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2:32   浏览:801  

外道五现涅槃


正式修学二乘涅槃之前,必须先了解外道涅槃,方能远离之,而后始有真正的二乘涅槃得能实证。换言之,证无余涅槃之最大障碍即是不具足正确的解脱知见。《杂阿含经》卷四十七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恭敬住,常当系心,常当畏慎,随他自在诸修梵行上、中、下座;所以者何?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系心,不畏慎,不随他自在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仪足者,无有是处!不备威仪,欲令学法满者,无有是处!学法不满,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无有是处!解脱知见不满足,欲令得无余涅槃者,无有是处!』

『如是,比丘!当勤恭敬、系心、畏慎,随他德力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威仪具足者,斯有是处!威仪具足已,而学法具足者,斯有是处;学法备足已,而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斯有是处。解脱知见身具足已,得无余涅槃者,斯有是处。是故,比丘!当勤恭敬、系心、畏慎,随他德力诸修梵行上、中、下座,威仪满足,乃至无余涅槃,当如是学。』(出处:《大正藏》册2,页340,下4-20。)

经中的意思是说,应当先学习正确的解脱知见诸法;但在学习正确的解脱知见前,却是应该先修学次法,这时的次法是追随真善知识如何系心而住,如何善具威仪,如何修习清净梵行;藉以如实修行而得具足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然后才能证得二乘涅槃。追随善知识修学之时,善知识首先应当教导弟子明白外道错证涅槃之状况;是故欲证涅槃之前,应先了解外道所堕,避免同样落入外道对涅槃的误会中,才有可能实证涅槃。是故应先说明外道误会涅槃的情况,以供了解。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出处:《大正藏》册19,页153,上15-24。)

这一段《楞严经》中说的外道五种现见涅槃的过失,于拙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五辑有详细说明,谨转载如下,供养佛门四众学人:

【讲记:『而且住在金刚三昧中的诸善男子,已经证知金刚心而凝聚澄明正住其心,十类天魔已不能在他身上找到扰乱他的方便,他已穷究众生出生于三界中的各个不同种类的本元;当他观察那些不同种类众生幽隐清净而经常不断扰动的本元就是行阴,于是对无量后世的三界有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而执著,这一类人就会坠入外道的五种涅槃议论中:或者以欲界境界作为真正应转依的境界,因为他观见意识等六识觉知心,在五欲中可以圆满而光明地领受,对这种受欲的境界产生了爱慕的缘故;或者认为初禅境界中的自性,对于五欲是否会失去都无忧愁而得自在的缘故;或者因为二禅定境中已经远离初禅快乐的执著,心中无苦而自以为离苦的缘故;或者因为三禅境界中有极悦相随就是离苦而执为究竟快乐的缘故;或者因为第四禅中苦与乐二法都已亡失,自认为意识心此时已经常住而不受轮回生灭性的缘故。这五种人都是迷惑于有漏天的境界中,错将有漏境界当作是无为的境界而作了这样的解释:「这五种处所是安隐不灭的,即是殊胜而清净的依处。」像这样子循环于这五处而认为是究竟无生灭的境界,由于这样错误的认知而执著这五种现前能知的涅槃,堕落于外道知见中,迷惑了真觉的自性;这就称为第十类外道建立五阴境界中的五种现见涅槃,成为心颠倒论的外道。』】

接著讲第十种邪见,悟得金刚三昧而般若慧仍然不深妙,住在『行阴区宇』的欲界定或四禅以下定境中的善男子们,『坚凝正心,魔不得便』,同样也是穷究众生十二种类有情的生死根本时,认为幽隐清明的『扰动元』──『同生基』行阴就是生死的根本,不知道应该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时『于后后有』产生了错误认知和执著,这种人就会坠入外道的五种涅槃论中。『后后有』是说,此世死后的未来世中的三界有,是持续不断的。这类外道认为行阴虽然念念生灭,可是行阴的这些妄念前后相续不断,因此连续不绝而可以不断地出生三界有,永不断灭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即是涅槃。这就是外道计著永远都会有『后后有』持续不断,所以名为不生不灭的涅槃;因此就依五阴永不断灭的现象,产生了外道的五种现前可见涅槃的议论,叫作『五现涅槃』。

佛法中说的二乘菩提无余涅槃境界,是不可见的,因为无余涅槃境界中已经灭除了五阴十八界,无一法继续存在,所以二乘无余涅槃境界是不可现见的。菩萨所证的却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实就是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不牵涉五阴十八界在内;是单以如来藏自住境界来说,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不是意识所住的境界;这是唯有菩萨才能看见的涅槃境界,非二乘圣人所知;而菩萨们就以现前所见的如来藏自住境界,观察五阴十八界全部销灭后的如来藏独住境界,来观察二乘圣者所入的无余涅槃境界,同样了知无余涅槃中是不可以眼见耳闻的;因为进入无余涅槃时,是要把五阴十八界全都灭尽的。但外道『五现涅槃』,是以五种现前觉知心存在的当下,就可以亲见的五阴境界作为不生不灭的涅槃,不离五阴境界,所以名为『外道五现涅槃』。这是因为觉知心还在,可以现前观察所谓的涅槃中的境界相,所以称为『现』。而这种外道所谓现前可见的涅槃共有五种,所以称为『五现涅槃』。有哪五种呢?第一种是以欲界的境界作为『正转依』:『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

