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2 10:08   浏览:805  

如何修百福

平实导师在宣讲《妙法莲华经》时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百福就是在修十善中的每一善时,同时都要加上十种思惟,也就是十善的一一善各有十种思,所以称为百福。《妙法莲华经》卷 6〈法师功德品第 19〉: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
平实导师为大家详细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地说明如何付诸实行才能成就百福的功德,平实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百福修久了,成为了习惯以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
平实导师还开示说: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地,也不会谄媚和嫉妒别人;甚至别人提到他,都会觉得他是位大菩萨!因此,他的修行是很少有恶因缘的,道业进展也将会非常快速。
当一个人百福修久了,性障的消除是非常快速的,这一生要取证三果不为难事;将来要在弥勒菩萨成佛时进入初地,乃至被授记成佛,亦非难事!所以这个百福跟我们行菩萨道的人有著切身的利害关系,但百福的道理拿到别的地方讲就没太大意义了,因为一般的众生听不懂,也不会想要去修去行。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亦有关于百福的介绍,我们接下来就引用这些资料来为大家说明如何修百福,如何在行十善的时候配合运用十种思惟,让我们的福德能够飙涨而迅速。《优婆塞戒经》卷 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 6〉:
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中的解释如下:
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个色身、道器清净?如何可以让我的七识心清净、调柔?这样思惟过五十种。以这五十种修行方法确定可以让身根及七识心调柔清净以后,心中要生起五十种法的每一个决定思。……
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有五十思?这五十思是从哪里来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人间修三十二相业,在修其中的一相业时都要以十善业道来修;如果离开了十善业道就不可能修了,所以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最粗浅的十善业道上面来修。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贪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是十善业道。在这十善业道中,每一种都要生起五种的思惟:譬如说身行三业的杀、盗、淫业中,以杀业来说,我们要生起五种不造杀业的思:离杀思、劝道思、赞美思、随喜思、回向思。一个不杀之业就有五种思,十善业道各有五思,所以就有五十思,这个决定思就是修心五十。有了修心五十,加以确实履践完成的具心五十,便成就了一个大人相的百福德,所以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名为百种福德。
经由平实导师的开示,我们就知道百福是说我们在修三十二相业时,行十善业的一一业,都要配合著十种思惟;每一个善业都有这十种思惟(十乘以十为百),也就是三十二相的一一相皆具足百福!
另外,在《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也有介绍这十种思 1,我们为大家稍微解释一下:所谓百福就是百思,譬如说:菩萨在造作增长足善住相业的时候,要先有五十种思惟,让自己的这个道器(五蕴身)清净调柔,这个牵引的力量成就之后,还要再付诸于实行,也就是接著要再起五十种思惟让这个善业更。因此足善住相业就有了百思庄严,乃至修其他的一一相业时亦是如此。因此说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一一相都有百福庄严!
就如同前面所举平实导师的开示,说我们在修十善业道的每一个善业之前,以及正在造作时,都要有五种思惟,就是离杀、劝导、赞美、随喜、回向等。譬如说,我们不仅自己不造作杀业,也要劝导众生远离杀业,甚至进一步劝导众生往佛道迈进,并且要常以爱语赞美众生不造杀业的善行,而且在面对具有持守不杀善业功德的菩萨,我们也要随喜,说话更不能酸溜溜地,并且要把这些善业的功德回向给有缘的众生,都能早成佛道。
关于五思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法,譬如说完成这个善业之后,我们事后还要检讨,因此还要有五种思惟,那就是加行净、根本净、后起净、非寻所害以及念摄受。
例如:我们要检讨刚刚我这样布施,有没有什么地方作得不好,或讲得不好?该怎么改进?这就是加行净的思惟。再来我们要检讨自己的动机有没有清净,是否为了希求世间法上的利益或是想要得到对方的好感呢?这就是根本净的思惟;如果是有想要展现自己很厉害的念头,有这个争胜的作意存在,那就是根本不清净了!
而后起净就是我们作了这个善业之后,有没有生起在自己世间利益上的贪求,还是完全是为了对方。非寻所害就是说我们行善业时,自己是否有转依如来藏而不是落在五阴等我与我所之中?是否有落在意识心的寻伺觉观之追求中?如果能够确实转依如来藏,那就是非寻所害。至于念摄受,就是说我们的心念是要摄受对方成就佛道,而不是因为有私心想把对方当成世间眷属。
如果我们造作善业之前、正在造作之时以及造作完成之后,都有这种种思惟,时间久了,福德就会越来越,道业就会越来越增长,而我们布施行善业时不是为了让众生觉得我们很厉害,不是为了炫耀或是想让对方离不开我们;所以行善布施时也应当时时转依如来藏,不落入五阴的希求当中,成为三轮体空的布施,有这样的根本清净就能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清净,修行也会越来越好。
简单的论述就写那么多了,但是平实导师的讲解又比末学的介绍精采万分,内容更加丰富无数倍。我们只能期待平实导师讲演《法华经》的讲记赶快出版(编案︰《法华经讲义》已于2015年5月开始出版,共25辑,每二个月出版一辑),大家请读之后,切实依照著平实导师的教导信受奉行,修行才会进步!福德才会增长。末学亦随喜赞叹请阅此书的诸位菩萨们,会想要修学百福之学人,必定是菩萨种性具足之人,愿以此篇布施行善之功德,回向给阅读此书的菩萨们,以及回向一切有缘众生都能早日修学,都能如是修十善业再加上十种思惟,来百福的修行,迅速成就佛道。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0)》 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如何修百福)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