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2:29   浏览:532  

母亲的爱

昨天和几位朋友一起去探望一位好朋友的母亲,她母亲今年72岁,因心血管疾病住院,前阵子院方还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这位朋友每每提到母亲都忍不住泪盈眼眶,这些日子不分昼夜全力照顾。昨晚我们看望时,见其母亲状态很好,只是看到一下来这么多人,不免不好意思。我的朋友以及她已经上大学的女儿一起去看望她的妈妈,看到祖孙三代依偎在一起,心中温暖感动。我劝她母亲好好念佛,别的就不用担心记挂了,相信佛菩萨自会冥佑,将自己全部交给佛菩萨就好。同时心中一直念佛,祈请佛陀慈悲护佑加持她母亲早日康复。
晚间吃饭时,朋友告诉我,她的母亲一直挂念她和几位兄弟,虽然大家早就成家立业,自己的孩子都上了大学,但母亲还是将自己当做孩子,有事没事就打电话问候关心,每个月为此产生的市话费用超过80多元。母亲的唠叨并没有让儿女领情,反而徒增孩子们的烦恼,都纷纷劝其不要这样操心,乃至于怀疑母亲的疾病是否和这样的操心记挂有关。
于此不免想到是什么力量让这位母亲如此操心,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这样的不放心,其背后真的只是关心吗?是否还隐藏了别的内容?忽而想到佛陀于《圆觉经》中所开示的我相: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佛陀在告诉我们:有一个人,身心舒泰,安然自得,一个人舒适的躺着,忘记自己的存在,突然有人拿针轻轻的扎他,因这一个外在的刺激,他一下子知道自我的存在。这种因为外在对象的存在,而让我们记起自我的存在,并进而想起我们是谁,想起我们因此而相对产生的身份、角色、权利、义务等,这一切就是我相。
每一个年轻人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就开始逐渐认同自己是父母这个身份。记得女儿刚出生时,只是觉得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但还没有在心底和这个孩子建立起很深的链接,虽然心中知道这是我的女儿,但于此角色还很陌生,似乎真的只是从外面抱回一个孩子,心底还没有那种很深的认定感。经常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女儿问自己:这是我的女儿吗?一边问一边笑呵呵的看着她红扑扑的脸蛋。过了大约半年时间,突然有一天发现,在心底与这个孩子升起一种很深的链接,对于她是我女儿这件事没有半点的存疑,感受到自己与女儿的那种深深的情感,她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这种心底深处身份的确认,应该是这半年来,每日相处、照顾她,渐渐熏习而确立的。因着女儿的存在,我成为了父亲,父亲这个角色是我相的一个外在表现。
作为父母这样一种身份,在这个世界上是再普通不过的了,父母就意味着要保护好幼小的孩子,防止他们受到伤害,以及要告诉他们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什么事会障碍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以及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认知与体会。除此之外,作为父母更要清楚的知道,即使和孩子之间,也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轨迹与方向,要给予孩子探索世界的空间与自由,要尊重孩子吃苦的权利,很多事情若非他自己经历是不可能完全认识清楚的。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身份往往过分夸大,完全活在我相当中,给予孩子的超过了他们所需要的,这就变成了溺爱;防止他们受到伤害,而采取过度的保护,这往往会变成控制。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探索的自由,不免在孩子心中产生压抑与紧张。渐渐的,孩子已经长大,作为父母往往对此失察,还是习惯于自己的身份角色,还是在不断的将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孩子,即使孩子已经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是不放手。无法放下自己心中的那个认知——我是你的妈妈,我知道什么对你才是最好的。死死的被束缚在我相当中,没有半点的觉察。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建立起自己是被孩子需要的这样一种身份,并在这样一种照顾与被照顾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感。当孩子长大,已经能够自己独立面对世界、独立照顾自己的时候,作为父母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这样一种变化,对于自己是被孩子需要的这样一个信念死死抓住不放,心底深处有一种焦虑和紧张,害怕失去这样一种身份和价值。于是强迫性的维持照顾者和被照顾者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呵护的方式、指责的方式、自我牺牲的方式乃至于自我惩罚的方式,以此来抓住孩子的心,将彼此维系在这种关系中,虽然这一切是以爱护孩子的名义为出发点,但其中还深藏着一个秘密,一个连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秘密,那就是最珍爱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心中建立的那个信念、价值和自我形象。
这种情况在很多单亲家庭中特别明显,和另一半离异,将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每日里无心于外在事务,所做所行都是为了孩子,婚姻中真正受伤的是自己,于此不能觉察,将内心的痛苦投射到孩子身上,不断的全力照顾孩子,潜意识中希望透过照顾孩子来完成对于自己的照顾,渐渐的这种扭曲的照顾会变成溺爱乃至操控,因在心底将孩子投射成为自己,所以拒绝和无视孩子自身的需要,表面上是在爱孩子,其实只是变相的来爱自己。完全活在我相里的人,是容不下其他人的,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允许她真实的存在。自己世界中的孩子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是一个不断填充我相的工具。孩子但凡有所抗拒,就祭出那句名言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你好!,让孩子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空间,剥夺了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自由,并让孩子在愧疚中臣服,就纠葛中成长。在对于孩子全力爱的表面下,隐藏的是一份自己内心深深的匮乏和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的习惯上这样一种关系,并对这样的控制关系渐渐上瘾。
世间所谓的我爱你,其实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更多只是我透过你,来完成我爱我自己。四维上下没有别人,都是我自己。我们就生活在这层层叠叠的我相中,我们以为真实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是,我们一直都只是活在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如果你发现自己就在这样一种关系中,不必紧张和焦虑,不必因此而指责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是处于失察状态。也不必将这层关系中的内涵点破,因这样的直接指出,对于彼此关系的修复是没有益处的,可能导致父母更加的气馁,而这份伤心会反过来加强他们的控制。看见真实的自己是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彼此没有准备好,请不要随意去碰。你要做的只是清楚认出这层关系,清楚的看见父母的操控背后是一个很大的伤口在那里,他们只是在不断重复他们内心中那个老旧的故事,他们的身体虽然逐渐衰老,但他们的内心没有机会得到成长,被自己的故事锁定在那个时空当中。你只要看见就可以,这份看见就是一份觉醒,慢慢的你不再抗拒,而是渐渐学会包容父母,你开始分清楚,什么事是你自己的事,什么事是你父母的事,即便他们在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你,他们其实只是在透过这样一种他们所熟悉的方式在告诉你,他们自己内在的需要,告诉你他们是谁。于此看清而不入戏,你就渐渐走出自己被照顾者的角色,而因着你的缺位,你父母照顾者的角色也会渐渐融化。
或者身为父母的你恰好阅读到这篇文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过于沉溺在照顾者的角色中而不能自拔,并强迫孩子一直处于被照顾者的角色中,拒绝他的成长,拒绝看见他的需要,以此来不断丰满你的价值,不断来描绘你的我相,若是如此,请多对自己升起一份觉察,时刻提醒自己。你本无须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来喂养自己,其实你本不是这个你以为的自己。那些古老的故事和伤痛根本不是你,你本来完美、无有缺憾!
一切的解脱都来自于对于的发现与体证,让我们一点一滴的逐渐揭去覆盖在上的面纱,还原生命的本质,这个过程就是破除无明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渐渐趋入佛道的过程,佛道不在遥不可及的西方,佛道就在我们的生命中。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原标题:母亲的爱)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