这一类外道认为觉知心住在一念不生的境界中,虽然欲界境界是前后念念相续不断;但是就在这种自认为是恒常不断的享受五欲境界念念相续状态中,众生就这样安住下来,永远都不会灭失,永远存在三界中,这就是不生不灭,符合涅槃不生不灭的定义;就以这样的认知,将欲界中的觉知心住在五欲中享乐时,由于行阴常恒不断而认定为不生不灭的涅槃,就这样安住于所谓的涅槃中。这就是『五现涅槃』外道中的第一种涅槃,是以欲界享乐境界『为正转依』;就在欲界中将觉知性所住的欲界所有境界圆满具足观察,确认欲界中这种领受五欲快乐的境界中,有一个自己的觉知心是恒常不断的,认为五欲中能观能见的功能是圆满光明的,就以此作为涅槃。特别是将欲界中正在享受五欲乐时的一念不生境界,作为正转依,认为这就是涅槃境界。

上焉者犹如徐恒志、元音老人、上平居士、刘东亮等人(编案:讲经当时上平与刘东亮等人依元音与徐恒志的心中心法离念灵知境界,在网路上大力攻击正觉所弘扬的如来藏妙义),以识阴觉知心的见闻知觉性,住在一念不生之中,错认为是常住的涅槃,所以就认定是真如佛性。下焉者即是藏传假佛教的密宗,以男女双身交合时,专心领受淫乐的一念不生境界,观察乐触不是物质而说为证悟空性,观察领受乐触时的觉知心不是物质而说为证悟空性,随同宗喀巴认定这时的觉知心与乐触都是俱生而有的,不是生起五阴以后才出生的,所以认定乐空双运中的知觉性与乐触都是不生不灭的,因此而提出『乐空不二、轮涅不二』的说法,这就是 佛所说第一种外道『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也就是正在淫乐中的能观与能见的功能,是圆满而光明的,所以密宗就将这种乐空双运中的快乐境界认定为涅槃境界,必须永生永世而且尽未来际永远享受淫乐不许中断。由此确定密宗其实就是外道『五现涅槃』中的第一种,而密宗的所有喇嘛们,也都对这样的涅槃『爱慕』到极点而全都不肯放舍,所以落入外道见中;因此不但不离『行阴区宇』,连『色阴、受阴、想阴』三种『区宇』都具足了。如果有人修得四空定以后,因为邪见而转向这种境界中,其实是因为邪见而从无色界定中下坠了。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第二种到第五种外道稍微好一些。第二种人知道欲界五欲污秽不净,也是生灭法,所以远离欲界爱而证得初禅。他们因为听闻 佛说『涅槃寂灭』,也是究竟乐。所以认为涅槃中也有快乐,而他们在初禅中离欲界生,是『离生喜乐』,而且远离欲爱染污的境界,又已不再生于欲界染污法中流转了,所以心中无忧而有妙乐;并且又是一心无念而寂静的,比欲界中的离念灵知更加『观见圆明』,应该就是涅槃境界了;就以初禅的知觉性作为涅槃的实体,这是第二种外道涅槃见,仍不离『行阴区宇』。

第三种人认为,以初禅境界为涅槃,还是不正确;因为初禅有乐触,而且也还有五尘中的三尘,恐怕将来会失去初禅乐,所以心中有苦,不可能是寂静的涅槃境界。又因为初禅位的胸腔中的乐触,会产生八种变化,也就是冷触、暖触、猗触、软触……等八种变化,所以也是很丛闹而不是寂静境界,也不符合涅槃寂静的通说。而且初禅境界中还会与色尘、声尘、触尘接触才会有身乐,还是担心可能会失去而有苦受,怎么可以称为涅槃呢?所以当他们进入二禅中,住在二禅等至位而不触五尘,已经能够安住于自心内境时,不再有初禅中忧心失去初禅乐的忧苦,认为这样就符合涅槃寂灭的定义,所以心中欢喜而认定二禅等至位中即是涅槃境界。这就是外道『五现涅槃』中的第三种现见涅槃。也因为证得二禅时心喜踊动,因为久修之后才终于能够住于自心内境,不缘外境、不触五尘,心中欢喜,所以也说为『心无苦故』。二禅等至位中一念不生而且心中无苦,无苦才是涅槃。这就是『五现涅槃』中的第三种外道涅槃

第四种外道涅槃是证得第三禅时,由于三禅等持位中享受身心俱乐,有非常悦意的境界相随不散,就认定为涅槃境界。当然,三禅的实证者,若是不住在等持位中,而是住于等至位中,一样也是离五尘而住在自心内境的定境中,表相上符合涅槃寂灭的通说。若是转入等持位又可以获得身心俱乐,这时身中有乐触而觉知心中有大欢喜,成就『极悦』境界而称为『极悦随故』,因此认定三禅的等至位中就是涅槃,这就是『五现涅槃』中的第四种外道涅槃

