彼此必须要分开的时候,很多人其实很难接受的。这个苦我们能不能简单地能够避开呢?实际上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所有世间的一切的现象都在无常地变化,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含每个人各自的状态。比方说我们刚才才讲过,每一个人都不能够避开老病死;同理的,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开的时候,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经历著许多的变化。有这样变化存在的时候,哪怕是再怎么至爱的人、再怎么相亲相爱的人,其实到头来总是会发现,要不然就是彼此的关系产生了变化,要不然就是外面的环境产生了变化,以至于不能够再在一起了。所以象这样爱别离的状况,其实它也是人生必然会经历过的实况。
另外一个苦叫怨憎会,也就是说你可能在平常的时候,特别不喜欢哪一个人,或是特别讨厌哪一个人,可是就偏偏因缘际会,就必须会碰到这样的人。当然大家应该都有这个印象,从小到大必然都会有这个印象;当这样的时候发生的时候,心里真是不痛快!所以这个状况,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也必然都会发生。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因缘都在无常的变化当中,你会碰到谁?你今天会经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每一事情可以说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再加上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自己的好恶,并且也都有自己的深沉的我见、我执,所以当我们透过自己有限的眼光去看外面的世界,特别是看外面无常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不可能这个世界看出去什么事情都是你喜欢的;必定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所以怨憎会也必然是我们人生当中一定会经历过的历程。
最后要跟大家谈求不得。这个状况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是深有体会。因为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的,每一个人出生的因缘不同,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因缘不同,甚至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人本身所带的福德,都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异;那有这样大差异的状况之下,我们把自己跟他人放在同一个时空之下的时候,很显然的每一个人能够得到的东西,一定会有许多的差异;这个就已经先奠定了我们不可能事事如我们所求的基础。另外我们即使很努力去求了,按照世间的道理来说,似乎是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所以常常有人把这个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把它无限的延伸之后,变成凡是努力就应该会得到一些什么。不过如果我们从更深的理地来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一旦一个人出了社会之后,不见得每一次的努力都有你期待的回报;那是因为一旦这一些的状况,这些状况真实在运转的时候,其实跟每一个人的福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别人要是比我们的福德大的时候,很自然他在求取名利权位的时候,就会比我们要顺利很多。这个在一般人是很难看得清楚的,并且即使听闻过这样的福德的道理之后,也很难轻易地信受;所以一般人在一生当中,几乎都会常常的经历求不得的苦----想要什么却得不到,然后一直都在心里面挂著。
就让我们用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跟求不得,这六项来检讨看看自己放不下的地方;关于这个六项的苦,我们说这是人生必然的实况,这六个苦,并不是在佛教里面才会发生,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苦。
也许有许多人会觉得说,佛教都是在强调苦圣谛,也因此佛教呢,肯定是很悲观、很灰色的。实际上我要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悲观?什么才是真正的灰色的人生观呢?如果我们了解人生确实是这样子的时候,然后从中间能够活出生命的另一番光彩的话,怎么能叫灰色悲观的人生观呢?反之,如果我们对于人生的实相蒙著眼睛不去看它,任凭自己蒙著眼睛往前走,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到最后跌得遍体鳞伤,临终的时候,才觉得说所有的一切的事情,事先都没有想清楚、都没有看清楚,然后这一路走来就是这样的人生的时候,请问:这样的人生,蒙著眼睛过完这样的人生的话,那样的人生就叫作乐观吗?就叫作彩色吗?所以我们应该要讲说,佛教之所以会强调苦圣谛,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人生真实的样貌。然而佛教所教给我们的,是要在真实的样貌理性认知之后,从中间生起了不一样的、积极的菩萨道的人生观;所以我们说佛教所教给我们基于苦圣谛的人生观,其实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带有智慧的彩色的人生观。
-----部分内容节选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第009集 什么时候该放下(一)》叶正纬老师
 

(原标题: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