还有人认为从初禅到三禅中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涅槃,因为是生灭法。既然有乐就会忧心失去禅定快乐的苦,心中总是会恐惧这种禅定之乐何时会失去?而且三禅中的等至位若算是涅槃,那其实也不坚固;因为潜伏在心中恐怕失去三禅的恐惧,有时会突然现前。因为三禅等至位并不坚固,往往有时会一念生起:『我常常住在等至位中,我的三禅身心俱乐境界,有没有失去?』于是又会转入等持位中再受身心之乐,这也是无常变异之法,不符涅槃常住不变的通说。所以他认为三禅不是真正的涅槃,应该离乐也离苦;当乐与苦全部都离了,才是真正的涅槃。四禅境界中的外道们,认为住在第四禅中『苦乐二亡』,是『不受轮回生灭性』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涅槃。这就是『五现涅槃』中的第五种外道涅槃。退转于金刚三昧而自以为获得极大增上的三贤位菩萨,都会落入这五种外道的假涅槃中。

因为外道不懂佛菩提,他们想:涅槃应该是离苦也离乐的,错误的涅槃中才会有苦乐等生灭现象;既然如此,当然应该转入第四禅中。在第四禅中舍清净、念清净时,根本就不可能有苦有乐,苦乐变易的生灭现象就灭除了。因为那时息脉俱断,根本不入等持位中,一切觉受、一切念想都灭,那时只有舍受存在而无苦无乐,『苦乐二亡』,于是认为是真正究竟的涅槃。这一类人认为三禅以下都有生灭,也都在轮回;只有四禅天无苦无乐境界,才是不受轮回。因为从四禅天的境界来看初禅、二禅、三禅天时,当火灾来时就烧坏初禅天,水灾来时就淹掉二禅天,风灾来时就吹坏三禅天,所以三禅以下都不是究竟涅槃,都是有生有灭而会毁坏的境界,当然不是涅槃。既然如此,现在自己证得第四禅,死后住在四禅天中,即是究竟安乐;因为水、火、风三灾都坏不到四禅天来;而四禅天人看到三禅以下诸天都会毁坏,也都不寂静;只有四禅天不会被三灾所坏,不生不灭,而且也是寂静境界,那么这就是常住不死了;常住不死就离开生死,成为不生不死,当然就是涅槃。这就是『五现涅槃』中的第五种外道涅槃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外道所证的这五种涅槃,其实全都是迷惑于有漏天的境界,都是错把有漏天的色界以内境界当作是无为法,所以产生了错误的无为见解:或者将欲界人间及欲界天中享受五欲的离念灵知认作涅槃心,或者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有漏天的境界认作是安隐的涅槃境界,都是将有漏天境界错认为殊胜而清净的涅槃所依境界。已经证得第四禅的外道或佛门凡夫,像这样具足观察从欲界到第四禅等五处境界,或者不具足而落入四禅以下的有漏天境界中,全都是错会涅槃的外道或凡夫。已经实证第四禅的人往往『循环』观察『五处究竟』,也就是来回反覆观察这五种欲界及色界天中的有漏天境界,但是在循环观察时,因为邪见而退转于金刚三昧,返堕于识阴、行阴境界中,没有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智慧,所以错认四禅为三界中的究竟境界。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由于邪见而这样『循环五处』观察错认为究竟时,或者单单证得其一的欲界中欲乐境界,或者证得其中的二种、三种、四种境界时,认为自己所证的其中一处是究竟的涅槃境界,因此落入这五种外道涅槃中,成为外道『五现涅槃』,落入外道见中,一定会成为『惑菩提性』的外道见。这就是第十种外道建立的五阴中的『五现涅槃,心颠倒论』。为什么 世尊特地强调是『五阴中』的『五现涅槃』呢?因为这五种境界全都没有破除五阴,全都落在『五阴』境界中,都还谈不上五阴的区宇,所以是『五阴中』的『五现涅槃,心颠倒论』。】(以上录自拙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五辑。)

以上五种外道所认为无生无死的涅槃,都只是妄想所得,其实都落入『后后有』之中,不能自外于三界生死轮回之久续不断状况,将永远无法脱离生老病死等苦;这样的外道涅槃与真正解脱生死轮回苦的佛教所说涅槃,全然不同,因为死后全都不离『后后有』,即是永远无法脱离三界境界,未来将继续不断地受生而有无量世的『后后有』,世尊说此等人名为『于后后有生计度者』,也就是对于自己仍然存在的『后后有』妄自计度,误认为已证涅槃、已得解脱。佛法中说的二乘涅槃,是我见已断、我执已尽而出离于三界境界之外,以后再也无生无死的无境界境界,名为『后有永尽』或『不受后有』;所以阿罗汉们都声称『我生已尽,不受后有』,世尊则称阿罗汉们对于自己的『不受后有』都是『知如真』。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